带安来上师祈请文

祈请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金刚上师带安来

皈依金刚上师带安来

明五师兄是我多年好友,她虽为女子,却为人仗义,心地善良,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女汉子”的风范。两年前机缘成熟,她皈依佛门成为带安来上师座下弟子。随着对佛法的深入了解,她从一位初信的学习者,到深信因果轮回,继而发愿行持六度万行,成为一名佛法真正的践行者。上周听完上师讲述在无始无穷的生死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作过自己前生的亲属和父母,而每个人又在轮回中因无明而对众生造作种种罪业,不由得生起殷重忏悔心,遂发大心祈请上师超度自己累生累世无量冤亲债主,报恩解怨,度脱众生超出生死苦海。正因明五师兄的这一大愿,从而牵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型超度纪实。

2017年12月26日这一天上师开坛为弟子明五举行累世冤亲债主大型超度法事。上师启动密咒,霎那间天空阴云密布,伴随着电闪雷鸣,无数军将士兵从十方云集而来,一时万马嘶鸣、喊声震天,场面之浩大,上师言:“在历来的大超度中都是少见的。”

虽然阵式宏大,但军阵严密整齐,叹为观止。从五个不同方位可以清晰区分有五路不同人马,每路人马均有将帅举旗带领,旗面上绣有将帅名号。当时上师并不清楚率队将领都是何人?遂与他们一一问答。

第一路人马列队东方,他们全部匍伏于地,向上师合十礼拜。第一位将领自称是荀昙,他们都是明五师兄的历代祖先,而明五的前世正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曹操第一大谋臣荀攸,荀昙是荀攸的祖父。第二位将领向上师顶礼禀告他是东汉颍川人士荀彧,列队中还有名震四方的荀家八兄弟,人称“荀氏八龙”……由于来人众多,荀彧又带着浓重的河南方言,上师费了一番时间才从荀彧的介绍中将他们的人物关系、历史脉络理清楚。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将上师出定后口述的内容,结合相关史实,将人物关系简单介绍一下。

荀彧是当时极富盛名,德高望重之士,与曹操私交甚深。他出身名门望族,祖父荀淑,父亲荀绲、叔父荀爽都是当时名震一方的人物。荀彧为曹操用兵筹划,屡献奇计,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正是荀彧神机妙算,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而荀彧也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

荀彧禀告上师,他为曹孟德献策迎请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孟德却想代汉称帝,忠君的思想令他对曹操极度失望,郁闷中只身前往山中辟谷,实际上是为躲避曹操。在山中他不说、不听、不看、不问世事,最后在郁郁寡欢中绝食而死。上师出定后谈到荀彧兼具文人气质,颇有知识分子的铮铮傲骨,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教育,对君权的忠诚导致他从不越雷池一步,正是践行中国人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最终绝食而死也比较符合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性格。

之后荀彧又与上师谈到“和八哥”(即荀氏八龙,我理解是当时方言的一种称呼),是他祖父荀淑的八个儿子,均是仁义道德忠孝之士,在当时极有声望,家族势力显赫,“和八哥”顺序依次为: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此时荀家八子匍伏上前礼拜上师,万分感恩上师超拔之恩!

此时上师观察其他几路人马,不禁扪首叹言:诸多天下英雄豪杰今日齐聚坛城,奇哉!壮哉!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特别是位于东南方向的第二路人马,领头将帅竟是一代枭雄曹操,他率领着几代君臣和子孙(大致延伸到六代),举着大旗,骑着战马列队而来,约有一万两千多众,以及众多的忠义将士,其中许多是颍川名士,有威名赫赫的贾诩、郭嘉、杜袭、钟繇等文人才子,谋臣军士。他们匍伏上师脚下叩拜顶礼,恳言道:“菩萨,我们今天是讨喜来了!”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借着上师超度弟子明五累世冤亲债主的因缘,请上师大慈大悲将他们曹氏一脉也一并超度至天道。

