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善财童子第二参 拜文殊师利菩萨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菩萨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遮那如来演说妙法。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文殊师利童子,命他率众南行。文殊师利知道有些声望高的大比丘不服,于是现出神变,身高入法界,身大遍虚空。声闻缘觉不敢正视,众菩萨也甘拜下风。金刚藏菩萨赞扬道:“文殊师利童子堪当此任!”

文殊师利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还有天龙八部随从护法,离开逝多林来到福城,住在大塔庙。此庙乃历劫菩萨说法之处。大家都知这是福地,一些有根器的众生在此了悟真理;平时也有菩萨来显化指点。这次文殊师利童子到来,更满足了各类众生的愿望。因为文殊师利这个名字,在有情众生中如雷贯耳,大家都不以童子相看,而尊称“菩萨”,同时他的确是已经登了十地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来到大塔庙的第三天,正同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商讨如何度化众生,自他两利,利乐有情。

正谈得热火朝天,忽然闯进来一个少年,这人正是善财童子。今天一大早,善财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大塔庙寻找文殊师利菩萨一行。守门金刚哪里肯放他进去,但善财凭着自己的福报,身上散发出七宝的光芒。守门金刚还来不及辨别,善财童子已经进入庙内。

众童男童女见来了一个衣冠华丽的公子,感到不顺眼,纷纷问道:“你来干什么?……”

善财道:“很多人同我一样没有饭吃,常常挨饿,请问怎样才能解脱这种苦难呢?……”

一个童子道:“你阔少爷还没饭吃吗?”

善财有口难辨,足足问了半个时辰,也跪了半个时辰,众童子也说不出解脱难苦的道理。这时文殊师利童子睁开慧眼,将善财的前世因缘看了个清楚。见善财生得眉清目秀,鼻正口方,有三十二相的雏形,虽具足善根福报,但缺乏智慧,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便开口说道:“善男子!你先到南方胜乐国去,那里有个妙峰山,山上有位善知识,名德云比丘。你去参拜他,他会告诉你解脱苦难,成就菩萨的方法。”

善财不愿意去南方,他向文殊菩萨肯求道:“我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我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同你们在一起。”

文殊菩萨正色相告道:“我们不会收你,你一定要去南方胜乐国,德云比丘会指引你解脱苦难的道路。”

善财无法,只得硬着头皮离开大塔庙,见门侧立一碑,碑上刻着字,曰:

山林还又入林中,便是娑罗佛庙东。
师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
六千乞士十心满,五百高人一信通。
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

善财读罢,心里豁然开朗,无所顾虑,径直往南走去……


03 善财童子第三参 拜德云比丘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离开大塔庙,不分昼夜,趟过无数河流,翻过座座高山,来到胜乐国界。
胜乐国,若顾名思义应是胜中之乐,其实不然。那山,如利剑高插云霄;那水,哗啦啦奔腾咆哮;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烧。看不见绿油油的田野,听不见莺歌燕语,嗅不到稻麦禾香。善财走着走着,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十分难受。想起那熙熙攘攘的福城故乡,不免掉下几滴热泪。但是想起文殊菩萨的教诲,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的偈语,心中念道:“文殊师利童子对我寄托了那么大的期望,虽然前去路途遥远,但我已发菩提心,为了净化世间,利乐有情,应该勇猛精进地向南行,这才开始,怎能退缩呢?”于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又走过无数坎坷崎岖的路,才来到妙峰山下。抬头看那妙峰山,巍峨雄伟,峰插云霄,悬崖绝壁,要想攀登,谈何容易?

