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首陀罗阶级

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印度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垄断文化,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是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优波离出身在首陀罗,命运注定他就是别人的奴隶。在古代印度,首陀罗在路上如遇到婆罗门和剎帝利,要跪在路旁让路,如果偷看他们一眼,眼睛就会被挖掉,如果跟婆罗门或剎帝利争吵,就会被割掉舌头。

优波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长大以后,去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因为心地纯良,本性忠厚,而且技术娴熟,终于获得释迦族的信任,让他在宫中,专门为一些小王子们理发。像跋提王子、阿那律王子等,都是优波离为他们理的发 。

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正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佛陀回到故乡为父亲说法,大家就介绍优波离为佛陀理发。

为佛陀理发,让优波离受宠若惊,他想到佛陀是大觉者,佛陀的头发一定与众不同,他不敢为佛陀理发,竟然跑回家中躲了起来。

母亲知道后安慰他,告诉他佛陀很慈悲,不会有势利的眼光,一定不会看不起首陀罗人。母亲虽然这么说,但优波离依然很害怕,母亲没有办法对优波离说,明天去为佛陀理发时,她一起去。

第二天,母亲带着优波离,先拜见了佛陀,然后就叫优波离为佛陀理发。

优波离谨慎、缓慢的为佛陀理着头发,他的母亲在旁边看着,理了一会,母亲跪在佛陀面前问道:“佛陀!优波离理发的手艺怎样?”

佛陀经这一问,注意优波离一下,说道:“身体好像太弯了! ”

因为优波离对佛陀极其恭敬,弯着腰,不敢直起来,经佛陀这么一说,他集中心力,据此就有了进入初禅的功夫。

过了一会,他的母亲又跪下来问道:“佛陀!此刻优波离理的怎样?”
佛陀回答说:“现在身体好像又太直了!”

优波离被佛陀这么一说,不敢稍有妄想,一心一意,据此他就有了进入二禅的功夫!

不久,他的母亲再问:“佛陀!现在优波离理的怎样?”

佛陀答道:“入息太粗了!”

优波离一听,把心力集中在出入息上,据此他就有了进入三禅的功夫!
最后,他母亲又再问道:“佛陀!现在优波离理的怎样?”

佛陀回答:“出息太粗了!”

优波离此刻竟然一念不生,忘记手中的剃刀,据此他就有了进入四禅的功夫!

到了这时,佛陀赶快对身旁的比丘们说:“你们来一个人,把优波离的手中剃刀拿下来吧!他此刻没有了任何念头,已进入第四禅,再过来一人把他扶着,不要让他倒在地上!”

后来优波离发愿跟佛出家,并成为僧团中持戒第一人。

行化中的遭遇

优波离证悟以后,生活上最注重行住坐卧的威仪,佛陀所制定的戒条,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毁犯,不久,比丘中,他就被大家一致公推为持戒第一!

僧团也是社会的缩影,一些纷争也会出现在僧团里。特别是那些新发展的教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僧团,受佛法熏陶的时间短,对佛法僧三宝信仰不坚定,经常闹出一些事端,佛陀分身乏术,便常常选择德高望重的大比丘前去平息事端。因为优波离精通戒律,所以常常充当平事官的角色。

优波离从不辜负佛陀的重托,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他每到一处调查完事实真相后,往往对犯戒的比丘作出严厉的处罚。所以那些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的人对他很反感,明里暗里和他作对。

有一些恶比丘听说优波离要来,就商量说:“他来了以后,一定会教我们什么应作,什么不应作,限制我们的自由,我们想个办法不让他来。”

一个比丘说:“他来时,我们可以把门窗关起来,不让他进门。”

另一个比丘说:“他来时,我们到别处去,躲着他”

后来这些恶性比丘处处与优波离为难,把优波离关在门外整整十二个小时。后来一位比丘实在看不过去,给尊者打开门。

另有一次,一位偷兰难陀比丘尼公然指责优波离说:“你这个低贱的首陀罗,仗着佛陀的恩宠,常常教训我们这些出身高贵的人,让我们生活的不自在。”

遇到这些无端地诋毁,优波离心凉了半截,不愿再到外面教化。

佛陀知道后,把那些诋毁优波离的比丘及比丘尼找来,问道:“你们是不是经常在背后议论优波离,甚至公然侮辱他?”

这一群比丘、比丘尼在佛陀面前不敢说谎,只得承认道:“佛陀!我们的确曾对优波离无礼!”

佛陀严肃的批评道:“你们真是愚痴,不恭敬持戒比丘,还有谁可恭敬?戒是你们的老师,戒在则法住,持戒比丘是无上福田!”

慰问病人法

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的解说过。

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

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之中不能自起;优波离又知道有一次一个病比丘卧在路旁,有一比丘明明看见,却特地绕道而行,不愿看病,但佛陀制戒应看比丘病;还有,病了的比丘,以为不须持戒,就随意行事。

为了这些事实,优波离提问题请问佛陀道:“佛陀!若有大德比丘病时,应该怎样前去慰问看视?”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大德比丘生病的时候,不应该给他住在陋小的房中,应该住在阳光空气流通的房中,他的弟子要常侍在左右,洒扫房中,插花烧香,随时听他的呼吸,若有同学比丘前来问病,应以饮食供养问病比丘,若有所问,病者应答力弱,没有精神讲话,侍者代答。慰问时要能随顺说法,能为病人服务一切,能满足病人所需饮食汤药。若是在家信众前来问病,请其坐后,即为说法;若有供养,即为念佛祝愿接受。如病人要大小便利,问病者要赶快退出。病房中除有人侍奉外,门口亦应有人,不得让人卒入。优波离!大德比丘病,应照此看视!”

