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善财童子第十参 拜毗目瞿沙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摩顶执手佛刹现前
悟真净智卷舒自在
得菩提无缘幢法门
故而能证入童真住

晴朗的天空蓝得象海,太阳照射在行路人的身上,犹如热火焚烧。善财走了半天,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难以煎熬,在一棵大树下坐了歇气,神志疲劳,昏昏欲睡。忽然被一道声音把他惊醒。原来是一老者,挑了一担安摩罗果叫卖。善财买了一个,还未入口感到清香扑鼻。放入口中,甜嫩适口,与原来吃过的味道高出几倍,便问道:“你这果子是怎么种的,如此味美?”

老者道:“这是有名的种果仙人毗目瞿沙种的,你能够吃到他的安摩罗果,真算是有福气!” 善财听了好不欢喜,急忙问道:“毗目瞿沙住在哪里?” 老者道:“向东行十里,再往南走三里,看到一片大树林的果园便是。”

善财此时不知热,也不怕累,急忙起身往东行了一阵,在一个岔路口往南拐。又行了一阵,仍不见树林。一问,才知自己心急,分早了路。再回头走了几里路,在另一个三岔路口往南行。走不多时,前面就是树林丛丛。直奔林内,阵阵果香使人陶醉。看树林:枝枝相盖,叶叶常青;看树上:挂满红、绿、黄、橙各色鲜果,真令人口馋。善财在林中转来转去,不见一个人影。善财感到奇怪,这么好的果园无人看管,也不怕别人偷吃,也许仙人神通广大,无人敢冒失。

忽听得树林深处有人语声。善财寻声走去,树下宝座之上坐着一人,身穿青便衣,头戴青色方巾,美髯长鬓,仙风道骨,和蔼可亲。善财挤在人群中,听了一阵。讲的都是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果树整枝等各项技艺。

善财即上前施礼道:“圣者仙翁,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前来参拜,望圣者慈悲教诲。”仙人一看对众人说:“这童子并非常人,年幼志气高,人小愿力大,早发菩提心,将必成正果也。”

说完继续讲各种果树的特性,说得津津有味,并不理会善财。善财具有求善知识的好学热情,也不在乎,洗耳恭听善知识明师讲述。仙人对善财说:“善男子,你不远千里而来,我没有什么传你。我一生只陶醉于果树生涯,人称我为仙人。因为吃了我的果子,能消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解脱八十八结使。不但身心清净,而且善根增长。因为我一生因缘都在果树上。这是菩提妙因,结涅盘妙果。”

仙人随手摘了几个果子给善财道:“这果子只给你品尝,尝过了才知道妙用。我这一点也微不足道。造福人间的事,你到南方伊妙那聚落胜热婆罗门那里去,他会告诉你如何行的。”

善财接过果子,正施礼作谢,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当他清醒过来时,自己已在草地上,果园却不见了。只觉是一种幻觉感,又继续往南行。


11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 拜胜热婆罗门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五执交身心生疑惑
诸天共赞顿悔自忏
直上刀山投身火聚
净轮法门证法王子

善财离开那罗素国,走到离伊沙那聚落不远,看见熊熊大火,火焰冲天,聚落在火焰之中。一个人在火焰中窜来窜去。善财“呀”了一声,说:“不好了,聚落失火了。”跑步前去扑灭。走近一看,房屋并未燃烧。 那人见善财看得仔细,跳出火焰问道:“童子从何来有甚事?”

善财急忙上前施礼道:“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特来参拜善知识者,愿圣者慈悲教诲于我。”

那人说:“这很好,随我来吧!”

善财随同那人走到聚落旁,见竖着一排排无数尖刀。那人一跃登上,在刀尖上跳来跳去,翻筋斗、竖倒立,往来自如而不伤其身。

善财想,莫非遇到魔鬼了?停步不前。那人大呼:“快来吧,这就是你学会舍己为人的好地方。”

善财不敢上去,只是胆战心惊,回头欲跑。刚一调头,背后火焰又起。往左走,有夜叉执刀拦着。往右走,有饿鬼张开血盆大嘴。善财吓得一身麻木,叫道:“我命休矣!”