在坛城中,孟德公曹操跪在上师面前,自称阿瞒,他向上师讲述了许多与荀氏家族,特别是荀攸的甚深渊源,以及东汉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曹操对荀攸赞誉有加,称其为忠义仁德之士。上师说在谈到荀攸时,曹操慷慨激昂,声音十分高亢,但说到荀彧却一下子低下了头,声音变得十分微弱,上师不得不仔细去听。他告诉上师,他与荀彧并无私人恩怨,纯属政见不合,后来荀彧前往山中辟谷,不吃不喝最终身体羸弱而死。他十分尊重荀彧,因为荀彧当时与他实力相当,完全有平分天下的能力,却为人谦和,足智多谋,向曹操举荐了许多难得的人才,可自己从没有称霸天下的想法。曹操说他敬重荀彧的为人,许多政策都是在荀彧死后才去实施的。此时旁边一位荀彧的老仆愤愤不平,他小声嘀咕说荀彧其实是生气绝食而死。这时上师观察曹操与荀彧,发现两人表情肃穆,但彼此之间并无怨恨仇视之情,可见荀彧之死并非曹操所害。

此时曹操的几大谋士贾诩、郭嘉、杜袭、钟繇等也上前跪拜顶礼上师,特别祈请上师向明五转达他们的感恩之情,他们基本都是颍川人士,与荀攸生前都是好友,特别钟繇与荀攸更是密友,因明五发愿超度累世冤亲债主而得以前往殊胜的天道。

这里回过头来聊一聊荀攸,因为明五师兄是我的好友,对她的前世我相当感兴趣,就去网上查了查荀攸的史料记载。他是三国时曹魏著名的军事家,历史上评价他深密有智防,自为曹操筹谋献策,而且有为人师表的特质。一生中曾筹划十二道奇策,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谋臣。史籍中对荀攸的介绍相当详细,我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正面大于负面,堪称忠义之士。这确实令我相当欣慰,虽然我们不应该执著于一个人的前世,不论此人前世是善是恶,是好是坏,一切都已进入心识的范畴,所谓“过去心不可得”,但业果相续不断,今世性格的形成皆因过去生的习气所致,一些行为也是由于过去生某种因缘牵引。明五师兄这一世虽为女子,但性格方面似乎遗留了荀攸的许多特点,比如事业上她是单位的高级主管,总是计谋百出,往往令竞争对手措手不及,业绩也是年年排第一;性格方面仁义率真,广交善友;特别有意思的是她丈夫姓曹,明五师兄感慨的说,她与曹家特别有缘,不但嫁给姓曹的,生活中遇见姓曹的也都是好友,夫家的事情都是她帮着谋划出主意,夫家家族上下都对她十分看重。可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延续着过去世的习气,所以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都是在以往业习的推动之下而作用的。

正当上师倾听曹操这路人马讲述过往的种种经历时,第四路人马的将领已经按捺不住要上前礼拜上师。

第四路人马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司马懿队列,大约有三万部众。如果按照司马懿一生的政治轨迹,他似乎应该进入曹操的队列,但他却单独率领一路人马,可见虽然他不是西晋直接创立者,但西晋朝的开创与他有直接关系。司马懿跪地恭敬禀告上师,他辅佐曹氏四代君王,虽然手握生杀大权,却从无觊觎王位之心,忠心不贰。司马懿如此陈述时,第二路人马的曹氏一脉,静立肃穆,并无反驳之语,可见他们也是认可司马懿之言的。

而此时西南方位第三路人马中的将士一直十分怨恨的看着司马懿,上师观看到很多将士浑身血淋淋,四肢不全,有些甚至没有头颅,一看就是在战场厮杀的军士,队列中有孙权和诸葛瑾带领的两路人马。上师于是回溯到那场战争中,发现当时曹丕刚刚过世,由司马懿受命辅政。吴国首领孙权认为曹魏举国哀悼,想趁人心不定之际攻魏,于是派诸葛瑾和张霸分两路攻击襄阳,自己则率队一路攻江夏郡,却不料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有防备,各路来军皆被堵截杀伐,纷纷落败。诸多兵士亡命刀屠,张霸也被司马懿斩首。上师大约数了数,有一千六百多军士殆于此役。

