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善财童子第四十八参 拜妙月长者
第四十八回 拜妙月长者
参妙月长者不谈略示名字
显无得中又无所不得妙义
无所得者方是无所不得者
而证得清净智慧光明境界
善财出了草堂,看见东方一座高楼,楼阁壮丽,光芒四射。善财已具神足智慧,很快来到楼前。举目一望,光明耀眼。
善财进得楼房门,四面灯火辉煌,有琉璃灯、玻璃灯、珊瑚灯、玛瑙灯、翡翠灯、水银灯、金灯、吊灯、台灯、壁灯、大灯、小灯,琳琅满目。难以枚举。妙月长者坐华堂宝座上。望着下面无数造作灯具者。
善财上前施礼,右绕三匝,顶礼拜道:“我名善财,已发菩提心,净化人间,利乐有情,为了求得如实的造福人间的真行,特来参拜善知识,恳祈慈悲教我。”
长者见善财说话诚恳,心地光明,说道:“善莫大于智慧,行莫大于光明。要具有广大智慧,才能分清是非,分清善恶,分清好坏,才有光明远大的正确行动。”
善财道:“行动正确,以什么为准绳?”
长者道:“你别忙,我还未讲完呢。”
长者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恶莫大于痴暗。一个愚痴无知之徒,尽作损人利己之事,这样伤天害理,不会有好结果的。”
善财道:“有知识的聪明人也会犯罪呀!”
长者道:“这就叫假聪明,就是愚痴。”
长者停了一会又说:“真正的智慧,是与一切众生同苦乐。众生之苦就是自己的苦,所以要拔济众生苦难。众生的乐就是自己的快乐,所以要给众生快乐。为了免除众生的痴暗,所以我造作各式灯具,给众生光明。你来看吧。”
长者起坐,把善财带到制好储存灯具之处,一一解释。指着东边琉璃灯说:“贫穷苦恼众生,我给此灯使之不贪恋财宝,心得清净。”指着西边玻璃灯说:“我给富贵众生此灯,使他知道要象玻璃一样明亮,使之不贪恋珍宝。”指着南边的玛瑙灯说:“我给痴暗众生此灯,使他解除痴暗病。给嗔恚众生以翡翠灯。给群居众生以吊灯。给独居众生以台灯。各取所需,各满所愿。用指挥灯照明众生痴暗。使他们得到身心明亮、清净,各行正业而得正果。我只知道这是智光三昧,于一切众生都有好处,是指示真实的慧灯,是防非止恶的工具,什么造福人间的事我且不懂,你到出生城去拜访无胜军长者,他会告诉你的。”
善财右绕三匝,辞别妙月长者,往出生城走去,参拜无胜军长者去了。
49 善财童子第四十九参 拜无胜军长者
第四十九回 拜无胜军长者
参无胜军长者垂示二法
开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
悟其所以实为直径之道
久持证入无尽相之法门
善财来到出生城,寻找无胜军长者,竟无一人知道。善财以为妙月长者戏弄他,叫他去拜一个不知名的人。但是善知识究竟是信得过,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东问西问不见其人,就在街上徘徊,无目的地东走西串。
善财走到一个热闹酒店,见众人猜拳,一个老者拳拳得胜,以为是无胜军长者,一问旁人不是。又走到一个树荫下,两个老者对旗,其青衣者局局获胜,以为是无胜军长者,听其答话,也不是。又在广场上见一老者练拳,拳击如飞,走步似箭,以为是无胜军长者,即上前施礼问讯,说明由来。老者收拳答道:“童子,你想找无胜军长者吗?可你,见不到他的。“说完又去练拳。
善财在城里转来转去,走了几天,已走遍大街小巷,谁也不知道。看来这个城内并无此人。但是善财牢记离开福城时文殊师利的教导,“于善知识不生疲懈”,还是继续找下去。
这一天细雨纷飞,善财走到城墙上,在城堡上坐下,心中忧虑。思前虑后,想到福城故乡,想到众童子送行时的嘱咐,想到几年来求善知识者的沧桑,想到各个善知识的教诲,禁不住情感,眼泪夺眶而出。
他没有痛哭,虽然心里难过,强作镇静,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在睡梦中忽听有人在喊:“无像无作,就是胜军长者。”善财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善财急忙起身施礼道:“我名善财,已发菩提心,为了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事,前来参拜大善知识,愿有所教我。”
那人道:“善男子,不能执着自己已得的成绩,哪个成绩也是如幻如画,没有执着的必要。只要对众生有益的事都要做,那就是善事。当然,其中难免有是非曲直,有人诽谤、有人暗害。不管好好孬孬都不能执着。执着障碍圣道。执着障碍光明。一个患得患失的人,总是不能成大事的。”
善财闻言大悟,这真是无胜军长者了。急忙跪下合掌道:“圣者就是无胜军长者吧。惟愿怜愍教诲于我。”
长者道:“是的!我是无胜,也是常胜,因为我无有常胜之像,也无无胜之像。因为无像,才有十方国土,三世诸佛的圣像。虽然我对人们做了很多好事,人们都不知道我。其实我与众生一体,众生即我,我即众生,所以人们不知道无胜军。我也不知道离开我还有什么众生。譬如人在世间上,并不感觉世间的变幻一样。我只知道这一点,你那么多的要求,我怎能答复你?你到法比聚落去找寂静婆罗门,他会告诉你的。”
说完他人就不见了。善财只得望空拜谢。离开出生城继续寻拜善知识者。
50 善财童子第五十参 拜寂静婆罗门
第五十回 拜寂静婆罗门
参婆罗门最寂净 菩提心三际不退
随意所作皆成究 证得如愿语法门
善财去往法比聚落,见两个童子挽在一起斗殴,难分难解。一童女走来大声喊道:“你等不要打了,寂静婆罗门说过,两个都要被打死。”两童子听了都松开手走了。善财乘机问童女寂静婆罗门住在哪里?童女不答走开了。
善财只得继续前行,见一农夫挖田埂放水。便问道:“田水放了不怕天干吗?”农夫答道:“寂静婆罗门说今晚有大雨,怕冲断田埂。”善财问寂静婆罗门的住处,他回答就在前面聚落。
善财走进聚落,见两妇女骂架。一个道:“你把鸡给我毒死了,不赔就要你偿命!”一个道:“你自己打死鸡反怪我,这是混帐!”一个老妪走来说道:“寂静婆罗门说过,最近鸡瘟流行,东家王二嫂还死了几只鸡,怪谁毒死呢?”两个妇女听了都不再骂了。
善财进了聚落,听见两差交谈。
甲道:“案情复杂,死者不会自杀的。”
乙道:“作案线索难找啊!”
甲道:“寂静婆罗门说一句话,大家就相信了。”
乙道:“也只有这样了,他是诚实君子,不会说谎的。”
甲道:“那就只有根据事实,可是我们的老爷如何办呢?”
乙道:“你我见机行事为妙!”
善财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走到聚落头目门前,见众人涌进衙内,也随众人进去。
大堂上坐着布案三司,下跪死者的母亲,哭着诉道:“我女儿是头目亲自接回衙内,健康无病,突然死去,说是途中遇鬼,望大人为我作主。”
头目坐在侧面说道:“我自己的妻子遇鬼死了,我心里也难过啊!”说着假惺惺地悲泣着。
众人听了齐声吼道:“既然头目同夫人一道,夫人遇鬼,为什么你没遇鬼?没有死去呢?”
有人说:“请寂静婆罗门来说一句,我们就相信了。”
头目说:“寂静婆罗门就在里面,请他出来作证吧!”
寂静婆罗门蓬着长发,身着纳衣,手捧包袱,徐徐来到堂上,向众人施了一礼,慢慢地说道:“头目夫人情深意重,为头目生儿育女。可是年老色衰,不称头目之心。王家幺女花容月貌,与头目鬼混一年有余。夫人多次劝阻,头目不听。张三一案,头目从中谋黄金十斤,不了了之。头目私藏兵器,里通外国,谋叛国家。此案发生,民众共愤,请我出庭作证,邪说遇鬼,谢我黄金一斤,细衣十件。”说完将包袱打开,高高举起,说道:“这就是证据。”
语音一落,群情愤怒,高喊道:“拿下头目治罪,以镇国法!”布案三司将惊堂木一拍,命拿下头目,众人见案情澄清,纷纷散去。
善财急忙上前施礼,婆罗门不知何事,倒退两步。善财说道:“我名善财,文殊师利教我发菩提心,参拜善知识。今见婆罗门如此刚正不阿,乃圣人也。望圣者慈悲教我,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婆罗门扶起善财道:“我只知诚实,不懂虚伪。做事光明磊落,内心坦诚无私,应当做的事都做,只要是正大光明,弄虚作假不为,哪怕你是权贵名门。因此群众相信我。别人的苦难乃是我之苦难,群众的屈辱乃是我之屈辱。这样你就有无穷的力量。”
善财道:“你刚才的作证,不怕头目报复吗?”