那人却道:“随我来吧,这是你唯一的好去处。”

善财惊慌不已,又想镇静下来,可是始终不能万缘放下,只有垂首待毙。顷刻间,忽听空中百千音乐齐鸣,乐声雅韵,有人歌唱道:

童子寻求胜热公,门前别露一家风。
刀山火聚方灯跳,顿悟圆明色是空。

唱罢道:“善财勿惊,此善知识者实难相遇,将为你解除烦恼。”

善财战战兢兢,望空拜谢。又向那人作礼道:“圣者,祈慈悲教诲。”

那人喝道:“还不上来,等待何时?”

善财鼓起勇气,一跃登上刀上,刀尖触及涌泉。奇怪,刀尖不但没有伤肉,而且感到四肢轻松,身心舒畅。善财顿时万念俱寂。随着那人跳跃翻腾,有说不尽的快乐。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善财要参拜的胜热婆罗门。

胜热婆罗门大吼一声:“快下火海!”

善财此时心情沉着,无有杂念。随着胜热,跳进猛火焰焰的火坑,感觉不是炙热,而是遍身清凉,烦恼尽息。二人在火坑中,来回径走,穿梭而行。左转右绕,越走越感到舒畅,越走越感到怡悦,有说不出的快乐。二人行走多时,才跳出火坑。善财出了火坑,这种愉悦,不可言喻,默然享受。

婆罗门对善财说道:“寻访名师,参拜善知识者,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啊!”

善财拜谢教诲。胜热又说道:“再往南去有个狮子奋迅城,城中有个慈航童女,她可以告诉你净化世间,造福人间的善行。”

善财向胜热婆罗门右绕三匝,胜热又吩咐道:“净化人间的路上,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啊!”

善财身根轻松,心里凉爽,一丝不挂,暖融融,喜洋洋,如婴儿之未孩,这才是脱胎换骨,另换了一个人,边走边想:“上刀山,扑火海,锻炼凡胎,这才是熔化凡情的大熔炉!”

想到这一场锻炼凡胎的刀山火海场面,暗地流了一把冷汗。只得辞别胜热,又往南行去。


12 善财童子第十二参 拜慈航童女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奋迅城中参大德 慈行童女狮子宫
天衣器中佛影现 诸行所了境与智
般若波罗普庄严 因而得到灌顶住

善财离别胜热,虽然心情舒畅,但未忘那上刀山下火海的紧张场面。再想要去狮子奋迅城,可慈航童女是善,是恶呢?不能揣测。但他求善知识的心切,也顾不得考虑那么多,要去闯一闯。朝餐夜宿,不数日,来到狮子奋迅城。

慈航童女并不难找,因为她是狮子幢王的公主。善财担心警戒森严的王宫,不知进得去否?

善财走到王宫门口,却没有一个卫士,又看见众多男女老少,都自由自在地涌进王宫去,便问一个老者道:“老人家,这么多人进王宫去做什么呢?”

老人笑道:“看慈航童女的庄严藏呗。”

善财又问:“什么庄严藏那么好看?”

人答道:“可好看哩,里面有各种戏法,变换无穷,美极了!”

善财随同众人走进王宫,见慈航童女坐于狮子宝座之上,五百童女围绕。无数香花缨络,装饰其身,装饰其宫。真是万紫千红的气象,别有一重天地。

宫殿并不大,男女老幼如潮水般涌进,足足有一个时辰,可是看殿内人并不多,也不拥挤。善财好生奇怪。善财走到慈航童女座前,施礼道:“好公主,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可不知道如何行?前来参拜各师,愿慈悲教我。”

慈航命侍女扶起善财道:“我知道你来得很远。请坐吧!”侍女端来一张椅子放在善财的身边。

善财不敢就坐,站着答道:“我住北方福城,走了一年多才到这里。”

慈航见善财不敢就坐,起身拉着善财的手说道:“我没有什么可教你,你看看我这宫殿吧。”

善财随着慈航慢慢细看:那殿内壁、柱、镜、各庄严具中,现各种歌舞、戏剧、故事、曲艺,五光十色,表演精彩,令人陶然欲醉。善财一边细看,一边不由自禁的模仿。作各种不同的表演,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咏之,演奏之,早已忘乎其形飘飘然如履太空,入于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亲观佛陀说法,菩萨行善,罗汉修持。善财一一礼拜,忙得不休,慢慢心一境性,不知所以。清醒过来,自己却倒在慈航童女怀里,感到满面羞愧。