但善财并非等闲之辈,他已发菩提心,发愿证得菩萨道。凭着这股愿力,善财一步步往上爬,到处寻找,可哪里有德云比丘的踪迹呢?连房子都没有,更别说人了。善财知道,善知识哪里有这么容易就被找到的,那需要极大的愿力、耐力和毅力。他不灰心,爬悬崖,过溪涧,又找了七日七夜,最后在一个石壁上发现一首墨迹未干的诗:

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绕山头无定踪。
七日既云寻不见,一朝何故却相逢。
发心住处师缘合,普见门中佛境容。
回首夕阳坡下望,白云青帐万千重。

善财读罢,心生欢喜,德云比丘一定就在眼前。他四处张望,不见人影。又穿石洞,爬悬崖,还是没有人影。他想:“这诗墨迹未干,德云比丘又藏在哪里呢?”善财不灰心,不休息,继续寻找,凡是可以容人的地方都看过,还是没有人。善财累了,想在石头上歇一会儿。可是看看日落西山,天色已晚,又想到诗上说的“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绕山头无定踪”,但没有踪迹,怎么能找到呢?善财埋头寻思,抬头一望,却见对面山顶上站着一个人。善财急忙跨过小溪,爬上山头,上前虔诚顶礼说:“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发愿造福人间,解除众生苦难,文殊菩萨教导我前来请教,愿慈悲怜悯开示于我。”

德云比丘并不看他,两眼平视前方,祥和地答道:“善哉!来者。我在这山顶住了四百万年,听说哪里有佛出世我就去礼拜;哪里有善知识我就去参拜。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去参拜请教。若得到半句有益的话,都牢记在心里。参拜的善知识多,得到不同常人的利益。善知识是我们的依止,是引路的明灯,是航行的灯塔。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如黑暗中走路,不是掉进深渊,就是落入苦海。因此我不知疲倦的到处参访,几百万年如一日。我只做了这些,只知道这些,也只能告诉你这些了。从这里往南行有一个海门国,那里有一位海云比丘,你前去参访他,他可以告诉你菩萨怎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德云比丘说完不见了。善财想:“他几百万年如一日,都是参拜善知识。我才寻七日七夜,这算得了什么呢?一定要像他那样,只要有善知识,就不知疲倦去参访。哪怕只有半句对人有益的话,也要铭记在心。”

眼看暮色已降,大地一片黑暗,善财就在石岩脚下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善财起来,看见南方一片绿色,大地变得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不象前几日憔悴、沉寂。善财心情舒畅,急往南方进发……


04 善财童子第四参 拜海云比丘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参海门国海云比丘 观海现佛摩顶说经
忆念受持聚笔难写 普眼法门入治地住

善财童子走入海门国界,看见天地之间有一条蓝带,忙近前去看,原来是波澜壮阔的大海,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海里漂浮着无数船只,天上飞翔着美丽的海鸥。海滩上的人们,有垂钓的、结网的忙个不休。远处,红日渐渐升起,朝霞鲜艳如画。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善财一心参拜善知识,没有闲心欣赏这些美景,逢人便问海云比丘的住处,可没有一个人知道。最后问到一个老者,他指着海边的高山说:“那山顶石门处就是海云比丘的住所。”

善财绕过小溪,爬过悬崖,到了山顶,看见两个山峰斜倒相依,缝中现出一个天然的石门。

善财走到石门前,高声呼喊,无人答应;走入石门内,也没有海云比丘的踪影。善财想善知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海云比丘一定就在附近。善财四处张望,果然见有一个人站在不远处的山丘上,正在眺望大海。

善财上前顶礼道:“大德长老,我已发菩提心,解脱众生苦难,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怎样做,怎样行?前来参拜大德,愿慈悲开示。”

海云比丘告诉善财说:“我在这里住了十二年,每天都在观察大海,思考大海的境界。大海广大无量,世间没有比海更大的事物;大海甚深难测,没有人能够探究全貌;大海渐次深广,人们可以在海滩上嬉戏玩耍,也可以推船下海,解除人们步行的艰难;大海蕴藏无数宝藏,供给人们美好的珍馐;大海心胸宽广,容纳百川而不增,太阳曝晒而不减;大海也是无量众生的住所;大海变化万千,平静时宛若温柔的少女;咆哮起来,能扫荡群魔,剿杀凶顽,洗涤罪恶,消除孽障。 海,具足了大慈大悲的品德。

“善男子!我思维大海的境界,世间有广博过大海的吗?有无量过大海的吗?有甚深过大海的吗?有殊特过大海的吗? 一个人的心,应该象海那样宽广,装得下巨大的龙宫,藏得住无尽的宝藏;一个人的智慧,要像海那样深广无量,包罗万象;一个人的性情,也要象海那样明澈如镜,光明磊落。”

善财问道:“学习大海对利乐有情,造福人间有什么相益处呢?”