第三路人马的队列中除孙权、诸葛瑾、张霸等名士外,周瑜、孟达、沮授也在其中,他们全部匍伏于地哀恳上师超拔救度(周瑜和孟达上师在口述中只是提到名字,并未详述细节)。

第五路人马大都为明五累世的冤亲债主、祖辈家人、父老乡亲,包括荀攸对立面的人士,袁绍这边也来了不少,人数也是成千上万(关于袁绍上师未细述)。

上师言:从坛城相继望去,无数的兵将们在坛城空中上方,像围城一样,一圈一圈围绕站满,但分列得很清楚,从东南到西南一侧,一直到北方,全部站满了举旗将士,非常浩荡。不仅仅是荀氏家族,颍川人士来者甚众。

在讲述过程中,上师数次音声哽咽,不忍细观,上师说:“今天看到尚有很多很多历史年代的人物,真是想象不到啊,居然还有这么多留存于空间中,没有转世投胎……包括周瑜,孟达,袁绍这些很久之前就已听闻的名士,在他们那一世结束之后,几乎两千年时光了,依然都没有投生啊!看到此情此景,的确令人非常难过!”

“哎!”上师不禁感慨:“每次当我看到战争时代的那些人呐,心里就非常非常地难过……血淋淋,真的是血淋淋啊!”

此次超度现场,以人道众生为主缘,此外还有为数极多的小虫子和鸟类,都在坛城上方的中央盘旋,一片片黑压压的,鸟类数量非常众多,还有一些蝼蚁和马匹,旁生类的,都踩着云团一片片飘到坛城。

虽然各路人马都有非常多的经历要向上师汇报,但上师已不忍让他们继续等待,于是将净水洒向十方,成为甘露,清净所有的众生,随即所有的众生都匍匐于地,并且在走的时候,全部回礼上师,感恩不尽,称赞叩拜!

说到今日坛城内众生的去向,在上师的慈悲超度下,分三个不同的地方而去。

有一部众生在得到甘露净化之后,生成代表洁净的青色身,此时有一片云团呈现光芒,把这一批身呈青蓝色的众生承接而上,在万道光芒下,霎那之间腾空而飞,呈现青色的莲花状,一直往西方而去……这一批是被接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相当殊胜。

还有一些众生去到了天道的六天,九天,十二天;另有一小部分成为天上的天兵,愿意护持佛法,护持道场。

上师于此开示到:“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有的成了护法,有的去了极乐世界,有的依然留在天上继续修行……这里也告诉大家,真是人身难得,这么久远的人,还有这么多都留存在这些空间,希望这次超度法事,能够让很多众生醒悟,在这一世要多多行善,尽自己这一生好好地修行。人身实在太为难得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借这个身体把自己修好,方可真正有机会这一世能够出离。”

法事之后,有弟子祈请上师开示疑惑:“为什么常见往昔战争年代的将士,往往长久留存于某些空间而历经千年不去投生?”

上师开示到:“还是因为一份执念,过去那些时代的将士,仁义道德忠孝双全,精忠报国,捐躯沙场,壮志未酬身先死,生前未竟的大业和心愿,死后便成为一份深深的执着,这份忠义之念让他们很难甘心速去投生,这种群体性的心性,才使得他们群体性地共同留存下来,共同等待着未来的某种机缘。”

所幸,幸之大幸,终于能够在这一世,承后人愿力,终于等到得遇上师救拔这样的无上因缘,也不枉这两千年的漫长等待,愿他们顺承上师佛菩萨接引的机缘,把一切前尘往事,爱恨恩仇悉皆释怀,从今之后因皈依佛门的因缘(上师已为他们全部做了三皈依),继续修身修性,修得人我两空的圆满境界。

最后,以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名作《临江仙》来结束此番古今同现令人嗟叹的法事记录。回望历史,终于尘埃落地,一切尽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2017年12月28日莲坛弟子整理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十方三世诸如来

顶礼一切贤圣僧

顶礼龙天护法空行诸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