慈航满不在乎的口启朱唇对善财说:“我处在王宫,文武百官,勤劳庶民与我没有分别。我用这些戏法、幻境、调谐他们的身心,消除他们的烦恼和疲倦,使他们心情愉快,为众人造福田。”

善财被慈航那娇嫩的声音,柔软的胸怀,袅娜的身材,亲切的感情,似乎有点弄得神魂颠倒。可是那赤诚坚贞的语言,不会令人起痴心念。善财也不是善动情欲的凡夫,真诚地赞叹道:“人生如幻,戏法虚构,能去诸恼,此亦是真。”

慈航道:“我这点微不足道,要知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请到南方三眼国,那里有个善见比丘,他可以告诉你怎么办。”

善财还想再请教,可是慈航已经送客,人流已经向外流动,众人将善财拥出了王宫……


13 善财童子第十三参 拜善见比丘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三眼国参善见比丘 颈文三道园光由旬
卍字胸标金轮掌现 顺机顺法无念无照
得菩萨随顺灯法门 因而证得欢喜行住

善财离开狮子奋迅城,来到三眼国,打听善见比丘住处,没有下落,只得向国中走去。翻过高山,穿过树林。进了树林看见一个年近二十的比丘,身体魁梧,妙像庄严,独自在林中散步,缓慢前行。头顶响着音乐,四方散发着芳香。

善财一看,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以参拜善知识的殊胜心,上前施礼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不知如何行菩萨行,敬望慈悲教我。”

那比丘两眼直视前方,不看善财,也不停脚,边走边道:“我年纪轻,没什么可教你的。”

善财深记德云比丘的教导,见善知识作慈父想,不因傲慢而退却,便追上前去哀求道:“愿大善知识慈悲教我。”

比丘仍不回头,不答话,仍直往前走去。

善财又追上去,比丘还是往前走,说:“我没什么可传的。”

善财想了个办法,显动法力,用学得的鸟语说:“师父,别跌下陷坑。”

比丘慈祥地道:“人作鸟语,大不应该。”

善财见比丘既明鸟语,而且知道是他说的,更加敬佩,但还要戏他一下,作弄他的傲慢劲,用狮子语吼:“我肚子饥饿了,可要饱食一餐。”

比丘没有理会,善财只有守住心田,将自己与比丘融为一体,赶上前去与比丘并行,道:“大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就是不知如何行?请大善知识慈悲哀愍教诲。”

比丘道:“你不知如何行,就跟着我来吧!”善财靠近比丘,比丘手摸善财顶,又拍善财肩,慈祥地说道:“人称我为善见,因为我能看清极小极小的微尘,也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能看到过去的作业,也能看到现生应受的果报。我看到你在各处参访,也看到你来我这里找我。这些都是我径行中修行得来的。当初我只知道每走一步,心与气相通,气与步相连,心、气、步化为一体。因此我行过平原,跨过小溪,爬上高山攀登绝壁,都是一样没有区别。我没有急喘,没有劳累,没有疲倦。现在我已经于三十八恒河沙数佛所修诸梵行,能在经行中持无量义陀罗尼,能于经行中供恒河沙佛庄严具,能于经行中见恒河沙佛妙相庄严。我得此菩萨随顺灯解脱门,能破一切障,拔一切苦。所以我昼夜经行,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无所依附。”

善财见比丘说个没完,但已深深感染到行走的功能,调皮似地说道:“我也是天天行,怎么没有行得自在呢?”

比丘道:“你一行一年多,没有遭到恶缘袭击,还不自在吗?”善财道:“自在有什么用?怎样才能解脱众生的苦难呀!”比丘道:“你要解脱众生苦难,请到南方名闻国,那里有个自在主童子,他在河堵中,可以告诉你如何自在。”

善财听比丘说完继续前行,还想追上去请教,可是越追越远。跟追不上了。只得舍了善见再向南行……


14 善财童子第十四参 拜自在主童子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河渚自在主童子 八部天龙空中语
十千童子乐戏沙 工巧术商农莫印
治病诸业得其所 工巧神通智光饶

善财没有想到这走路也有学问,也是修行菩萨道的方法。用善见比丘走路的方法,心、气、步调谐,融为一体,安静、平稳、不经多日,就来到名闻国界,沿着河流上行。见一河堵,聚有众多儿童聚集嘻戏。便上前问道:“自在主童子在这里吗?”