海云比丘说:“利乐有情、净化人间也只能算海水之一滴。没有海的胸怀,海的气魄,海的美德,又怎能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呢?”

海云比丘继续对善财说:“我十二年都在这里学习大海的境界。有一天正当我在思维大海时,从海中升起一朵大莲花,一位如来跏趺坐于其上。如来伸右手摩我顶,并向我演说普眼法门,我因此普眼法门而开悟,登入菩萨治地住。”

接着海云比丘向善财传授了普眼法门的种种境界、种种修持,最后海云比丘对善财说道:“我由思维大海的境界而开悟,我只知道这些了,也只能告诉你这些了。再往南方走六十由旬,在楞伽道边海岸聚落里,有个善住比丘,他可以告诉你菩萨怎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善财正在思索海云比丘的话,却突然被海云比丘拉着纵身一跳,二人一同落入海中……


05 善财童子第五参 拜善住比丘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楞伽道边海岸聚 善住比丘现神变
来往空中持日月 遍游佛国散天花
身出烟焰无障碍 十方供养而成就
得普速疾供养佛 无碍法门修行住

海云比丘拉着善财的胳膊,跳入大海中。善财正在惊慌之际,定眼一看,自己却站在岸边,而海云比丘早已落入海里。刹时,只见海云比丘浮出水面,身体长大,渐渐长得和海一样大,与海融为一体,只见大海而不见海云比丘。善财终于明白:这是海云比丘在向他示现如何证入其境的方法。学海的心胸,海的智慧,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运用智慧证入其境。

善财沿着海岸线继续南行,一路修习着海云比丘传授的普眼法门,感觉自己的修为提高了不少,不禁欢喜雀跃,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走了非止一日,善财来到了楞伽道边,走进了海岸聚落,四处询问善住比丘的住处。人们说:“谁知道他住在哪里?他总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当你危急的时候他就出现了。有时是老者;有时是小孩;有时在水上跑;有时在空中飞。屋子关不住;墙壁阻不了;刀砍不伤,火烧不焚,都说他是一个无依无住的人。”

善财忧虑,怎样找到这神通广大、无依无住的善住比丘呢?他在聚落里东走西串,几天过去了,还是寻不着善住比丘的身影。

善财想:“海云比丘指点我来此参拜善住比丘,佛与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那就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便坚定信心,继续在聚落里寻找。

早晨的阳光照在大地上,金红色的世界分外迷人。善财照例在空地上站着,面对太阳,练习海云比丘教给的法门,眼观鼻、鼻观心,心如大海而无所住,万念俱寂。就在这寂定的当口,忽闻空中仙乐飘飘,感人肺腑。往天空一看,在那五彩缤纷的云雾中,一个人影飘飘渺渺由远而近。仔细一看,是一个比丘,头顶上有宝盖幢幡覆罩,后面跟着天龙八部、诸天护法。

善财忙下拜道:“大善知识神通广大,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特来参拜大善知识,请您不吝教诲!”

