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一名典出《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称为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  

大雄宝殿中主要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指佛法僧三宝。三宝中的【佛】指觉悟人生的真相,教导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为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的教法和真理;【僧】指修学教法的僧团。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  

有些寺庙的大雄宝殿中供奉横三世佛、西方三圣、药师琉璃光佛等圣像,下面将一一介绍。

20140829183716624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横三世佛 

 横三世佛: 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

20140829184735743

横三世佛坐像

现在世释迦摩尼佛

 (1)释迦摩尼佛生平事迹  

 释迦摩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
“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释迦佛陀佛降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印度,在降生之前示现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后以期运将至,当下作佛。逐观五事因缘,决定降生于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及王后摩耶夫人为父母,于是化乘六牙白象,从摩耶夫人右胁而入住母胎。菩萨住胎,不失定慧,具足正念,清净无染。  

 经十月怀胎,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产,在许多的侍卫护送下启程,当行至蓝毗尼园时,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一切景物均极为清净殊胜而美好,当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之枝叶,佛陀即于此时,于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胁诞生。佛陀诞生之时,有各种殊胜妙相与瑞兆产生,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又有龙王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泉水沐浴佛身,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于时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以此为佛陀于世间示现成佛之缘起。 诸天龙神以殊胜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成为后世浴佛法会之由来。  

 释迦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佛母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并转生至忉利天中。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后出家之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自幼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文武双全,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耶输陀罗为妃,后生一子,名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厌离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及以修道的行者,认识到世间实在是一个苦的地方,人一生是有限的时间,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这真是最大的悲哀,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惊惧。这就是人生的大患。他此刻下定决心,不能像世间的常人一样痛苦迷惑,要彻底的脱离生老病死苦,更发愿要让世间人也永离诸苦。虽然父亲净饭王种种富贵人间享受想要让太子留下以后成为转轮圣王,但是太子坚定信心要寻求解脱人生诸苦的究竟真理和道路。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所派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亦在此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悉达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领悟到仅仅靠苦行无法证悟宇宙真理的,遂出苦行林。此时,共修的五位行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悉达多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跏趺而坐,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禅定中有魔王多次以欲行恼乱,但悉达多太子以正定智慧观照,以大慈悲大无畏力降伏魔怨。佛陀的含义是觉悟者,此刻悉达多太子以正定上上智通达甚深十二因缘,已经彻悟宇宙一切真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解脱苦难,开示悟入佛知见故,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兴佛教,救度众生。其中熟知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却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时常教诫弟子有关持戒的重要性。  

 戒律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畅本怀,大圣佛陀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广宣华严经,度大菩萨,是华严时。继而于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之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佛陀因材施教,点化迷萌,救度无量数人脱离苦难,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无量的众生因佛陀的慈悲智慧平等普化的教诲而弃恶修善,忏悔罪业,发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胜妙乐者,证悟圣果者众多。包括各个世俗各个阶层的众生: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及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会下层的莲花色尼、摩登伽女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等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地位低下的优波离、挑粪匠尼提等。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对于世间种种的恶行,以及对于将来所要受到的果报,无知而无所畏惧,沉溺于欲望和恶习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经历的食马麦、遭诽谤等事,为众生现实说法。并详细解说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皆是往昔作恶所感以令众生明白因果不虚之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证悟回归清净自性。  

 释迦佛陀说法度生49年,因缘将至。亦是为令众生于佛法中生珍重心,进而实践解脱之道,佛陀于八十岁时降入涅槃。临涅槃之际,所有的众生都悲啼号哭,声闻、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来集会,佛陀以大悲心开导大众,佛性常住真实无变,及常乐我净等义。又开示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都当得成大觉佛果,并广说与涅槃有关的一切菩萨法义。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叮咛弟子,护持净戒,常当一心,勤求出道,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每一尊佛从凡夫因地修行到成就佛果都是经历了艰苦修持,为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发下菩提大愿,历尽种种艰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严格持戒,精进修持,六度万行,实行菩提大愿,最终圆满佛果,悲愿圆成利益无量众生。  

 三界众生,举心动念莫不在造业,无始以来的无明,若非有大智大慧,不能照破。唯有十方佛陀彻悟宇宙真理以佛法智慧明灯引燃我们的心灯,破除无明,引导我们逐渐恢复自性大光明,为众人无私付出,效仿佛菩萨的恭敬心感恩心谦虚心慈悲心,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修行成就的菩提心,就是点燃自己的心灯。 