一个女孩答道:“你往下河走便知自在主的住处。”

善财谢了童女。往下河沿岸走去。不多时刻来到下河堵。又见众多童男童女。约有十千。围着自在主童子嘻戏,聚沙为乐。善财本想上前,见都是些小娃娃,觉得有点面羞,站在一旁观看,可又回忆德云比丘的教导,善见比丘既指导我来,总有一定好处,便上前施礼道:“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就是不知如何行,请告诉我吧。”

自在主童子望着善财笑道:“哈哈,我们都是童子,为何称善知识?”

善财道:“有志不在年高,文殊师利童子指引我出来采访,我诚心参拜善知识者,望慈悲教我。”

自在主童子道:“啊!我在文殊师利童子处听说你已发菩提心,智慧广大,知道你已南来。我在那里对工巧明稍有心得。我能准确算出各种数据。一眼能看出这河堵有多少沙?多少石卵?多少青草?能精确的算出一块石子的重量,含多少沙数?多少元素?能算出一株草的水份和它含的各种功能,能治什么病?能算出一座房子的瓦数、木料数。不但如此,我还能算出东方多少世界,每个世界有多少人、畜、兽、鸟,乃至南西北方世界,至此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刹数,最小能知一粒沙粒的重量。所以很多人要建造亭台楼阁,都要请我计算。

“善财道:“你能算出我有多重多高吗?”

自在主童子看了善财一眼说:“你身重一百零五斤,身高五尺有三分。”

善财因为前几天在城里顺便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自在主说的不差丝毫,对自在主童子更加敬佩。主动加入童子行列,学习运算。

自在主童子说:“我每天都在这里教童子们运用算法,使他们成为世间的智者。”

善财运算一阵,觉得其中奥妙无穷。但是已掌握了运算要领,基本达到自在主童子的水平。很想要求更高的奥妙,也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智慧,这时看见一群飞雁,问自在主童子道:“你能算出雁有多重?”自在主道:“一百零八只,每只重三斤,共三百二十四斤。”

自在主看见河里一群游鱼,问善财道:“你能算出这群游鱼多重吗?”善财一看是一千二百八十只,但不知重量。自在主童子道:“你有智慧,已能运算,但是还不能自在啊!”

善财看见河堵上一株曼陀罗草,说道:“这株草毒质重,能于一个时辰致人于死地。”自在主童子道:“它还能治不治之奇症,并有其特效!”

自在主童子对另一童女说:“你看哪一个石卵内含有金刚钻?”这个童女跑到石卵堆拾了一个石卵交给自在主,自在主交善财破开,果然有一粒不大的金刚钻。 自在主童子的运筹境界的确很高,看到善财的智慧也很惊人。善财童子还想得到更多的法门。自在主童子说:“我年纪小,只懂得这些。你要得到更多的法门,请往南方海住城去,那里有个具足优婆夷,她可以传授于你。”

善财又离开了河堵往海住城进发。


15 善财童子第十五参 拜具足优婆夷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海城参具足优婆夷
座延无量安一小器
涌出食物素食皆足
福德藏法无违逆行

善财行不多日,来到海住城。海住城是个繁华闹市。人口众多,生意兴隆,行人拥挤,车水马龙。东街卖绫罗绸缎,南街售柴米油盐。西街口卖水果蔬菜,北街售百货色鲜。看人流熙熙攘攘,听声音叽叽喳喳。好一派繁荣气象,真个是富丽豪华地方。

善财进城去访问具足优婆夷。

这优婆夷,是个妙龄少女,人人皆知,个个尽晓。因她人貌出众,心地善良。心眼灵活,年甫二十。衣着朴素,容貌端庄。是个善良菩萨。

善财走到她的住处一看,更是不平凡,豪华气派,不亚王宫。众宝为墙,七宝为门。门开四面,面面朱门红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门匾额闪耀着金晃晃四个大字:“色香味美”。

左边对联:“三世诸佛同法味”;右边对联:“六道众生异苦乐”。

廊上悬挂着大红宫灯,金光灿烂。廊前胜置盆景花卉,四季常开。真乃是王侯气派,别有洞天。

善财进门去,阵阵异香扑来,令人陶醉。堂上数百宝座。豪华富丽。宾客座满,上至人王天子,下至百姓黎民。还有世外菩萨、声闻罗汉。也有冥中恶鬼、素食野神。无不在此同享法味,共尝甘露。