婆罗门道:“怕报复你就别作证,有大众、有天理,我怕什么呢?”
善财佩服婆罗门的胆识,还想再问究竟。婆罗门说:“我一老实人,什么也不懂,只是有胆量,不畏权贵,与众人心连心。你要学什么好东西,到妙意华门城去,找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吧!”说完转身就走。
善财想:寂静婆罗门胆量过人,关心大众,老幼都尊重他,听从他,这不是简单能做得到的,必须尽个人的毕生修练才能做到大众与自己不单是心连心,而且是一个心。大众即自己,自己即大众,自己与大众融为一体。
善财离开聚落,往妙意华门城的路走去。
51 善财童子第五十一参 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第五十一回 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参德生童有德女 烦恼依正皆如幻
知慧缘想与幻同 得菩萨善住法门
善财来到妙意华门城,城门前一石碑,碑上刻诗云:
童男童女骨肉亲,手中牵个玉麒麟。
殷勤来报善财到,弥勒楼前路最亲。
善财读毕,大为惊讶。不知怎么知道自己要来。这石碑又刻了很久。莫非过去有与我同名的善财吗?正猜疑间,有声音道:“欢迎!欢迎!”善财转过头来,看见一对童男童女,恭恭敬敬地站着道:“我们奉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之命,前来迎接圣者。”善财感到手脚无措,这突如其来的欢迎,更使他不解其中奥秘。也不好细问,只得随从二位走去。
进了城门,门内又有一对童男童女站立两旁迎接,又跟随善财往里走。
走到一所楼房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侍立两旁迎接,善财一到又随同进入楼房。到华堂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迎接。善财细看楼房,庄严华丽,飞檐斗阁,炯炯发光。
善财入了华堂,陈设豪华,美观大方,但时现时隐。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并肩坐华堂宝座上。善财急忙上前施礼下拜,抬头一看,不见德生和有德,也不见宝座。只见两边椅凳,排列整齐,欲往上坐,椅凳也不见了。善财站回原处,椅凳照样排列整齐。欲往上坐,又不见了。如此三、四次皆如此。善财心中纳闷,不知是怎么回事?
善财参拜善知识心诚!没有看见椅子也往空处上坐,却坐在一张软绵绵的椅子上,其他椅凳排列如故。抬头往上看,德生有德,并肩坐宝座上,互相依偎。善财想说明来意,见此亲热神情,竟说不出口。
可是不等善财言语,德生童男先开口道:“我在文殊师利童子处就知道你要来,而且知道你今天此时到来,所以派了童男童女们来迎接你。不过这里不是你的住处。”
善财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在此住呢?”有德童女道:“这是幻境,幻境是虚妄不实的。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你所参拜的善知识也是虚幻的,你学到的那些都是虚幻的。”
善财大惊:我跋涉千山万水,参拜五十位善知识皆是虚幻,我这些辛苦乃白费力!不!他们才是虚幻的,他们那样形影不离,欲情未断,亲亲热热,那才是虚幻,他们不是善知识者,是魔鬼。
善财正思念间,未曾开口,有德童女却说道:“你想得很对,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对,我们的童男童女都是一对对形影不离,这就是依他起性呀。法依他而起,男依女而有,女依男而存。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相对相存,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女就没有男,所以说这些相对存在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若执此虚幻为真实,就是遍计执性。执男是真实,或执女是真实,都是执著,这就是遍计所执,虚妄的执著,不正确的执著,离开依他离开遍计二边执著,才能显出真理,各圆成实性,这才是你的住处,可是这圆成实性也是一无所有呀!善财,你也应该有个女伴才对呀。”
善财满面羞愧,想到:我参访五十个善知识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德生有德真善知识也。
德生童子拿出一张纸条给善财说道:“你到海岸国,大庄严园,弥勒菩萨那儿去找住处。”
善财接过纸条,德生、有德、楼阁等都不见了,只是一片空阔的田野。这时才感到心里一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善财展开纸条,上面写道:
德生有德两和融,同幻同生意莫穷。
同住同修成解脱,同悲同智显灵功。
同缘同想心冥契,同见同知道转通。
若要一身成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
善财读罢,领会到了,有为的幻化,无为的真理,感到遍身轻松,内心寂静,智慧广博,象脱胎换骨似的另成一人,欢天喜地地往海岸国去。
52 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 拜弥勒菩萨
第五十二回 拜弥勒菩萨
毗庐遮那庄严楼阁门前
尔时弥勒远方而至顶礼
一弹指门开命入后即闭
现映物物全彰不可思议
得一生佛果三世之境界
入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
善财得了如幻三昧,众善妙乐,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这种妙乐,只有善财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识者真是伟大,善知识入慈母,谆谆教诲。如明师指引方向,如船师渡过深海,如大地生长万物,如医士除诸病苦,如甘露滋润身田,如桥梁度济行人,如春雨润育苗稼,如明灯照破黑暗。我参拜了这么多善知识者,每一个都给我无穷的力量,使我心胸宽广,知识丰富,智慧广博,精神焕发,意志坚强。学会了众多技艺,得证广大神通。即来到海岸国大庄严园,见到广大宝楼阁。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四方广大不可思议。弥勒菩萨住此楼阁内。善财右绕楼阁,自是思维,往昔身心不净作诸恶孽,不求正果。如今因善知识,曾怀正见。一心趣求菩提,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何等美妙?但愿一切众生都如我一样,发如是心,得如是智,证如是果。
善财右绕楼阁,难尽边际。想到这楼阁如此广大,不是一点福德智慧能够证得。我又如何能见到弥勒菩萨呢?右绕不成,干脆五体投地,礼拜弥勒菩萨,以至诚心,便礼拜数拜。
忽然一声巨响,天空闪出祥光,远远望见弥勒菩萨,足踏祥云,无量弟子随后,天龙八部拥护,来至楼阁前。善财看得欢喜,即上前顶礼。
弥勒菩萨仔细观看善财,对众人道:“此童子善根广大,智慧清净,慈悲为怀,发无上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不辞千辛万苦,爬山涉水,渡海穿洋,参拜众多善知识者,学得一身好本事。已具三十二像雏形,当生如来家,住灌顶位,是成佛的种子。不过还不够,如今重要的是行,要学普贤菩萨的大行,如何行?还需要善知识的教诲。”
善财听了欢喜,手上忽然堆满香花缨络。弥勒菩萨手摸善财头顶说:“佛子,你已发无上菩提心,其心坚固如金刚,如明灯照破痴暗,如大海容纳百川,如宝剑能降众魔,如妙香能除诸秽,如智慧水能息烦恼。所以能勇猛精进,参礼善知识,誓求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大志,这个门径你已经走到了,快进去看吧!”用手指将楼阁门一弹,阁门洞开。善财欢喜,跳跃而进,门复自闭。
善财入得楼阁,举眼一看,哪里是在楼阁内?简直望不尽,看不完。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虚空。三千大千世界无不包含其中。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看不完的瑞草鲜花,望不到边的亭台楼阁,听不够的清净妙音。芬芳馥郁,景色长青,金沙为地,池水澄清。七宝栏循,白玉砌阶。层层楼阁,无边无际。善财沿阶入一楼阁,其中与大楼阁无异,广大无边。善财又入一小楼阁,亦复如是,与大楼阁无异,广大无边。善财望不尽,看不完。
善财又看各种图像,都是弥勒菩萨的往事,有助人为乐的,有舍己为人的,有参拜善知识的。
又看各处的欢乐歌舞,人们之间的善良谦爱,你尊我敬。真是说不完的美好,道不尽的喜悦。善财看得心旷神怡,不想离去。
忽然,弥勒又弹指一下,只听得一声巨响,路阁竟不见了。善财却站在一块巨石上,弥勒菩萨又用手摸善财头顶说道:“善男子,这美好的楼阁,是用自己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精进、最大的劳动和不懈的愿行得来的。你现在该回到文殊菩萨那儿修学大行了。”
善财感谢弥勒菩萨的教诲,正要作礼,菩萨却不见了。四处寻看,只见大石上留下一首诗:
楼阁门前立片时,龙华师主远方归。
不唯弹指观深妙,又听慈音语细微。
理智行为身日月,菩提心是道枢机,
许多境界何去来,万里无边一雁飞。
善财读罢,感到身心轻快,四肢柔和,已不见是原来粗秽的善财。欢喜跳跃而去。
53 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 拜普贤菩萨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参文殊师利菩萨思维观察希欲奉观
文殊距一百一十由旬处伸右手摩顶
说妙法示教利喜令具足无量智光明
证入菩萨无量无边无际陀罗尼法门
善财经过弥勒楼阁的证悟,须臾之间,即到一百一十城以外的普门国苏摩那城。城门高大无比。善财立于城门,思维文殊师利童子。忽然一只巨手按在善财头顶上,善财顿然感到遍身清凉,心地舒畅无比,听到文殊师利童子的声音:“善男子,不要因为有了智慧,有了神通,有了技艺的一小点资粮,就心满意足,不求上进了。不求上进就要退后。赶快去求普贤菩萨的大行法。”
说话声完,手没有了。善财学到这些都是因为文殊师利的指导,几年的劳累奔波。又听到了文殊师利的声音,感到恩师重逢,分外亲切,当然听从,再从寻找普贤菩萨。
文殊师利没有说地方。到那儿去找普贤菩萨呢?善财两眼凝视着高大的城门。看着看着,那城门就变成一个庄严的菩萨,坐莲花宝座。宝座在白象背上。白象鼻头高卷。威武慈祥。菩萨头戴天冠,身披缨络,光芒四射,善财急忙倒身下拜。
菩萨伸出右手摸善财头顶,说道:“善男子,你跋涉千山万水,参拜善知识者,虽然学得众多知识,现在还是功未圆而果未隧。目的还是如何将这些用到行动上,这比参拜善知识者还要难啊!”