善住比丘降下云头,站在善财面前,慈祥地说道:“善男子!我是一个无依无住者,既无所依,也无所住,可是人们偏称我为善住。因为我已经成就了菩萨无碍的法门,依靠菩萨神通,我可以往来自由,无所阻碍。我在空中或者行、或者住、或者坐、或者卧、或者隐、或者显,或者现一身,或者现多身,穿越墙壁无阻碍,往来自在如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我可以震动大地,也可以手触日月。在我运用神通慈悲济世,利益有情时,人们错认为我在变化精巧的幻术,一些罪孽众生把我丢入火海、关进牢狱,但我内心寂然,无所牵挂,无所依住,因而我毫发无伤。要是你能如此,做到不被尘境所惑,也可以无依无住。”

善住比丘继续说道:“仁者自有宿慧。我只知道这些,也只能告诉你这些了。你要学习造福人间的本领,再往前走,南方有个达里鼻茶国,国内的自在城中,有个名弥伽的人,他可以告诉你菩萨怎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善住比丘说完,转身不见了。此时善财若有所思,反复琢磨着善住比丘的话。突然他心中一片清明,已然体验到,只要内心无所挂碍,真正做到不执着任何事物,无所依,无所住,那万物也就不存在,自然入火海而不焚,穿墙壁而不阻了。

善财想明白了菩萨无碍法门的要点,认真修习,继续往南行走……


06 善财童子第六参 拜弥伽

第六回 拜弥伽

自在城中参弥伽 学分别字音总持
妙音光明陀罗尼 后而证得妙音住

善财得到善住比丘传授菩萨无碍法门,心无所住,意念寂静,身体轻快,步行自在。不几日来到达里鼻茶国,寻找自在城。

自在城,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朱门彩绘;道路宽广,车水马龙,好一个欣欣向荣的欢乐世界。奇怪的是天空飞鸟成群,自在飞鸣;道路上人畜牛马,往来自由,却互不相碍。

善财穿街过巷,来到市中心的广场上。广场人兽混杂,互不相侵。天空飞鸟上下,叽叽喳喳,也不畏惧。广场之有一高大的宝座,上面坐着一位中年书生,头戴方巾,身穿蓝褂,儒雅端庄,静听众人发问。然后不慌不忙地用各种语言解答,问者无不欢喜而去。

善财想:这一定是弥伽,便站着观看。先听不懂,后来才慢慢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只乌鸦喳喳怪叫,状告猫头鹰强占了它的窝。弥伽说:“猫头鹰勤于捕捉害鼠,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你长于造窝,再另造一个,这个鸟窝就作为对猫头鹰的供养吧。”乌鸦没有异言,欢喜而去。

一只山鼠吱吱大叫,说蟒蛇吞食了它的孩子,弥伽说:“你的孩子损人利己,偷盗别人的血汗,不听劝阻,是应遭受惩罚。”山鼠听罢,吱吱地跑了。

善财看了一阵,上前倒身下拜道:“大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要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特来参拜大善知识,望慈悲教我。”

弥伽见此人年轻有为,气度不凡,即下座扶起善财道:“我没有什么本领,只会用嘴给人方便。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妙音法门,能听懂和会讲天语,人语、龙语、鸟语、兽语、各类众生语。语言是沟通的最好工具。语言能给人快乐,也能给人痛苦;能使人幸福,也能致人于死地;能让苦恼众生免除灾难,也能使幸福的人堕入火坑;能因嘴而增长智慧,广种福田,也能因嘴而堕三恶道入无间地狱。我用这些语言来广作布施,消除众生烦恼。”

善财说:“这也算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吗?”

弥伽道:“是的,这也是在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现在我将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传授给你,而我也只知道这些了。你愿力广大,已发菩提心,请你往南方住林聚落,那里有一个名叫解脱的长者,他可以告诉你菩萨怎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弥伽说完,又对四面八方的来者,无论人畜一一解答问题,没有空闲。

善财不便再打扰,告辞而别。

善财离开达里鼻茶国,一路用心体会、修习菩萨妙音法门,觉得耳根聪利,已能听懂飞翔的鸟语和行走的兽语,也能用鸟语和兽语同它们交谈。

善财满心欢喜,直往南方去拜访解脱长者……


07 善财童子第七参 拜解脱长者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参解脱长者
身现十方刹
心佛无异境
庄严方便住