堂中众多童女,品貌端庄形态苗条。衣着华丽,态度温顺。在各坐席之间送菜送汤。往来穿梭不停,步态轻盈,行走如飞。

具足坐于宝座之上,慧眼观照四面八方。上观如来之上品法味,中看罗汉的素食僧装,下集人间甘露,洒向鬼神而得清凉。

具足走下宝座,转自釜中烹饪,油盐酱醋,辣椒生姜,经过她的转手,味美色香。罗汉吃了欢喜,凡人吃了安康,恶鬼得食,消除罪孽,得福无量。

具足转至席间,为坐上宾客宣说大法,讲的烹调技术,各种菜肴。如何蒸煮炒顿,红烧清汤。如何保持营养?

善财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走到具足优婆夷面前施礼到:“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请慈悲教我。”

具足优婆夷被他这一行动弄得莫名其妙,急忙转回宝座。善财跟着到宝座前再施礼道:“我已发菩提心,愿善知识教我如何行?”

在座宾朋都因这一不寻常的动作,引起议论纷纷。有的赞叹他好学,不耻下问;有的说他出怪像;有的说他神经失常。

善财不管这些,再三施礼说道:“我住北方福城,南行一年多才到此地,为的是请教善行之道,望圣者慈悲教我。”

具足优婆夷这才弄清楚,对善财说道:“我每天就在这堂内为大家转来转去。就在这小釜中烹调各种美味的、粗劣的菜蔬,都要把它烹调成适味可口、色香俱美、浓郁芬芳的佳肴。恶人吃了。恶心尽除。好善居士吃了,善根增长。比丘吃了戒腊永固。王公大臣吃了全心为民。菩萨吃了登十地。恶鬼吃了免饥渴。城中没有哪一个不来我这里享受色香美味的快乐。消除身心的烦恼,生清净心,发菩提心。因此我们城中众人,都是善良的典范。我的五千童女,都学过过硬的本领,善制鲜美的佳肴。”

具足送来一个盘子对善财说:“你尝一尝吧,吃了会增长智慧的。”

善财一看色如牡丹,一嗅香如玫瑰,世间稀有。善财送进口中,味如甘露。

具足又说:“我住在这海住城中,朝夕为来往行人、坐店客商、生产庶民、管民的官吏、读书的学士,一切善非善人,供养饮食。使他们消除饥渴烦恼之苦,身心清净,为众生的幸福作利益。”

善财吃了具足优婆夷的佳肴,身心轻快,余味在口,美滋滋的有说不出的快感。又看到具足优婆夷的素裹风姿,音乐般的语言。五千童女的轻盈舞步,感到已入天国胜景。于是闭目深思,尽情享受这世间稀有快乐。

具足优婆夷已具慧眼,观此形态已知其心,善财还有一点凡情未断,需即时斩之,说道:“善男子,你智慧深厚,愿力广大,我等法力有限,你可去南方大兴城,那里有个明智居士,他才能告诉你如何造福人间,修菩萨行。”

善财如梦初醒,辞别优婆夷再往南行。


16 善财童子第十六参 拜明智居士

第十六回 拜明智居士

兴城参明智居士时
仰视空中诸宝如雨
财法众会悉皆满足
生福德藏无屈饶行

善财一路轻松愉快,没有厌倦,不感疲劳,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大兴城,找到了明智居士。

明智居士乃中年人,中等身材,衣冠朴素整洁,坐在十字街头的宝幢内。宝幢后就是宝库,宝库内各种资身之具,无不充满其中,能满足所需求者之所需。库门大开,随需取之,库不缺少。需饮食者取饮食,需衣服者取衣服,需用具者取用具,需书籍者取书籍。乃至医药、娱乐之品,生产工作之需,无一不任人取之。明智居士跏趺正坐,并不理会。

善财感到这么丰满的宝库,取物不需金钱,自取自存,无有乏少,难道人都没有贪心,不愿多取?这样杂乱无章的宝库能存在多久呢?明智算个什么明智?算什么善知识?

善财走到宝库门口,看见库内各种物品,整整齐齐,叠叠有序。虽然众多人取物放物,不能损伤整齐秩序。

善财进得宝库,见琳琅满目,难以尽数,既有生产用具,又有金银珠宝,各取所需,确无乏少。善财随手去取一本经书,可是取不动,拿不走。这更奇怪了!善财虽已学到一些本领,但对这一事物,不了解,猜不透。还是去找明智居士,看究竟诀窍在哪里?