菩萨收回右手,身上方大光明,善财也在其毛孔之中。一毛孔之中又现三千大千世界。一世界又现出菩萨化度众生,舍自己的头目髓脑而救众生,与众生快乐。善财逐一看去。
一个青年双目失明,上有老父老母无人供养,全家悲啼。医生诊断,有不嗔人眼可救之。菩萨挖出左眼与医生合药,青年双目复明。
一军士追逐一人,取其首级献长官,免杀身之祸。被追者乃忠义之士,满门皆诛,唯一字未诛,即被诛者。菩萨隐其被诛者,以自首级付军士回衙交差。
一猎人追赶母鹿,母鹿大肚将临产,菩萨隐蔽其鹿。猎人怒而戳菩萨,菩萨舍去生命。
两军交阵,杀喊连天,无数生命倒下,菩萨化为金刚巨人于其中,劝其息兵,和睦相处,众军感动,放下兵器。其将军怒甚,箭射金刚,金刚来不及提防,当即丧命。
一老者于林中跏趺正坐,修练禅功。一王者带领众军几宫娥彩女游猎,彩女见老者静坐,众结围观,王者误以为老者戏弄彩女,怒割其耳,断去臂,老者不嗔不怒,端然正坐,王者感动,敬佩其坚忍,向老者悔过。老者并不责怪,其耳臂复生。
一块宝地,忽遭天旱,粮食遭毁,群民饥饿。菩萨时为长者,尽舍家中粮食财帛布施饥民,自己饥饿,奄奄一息。
如此种种舍己利人之事,无量无边,善财看不尽,念不完。自己身临其境,也在做这些事,手忙脚乱的动起来。
菩萨见善财如此虔诚,当为佛子,入如来家,快到成熟的时候了,说道:“功德不是自己的,是一切众生的,没有众生,就没有功德。说完又把善财引到另外一毛孔中,看到善财过去劫中,不求正果,放纵情欲,作诸恶业,造无量罪,落入地狱饿鬼受无量苦。恶业报满复生人中,无衣无食,受诸苦恼。看着自己不孝父母,不尊师长,遭恶道报,看见自己在天堂享乐,不思爱惜生命财物,天福享尽复堕畜生。这一幕幕,一幅幅,震动心弦,感动得痛哭流啼。
菩萨见此,已引发善财宿慧,又对他道:“善男子,既知过咎,必须忏悔,不忏悔三业就不清净,不能生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不会有众生度尽方证普吐的菩萨行。你还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悲心,才能悲智双运。”
正说到此,西方祥光灿烂,一菩萨带众弟子驾祥云而来。这菩萨瑞像庄严,头戴佛冠,身披缨络,手执净瓶杨枝,脚踏莲花而来。
东方祥光灿烂,一菩萨率众童子,骑青狮驾祥云而来,善财一见,是指导自己参拜善知识者,第一次拜见的文殊师利童子,好不欢喜,倒身下拜。文殊师利即忙扶起,说道:“善男子,现在你不需要拜我,要拜观音菩萨,她才是你现在的依止师,她是以大悲为怀,闻声救苦。你发的愿也是净化有情,造福人间,你就是她的好助手了。”
观世音菩萨道:“我也不推诿,甘当此任。不过他是文殊菩萨化度,理应随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道:“都是登地菩萨,还有什么相可执?不过为了广大佛子在度众生的途径中,还得有个依靠的准绳才行。”
观世音菩萨对普贤菩萨道:“你是大行的典范,这个准绳给你拟为妙。”
普贤菩萨道:“我也不客气,我的弟子都是这样执行的。又说道: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道:“这个十法怎么解释呢?”
普贤菩萨到:“礼敬诸佛者,就是十方世界恒河沙佛都要礼敬。称赞如来者,如来功德,最胜、最堪称赞。广修供养者,一切上妙好香花普皆供养给一切佛菩萨罗汉以致于众生都要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忏悔业障者,自念过去由身口意三业所起的业障都于众前忏悔。随喜功德者,凡财物以致头目脑髓,皆随喜于佛菩萨及一切众生。请转法轮者,凡十方世界所有妙法,皆转与一切众生共同修证。请佛住世者,为诸世间一切众生得度而劝请佛住世化度。常随佛学者,为度众生苦,而随佛学。恒顺众生者,凡众生一切疾苦,皆以离苦而随顺之。普皆回向者,凡所有之一切功德,完全回向给一切众生共同享受。”
善财听完普贤菩萨的解说。法眼顿开,回忆自己几年的参拜,颂道:
百十由旬摩顶归,片心思见普贤师。
堂堂现在红莲座,落落分明白象儿。
沙劫智慧方满目,微尘行愿正圆时。
佛功德海重宣说,愁见波涛转沙弥。
文殊师利道:“善财善根深厚,道行高超,既在众善知识引导下,已了悟真常,入如来家,现该发挥他的智慧,弘扬正法,普度众生,满足他造福人间的大愿。我已成就他五十三个善知识者的参拜。谁来成就他弘法大愿?”
