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那些错误的执着
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便苦苦追寻,也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无论是名利、金钱还是爱情,都不可过于强求,因为他们有的是遥不可及的,有的也许一生都不属于你,过于执着往往只会受到伤害。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财富是从布施得来的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贪念惹得祸。佛说:“懂得舍弃才可能有所获得。”对人生来说,舍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人们应该舍弃世间的浮华欲望;舍弃贪嗔痴;舍弃梦幻泡影;舍弃一切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富”,正所谓有失才会有所得。
何谓佛教的三明六通?
佛家通常认为人有六种神通,称为六通。
第一种是神足通,又可称为神境通、如意通等,指那些可经随意变化自身和外物,超越时空障碍而往来的种种异能。包括凌空飞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此没彼现,转变外物。
第二种是天眼通,又称为“天眼智证通”,指可以看到众生死知去向的能力。另说是指能够隔物透视、遥视,见最细微之物,预测未来的能力。
第三种天耳通,又可称为“天耳智证通”。指可以听到极远极细小的声音,包括入耳分辨不出的高低频音、隔障听音等。
第四种他心通,又称为“他心智证通”,指能够感知他人心思、意念、情绪的能力。
第五宿命通,又称“宿住智证通”,指可感知过去事情的能力,通常专指佛教所说自己及别人的夙世之能。
第六种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指了却人间一切烦恼,由此可以自主自己内心活动,不生贪痴等欲念烦恼。漏尽通,是属于出世间禅,唯有佛教中的阿罗法以上的圣者才能够证到。其余五通为世间禅,常人经过修行都可以修到。因为佛家有“五通仙人,六通罗汉”之说。
佛教中还有一种“明”的说法,宿命、天眼、漏尽三种通,不仅可以看到众生转世的真相,而且可以预知未来,生死涅槃的因果,成为一种能通达生命真实的智慧,故合称“三明”。关于明与通的差别,《大致度论》卷二这样论述:”直(只)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去因行业(所作),是名明;直尽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烦恼),不知更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
佛教中有“五眼”之说,是指哪五眼?
佛教中有“五眼”之说。五眼按照不同程度分别分成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肉眼就是指平常人所能见一部分粗物质的肉眼。天眼也就是天眼通,能见到肉眼所见不到的细物质。《大智度论》卷四十二说:“诸凡夫人见微尘和合成地,谓为实地,余有天眼者教此地,但见微尘。慧眼,指佛教圣者(通常指小乘佛教者)能了解一切现象皆空无自性的实质之智慧眼。法眼。指比慧眼更深沉、更能了解一切事物真实的智慧眼,通常指大乘教菩萨智,可以见空,可以见有,照见众生的不同习性,通达度化众生的种种法门。佛眼,不但具有以上四种功能,而且更加深广,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程度,即成佛时失去其本名(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但名佛眼。
佛家的种种神通可以认为是在禅定修习基础之上的对我自潜力的发掘。《大智度论》中说:“天眼、天耳二神通是在肉眼、肉耳的生理基础之上形成了色界四大所造清净色”所构成的微细生理机制的天眼、天耳。经过修习禅定,天眼可以放射出一种具有穿透性的高速光波。至于凌空飞行,他们认为是靠强大的意念能力。《禅法要解》中说:“人身虽重,心力强故身飞虚空。”《大智度论》中认为,四大越粗重则力越小,越清轻则力越大,水大力胜于地大,火力大胜于水大,风力大胜于火大,识大比风大即气一类更为微细,所以能量也很大。万物都是由四大组成,意念取其中一大使其增广,可以使得其余三大隐没不见。如果在禅定时专心观火,入火光三昧,可以真的就产生三昧真火;专注于黄色,可以使土石变成黄金。
人死后灵魂从何处往生?
弟子明为问:
上师!请问人死后灵魂从何处往生?
带安来上师答:
佛在经典里面说有人在往生时灵魂会从好几个部位逸出。如果临命终时仔细去勘验,就可以知道灵魂往生至了何处。
如果这个灵魂是从脚心离开,就是堕地狱。怎么勘验?全身都冷了,脚底还有温度,这就是说他从脚底走的;从膝盖走的是堕饿鬼道;从肚脐走的是堕畜生道;从心口走的是往生人道;从头顶走的是天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从头顶上走的。如果是往生天道,神识走得很快。凡是往生到善道,身体一定是柔软的,不会是僵硬的。有的时候一、两个星期,身体还是软的。
什么是法轮常转?
弟子明证问:
上师!现在的人太难以教化了。修习佛法后,有的人说我被迷了,有的说我走火入魔了,别人认为我思维出了问题?我对他们宣讲佛法,他们根本不信,并劝我习佛别习的太过了。我想如果等我证悟了,有了神通法力,那时再去传法是不是更有信服力?
带安来上师答:
我先回答明证的第一个问题。有人说你们被迷了,什么是迷?告诉大家,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在迷中,众生都在迷中。可为什么有些人能从迷误中走出来修行呢?
是遇到了善知识,遇到一位好师父。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跟哪位师父修那一种法,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认为此生遇见了好师父,把我从迷界中带出来了,至于那些尚在迷中的人,怎么讲佛法他们都不信。你心想:算了吧,免了!我也别费心了,就让他在迷中待着吧。这是你慈悲心不够,因为你们也是我苦口婆心讲过来的。
悟语拜我为师两年了,我没少对他讲,他一直在迷里面飘忽的走,现在终于走到正法上来了。师父能够对你们讲两年的话,你们可不可以也对别人仔仔细细的讲两年。如果你讲两年都讲不动他,再放弃行吗?