善财走出宝库,走到明智居士面前,五体投地,说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不知如何行,望大德慈悲教我。”

明智居士举眼看了善财一眼,说道:“善男子,你年纪轻轻怎么连一本书也拿不动呢?”

善财惭愧,可是更加恭敬地说道:“所有过咎,求哀忏悔。”

明智居士道:“若能悔改,自无过咎。”

善财道:“仰望大德,慈悲教诲。”

明智居士道:“我这宝库,是人们劳动的福德所创造。库中充满一切资身物具,毫无乏少。众人随其所需,各自取去,无有贪著;若有贪著,库门自闭,什么也得不到。我无数劫修持,满众生愿,为众生利益安乐而成就此宝库。清净庄严,无有瑕疵。使众生灭贪去痴。若贪心一动,库门即闭,一切不可得。因此众人相信,各取所需,满众生愿。众生所创财富,藏于众生宝库,众生所取。不但此土众生,他方世界众生,乃至十方世界众生亦复如是。你喜欢就再看一会儿吧。”

善财又观看库藏,来取衣服用具的,不单是人,还有各行各类的众生,进进出出,来来去去,互不影响,互不伤害。

善财看了几个时辰,没有差异,直到日落西下,众生仍络绎不绝。善财去库前观看,库内资财没有减少,整齐庄严如故。善财叹曰:“真善知识者也!”

明智居士说:“善男子,我无量劫修习这个名叫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我只知道这些。至于如何行菩萨行造福人间,可往南走,到狮子宫城去,有个法宝髻长者,他可以告诉你。”

善财这才明白:明智居士是一个明智而坦率的善良保管者。为众生保管资财,自己的勤劳就是众生的享受,与众生一心,与众生一体,这就是明智。


17 善财童子第十七参 拜法宝髻长者

第十七回 拜法宝髻长者

参狮子宫法宝髻长者
重叠妙阁十界施十宝
前因蕴积智藏得此果
福德宝藏得离愚痴行

善财离开大兴城,到了狮子宫城,法宝髻长者是人人所共知的长者。因为他住在市中心,一幢八门十层的高大楼房里。全市再没有比他的楼房更高大的了。

善财直走到他的住处,刚到门口。长者早在门口等候。看到善财,忙接行李道:“远来辛苦!”迎入客厅就坐,急忙献茶送水,又上点心。善财自离福城,参访善知识十几个。经过一年多,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热情的接待,感动得热泪盈眶,忙下拜道:“大德圣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愿大德慈悲教诲于我。”

法宝髻长者还礼,扶起善财,请上座坐定道:“童子远来,行路辛苦,不必这般客气。我这里就只有迎送远来客人,使客人欢愉快乐。安住吉祥,乐意而去。”

善财道:“长者名声远扬,人所共知,请不吝惜,教诲于我。”

长者道:“我能教你什么呢?只有请你看一看我的楼房吧!”

长者引着善财,一层楼一层楼地仔细观察。 楼房庄严华丽,飞檐翘角,共有十层,外见八门。彩绘朱漆,耸立市中,有如鹤立鸡群,雄伟壮观。

步入第一层,清洁雅致,厅堂宽广,设有一千座位。一百童女侍侯。长者说:“凡远近来此需饮食者,皆能满愿。珍馐海味,卤凉炒炖,应有尽有。凡饥腹入室者,皆饱腹而出。”

进入第二层,橱窗货柜,衣架台栏、绫罗绸缎、粗布细衫、棉毛针织,四季所宜。长者道:“凡远近众生所需衣者,夏凉冬温,春秋所宜,昼夜更换;男女所求,无不满意挑选而去。”

走到第三层,更使人眼花缭乱,羡慕眼馋。一排排金珠玉宝,一行行翡翠钗环,一双双金镯耳环。说之不尽,道之不完。长者叹道:“这些珍贵饰品,来自四面八方。多少人为取宝损命、多少人坐进牢房。归根结底是一个贪字。我这楼房里的珍宝,有贪欲的人拿不走。正直君子,随你挑选,满意而去。”

第四层:缨络妙香,歌舞娼妓,侍女热情温柔,贤淑有礼。举止大方,不伤雅气。长者道:“这些窈窕淑女,都有很深的功夫。哪怕你邪念深重淫荡无僵,她会使你消除邪念,皈依正法而去。”