普贤菩萨道:“我已成就他十大愿行,这是我能办到的。救度苦恼众生的行,就靠观世音菩萨成就了。”
观世音菩萨想善财童子已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者成正果,道:“我的大愿,是以大悲为怀,将娑婆世界的有缘众生,渡到极乐彼岸,正需要一个好帮手,就让他随我去吧。”
观世音菩萨驾着祥云,善财随后,去作闻声救苦的大事。文殊普贤也各回原处。他们走后,石上还留下一首颂偈:
打鼓弄琵琶,还他一会家。
木童能抚掌,石女解烹茶。
云散天边月,春来树上花。
善财参遍处,黑豆未生芽。
善财童子为造福人间,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参拜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者,了悟真常,已成正果,随从观世音菩萨去作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大事。
(全书终)
多闻第一阿难陀
出家因缘
阿难陀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陀的堂弟。佛陀回家说法时,白饭王害怕阿难陀受佛陀教化而出家,便把他送到毗舍离国,不让他和佛陀亲近。不久,佛陀到毗舍离国教化,白饭王又把阿难陀接回国内。佛陀认为阿难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如果能出家,将来可以绍隆佛法,将佛法永传于后世的人。佛陀得知阿难陀又回到迦毗罗卫城,便赶回王宫,住在阿难陀的隔壁,每天给他开示人生解脱的道理,阿难陀终于升起三藐三菩提心,和阿那律,跋提等七王子一同出家,加入僧团。
阿难陀出家后二十余年都随侍在佛陀身边,他记忆力超强。对于佛陀的说教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被誉为多闻第一。他对于经法的传持,功劳最大。我们今天能够读诵到如此丰富的佛经,阿难陀功不可没。
成就女人出家
早期佛陀僧团中并没有比丘尼,如果没有阿难陀,今天是否有比丘尼还是个未知数。佛陀成道后,他的养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领五百宫女要求出家。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是佛陀生母摩耶夫人的亲妹妹,摩耶夫人去世后,她嫁给净饭王为妃子,并亲自抚养佛陀成人。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要求被佛陀一口回绝,佛陀说:“在我之前的七佛都不允许女人出家,我不能擅自破这个规矩。女人可以在家修行,一样可以修成圣果。”
可是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下定决心要出家,为了表示诚心,她和五百宫女剪去秀发,披上粪扫衣,赤着脚,走了二十多天,来到摩提尼精舍找佛陀。但她们怕再次遭到拒绝,没有敢直接去见佛陀,就去找阿难陀帮忙。
阿难陀听了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请求后,答应她们去向佛陀求情。阿难陀向佛陀恳求道:“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和五百宫女剪去秀发,赤脚行走那么多天,您就慈悲地满足她们的愿望吧。”
佛陀被阿难陀的恳求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诚心所感动,终于同意摩诃波阇提夫人及五百宫女出家。她们见佛陀允许她们出家,个个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而佛陀心里却感慨万千,想到正法本来可以住世一千年,因为比丘尼的加入而缩短到五百年。但佛陀转而又想世上没有清净常住不坏的法,便又释然了许多。
摩登伽女的诱惑
在大觉者佛陀眼中,阿难陀是可以绍隆佛法的人,所以一直对阿难陀加以培养和提拔。渐渐长大的阿难陀,英俊潇洒,身材魁梧,面如满月,温和有礼,所以特别受女众的欢迎,但这也给他的修行带来不少麻烦。在《摩登伽经》和《楞严经》中,记载了摩登伽女用女色迷惑阿难陀,最终被佛陀度化的故事。
有一次,阿难陀去城里化缘,路过一个水池,感到口渴,就上前请求正在打水的摩登伽女布施给他一钵水。摩登伽女抬头一看是一位英俊潇洒的比丘,禁不住芳心大动不能自持。摩登伽女出身于印度最低贱的首陀罗种族,一向都很自卑。但彬彬有礼的阿难陀并没有看不起她,还向她讨水喝。摩登伽女想:如果能嫁给他该有多好。
回到家后,摩登伽女郁郁寡欢,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她的母亲问清原委后劝她说:“这是不可能的,先不说阿难陀是一位断了六欲的比丘,就算他还没有出家,身为一个剎帝利种姓的王子,怎么可能娶一个首陀罗种姓的女子为妻?”
但摩登伽女根本听不进劝,一心要嫁给阿难陀。望着日渐消瘦的女儿,母亲心想如果不满足女儿的心愿,女儿只有死路一条了。听说娑比伽罗先梵天咒能迷惑男人,不如请来外道念咒,用魔力诱惑阿难陀与摩登伽女成亲。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阿难陀去城里化缘,正好化到摩登伽女家门口。阿难陀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进了摩登伽女的闺房,像木头人似的任摩登伽女摆布,心里想摆脱,可又无能为力。
这时佛陀用天眼看到发生的一切,知道阿难陀被娑比伽罗先梵天咒所困,无力解脱。便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师利!你赶快持楞严咒到摩登伽女家里去解救阿难陀。”
娑比伽罗先梵天咒哪能敌得过楞严咒的神力,阿难陀猛然间醒悟过来,狼狈不堪的回到祇园精舍。
摩登伽女哪能善罢甘休,每天堵在祇园精舍的门口等待阿难陀,阿难陀只能躲躲藏藏。
一天阿难陀终于受不了了,去向佛陀求救。佛陀对他说:“阿难陀,我过去就批评过你只注意修慧不修定,忽视禅定功夫,要知道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你不以为然,结果一旦声色的境界逼来,便束手无策。这样吧,你把摩登伽女带来,我跟她谈谈。”
摩登伽女跟随阿难陀来见佛陀,她没想到佛陀没有一点责怪她的意思,只是慈祥地对她说:“摩登伽女,你想嫁给阿难陀的心情我理解,可阿难陀毕竟是个修行的人。你要嫁给他我不反对,可你得先出家修行一年。”摩登伽女一听欣喜若狂,心想只要能嫁给阿难陀,别说修行一年,就是两年也行。就这样,摩登伽女欢欢喜喜的削了发,换上袈裟,成为比丘尼中的一员。
出家后的摩登伽女在佛法的感召下,炽热的心一天天平静下来,明白到以前对阿难陀的执着是愚昧的。
佛陀见摩登伽女不再为情所困,就把她和阿难陀找来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两个曾在五百世以前,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相视一笑,从而有了如今这一段情缘。我常教导说:五欲是不净之法,情爱是轮回的根源。修行佛法的人只有断除情欲,内心才能清净,修行才能成功啊!”
从此摩登伽女更加精进修行,成为比丘尼中的佼佼者,不久证得阿罗汉果,比阿难陀还要早。
梦的预言
佛陀渐渐年老了,需要一个常随的侍者,二十年来,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
在众比丘的公推下,阿难陀做了佛陀的侍者,这时他只有二十多岁。从此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随在佛陀身后,到各地弘法,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般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陀的心中。
有一天,阿难陀的面色忧愁的出现在佛陀面前,佛陀问他为何如此,阿难陀说他在一夜之中,梦见七件稀奇古怪的事,心里有些惊慌。
佛陀问道:“你梦见哪七件事呢?”
“佛陀!我第一个梦,是梦见汪洋大海,海水像油一样,猛然间燃起熊熊大火,火燄直冲天上,整个世界一片火海!”
“阿难陀,精进修行人的梦不同于一般人的梦,他的梦是有所指的。你梦见大海被火焚烧,这是象征未来僧团越来越衰弱,很多人出家不是为了修道,而是为了名闻利养。这就如澄净的清水变成了大火一般。你的第二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太阳没落,娑婆世界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一个星星,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
佛陀很感慨的解释道:“阿难陀!佛陀不久要涅槃了,诸大弟子也都会涅槃,这表示人、天将会失去依托。你第三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比丘不依戒律披搭袈裟,出家僧伽堕落在深坑里,在家人趾高气扬的踏在他们的头上!”
佛陀长叹一声说道:“阿难陀!这是暗示未来比丘口头宣讲佛法,并不奉行,他们互相妒嫉,不畏因果,终于堕落。而在家人轻蔑僧宝,诽谤比丘,毁坏塔寺,你第四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比丘三衣不全,徘徊在荆棘丛中!”
佛陀有些激动说道:“阿难陀!这是说未来的比丘,舍弃法衣不穿,弃戒乐俗,蓄养妻子,清净的僧团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这真是大法的不幸!你第五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茂密的森林中,有很多的山猪拱着旃檀大树的树根,大树摇摇欲坠!”
“这群野猪就是未来的一些比丘,旃檀大树是我宣说的佛法。这是说未来比丘只为生活打算,卖经为生。你的第六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小象嗷嗷待哺,大象却舍而不顾。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身上撒满五彩的花朵,狮子虽然死了,然余威犹存,各种禽兽仍然恐怖的远避。不久狮子身内生虫,虫子蚕食狮子肉!”
佛陀摇摇头道:“大象是僧团的长老,小象是年轻比丘,大象弃小象不顾,这是说未来僧团长老,自私自利,不肯提拔年轻的比丘!虫子象征我在家出家七众弟子,狮子被虫子蚕食,这是说没有外道能坏佛陀正法,是我的在家出家七众弟子,自坏我法!你的第七个梦呢?”
“我梦见我头顶须弥山,可并不觉得重!”
佛陀稍为宽和了一些,说道:“阿难陀!这是说佛陀三个月后,进入涅槃,诸大比丘,诸天人民,要靠你承教启经,结集法典!”