“佛陀!小德比丘病了,请问您,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慰问看视呢?”优波离又请问佛陀。

“优波离!小德比丘病时,不应该卧于显著的地方,不可以让臭秽薰到房外来,他的师长或弟子都应该来看视,假使他没有师长弟子,同住的僧众应该差人看病,看病人数在三人之间,病人如要医药饮食,看病的人应该服侍供给,若是没有,大众应供给,大众也没有,应取病人有价值的衣钵易取饮食医药,若病人爱惜不舍,应禀告大德长老,轻语说法,使其开解,然后贸易,若无法贸易,大众应乞化供给,如不能乞得,在僧食中应取好的给予,僧食中没有好食,看病的人应持二钵到聚落中乞食,将好的供养病人!优波离!看小德比丘的病,应该如此!”

关于有病的比丘,他的饮食、汤药应如何规定,甚至圆寂以后的遗物处理,优波离都曾请问过佛陀,他能对病人关心得那么仔细,可见他慈悲为人的精神,这也就是持戒的精神!

一个出家的比丘,割爱辞亲,远离家庭故乡,加入僧团,病了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照应,当然很苦,但从优波离请问佛陀的话来看,生病不见得是苦事,因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师长、师兄、师弟、弟子都可以照顾他的,从优波离对佛陀的问话中,生病的问题,在僧团中可见是多么重视了。

破僧与和僧

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优波离想到僧团的团结问题,就走到佛陀座前,顶礼佛陀问道:“佛陀!请问什么叫做破和合僧?”

佛陀答道:“如果大德比丘善解佛理,信受奉行,戒行清净,诸弟子们无论是出家的或在家的,都应该礼拜、恭敬、随顺他,如果有人轻视、嘲笑、毁谤他,就是破和合僧;若在家信徒,对出家僧团,妄分人我,或在僧团中挑拨离间,制造纠纷,就是指“破和合僧”;如果国王大臣用武力干涉寺院事物,驱污僧尼,霸占寺产,也叫破和合僧。”

“佛陀!破和合僧的人有什么罪过呢?”优波离又问道。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破和合僧的罪过,一劫之中堕在地狱中受苦!”

“什么叫做和合僧呢?”优波离接着问。

“优波离!礼拜、恭敬、随顺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够发心助僧、赞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那么,和合僧的人有什么功德呢?”

“和合僧者的功德,一劫之中,升入天界享受快乐!”

和僧、破僧的功德和罪过,优波离不是不知道,他要借佛陀的金口宣说,告诉后人持戒的重要!

受持八关戒斋

三皈五戒的更上一层便是八关戒斋,它是人们了脱生死的门径。八关戒斋的内容包括: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不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七、不坐卧高广大床。

八、不非时食。

八关戒斋是一日一夜受持,多受一次即多一次的收益,通常是以阴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通称为六斋日,在此六天之中,天天受固然好,如因环境的限制,仅受五天乃至一天,也是好的。

八关戒斋,也就以此持斋为体为主,故而前面七条称为戒,后面一条称为斋。斋的意义是“清净”,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皆是过中午不食的;从根本说,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

佛陀住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对比丘们说:“我现在宣说八关斋法,你们要好好思考,随喜奉行。什么是八关斋法?”

“一者不杀生,二者不偷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大床,六者远离歌舞倡伎,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

优波离问道:“佛陀!怎样修持八关斋法?”

“优波离!善男子,善女人应在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到沙门长老处,自称名字,从早到晚持心不移不动,对一切充满慈心,并发愿:‘我现在受斋法,秋毫不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坐高广大床,不作歌舞倡伎,香花涂身。’有智慧的人应该这样发愿;如果没有智慧的人,应该教他这样发愿。”

优波离问道:“佛陀!怎样发愿呢?”

“应该发愿说:我现在以此八关戒斋法,不要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不交往恶知识,不习邪见,生在有佛法的国度,听闻善法。持此斋法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佛教常识:为何要受八关戒斋?

八关戒斋的作用,是在由此关卡而走出众生的生死之门。生死的主要关键,在淫欲与饮食的二大祸源,饮食为生死的增上助缘,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皆由不断淫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所以既助成了后代之孙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缚缠裹!众生之有淫欲,乃是与生俱来,淫欲之形成两性的交接,则又必在饱暖之后,所以说饱暖思淫欲。所以淫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于淫欲与饮食之外,必已了生脱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已无淫念,但仍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斋。出世的生活,从戒淫与持斋做起,饮食虽为生死的助缘,淫欲却由饮食的满足而起,正因如此,持斋虽非戒,却是戒之体了。

结集律藏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度后,以戒为师。作为佛教徒,不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受戒、学戒、持戒。

在佛陀涅槃后的第一个结夏安居,诸大弟子们在耆闍崛山的毕波罗延石窟中,由大迦叶主持,结集经藏。当阿难陀诵完经藏之后,大迦叶尊者说:“咱们现在结集律藏,我建议以持戒第一的优波离为上座,由他负责结集。”

优波离推辞说:“结集律藏责任重大,我无德无能,恐怕难以胜任,还是由您主持吧。”

大迦叶鼓励道:“优波离!你不要谦虚,佛陀当年授记你成就十四法,又赞叹你持戒第一,这项重任非你莫属。”

优波离不再坚持,升座诵律,一一条目都说明此戒佛陀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而制,以及犯了此戒有罪无罪的程度,参加结集的长老,对他的细心记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出身于首陀罗种族的优波离,在僧团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受着后世人的敬仰礼拜,实在不是偶然的,他使苦难的民族增强了信心,使佛法的平等之光照耀着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