 (2)释迦摩尼佛手印表法意义: 

 第一种定印和触地印: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这种姿势的造像,称为成道相。

20140829185140778

 释迦摩尼佛手印中的定印和触地印

 第二种说法印: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称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

20140829185314922

释迦摩尼佛手印中的说法印 

 第三种与愿印和施无畏印:第三种为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左手下垂称为『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右手上伸称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

20140829190826698

释迦摩尼佛手印中的与愿印和施无畏印

过去世燃灯佛

 燃灯佛生平事迹 

 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在过去世为释迦摩尼佛授记的佛陀。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燃灯佛初生之日,四方一片光明,日月都被这光明遮蔽。因为有这种奇特的景象,所以起名叫普光。  

 《大智度论》卷九也记载到: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有一位国王,叫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锭光,太子深知世间无常,无心富贵权力,就将国政授与他的弟弟,然后出家了。太子锭光成佛后(燃灯佛),游行世界,开化群生。  

 当时有一位儒童,恰值燃灯佛游化至他的村庄,道路泥泞。这位儒童就散花供佛,并解开头发铺在泥道上,请佛从上面踩过去。燃灯佛被他的虔诚所感动,观此儒童在未来世将会成佛,并予以授记,号释迦牟尼。

20140829191406467

燃灯古佛

未来世弥勒佛

 (1)弥勒佛生平事迹  

 意译为“慈氏”,也是慈悲为怀的意思。名阿逸多,意为无能胜。生于古印度南天竺大婆罗门家族,大婆罗门在印度是高贵的种族。  

 据说弥勒放弃了优越的贵族生活,剃度出家皈依了佛门,后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侍立于佛旁听法,为佛教八大菩萨之一。  

 释迦牟尼佛因为弟子舍利弗的发问,预言弥勒菩萨将来继承自己的佛位成为未来佛,下生娑婆世界教化众生。  

 释尊还预言弥勒菩萨会先于佛陀入灭,上升到弥勒净土~兜率天内院。直到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机缘成熟,才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等正觉。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根据《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记载:弥勒下生之时,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会变得环境优美,四海大同,国富民强,五谷丰登,自然祥和,社会安宁。那时的人民,相貌美若天仙,寿命长达八万余岁,无病无灾,福乐安康。  

 (2)布袋和尚的故事:  

 布袋和尚,系唐末五代时期的僧人,法名“契此”,号“长汀子”。他体形肥胖,宽心大肚,面带微笑,举止癫狂,时常以禅杖挑一只布袋出入街市。他把所乞讨到的食物全部塞入其中,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他的那只布袋似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十分神奇,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居无定所,随地坐卧,但居雪水中而衣不湿,处暑寒而无炎凉;只要他身穿簑衣在街道上疾走,片刻之后就会下雨;而他脚踏木屐在大桥上倒立,天气则会由阴变晴;他无意之中示人祸福,无不应验;他身边经常围绕着十六个小儿,与他在街头追逐嬉戏。人们却不知这些孩子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  

 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夜,布袋和尚跏趺端坐在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大青石上,唱了一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坐化。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更神奇的是,在他坐化后,人们还经常在其他地方,例如杭州、越州(今绍兴)、天台山等地,看到他杖头挑着布袋,招摇过市。于是,后人以“契此”为原型,加上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肚弥勒佛形象;典型的弥勒佛造像为双耳垂肩、笑口常开、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只手拿着一个大口袋,一只手持着一串佛珠。  

 从此,源自印度的庄严神圣的弥勒佛,演化成了亲切可爱、乐观豁达的中国布袋和尚的形象。到北宋时期,布袋和尚是弥勒佛化身的传说,得到了皇家的认可。  

 很多寺院的天王殿有这样一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0140829195145397

布袋和尚

 (3)弥勒佛形象变迁: 

 第一种敦煌石窟交脚弥勒像: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他得到释迦摩尼佛的授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

20140829193704241

敦煌石窟交脚弥勒像 

 第二种下生像:为将要下生人间双腿直立坐姿象。表意随时站立起来救度众生。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他将由兜率天下生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成为未来佛。

20140829193822779

弥勒菩萨下生像 

 第三种大肚弥勒像: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大肚弥勒佛的形象。

20140829193959360

大肚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