第五层:是说法堂、图书室、学经室、阅览室。长者道:“有上进之士到这里来,可以互相切磋,听闻正法,静心钻研,可满足要求,最少也要求得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才去。”

第六层:是研究室、讨论室。桌椅靠凳,排放齐备,写字台上,纸笔值齐。长者道:“诸善知识常来此聚会,发表观点,立定议题,精研教理甚深法义。”

第七层:凡所研究成果,都在这里互相观摩,共同赏识。得出定理,公诸于世,利天下之苍生,为众生作福利。

第八层:住的神通广大,去来无踪,不作利己之事,福利全送他人,普济天下为己任,南瞻部洲的宠儿。只有他们才配住此,虽有门有路,但是没有楼梯。功夫不到家,休想来此。

第九层:为诸大菩萨的聚会,共探普济群生的奥秘。无门无路,自然进出。洞察世间真理,深究出世秘密。全在这层楼里,蕴藏世出世间的玄机。

第十层:十方诸佛共住其中,既无所处,亦无所依。了悟真如实性,不过如斯而已。究竟之处夏凉冬温,也就如此。

长者言道:“我烧一柱香,凡来此之人闻之,不但烦恼尽息,而且根据意愿,无所不宜。”

善财跟随长者,走遍十楼,观看各处受益不浅。对长者说:“善哉,大善知识也。你智慧广大,法力无边,做了这么多造福人间的好事,应当受我三拜。”便伏下身去顶礼。长者道:“我只在这些方面努力,不知什么是行菩萨道。修菩萨行,你要再往南走,到胜根国,普门城中有个普眼长者,他才能告诉你如何行菩萨道。”


18 善财童子第十八参 拜普眼长者

第十八回 拜普眼长者

到胜根国普门城中
参普眼长者理身心
运平等智利益无量
佛欢喜门证善现行

善财从法宝髻长者的第十层楼出来,觉得毛眼顿开,能用慧眼观察一切,能深入自性,了达空理,但是还不懂菩萨行。又往胜根国的道路走去。

胜根国,国虽不大,名气却大,因为盛产珍贵药材,出产名香,交通方便,为商贾者必去之处。善财不需询问,随着商人进入胜根国。

这个普门城可不好找,因为它住于无数聚落之中,每个聚落都有普门城。普眼长者究竟住在哪一个普门城呢?而到每个普门城去问,都有普眼长者。

善财在法宝髻的第十楼上住了出来,已开慧眼,得入清净法性、入佛知见。他以明利的鼻根嗅得药香,直往香处走去。

善财来到普眼长者宅前,见一老者手提药袋,由宅门出来,善财以为是普眼长者,上前施礼。此长者见一素不相识的人向他行礼,十分窘迫。听说是来找普眼长者的,才平心静气地说道:“普眼长者就住在这里,他的医术可高明罗!不需切脉,只需一看,就知病情,药到病除。”

善财送走老者,转身过来,一个男子站在面前道:“我娃娃患了黄肿病,一剂药就吃好了。”

一个青年女子道:“我母亲瘫痪,卧床两年,长者只两剂药就医好了。”

人越来越多,把善财围在中间,都说:“长者只一针就把病给我医好了。”……叽叽喳喳闹个不休,善财求善知识心切,不再听众人的诉说,直入长者住宅。

一进门就间普眼长者正在炮制药剂,忙个不停。他见善财进来也不理会,只是看着面前的药堆、药瓶、药锅、药灶、两手搭配、炮制、煮汁,运用灵活。

善财上前施礼,长者也不理会,视若不见。一心配制他的灵药。善财本身具有宿慧,再加上已参拜多位善知识,心灵手巧不是一般,主动去帮着长者配制、煎煮、炮制。

长者有这么个好帮手,不多时刻,那一大堆药物、药具都一一处理好了。这才回过头来对善财说道:“请坐吧!”