佛陀又接着说到:“在我涅槃后佛法住世五百年之内不会出现这些弊端,任何事物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佛法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想象,在佛陀晚年,为了阿难陀的梦,那么感慨的解说,其沉重心情可想而知。处于末法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秉持正法,弘扬正法,使如来之法永远传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沐浴在佛法的真理之光中!
承佛遗教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在迦毘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睡在阿难陀为他敷设的床座上,这时太阳已西下,黑暗渐渐笼罩着世间,娑罗树不在开花的时候却开,美丽的花瓣一片片的散在圣体的旁边。
阿难陀想到佛陀将要涅槃,别的大弟子们都已开悟,唯有他,今后依谁来证悟呢?想到从今以后,再也不能服侍恩师了,他伤心的流下眼泪!
“阿难陀!你不要悲伤!”佛陀安慰道。“我不是常对你说吗?世间是无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坏了的车子用修补来维持,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为的色身终究会坏掉。你用心精进修行,不久就会开悟证果!”
阿难陀想到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还有几个要紧的问题要请教佛陀,遂抑制住悲伤的心情问道:“佛陀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以什么安住?恶人如何调伏?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慈祥地答道:“阿难陀!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以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四个字,就能让人升起信心。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佛陀开示完后就进入无余涅槃!
参加结集大典
佛陀涅槃后,大迦叶结集五百位证果比丘,在王舍城的毕波罗延石窟对佛陀生前法藏进行整理编辑。因为阿难陀还没有开悟,所以没有把他的名字列入。
大迦叶以首座的身份,在大众面前数说阿难陀的六罪,责怪他尚未证得最高的圣果,并不准他进入石窟之内。其实这是大迦叶使用的激将法。
阿难陀等在石窟外,焦急万分,因为他记得佛陀生前所有说法的内容,他必须要参加这次结集大典。
在大迦叶的严厉责备下,阿难陀认识到自己修行功夫的不够。当天晚上,他发奋精进,冥思默想,放下一切妄念,于中夜开悟证果。
第二天,他对着石窟内喊道:“快开门,我已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大迦叶回答道:“即已证果,就可以从钥匙孔里进来。”
阿难陀现大神通,从钥匙孔里进入窟内。大迦叶立即让阿难升上狮子座,他一人就诵出了佛陀所讲的全部经藏。
大迦叶涅槃后,将法统交予阿难陀。岁月悠悠,如今阿难陀已经是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他感到自己世缘已尽,打算进入涅槃。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下了决心,把大法流传的责任付嘱给他久已培植的弟子商那和修,自己则拿起钵向北方的恒河走去。
因为这时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毘舍离国开战,阿难陀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国入灭,舍利就不会分给毘舍离国,如果到毘舍离国入灭,他们也不会将舍利分给摩揭陀国,两国势必会为争夺舍利而开战,到时会有多少生灵涂炭。
想到这里,他来到两国交界处的恒河中间,腾身上空,现十八变,将自己的身体一分两半,给两国建塔供养,从而避免了一场战争。
天眼第一阿那律
出家志向
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说法教化,没有多久,很多王族人都皈依佛陀,落发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侯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王孙很大的震惊。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
但佛陀规定,出家一定要经父母的允许,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许他加入僧团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爱子心切,任何阿那律怎样请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请求,父母三次都拒绝。
后来,因为阿那律出家的志愿太坚固,父母如果再拒绝的话,他只有绝食而死,父母没有办法,只得说道:“你真要出家的话,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愿意出家,我就允许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说到劝跋提王子出家,这是很不可能的事。谁都知道,自从难陀、罗侯罗出家以后,净饭王已经立跋提为王子,他要继承净饭王统治迦毘罗卫国,他怎么会出家?但阿那律听了父母的话后,一点也不灰心,他很高兴的去找跋提王子,请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说了以后,他就一直望着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关于舍弃人间荣华富贵的欲乐去加入僧团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为难,可是对于一向亲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辞,他思索了好久,勉强说道:“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恋世间欢乐,你我的年纪都很轻,这怎么能够做到呢?请你等几年吧!让我们再享受七年人间的欢乐,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绝,但阿那律再三说明出家也很快乐,从七年减到一年,从一年减到一月,从一月再减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见跋提王子允诺七日后一同出家,他这才欢欢喜喜的和他告别回家。
七日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发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劣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发剃除。穿着袈裟,然后去见佛陀,佛陀并不立即允许他们加入僧团,叫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分,然后才准他们出家,进入僧团。
证得天眼通
作为一位王子,阿那律不贪慕荣华富贵,立志出家,皈依佛陀。他道心坚固,精进修行。但有一次为了睡眠,他被佛陀不客气的训诫过。
那是佛陀在讲经的时候,阿那律犯昏沉,竟打起瞌睡来,佛陀望着他说道:阿那律,你像螺蛳蚌蛤一样好睡,一睡一千年,永远也听不到佛的名字.”
阿那律听佛陀这么一说,赶快跪下来,合掌忏悔道:”佛陀!请求你慈悲原谅我的懈怠愚痴,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
对于肯认错忏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欢喜,阿那律发过誓愿以后,佛陀又鼓励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缓,但也不能太急。从此以后,阿那律精进修行,不肯再睡眠。
日子一久,阿那律因为不睡眠,眼睛生起病了。佛陀知道以后,很是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很慈和的告诉他:“阿那律!和你讲过,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经发过誓,我不能违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的回答。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决心,明知道眼睛会失明,他都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他对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失明的阿那律,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缝补衣服衣,最感到困难。后来,阿那律三衣实在破烂不堪了,他就请阿难陀帮忙缝制一套三衣。阿难陀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并去找一些比丘帮阿那律一起缝衣。
正当阿难脱挨门挨户的找其他比丘时,佛陀正巧路过。佛陀问明原因后就问阿难陀道:“阿难陀!你怎么不找我去帮助阿那律缝制三衣?”
阿难陀被佛陀意外的一问,赶快的回答道:“佛陀!您太劳累了,弟子们的琐碎事怎敢再劳动您呢?有我和比丘们就足够了。”
“阿难陀!你不要这么说,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我现在就随你去,你不必再去叫很多人。”
听到佛陀亲自来为自已缝制三衣,阿那律很惶恐、惊慌,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动的泪珠。
佛陀把针线穿好,又拿出布来剪裁,阿难陀等就帮着缝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佛陀就为阿那律将三衣缝好了。
佛陀很怜愍阿那律,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证得天眼通。
所谓天眼,就是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证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团中很多人都羡慕他、敬重他,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坚定修行所成就的。从此,阿那律对于缝衣托钵这些事情不再烦心,别人不能见到的,他都能见到,《阿弥陀经》中,特地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藐楼陀)列在圣弟子中。以他的天眼,可以见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从阿那律的天眼证明下,使初学的众生,对弥陀净土,易生起虔敬的信心。
妇女堕落的原因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能见到极乐世界,更能见到地狱里的种种情形。有一次,他见到地狱中的妇女比男人多,就去请教佛陀:“佛陀!我不明白为什么堕落在地狱中的妇女比男人多?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的教法,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人堕入地狱?”
佛陀回答道:“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这是真实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业,这也是真实的。女人有三种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来时,悭贪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财宝都能进她家才好;第二、女人在中午的时候,嫉妒心最重,嫉妒所有比她强的人;第三、女人在晚上的时候,淫欲心最强,企盼有异性随侍在她的身旁。阿那律!妇女的悭贪心、嫉妒心、淫欲心就是导致那些妇女们堕落地狱的原因。”
因为阿那律的天眼,见到一些妇女堕落地狱,引出佛陀对妇女这一段说教,希望引起妇女们的反省!
修学无厌
阿那律获得天眼通后,时常向信众开示天眼的妙用和修法。
有一次,阿那律回到故乡拘那竭国,释提桓因、四天王、五百天人、二十八大鬼神王前来看望他。这时有一个叫闍拔咤的人也来看望阿那律。他一见到阿那律就惊奇的问道:“你这里好香,我王宫里生活这么久,从来没有闻到过这么奇妙的香味,这是什么香呢?”
阿那律说:“这是因为释提桓因、四天王、五百天人、二十八大鬼神王在我这里。”
“我这么看不见这些天人、鬼神?”
“你没有天眼,当然看不见他们。”
闍拔咤遂向阿那律请求道:“尊者,您能开示一些妙法,让我也能开天眼吗?”