善财出了自在城,离开达里鼻茶国,朝餐露宿,风风雨雨,山山水水,走了一程又一程,过了无数人家,看了山水风光,一直径行十二个月,才找到住林聚落。这十二个月,过了春夏秋冬,经过寒、暖、温、热,有说不尽的辛酸,道不完的苦处。受过无数次艰辛,遭到无数番折腾。但是他心无所住,意无所念,一身轻安,于善知识起慈父想,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有着菩提雄心,十二个月如一日,到达竹林聚落,拜见解脱长者。

解脱长者坐于室中,身方光明。这室虽不大,但气象万千,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就在解脱长者的光明中,有过去诸佛及贤劫千佛的八相成道,入胎、住胎、下生、出家、苦行、成道、说法。诸菩萨的发愿,行道;诸罗汉的静坐、游戏;诸天人的福德,龙王的护法,金刚的降魔,无不一清二楚现于市内。

善财走入室中,觉得已入清净法界,清香绕鼻,祥光悦目。

在解脱长者的左手心放出的光明中,看到东方药师如来,从发十二大愿,入胎、住胎、出胎、成正觉。住净琉璃世界,为诸众生解脱苦难,现生受益。在解脱长者的右手心放出的光明中,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愿,最后成就众生。在极乐国土,与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驾着慈航,接引众生到菩提彼岸。胸前放出的光中看到北方成就如来,头顶放出的光中看到当今毗卢如来,无不八相具足,得证菩提。

再看各个如来的因地本生,手臂光中有扶老携幼的青年,肩肘光中有含食供母的飞鸟,膝间光中有跪饮母乳的畜生,手腕光中有舍身救人的善士,腰间光中有忍辱负重、隔截身体的菩萨,脚上光中有林下坐禅静修苦行的大士。

在解脱长者的光明普照之下,千变万化,无一莫非善巧因缘,化度众生深感人心。无一不是宣讲,解脱众生苦难,使你悟入无生。一一世界,一一国土,一一善行,既融于一室,也融于一毛孔。这些都是解脱长者的普光照耀显现普度众生,造福人间的威力。

解脱长者默然无言,跏趺端坐,心入禅定,慧放金光,功德被于大千。善财上前参拜道:“长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前来参拜大善知识,惟愿慈悲教我。”

长者无言,端然正坐,光明收藏,室内一片黑暗,什么也不看见。善财感到惊讶,为什么我以说话光明就没有了?重白言:“长者,我已发菩提心,造福人间,利乐有情,惟愿慈悲教我。”

长者仍不发言,室内更加空寂,黑暗,任何事物也不见。这种景象,使人难以忍受。善财更虔诚地哀求道:“文殊师利指引我亲近善知识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原善知识有意教我。”长者头上突然放出白光,现出金色大字:“南阎浮提畔、摩利伽罗国,海幢比丘”十四个字。室内变成一片碧绿,长者不见了。善财只得退出室外,想到:“跋涉十二个月,经无数风霜雨雪,竟是昙花一现,未得片言。”不注意跌了一跤,豁然悟到,无言之教,比有言更好、更实际,感受更深,受益更大。又信心百倍,继续南行。


08 善财童子第八参 拜海幢比丘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观察三昧定  般若智照彰
光明三昧门  证入正心住

善财童子继续南行,渴则饮,饥则食,来到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寻觅海幢比丘,乃至七日,在一个路旁寻着海幢比丘,跏趺坐于宝幢座上,入无量三昧,端然不动。下有百千居士大众围绕,在围绕居士大众之中,也各现神通,向海幢鲜香花缨络诸庄严具。海幢为其宣说大法,解释疑难。

一位长者问道:“我儿不孝,为何不遭天劈?定是上天无眼。”

海幢说:“孩子遭劈谁来侍奉你?你又依靠谁?只因你从前不孝父母,现生果报丝毫不差。”

青年人问:“车子为什么跑不快?”