善财哪里肯坐,由于求法心切,跪地便拜,说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菩萨行,望慈悲教我。”

长者见善财既心灵手巧,又谦虚礼敬,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慈祥地说道:“善男子,你发心造福人间,愿力宏大,是很好的,可惜我没有什么可传教。我也曾走过千山万水,尝百草,辩药性,寻找炮制的方法。毒草炮制后是治疗难症的良药。牛粪马尿都有可用之处。人参甘草也会伤人。我制的芳香利腹之汤,甘甜可口,老幼皆宜。而对于香,也有不同的分别,所谓好香、恶香、平等香。要善用各种香治疗各种邪魅。平等香在你将入平等心时,嗅之即入寂静之中。”

认病当识其因,辨症须知其源。风寒暑湿为病之首;七情六欲至病之源。善治病者,当先治其心病。对症下药是医家之秘。治心病者尤为细心是秘中之秘。对贪而无厌,利欲熏心者,当教其观其财物美色之不净;对嗔恨心重,骄傲自负者,当告以慈悲为怀不妄自尊大。对忧伤气萎,心绪万端者当调其气。如此种种,在于调谐辨道,能如此下药,不怕病之难医者,应手而解矣。

善财道:“圣者甚大教诲,当铭记在心。”

长者道:“我没有菩萨行道,利乐有情的本领,你再往南走,在多罗幢大城中,有个无厌足王,他可以教你如何修菩萨行,这利乐有情的事情他会告诉你。”

善财还想再问,长者又制药去了。善财只好辞别继续向南走。


19 善财童子第十九参 拜无厌足王

第十九回 拜无厌足王

多罗幢城参无厌王
善恶示现调心修福
了脱生死如幻如生
如幻法门证无往行

善财得到普眼长者对症下药的教诲,想到前去的路上无厌足王,必定是个贪而无厌的家伙,有什么值得参访呢?又想于善知识的所有教诲,皆应随顺,还是往多罗幢城走去。

来到城下,城门洞开,守门军士攮臂嗔目,吊眼愣睛,手执钢叉,凶恶万状,十分怯人。善财也不在乎,径直进城去了。

走进城里,问无厌足王住处,都不敢说出来。有的暗里吐舌,有的避而远之。

一个心地善良的老者,将善财诱到一边,小声说道:“你小小年纪不想活命了吗?”怎敢直呼大王名讳?要是侍卫听见,你就没命了,这是要杀头的!”只好暗地指示了去王宫的路。

善财谢过老者,来到王宫,不觉大惊,真有点心惊肉跳。那宫门口遍布刑架,架上绑着受刑之人,有被挖目的、有被宰手的、有被截割耳鼻的,还有破肚开肠、剥皮的,分尸的。号叫之声令人发指。善财思量:“此王残忍凶暴,恐非善知识也。”逡巡宫门,不敢进去。

一卫士见善财在门前徘徊,认定是奸细,推推拉拉扭入宫中,不由善财申辩,直推入宝殿置大王前。

无厌足王坐于金刚宝座之上,见善财生得鼻正口方,容貌慈和,具三十二相雏形,绝非等闲之辈,更非盗,但仍用惯例口气喝到:“小小童子,不遵王法,谁指使你窥探宫情?同党是谁?”

善财并不惊慌,沉着答道:“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我已走了一年多,参拜了十多个善知识者。今闻大王善治国事,特来拜访,望大王慈悲教诲于我。”

大王下座对善财说:“善哉童子,请进后宫。”

善财想:后宫必定更加凶残,进去是否治罪?但又不敢退出,只有随王进入后宫。一进后宫,却与前殿迥然不同。后宫殿宇宽广安静,琉璃为柱,七宝为座,清香扑鼻,清净雅致。众宝缨络庄严,嫔妃端正善良,乃是转轮圣王气象。无厌足王请善财坐于七宝座上。

说道:“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於法,方能改邪归正。

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若守法行善,助人为乐者必定表彰。有孤苦老弱者必定扶持,为王者赏罚分明,恶徒惧慑,善士颂扬,才能成清净国土。

若我没有清净善心,就不会成就这清净庄严的后宫。我杀戮没有憎恨心,是他们罪所应得。我没有枉杀一人。也没有错罚一人。

我一心爱民,疾民之疾,苦民之苦,受人们尊敬助人为乐的善士,我没有漏奖一个。我的国家就是这么治的。这也不敢称‘善’治国事,离‘善’的要求还远。”

大王又说:“对一个国王就只有这一点,对众生那就太远了。你需要学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请你不怕辛苦,再往南走,在妙光城里有大光王,他的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他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行菩萨道。”

善财听罢,心领神会,举头见墙上挂着行书字屏,细读其诗曰: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逡巡引人无生殿,一曲后园桃李春。

善财叹曰:“真善知识也!”便告辞无厌足王继续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