“持戒!闍拔咤。如果你能信守戒条,并断除骄慢和我执,就能得到天眼。”
闍拔咤告辞回家,路上一直想着阿那律的开示,还没到家,茅塞顿开,豁然大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阿那律虽然成就圣果,但仍然精进不懈。有一次,他去向佛陀请教怎样修菩萨行?佛陀为他说了“八大人觉法”,令其修学。
佛陀告诉阿那律,“八大人觉法”即是:
一、以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不净观来观察宇宙和人生一切事物。
二、贪欲是苦的根源,要断除贪欲才能解脱自在。
三、断除无厌足心,安贫乐道,追求智慧。
四、不间断地修福学慧,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磨难,坚持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学习一切知识,破除愚昧,并以自己学的知识贡献社会。
六、对贫穷和愚昧的人,要给予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安慰,不要嫌弃他们。
七、不染世乐,过着清净安乐生活,不做五欲的俘虏。
八、发愿普度一切众生,不做自了汉,将自己的一切悲愿救度众生。
阿那律听了八大人觉法后,经常在定中思维,体证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找到了觉悟(成佛)的途径。
天眼寻佛
佛陀住世时间一长,弟子们逐渐懈怠,佛陀为使四众渴仰,便接受释提桓因的劝请,不与弟子打招呼,独自前往三十三天为母亲摩耶夫人及诸天说法,并以神力隐没身形,使众人无法看到,就是有天眼通的弟子也看不到。
弟子们长时间见不到佛陀,都非常着急。而优填王更是忧思成疾。群臣见国王郁郁寡欢,便商量了一个办法,他们用旃檀木雕刻了一尊五尺高的佛像,优填王见到佛像好像见到了佛陀本人,病一下子好了。
波斯匿王听说这件事后,马上命令国内工匠用紫磨黄金造了一尊五尺高的佛像供养,这是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两尊佛像。
过了一段时间,佛陀仍然没有回来,弟子们只好去找阿那律,请他用天眼在三千大千世界寻找佛。阿那律结跏趺坐,用天眼在三千大千世界里仔细寻找,他把三千大千世界看了个遍,也没有找见佛陀。
过了三个月,佛陀心想:娑婆世界的四众弟子好久没有见到我了,一定很担心,我要让弟子们知道我在三十三天。想完后便收起神通,显现身形。
第二天,阿那律对阿难陀说:“昨天夜里有天人自忉利天宫下凡,对我说佛陀在忉利天说法。你不要着急,待我入定在观察一番。”
阿那律结跏趺坐,用天眼看到佛陀坐在巨大石块上。阿那律从禅定中起来,对阿难陀说:“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弟子们听说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阿难陀问道:“谁能到忉利天走一趟,问讯佛陀?”
阿那律推荐说:“目犍连尊者神足第一,可以担当此任。”
目犍连受四众委托,便赴忉利天宫问讯佛陀去了。
受佛遗教
佛陀逝世的前夕,问诸弟子:“我说的四谛、十二因缘,是我证悟的真理。它是世间的明灯,苦海的慈航,入道的法门,证果的要道。谁对此有什么疑问,赶快提出,当为解说。”
阿那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我们都坚信四谛、十二因缘法是宇宙人生真理。在世界上日可令冷,月可令热,雪山可以变成大海,大地可以变成废墟。佛说四谛、十二因缘法,不可令异。”
阿那律的话安慰了佛一生说法的苦心,佛陀就微笑地入灭了。
密行第一罗睺罗
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佛陀身为太子时,与耶输陀罗公主成亲,后来公主诞下罗睺罗。在罗睺罗婴儿的时候,佛陀离别爱妻幼子,出家求道。
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从南方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为父亲净饭王说法。这时罗睺罗已经十来岁了。长这么大,罗睺罗从来不知父亲是什么样子?
看到佛陀的第一眼,罗睺罗不知该怎样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看到那么多沙门比丘跟随着佛陀,聪明的罗睺罗心中想:佛陀已不是我一人的父亲了,佛陀是一切众生的大慈父!
佛陀在王宫说法的这段日子,罗睺罗常常跟着佛陀,亲热的对佛陀说道:“佛陀!我真高兴常常和你在一起!”
佛陀看到度化罗睺罗的时机已到,便将舍利弗叫来说道:“舍利弗!就请你收罗睺罗出家,让他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吧!”
之后,佛陀就叫目犍连为罗睺罗剃头,舍利弗为他授沙弥十戒,这就是僧团中有沙弥之始!
也许世俗之人不理解佛陀所为,认为佛陀不近人情,但追求佛法的人都明白,罗睺罗和耶输陀罗是世间最幸福的人。他们因为佛陀的引导,从此走上解脱之道,永离轮回之苦。
调皮的童年生活
罗侯罗出家做沙弥了,耶输陀罗妃怎样也不甘愿,可是事情已成事实,又没有办法改变,净饭王看了也很伤感同情,他就走向佛陀建议说道: “佛陀!希望你能够规定,今后要出家的青年,必须有父母的允许才可以。”
佛陀觉得父王说得有理,就很欢喜的采纳。
万念俱灰的耶输陀罗,对人间已经没有生存的兴趣。不久,佛陀的姨母憍昙弥夫人加入僧团做比丘尼,耶输陀罗随着很多释种女众,也赶去毘舍离剃发出家。
由于耶输陀罗恋慕佛陀太甚,初加入僧团,一点也无法感受到僧团中无执的清净法乐,可是,由于被佛陀伟大的圣格感化,没有几日,耶输陀罗就开悟了,在法乐中过着安稳自在平和的生活,她很欢喜,很感激佛陀,佛陀也很欢喜,到今天,佛陀对她才像放下身上的重荷!
罗侯罗出家后,叫他要和大人一样的认真修道,那是不可能的,在他出家后的不久,因为僧团中有了沙弥的制度,舍利弗又收了一个名叫均头的孩子做沙弥,这两个孩子常常玩在一起,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喜欢玩玩儿童们的游戏。
一个年轻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严肃的僧团里,假若是自己愿意的倒没有话讲,如果是环境压制的关系,其心里有着种种变化就很难讲。罗侯罗的出家,他并不感到新的僧团的快乐,不过,他的口上是没有讲过不满的话,一个孩子在十五岁以前,对大人所指示的言行,自然是百依百顺,但一过了十五岁以后,那天赋的本能,对世间自会有不满现实,以及反抗现实的念头。
那是在罗侯罗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的性情很温和,工作也很热心,但十七八岁的少年,也最调皮,罗侯罗还像小孩一样,常常喜欢说谎骗人。
罗侯罗这个时候是住在王舍城外的温泉林,有很多宰官、长者、居士来探问佛陀住在什么地方,他总欢喜和人家开玩笑,当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他就说在耆阇崛山,佛陀在耆阇崛山的时候,他就说在竹林精舍,因为这两地的距离,约有两里多的路程,罗侯罗开玩笑的心,使大家徒劳往返,结果仍然是拜见不到佛陀。
当那些人失望着回来的时候,罗侯罗还笑着问他们道:“你们拜见过佛陀没有?”
“大德!你何必开我们的玩笑?”
“谁开你们的玩笑?我不过是不放心而已!”年轻调皮的罗侯罗,仍然不肯承认自己的错。
有钱有势的富家子,总是仗着父母的势力和地位,喜欢为非作歹,生为王孙佛子的罗侯罗,虽然在平等的僧团里出家,因为他是孩子,总有很多大人对他非常宠爱,因此,在我想,罗侯罗或许也有些娇生惯养的习性,有些仗着人势的心理。
像罗侯罗这样说谎,一次两次,或许纸老虎还不会给人揭穿,可是次数一多,以说谎来取笑人,这样的风声终于传到佛陀的耳中,是慈父又兼严师的佛陀,听了以后非常不喜欢,因此有一天就独自的走向温泉林来,佛陀想好好的来教诫他一顿。
佛陀严厉的教诫
这一天佛陀走到罗侯罗住的温泉林来,那种威严的样子,让罗侯罗感到很意外,他整衣恭敬迎接,等佛陀坐下来的时候,他就拿水给佛陀洗足。佛陀一句话也不说,等到洗足以后,才指着洗足的盆对罗侯罗说道: “罗侯罗!这盆里的水可以喝吗?”
“佛陀!洗足的水很污秽,不能喝的。”
“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佛陀训斥道:“水本来是清净的,洗了足就很肮脏!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出家做沙门,虽然你还没有受比丘戒,但你毕竟是受了十戒的沙弥。你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三毒的垢秽填满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佛陀从来没有这么声严厉色的对人说过话,罗侯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来,佛陀又再问他道:
“罗侯罗!你去拿这个盆盛饭来吃可以吗?”