海幢答道:“跑得快的是大乘,小乘是跑不快的,不注意还要翻车。”

孩子们纷纷问:“肚子为何疼?”

海幢答道:“佛观一钵水,有八万四千虫,需煮沸后才能饮喝。”

如是所有围绕众人,一一说出自己的疑问,海幢一一解答。一个老者忽然问道:“我的家道很不顺畅,子不孝,妻不贤,难以度过晚年。而且狗乱叫,辑乱啼,皆是凶兆,如何是好:”

海幢身放白光,光中显出五趣,有极端享乐的天人,苦乐相间的人,不得自由的牲畜,头小肚大的恶鬼,受种种苦的地狱。刹时又不见了,光亦不明。海幢道:“见闻如幻化,三界若空花。你不要只为自己利益着想,应该多想一点他人为人们大众做点好事吧!”

一个头戴朝冠,身穿朝服的仕者大夫,执笏(hu)作礼而问:“治民以道,民反恶之,何也?”

海幢比丘答道:“治民之道,应顺民之心,养民之性。民既恶之,当审其道也。”这大夫顿开茅塞,满心欢喜,赞叹道:“贤者比丘,济人明政,开我茅塞,暖我之心。”

海幢此时已入不思忆三昧:头顶放光现十方佛,齿间放光现诸菩萨,印堂放光照诸众生,眉间放光现诸罗汉。这些佛、菩萨、罗汉、同口宣讲如来法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说完胸前放光,现诸劳苦大众。海幢说:“诸佛皆在人间成佛,修菩萨行应不舍人间。人间安乐才能培植善根,才是成佛正因。谨记谨记!”

此时海幢已出普庄严三昧,微睁法眼。善财趁此良机,急忙趋前顶礼,合掌说道:“大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行普贤行。但不知如何净化世间?如何利乐有情?愿慈悲教我。”

海幢比丘说:“比丘清心寡欲,志在发菩提心,菩萨之行,何可一言以尽之?我为一切众生,消除疑难烦恼。只是净化人间的一粒微尘。”善财道:“怎样才是菩萨大行呢?”比丘道:“你善根深厚,聪明智慧,能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如何修菩萨大行,你往南方海潮的地方行,有个普庄严园,那里有一个名修舍的妇女,她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大行。”

善财尊重海幢比丘的博学多闻,遵从他的教导,右绕三匝,辞别顶礼而去。


09 善财童子第九参 拜休舍优婆夷

第九回拜休舍优婆夷

运智观照 生死双摧
菩提安幢 证不退住

善财辞别海幢比丘,非止一日到海潮处。见一园林,青枝绿叶,花果满山,香气扑鼻。一排排的阔叶树、针叶树、整齐交叉,错综美观。各色鸟类往来飞鸣,其音悦耳。各处花台、园圃,散发出馥郁的芳香。池中莲花盛开,游鱼嬉戏,水清见底。假山秀丽,翠竹浓郁。亭台楼阁。挤满双双男女老少。善财寻幽而入,在一幢大楼阁处,见一个中年妇女,衣着朴素大方,为人们解说园林艺术,花木栽培、珍禽饲养、异兽驯养。善财一见,知道是休舍优婆夷,忙上前施礼。

善财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前来参拜,敬望圣者慈悲教我。”

休舍优婆夷观此童子眉清目秀,品貌端正。年虽少而愿力大,上前携起道:“善哉,我一生只知道培植园林,栽植无数青葱的林树,饲养无数的珍奇异兽,培育出众多的奇花异草。我找到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树、每一禽、每一只兽的特性,顺其自然而抚育。因此有四时不凋之花,有百年常青之树,飞鸣不息之鸟,奇行异状之兽,供无数来人欣赏。上至诸佛菩萨,中至天人罗汉,下至苦恼众生,无不来此解忧息烦。进了我的园林,心情舒畅,恶念具息,善根增长。不但解除疲劳,而且消除烦恼。身心清净,智慧增长。所以众人赞叹,国王嘉奖,取名普庄严园。”

善财问道:“这些鸟兽已堕畜生道,苦恼非常。你将它们供娱乐。难道你不悲悯它们吗?”

