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三圣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文殊菩萨驾狮子侍立在释尊的左方位,普贤菩萨乘白象侍立在释尊的右方位。文殊菩萨司智慧,普贤菩萨司理德。  

(1)华严三圣名称由来   

华严三圣之名与《华严经》有着直接的关系,《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经中宣说整个世界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毗卢遮那佛就是这世界本身;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以及以菩提修诸行而“顿入佛地”的思想。

20140829200705200 

华严三圣

 (2)“佛三身”的概念   

 在大乘佛法中有佛三身的说法,为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所以一切佛有三身,三身具足才能证得无上菩提。  

 法身佛:佛教中以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法身。法身佛是指佛的本体或本性,即本经中说的如来。它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上下十方无处不在的。没有具体形象,没有身相,是本来就具有的。法身是没有形状的,就像虚空一样。以前的大德用灯光来作比喻,非常恰当。就是说一室千灯,每盏灯的光都能和其他灯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万灯,也不会互相有妨碍。

2014082920101372

法身毗卢遮那佛

 报身佛:佛教中卢舍那佛代表佛的报身。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是为了菩萨们应机说法的,在法身佛本体中显现出来的,具足万德庄严的身相,称为报身佛。

20140829201129433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化身佛: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代表一切佛的化身。指佛为了救度一切众生,随三界六道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现之身,即随缘教化。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曾经化身成布衣、僧人、佛陀、山河大地,就为了广度有缘众生。

20140829201323123

释迦牟尼佛报身像

 

大智文殊菩萨

(1)文殊菩萨生平事迹 

 释迦牟尼佛第四部分已经介绍,这里介绍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称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在佛教所有的菩萨当中,文殊菩萨可谓地位显赫、威名远播。佛陀的说法主要分为两大传承,其中深观派传承就是文殊菩萨承继并发扬起来的。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说,文殊菩萨早已经成佛,佛号“普照如来”,只是为辅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而示现为菩萨身份。  

 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代表聪明智慧。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两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如来被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因德才超群,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20140829204114366

文殊菩萨

 

(2)文殊菩萨形象: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之剑表示能斩断种种烦恼;莲花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  

 菩萨常骑乘狮子,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3)百味饭的故事:  

 佛经中记载:很久以前,佛祖在梵天上讲法,座下有两百位天子想行菩萨道,证得佛果。但是他们都不安心修行,不能忍受修行的艰难。文殊菩萨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为了帮助他们,便变作一位得道的仙人。端着满满的百味饭,来到如来面前,恭敬的献上。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文殊菩萨对佛祖说:“世尊,您应当为此而广施您的恩德。”一旁的舍利弗不解的问道:“此话是什么意思?”“你仔细看着。”佛祖说完,便把钵往虚空一扔,钵便越过诸天,往各个佛国净土的上空飘过。钵飘到一处名叫沤阿沙的佛国,这里的佛祖号光明王如来。钵在他的国土上空停了下来,光明王的侍者看到这只钵都惊奇地问佛祖:“这是为什么?”光明王佛告诉他们:“梵天上有一位号释迦牟尼的佛,钵是从他那里飘来的。他的意图是要拯救那些因惧怕艰苦而不坚定修行的人。”侍者们明白了佛祖示现神通的意思,都发起了勇猛精进的道心。  

 这时候,钵消失得无影无踪,佛祖便让舍利弗去把钵找回来。舍利弗凭借神通佛力,进入禅定,经过无数个佛国都没有见到钵的影子,便丧失了信心,回到佛祖的身边告诉说没有找到。佛祖又让目犍连去找,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费尽心力也没有找到。佛祖又让具足神通的五百尊者去找,还是没有找到。佛祖这时看著文殊菩萨说:“只好请仁者辛苦一趟了。”只见文殊菩萨并没有离开座位,进入深深的禅定之中,他快速经过所有的佛国净土,所经之处都产生震动,这时文殊菩萨手臂上的每个毛孔中都有无数盛开的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萨。这时所有人都对文殊菩萨的功德法力升起了敬佩之心,决定修习菩萨道。  

 这时,佛祖也大放光明,照亮了整个空间,所有看到光的人都得到了佛祖法力的加持,坚定了对佛的信念。文殊菩萨用右手拾起钵,于无数菩萨一起来到佛祖面前,将百味饭钵献上。接着佛祖便讲了一个故事:  

 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佛住世,名叫勇莫能胜如来,有个比丘僧名叫慧王。一天,慧王持钵来到一个城中,并化到一钵百味饭。这时城中有一位尊者,他的儿子名叫离垢王,离垢王的乳母抱着他站在城门口,他看见比丘僧拿着百味饭走过来,便从乳母的怀中挣脱,追着比丘僧要吃百味饭。比丘僧带着离垢王来到了佛祖面前,慧王叫离垢王将这钵百味饭敬献给勇莫能胜如来。离垢王惊奇的发现,佛祖吃完百味饭,但钵中的饭却没有减少。接着佛祖又把饭分给了八万四千个比丘和一万两千个菩萨,他们每个人都吃饱了,但钵中的饭却没有减少。佛祖又让离垢王吃,结果吃完后钵中还是满的。勇莫能胜如来用他的神力使离垢王生大欢喜,并随慧王皈依佛祖。  

 释迦摩尼佛告诉众人:“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个小孩离垢王就是我。我们都蒙受过文殊菩萨德恩和教化。”那两百位天子见到此情景,下定了勇猛精进的心。发誓要坚定不移的修行菩萨道,直至证得佛果。

 

大行普贤菩萨

 (1)普贤菩萨生平事迹 

 普贤菩萨,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是“遍吉”的意思,《大日经疏》记载:“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普贤菩萨,穷道法界,已证得无上正觉。因为他自愿辅助释迦牟尼佛度脱众生,将其本来的身份隐藏起来,示现菩萨身份以便度众。他的质量和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普贤”是他的行为写照。普贤的职责是要将佛学中善的理想普及到一切地方。  

 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摩尼佛弘扬佛法,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他和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

 

(2)普贤菩萨形象:  

 在胎藏界中为两手合掌,或左手持青莲,右手伸掌施无畏印。在金刚界为右手持青莲,左手持金刚拳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普贤在金刚界又称金刚萨埵,代表菩萨具备圆满无漏的六种神通。  

 象具有无比大的威力,代表法身荷负一切众生,白色象征无漏无染。六牙代表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四足表示四如意,即四种禅定。  

 (3)普贤菩萨十大愿: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才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即最后一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解说了十种修行方法,也称普贤十大愿,善财童子因此而证得圆满的智慧。  

 这十大愿是: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且此十大愿永无止息,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而十大愿王,无有穷尽。

 (4)拾得的故事: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中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问其姓名,回答说:“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怜悯其无依无靠,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为是拾来的,取名叫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拾得四顾无人,竟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此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斥责其对圣像不恭敬,怀疑拾得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拾得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中,赠送给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的饭食和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然执棍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备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中僧人,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然见山神像有杖打的痕迹,才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时互相往来,还常对人宣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拳脚相加。寒山子问拾得:“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回答说:“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来拾得又去做牧牛的工作,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说戒和尚正为僧众在堂中讲说戒律。拾得驱赶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道:“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道:“下人疯狂,破我说戒。”拾得见其嗔心大起,即说偈曰:“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说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赶牛出去。  

 拾得说:“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看我叫它们出来。”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随即有一白牛应声而过。又说:“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着一头牛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此,僧众方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后来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拾得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