这两年我也的确丢了一两个弟子,那是因为我实在没时间去跟他们讲了。如果我有时间跟他们讲道理,相信能把他们带回来。所以转法轮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佛法的真理,考你的耐心,考你的心性,考你的善心和慈悲心,也是在考你的修行。
弟子悟语问:
上师!请问身教是否大于言教?
带安来上师答:
我针对明证的第二个问题以及悟语的这个问题来做一个回答。如果等到你们证悟再转法轮,恐怕我要等到白头,恐怕到时你也转不动了。并不是我对你们证悟没有信心,太晚了!懂吗?灾难也到了,时间也没了。
为什么许多还没有证悟的法师也在讲经传法?因为佛陀所讲的宇宙真理全部在佛经里。你何尝知道别人没有善根?所以拜托你们,当你明白这是一个善法的时候,要把你们自身的感受、体会去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人来修习佛法。
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佛法这么好,要让众生都得益处,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转法轮。至于听闻佛法后能走到哪一步,就要看本身的机缘了。比如你们的离某师兄,她就跑的很快,所以你怎知后来者不能居上?所以要用一颗慈悲心去对待每一位众生,帮助每一位众生成就。
而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修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改掉身上的一些毛病。比如狂妄自大、贡高我慢等,变得谦虚谨慎,肚量也变大了,心胸也变开阔了。身边人从你身上体会到佛法伟大之处,从而有可能也走入佛法之门,这就是身教大于言教。
何谓修行?
弟子空性问:
上师:什么叫”修行“?我们应该如何修行?
带安来上师答:
修即是修正、修理和修除等义。行是言行,实践。那么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言行。也就是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作的不要作,不该想的不要想,就叫做修行。
我们佛教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众生所遭受的痛苦,都是由贪爱而来的,要想离苦得乐,必须修正我们的思想和言行,使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策、痴。只要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就不会痛苦了。三业之中,要算意业最难修,而又最重要,因为意识有分别和执着的功能,所以成为我们修行主要的目标。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并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对修行的定义和目的也不会完全一样。佛陀说了种种方便法门,也是随顺众生根性,成就各种修行目标,开悟、解脱、了生死、行菩萨道、成佛----- 。释迦牟尼佛发现宇宙的真实秘密,所以成佛后,告诉众生要修行,要亲自体会一下宇宙实相,时空的多次元世界。当自己透过佛的教法,而有所发现与体会能与佛陀所说的经典相应,则可以说生活工作就是修行,没有体验实效的人说工作就是修行,那工作就是工作,与修行总是相错的。
佛像经书损毁应如何处理?
弟子明理问:
上师!现在字纸十分普遍,我们做功课也制造了不少字纸,拿字纸来包东西更是普遍,请问这会受报折福吗?佛像经书损毁该如何处理呢?
带安来上师答:
现在的字纸譬如报纸都教人杀盗淫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不多,所以折福也就少了。古时候的字纸大都是圣贤书,文以载道,对这样的字纸要尊重,不能随便丢弃,或拿来擦桌子、包东西。惜字纸就是积福德。
我们一定不可以用印佛经、佛像的字纸去作践,那就折福了。佛像、经书损坏了,一般的作法是将之火化。最好是送寺院的火化炉单独火化,如果不得已要自行处理的话,要以恭敬的心在野外找个干净地方火化之后,把灰埋在地下。但是现在一般都市,随便烧东西是犯法的,所以最好是在寺院的火化炉火化。若是线装书就不要火化,线装书有很长的历史。破旧了可以修补,这是佛教历史文物,我们要懂得珍惜。
佛菩萨相不可以印在普通的印刷品中,譬如报纸,以及所有一切能让人随意丢弃,不能让人起恭敬心的印刷品中,这不如法。因为佛像是佛教的艺术,如果要印制佛菩萨相就要当成是艺术品,是值得收藏的宝物。如果不是以最恭敬心印制的精装版本,而是随手拿起又丢弃的普通纸张,甚至拿来包食物,那就是不对的。
佛菩萨像只造头部是否如法?
弟子明德问:
上师!罗汉像、佛菩萨像只造头部或者上半身是否如法?
带安来上师答:
不如法。造佛菩萨的形像一定要造全身,站着、坐着都没有关系;画佛菩萨的像也要画全身,不可以画半身,半身是残缺不全,这是不恭敬,必须要注意。
修行为何要闭关?
弟子离尘问:
上师!我们禅堂九月份要闭关,修行为什么一定要闭关呢?
带安来上师答:
说句老实话,我的弟子现在虽然不多,但根性好的还真不少。你们现在都有工作,如果想走到证悟的那条路上,就两个字“闭关”,没有闭关是证悟不了的。闭关不是件小事,闭关从字面上看就是关闭所有的门户。什么门户?就是六根六识,要关闭所有的六根六识。所以过去修仙修道的人都要去深山老林里闭关,不面对人世。如果你天天面对家人以及世间五欲,你就很难走这条路。
如果你下决心走证悟的路,走着走着,必须把所有的东西放下来。有的人一闭几年,有的人一闭十几年,所以那不是一条凡夫俗子可以走的路,付出很大,必须放弃所有世间五欲。我的弟子中有好几位都愿意走这条路,但目前世间的缘分还没有了断,所以希望你们这段时间去多度一点人,多带动一些人来修这个法门。那么最起码你去深山里闭关的时候,这法门起码还在外面转着(笑)。法轮要常转,给有缘的众生一个机会。九月份我们要闭关了,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
弟子离尘问:
上师!入关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注意一些什么?
带安来上师回答:
离尘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闭关前各种欲望都要去掉,世间五欲统统要戒掉。吃素、色戒都是必须的,饮食方面要绝对清淡,辛辣和味道重的食物都不要去碰。喝咖啡和茶的习惯都得戒掉,以后你们会明白这是为何。瓜子、花生、果壳等种子不要去碰,这样你才能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