“佛陀!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净,上面有垢秽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做了清净的沙门,但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心藏着不实的垢秽,大道之粮怎么能装进你的心中呢?”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滚的转起来,罗侯罗很害怕的样子,佛陀就问他道: “罗侯罗!你怕把这盆子踢坏了吗?”
“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罗侯罗!你不爱惜这个盆,等于大家也不爱护你一样。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更增迷!”
罗侯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发誓以后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心。
佛陀说完了严厉的教诫,又再说了一个譬喻给罗侯罗听:
“过去,有一个国家养有一只大象,这只大象勇猛善战,每当国王兴兵征伐的时候,就给大象穿上铁铠,牙上缚好利矛,耳朵放剑,曲刃捆在四脚,把铁挝系在尾巴上。大象虽有这么多的武器,但真正交锋的时候,牠都把鼻子藏起来,因为象的鼻子很软弱,中了剑会死亡,为了保护生命,不得不保护鼻子。”
“罗侯罗!你也应该和这只大象保护鼻子一样,慎守你的语言,假若你戏弄妄言,将会和大象伤了鼻子一般,你的慧命就会死亡,不为众人爱护,不为智者所喜,临命终时,更会堕入三途受苦!”
像佛陀这么尽理、恳切、严厉的教诫,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击中罗侯罗的心,他发愿今后要重新做人!
再好的稻谷,把它碾成米,里面仍有些糠末,必须要用净水淘洗,才能洗净。像罗侯罗虽然有很好的种姓和善根,但必得要佛陀的法水为他洗涤一番,才会清净无染。
从此罗侯罗真的像换了一个人!
开悟的历程
年轻的罗睺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在他年满二十岁的那年,佛陀允许他受具足比丘戒。
可是,不管罗睺罗怎样用功,他一直没有开悟。最大的原因,是他荣耀的念头不容易断除。不管怎样,他总是佛陀的爱子,净饭王的王孙,除了教团中上首的弟子外,其他的比丘有不少都羡慕他、赞美他。动听的美言,很容易懈怠年轻修道者的心,赞美的言词,象是可怕的恶魔,使用功精进的罗睺罗不能开悟。
甚至有些比丘,为了罗睺罗的开悟问题,请问佛陀道:“佛陀!罗睺罗比丘严持戒律,精进修道,小罪都不犯,为了求开悟,他好像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但是,为什么他还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佛陀对罗睺罗能否觉悟的问题,早已洞悉。佛陀满怀信心,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有一天早上,佛陀和罗睺罗一同到舍卫城的大街小巷化缘,在路上,佛陀罗睺罗说道:“罗睺罗!你要观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你对人的身体和心念,以及世间一切事物,都应作无常之想,不要执着。”
罗睺罗听到佛陀这几句话后,心地好像恍然开朗,他告别佛陀,中止化缘,一个人独自的回到精舍,结跏趺坐,一心思维这深刻的含义。
佛陀化缘归来,走到罗睺罗坐禅的地方,又对他说道:“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来对人对事,心量就可以扩大起来;把一切众生容纳在心中,就可以灭恶;数息观心,可以获得解脱。”
罗睺罗随即起座,顶礼佛陀说道:“佛陀!我烦恼已尽,我已证悟了。”
佛陀此时的欢喜,更甚过罗睺罗,佛陀赞叹他说:“在我的弟子中,罗睺罗比丘是密行第一了。”
一个严肃于密行持戒的人,他只能默默无声的修道,因为罗睺罗是佛子的关系,佛陀对他有特别多的限制,所以经典里少见他的记载。
正如佛陀所说的,罗睺罗是一个严于禁戒细行的人,是一个密行第一的人!
神通第一目犍连
神通是修持禅定后而得到的一种超乎寻常不可思议的力量。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痛、神足通、宿命通、漏尽痛等六种。前五种神通并不究竟,还要受轮回的煎熬,只有佛陀和阿罗汉以上果位证得的漏尽通,才能断除烦恼,获得彻底解脱。
因为神通的层次不同,佛陀怕误导弟子,从不提倡神通。目犍连既有神通又有智慧,因此佛陀特许他用神通做弘法的方便。
盂兰盆会的由来
目犍连出生于婆罗门家庭,本名拘律陀,目犍连是他的族姓。传说目犍连的母亲一直未能生育,因向拘律陀树祈祷而怀孕,生下目犍连,所以人们叫他拘律陀。
目犍连曾与舍利弗一起拜删阇耶为师。删阇耶与佛陀同世,他主张道不须求,经生死数劫,苦尽自然得道。目犍连认为他的学说不究竟,便与舍利弗脱离师门自立门户。后经阿示说引荐,与舍利弗一同皈依佛陀。
佛陀对目犍连寄予厚望,悉心教导,很快获得六大神通,被推为神通第一。佛陀虽不许弟子显随意显示神通,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并特许他在教化中显示神通。
说到目犍连,最有名的莫过于目犍连救母的故事,盂兰盆会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目犍连证得天眼通后,第一个就想到他的母亲。目犍连的母亲叫青提夫人,生前不但随意宰杀生灵,不敬三宝,而且贪心极重。
目犍连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是一位大孝子,见状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送到他母亲面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立刻去见佛陀,请求佛陀相助。
佛陀告诉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重,生前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瞋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的,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的力量,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的自恣日 ,在这一天,广造盂兰盆,供养十方僧众,借十方僧众的力量,可以救度堕入恶道的众生。”
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十方僧众,其母即脱离饿鬼之苦。
什么是“僧自恣日”呢? 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个月为期九十天在这期间,僧众不得外出行化,必须聚集一处,坚持戒律。
印度夏天潮湿,是蛇虫鼠蚁繁殖的季节,为避免蛇虫的侵害,及防止自己举足动步时,伤害众生,故必须禁足,结夏安居。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后一天,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
自恣法举行后,解散结夏安居的聚集,可回复平常自己所喜欢的水边或林下等地方去修行,不受结夏安居的拘束,亦名解夏。
盂兰盆会这一天也称为佛欢喜日,这一天许多饿鬼道众生得到救度。
天耳通试听佛音远近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的讲堂中说法,目犍连坐在禅室中没有去听讲,但佛陀说法的声音,在他耳中像雷鸣一样。他很惊奇在离佛陀很远的地方还能听到佛陀的声音。他为了要试验佛陀的法音究竟能传多远,就运用神足通,来到数十亿佛土之外的一个佛国,这个佛国,是世自在王如来的国土。
世自在王如来正在说法,目犍连十分欢喜,就轻手轻脚的找了个座位,听『世自在王如来』说法。
但不可思议的是,目犍连除了听着世自在王如来的说法外,十亿佛土之外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仍然在他的耳中响着。
世自在王如来佛土的众生身材比娑婆世界的众生高大数百倍,目犍连到了这里好像一只昆虫似的,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过了一会儿,世自在王如来座下的一位菩萨发现了他,向前顶礼『世自在王如来』后,指着目犍连说道:“如来!在您说法的时候,不知什么地方爬来一只昆虫,也在专心致志听法,您说奇怪不?”
“其实我早看到了,你们可别小看他,他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世自在王如来说道。
“他长得怎么这样矮小呢?”众菩萨都这样发问。
世自在王如来解释道:“你们不可轻视这位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能行化自在,游诸国土。至于身体矮小,这是各个国土众生不同的业力所感。”
世自在王如来见弟子们半信半疑,对目犍连说道:“尊者!你从娑婆国土来,能在这个法会上显现神通,消除他们的疑惑吗?
目犍连即乘佛神力,现种种神通变化,诸菩萨见了都生起恭敬之心。
目犍连变现神通后,还复本位,世自在王如来就问他道:“尊者!你来到我们的国土,是要试听释迦如来说法的声音远近吗?”