休舍道:“畜生道虽苦恼,但它们在这里常闻佛法,演唱梵音。”

善财已在弥伽处学会鸟兽语,仔细听来唱的是梵音,演的是缘起性空无我,鸣的是勤修三学(戒、定、慧)之词。善财想:“真是了不起!”

善财再听异兽的吼叫,全叫的求无上智发菩提心。

善财走到狮象群中,狮象都来摇尾亲善他。

再看那花开的是福寿双辉,那些树长的四时常青。野草长的是清净常乐。假山显得空谷幽深。善财看不尽,听不完。优婆夷一一告之。优婆夷说:“不管飞禽、走兽、游鱼、它们都是有情。有情就是心识,它的心识和人的心识一样,具有同样识别,了知;蕴藏,感受的作用。能将你的心与它们心心相应。互为感受,你就能理解它。既能理解,就能驯养调服。花草林树虽是无情,无心识感受。但对大自然有应乎自然的性能,它们也有各自的适宜环境。如适应冬天的作物,不在其他时节去下种。这些都要理解它,它才能适应你。我只知道园林,它能适应我,我也能适应它。”善财道:“怎样才能证悟这一适应呢?”优婆夷道:“请到南方那罗素国去,那里有个毗目瞿沙仙人,他可以告诉你。”善财感慨不已,辞别优婆夷,又往南行去。


10 善财童子第十参 拜毗目瞿沙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摩顶执手佛刹现前
悟真净智卷舒自在
得菩提无缘幢法门
故而能证入童真住

晴朗的天空蓝得象海,太阳照射在行路人的身上,犹如热火焚烧。善财走了半天,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难以煎熬,在一棵大树下坐了歇气,神志疲劳,昏昏欲睡。忽然被一道声音把他惊醒。原来是一老者,挑了一担安摩罗果叫卖。善财买了一个,还未入口感到清香扑鼻。放入口中,甜嫩适口,与原来吃过的味道高出几倍,便问道:“你这果子是怎么种的,如此味美?”

老者道:“这是有名的种果仙人毗目瞿沙种的,你能够吃到他的安摩罗果,真算是有福气!” 善财听了好不欢喜,急忙问道:“毗目瞿沙住在哪里?” 老者道:“向东行十里,再往南走三里,看到一片大树林的果园便是。”

善财此时不知热,也不怕累,急忙起身往东行了一阵,在一个岔路口往南拐。又行了一阵,仍不见树林。一问,才知自己心急,分早了路。再回头走了几里路,在另一个三岔路口往南行。走不多时,前面就是树林丛丛。直奔林内,阵阵果香使人陶醉。看树林:枝枝相盖,叶叶常青;看树上:挂满红、绿、黄、橙各色鲜果,真令人口馋。善财在林中转来转去,不见一个人影。善财感到奇怪,这么好的果园无人看管,也不怕别人偷吃,也许仙人神通广大,无人敢冒失。

忽听得树林深处有人语声。善财寻声走去,树下宝座之上坐着一人,身穿青便衣,头戴青色方巾,美髯长鬓,仙风道骨,和蔼可亲。善财挤在人群中,听了一阵。讲的都是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果树整枝等各项技艺。

善财即上前施礼道:“圣者仙翁,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前来参拜,望圣者慈悲教诲。”仙人一看对众人说:“这童子并非常人,年幼志气高,人小愿力大,早发菩提心,将必成正果也。”

说完继续讲各种果树的特性,说得津津有味,并不理会善财。善财具有求善知识的好学热情,也不在乎,洗耳恭听善知识明师讲述。仙人对善财说:“善男子,你不远千里而来,我没有什么传你。我一生只陶醉于果树生涯,人称我为仙人。因为吃了我的果子,能消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解脱八十八结使。不但身心清净,而且善根增长。因为我一生因缘都在果树上。这是菩提妙因,结涅盘妙果。”

仙人随手摘了几个果子给善财道:“这果子只给你品尝,尝过了才知道妙用。我这一点也微不足道。造福人间的事,你到南方伊妙那聚落胜热婆罗门那里去,他会告诉你如何行的。”

善财接过果子,正施礼作谢,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当他清醒过来时,自己已在草地上,果园却不见了。只觉是一种幻觉感,又继续往南行。


11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 拜胜热婆罗门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五执交身心生疑惑
诸天共赞顿悔自忏
直上刀山投身火聚
净轮法门证法王子

善财离开那罗素国,走到离伊沙那聚落不远,看见熊熊大火,火焰冲天,聚落在火焰之中。一个人在火焰中窜来窜去。善财“呀”了一声,说:“不好了,聚落失火了。”跑步前去扑灭。走近一看,房屋并未燃烧。 那人见善财看得仔细,跳出火焰问道:“童子从何来有甚事?”

善财急忙上前施礼道:“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特来参拜善知识者,愿圣者慈悲教诲于我。”

那人说:“这很好,随我来吧!”

善财随同那人走到聚落旁,见竖着一排排无数尖刀。那人一跃登上,在刀尖上跳来跳去,翻筋斗、竖倒立,往来自如而不伤其身。

善财想,莫非遇到魔鬼了?停步不前。那人大呼:“快来吧,这就是你学会舍己为人的好地方。”

善财不敢上去,只是胆战心惊,回头欲跑。刚一调头,背后火焰又起。往左走,有夜叉执刀拦着。往右走,有饿鬼张开血盆大嘴。善财吓得一身麻木,叫道:“我命休矣!”

那人却道:“随我来吧,这是你唯一的好去处。”

善财惊慌不已,又想镇静下来,可是始终不能万缘放下,只有垂首待毙。顷刻间,忽听空中百千音乐齐鸣,乐声雅韵,有人歌唱道:

童子寻求胜热公,门前别露一家风。
刀山火聚方灯跳,顿悟圆明色是空。

唱罢道:“善财勿惊,此善知识者实难相遇,将为你解除烦恼。”

善财战战兢兢,望空拜谢。又向那人作礼道:“圣者,祈慈悲教诲。”

那人喝道:“还不上来,等待何时?”

善财鼓起勇气,一跃登上刀上,刀尖触及涌泉。奇怪,刀尖不但没有伤肉,而且感到四肢轻松,身心舒畅。善财顿时万念俱寂。随着那人跳跃翻腾,有说不尽的快乐。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善财要参拜的胜热婆罗门。

胜热婆罗门大吼一声:“快下火海!”

善财此时心情沉着,无有杂念。随着胜热,跳进猛火焰焰的火坑,感觉不是炙热,而是遍身清凉,烦恼尽息。二人在火坑中,来回径走,穿梭而行。左转右绕,越走越感到舒畅,越走越感到怡悦,有说不出的快乐。二人行走多时,才跳出火坑。善财出了火坑,这种愉悦,不可言喻,默然享受。

婆罗门对善财说道:“寻访名师,参拜善知识者,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啊!”

善财拜谢教诲。胜热又说道:“再往南去有个狮子奋迅城,城中有个慈航童女,她可以告诉你净化世间,造福人间的善行。”

善财向胜热婆罗门右绕三匝,胜热又吩咐道:“净化人间的路上,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啊!”

善财身根轻松,心里凉爽,一丝不挂,暖融融,喜洋洋,如婴儿之未孩,这才是脱胎换骨,另换了一个人,边走边想:“上刀山,扑火海,锻炼凡胎,这才是熔化凡情的大熔炉!”

想到这一场锻炼凡胎的刀山火海场面,暗地流了一把冷汗。只得辞别胜热,又往南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