“是的!”目犍连恭敬顶礼回答。
“尊者!你不可以这么想,诸方佛陀的威力,不是凡夫二乘所能完全了知的,诸方佛陀说法的声音,是遍一切虚空的。众生诸根攀缘的境界有远近,以分别心不可以试听佛陀的声音。”
世自在王如来开示目犍连的话,目犍连听了很惭愧,从此再也不敢试佛的声音了。
盖世神通
神通是修持禅定后而得到的一种超乎寻常不可思议的力量。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痛、神足通、宿命通、漏尽痛等六种。前五种神通并不究竟,还要受轮回的煎熬,只有佛陀和阿罗汉以上果位证得的漏尽通,才能断除烦恼,获得彻底解脱。
因为神通的层次不同,佛陀怕误导弟子,从不提倡神通。目犍连既有神通又有智慧,因此佛陀特许他用神通做弘法的方便。
一天,佛陀用法眼观到印度有一小国崇信外道,就对目犍连说:“这个国家的国王和百姓被外道愚弄,不信佛法,这些外道具神通,能移山住流,分身变化。你去用神通教训他们,让他们回邪向正。
目犍连用神足通顷刻来到这个国家,看见这些外道围着一座大山,用神通移动大山,大山正一点点升起。
目犍连于是在大山上方的虚空中端坐,大山一下静止不动了。那些外道看见大山上方端坐一人,就朝目犍连嚷道:“我们奉国王之命移开这座阻碍交通的大山,你为何在这里捣乱?”
目犍连说:“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我坐在虚空中,并没有妨碍你们搬山啊!”
外道没有办法,只好使出浑身解数,但大山岿然不动。目犍连于是说到:“区区一座山,那用这么费事!”用手一指,大山无影无踪。
这一下外道心服口服,自此皈依佛陀,这个国家的国王和百姓也崇信佛法了。
神通无奈贫女灯
佛陀住在耆阇崛山时,阿阇世王为了供养佛陀,燃了无数盏油灯,油灯灯光闪烁,远看就像天上的星星,引来无数城中百姓观看。
人群中有一位贫穷的少女,名叫难陀,善根成熟,生来便对佛陀有恭敬供养的心。她想供养佛陀,但一无所有,见国王燃灯供养佛陀,便将自己白天乞讨的来的一文钱买了一盏油灯。她将油灯放在佛陀住的精舍门口,虔诚恭敬的遥向佛陀合掌顶礼,并发愿到:“我愿生生世世供养诸佛,希望佛陀加持我这盏灯通宵不灭。”
第二天,阿阇世王供养的灯因灯油燃尽全都灭了,只有难陀供养的灯熠熠生辉,光明不绝。
目犍连见还有一盏灯没有熄灭,就用手去扇,怎么也扇不灭;他就用嘴去吹,也吹不灭;再用袈裟扑,居然还扑不灭;最后他只好施展神通,用狂风刮,难陀的油灯不但没灭,反而更加明亮。目犍连很惊奇,便去问佛陀,佛陀告诉目犍连:难陀的诚心供养,可以灭除她无量劫罪业。以后用佛法教化,再过三十劫便能功德圆满,当得做佛,佛号“须弥灯光如来”,须弥灯光如来所化国土不需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上都能放光,宫殿光明相照。
阿阇世王听说这件事后不可理解,便去问大臣耆婆:“我点了那么多盏灯,佛陀不予我授记,难陀女只点了一盏灯,佛陀便给她授记,难道她的功德比我大?”
耆婆说:“大王供养的的灯虽多,但心里有分别,所以功德有限。难陀供养一心一意,并能发愿回向,和法布施相应,功德无量,因此得到佛陀授记。”
度化莲花色女
莲花色女出生于一个十分富有的人家,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成年后莲花色出落成倾国倾城的美女,富贵公子,官宦子弟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但父母舍不得女儿离开,便招了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入赘。小两口恩爱和睦,不久女儿诞生。
但天有不测风云,莲花色的父亲因病去世。时间一久,莲花色的母亲耐不住寂寞,居然勾搭女婿成奸。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丈夫,莲花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只好忍气吞声。但谁知她的母亲和丈夫认为莲花色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旁若无人。莲花色彻底绝望,最后含泪看了一眼孩子,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家。
无家可归的莲花色四处流浪,因容貌美丽常常受人欺凌,走投无路下只好嫁给一位富商。一天,她的丈夫到外面经商,回家时带回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金屋藏娇,时常夜不归宿。时间一久莲花色知道了这个秘密,因一夫多妻乃当地习俗,莲花色也未多想,让丈夫将这个女孩子带回家,正式立为妾。
女孩子到家后,莲花色吃惊地发现这个女孩长得十分像她,细细盘问女孩子的出身后,得知她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是和母亲共事一个男人,现在又和女儿共事一个男人,莲花色万念俱灰,再次离家出走。
再次流浪的莲花色沦落为风尘女子,以卖身卖笑为生。
目犍连因为神通广大,成为外道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他们设计用美色勾引目犍连,破坏他的名声也就是破坏佛陀的名声。
外道许以莲花色重金,让她用美色引诱目犍连,于是莲花色在目犍连经过的路旁等候。见到目犍连,莲花色走上前去妖媚地说:“听说您是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神通广大,我能跟您谈谈佛法吗?”
具足他心通的目犍连一眼看穿莲花色的目的,便正义言辞地对莲花色说:“莲花色女!你为了金钱,竟然甘愿做外道的走狗。你这样帮外道毁坏佛法,将堕入三恶道,难得解脱。”
莲花色见目犍连一眼看穿她的企图,也不再装下去,对目犍连说到:“您是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什么事情也瞒不住您,您一定也知道我的悲惨命运,像我这样罪孽深重的人还能得度吗?”
目犍连斩钉截铁地说:“能!只要你皈依佛陀,弃恶从善,诚心修行,再重的罪孽都能消除。”
目犍连带着莲花色女来见佛陀,莲花色被佛陀的庄严身相所折服,当即皈依佛陀。受了太多苦难的莲花色比丘尼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缘,精进修行,很快证得阿罗汉果,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
神通难敌业力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
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业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也是事实。
有一次,佛陀的故乡迦毘罗卫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想为故乡出力帮忙,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琉璃王遇到佛陀,虽然每次都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绐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应该把它完结,就只好由他去了。
可是,目犍连的神通还不能解知到无尽的业报,他得悉琉璃王大军包围了迦毘罗卫城的消息以后,很激动的对佛陀禀告道:“佛陀!我去把琉璃王的军队掷到他方世界。”
佛陀反问目犍连:“你能将释迦族的业报掷到他方世界吗?”
“我不能!”目犍连回答。
过了一会儿,目犍连又说到:“我去把迦毘罗卫城升到空中。”
“你能将释迦族的业报升到空中吗?”
“我不能!”目犍连回答。
过了一会儿,目犍连还不甘心,又说到:“我去用铁网罩住迦毘罗卫城。”
“你能将释迦族的业报罩住吗?”
“我不能!”目犍连回答。
“目犍连!释迦族的宿缘成熟,今天必当受报。”
目犍连听了佛陀的话后,虽然知道这是事实,但还是想用他的神通试一试。
目犍连腾空飞入城中,在释迦族中找了五百位优秀的人,用钵把他们装起来,再由空中飞出。
出城后,到了平安地带,目犍连打开手中捧着的钵,想放出五百人,哪知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目犍连大惊,原来钵中藏着的五百人都化为血水了!
目犍连问佛陀:“释族人因为什么因缘被琉璃王所害呢?”
佛陀说:“从前有个罗月城,适逢飢荒,人们吃草根度日。当时城外的村子里有个湖泊,湖里有很多鱼,人们就到湖里捕鱼充飢。”
“当时城里有个八岁的小孩,没有下湖捕鱼,但是看见捞上来的死鱼很高兴。”
“目犍连!当时罗月城的百姓不是别人,正是今日的释族人。湖里的鱼正是琉璃王和他的百姓。那个小男孩就是我。从前释迦族人捕鱼杀生,今受此报。我当时见死鱼而笑,现在头痛难忍,好像头顶须弥山。”
目犍连到这时候,才完全明白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目犍连一生弘扬佛法,降伏外道,被外道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在弘法途中,经过伊私闍梨山下,被外道看到,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想要杀死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目犍连并不躲避,无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酱。
比丘们听说目犍连被害的消息,都十分悲伤,他们问佛陀道:“佛陀!目犍连那么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么不用神通和外道对抗呢?至少,他可以躲避外道的暗算呀!”
佛陀很安详的告诉大家道:“目犍连是我弟子中的神通第一,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对抗,而是因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罗卫国时,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敌不过业力。目犍连过去生中,以捕鱼为业,不知有多少生命为他冤屈而死,欠的债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