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完全是活在直觉当中的,就是心随妄转。
你今天遇到什么人事、你突然间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就带着你去做什么事,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你心随妄转,由妄想来作主。我们学佛以后,开始明白道理,这个佛法道理的
观照有三层:
第一个是因果的道理。
就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他的果报体是有差别的:你看这个人他看起来很有福报、财富很多,但是他多病;这个人身体很健康,但是贫穷: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果报是各式各样。这个差别,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以佛法来说是有它的因缘──诸法因缘生。
什么是因缘呢?简单的讲就是业力,所以我们讲: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
这个因果道理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隔世的招感,不是今生的。你今生的果报,是前生造作的业所创造的;那你得到这个果报,你又造一个业,这个业又创造你来生的果报。所以,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这个就是佛法说的三世因果。那这个三世因果,就构成一个无量生命的水流,也就是说,生命的相续,来自于因果的相续。
所以我们刚开始观照生命的真相,第一个就是看到因果的道理,这因果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要避免造恶,因为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应该造罪业;而且你喜欢有安乐、希望有安乐的资具出现,你就应该修善。所以对因果道理的了解,强迫我们去反省自己、去断恶修善,而这断恶修善的动力,来自于对真理的理解,所以我们刚开始的觉悟是觉悟因果。
第二个是觉悟空性。
如果我们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别,我们会感到心是非常躁动不安的,因为你都是在善恶的对立、得失当中打转;所以我们了解因果以后,开始修习我空观,观察生命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在生灭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所谓的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比如说:你前生是一只蚂蚁,今生变成一个人。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你前生有蚂蚁的色身外表、有蚂蚁的心态;由于这个业力的熏习,你今生变成一个人的色身、人的心态:这二个果报体,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完全改变了,因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是很卑贱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时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不应该在生命的流动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这是我们心中的妄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透过无常、无我智慧的观察,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在整个生灭变化当中,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没有。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我空真理的时候,我们内心开始产生一种寂静的力量,这个时候就慢慢趋向于涅槃的境界。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第二层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的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是无相的,在大乘佛法来说都是偏一边的,所以我们第三个要了解的是:
真如的道理──中道的实相。
我们开始了解到,其实整个法界的缘起,是我们一念心所创造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内心的本性是空性的,但是它一动就是十法界的因缘,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整个生命,在我们内心当中,是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个生命的流动,每一个点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时候,你就同时观照到有相的因果跟无相的空性,这样子我们就开始趋向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菩萨道。
这个就是在整个佛法当中,我们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业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的道理,这个就是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外道也做慈善事业、佛弟子也做慈善事业,外道做慈善事业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们在信心当中,还多一层智慧,这个就是觉。
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
禅师是我多年的好友,得了不治之症,在禅坐中面对死亡,参悟死亡。临终前我经常去看他,聆听他的教诲。我每次去,看见他总在打坐,消瘦的脸上带着微笑。
我们坐着聊天,他说:“我一生被虚名所误。虽然外面看着风光,出了书,有人跟着我学佛,可我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开悟,也没有明心见性。现在想来,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说得很诚恳。
我说:“古来宗师,不是也有临终开悟得道的么?”他说:“那是大修行人,放下万缘,一灵炯炯,不是我这种世智辩聪的小根器,我一生自恃聪明,有才有情,因此有太多的放不下。”
我又问:“那你最近如何用功?我每次来,你都在禅坐,我不忍心打扰你,只好在外面念佛,为你祈祷。”禅者淡然一笑,说:“谢谢你。生死大事,何时死,乃至来生何处投胎,我还是知道的。”
我说:“这就很了不起啊,你都知道自己何时死,何处投胎,难道你还没开悟?”禅者有点惭愧地说:“这只是功夫,与开悟没有干系,更与明心见性没干系。我三岁时就能记忆投胎的因缘,长大后学佛为了求证这因缘。我此生很早就知道自己‘生从何来’,这一生的修行只为完成‘死向何去’。现在能知道死期,不过是预知时至而已,‘死向何去’,我也知道了,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再入轮回做众生’,我的内心已经没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点粗浅的修行离得道或开悟或见性还远着呢。”
“那你最近如何用功?”禅者说:“一心忏悔那些业障,从内心净化。我是一个将死之人,要在临死前,把内心清理干净,所以这几月我一直在忏悔——忏悔我造的业,忏悔我做过的错事,忏悔自己没能真正尽孝,忏悔自己曾经伤害过朋友、亲人,忏悔曾经说了很多妄语,在修行上,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自负轻狂;忏悔自己曾经口是心非,说了不少是非,惹了不少麻烦,给他人带来了不少伤害;忏悔我对爱过我的女人带来的心灵伤害;忏悔自己的无知对同修带来的误导……”
禅者流着泪说了那么多可忏悔的事情,让我感动。“一个人,在临终前的大忏悔,就是放下包袱,轻装上路。”说到这里,他笑了。谁都知道“上路”意味着什么。(临终忏悔,坦然面对死亡,难能可贵。如果能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品位很高,脱离轮回,迅速成佛,何其乐哉!可惜很多人不信净土,错失良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哀哉!)
他让我找来一个洗衣服用的大铁盆,要我帮他把平生所写的书稿搬出来,足足有一米高,要我当着他的面烧掉。烧书稿?我不忍心,急忙说:“这可是你一生的心血啊,多少出版社找你买书稿,你为何要烧?留着不是很好吗?”他说:“你不烧,那我自己烧。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不烧何用?我没有得道,写出来的只是知解宗徒的文字,到头来都是魔障,自误误人,我是很清楚的。现在烧了书稿,免得贻误后学,免得增我罪过。若非真正明心见性,所谈所写尽是野狐禅啊!难道你想让我堕落地狱吗?”
我无语,禅者沉静地说:“我一生说法讲经,辩论是非,造业很多;因为没有得道,没有见性,说了很多妄语和见地不正的话,报应现前,得病在口腔、食道、胃。”他的脸确实越来越消瘦,因为坐禅的功夫,精神尚好。
我和他一本一本地烧他的著作,包括日记,不少还是用毛笔写的,字迹工整美观。这个冬天,我们以书稿取暖。他的淡定与超然,让我很感动,就想,我临死前,也要像他一样,烧尽自己所有的日记、文稿,不留那些杂碎,干干净净,毫无牵挂地离开。我这个念头一动,他笑了,说:“别学我,学我没出息。”(这位禅师已有他心通,功夫了得)
我来过多次,禅师都说在忏悔业障,忏悔过恶,他对我说:“口业最难忏悔,我这一生中,讲经说法,口出妄语,说人是非,口业大如山岳。”他叹口气说,“尽管口业深重,我还是要忏悔清净了再死。看来,我比预期的日子要晚死一月,这一个月专门忏悔口业。修道学佛的人,口头禅也是造业啊,何况我口业不净,说是非,争曲直,谈邪见,不知这一个月能否忏悔清净。等我忏悔清净了,就是我要走的日子。”
望着这位多年亦师亦友的禅师,我很难过,问他:“你要走了,有什么话作为对我们最后的忠告?”禅师说:“我知道你的未来之路,但不能说破,说破了就是害你。未来的路在你心中,你如果能在夜里静坐内观,也会知道的。我这一生的经验,能告诉你的,就是:在没有得道、没有开悟见性之前,决不为师,为师就害人,误人子弟即误人慧命,果报最严重。我的报应就在你眼前,所以,决不要好为人师!
“其二,你即使开悟见性,也不等于了生死,出三界,更不是圆满成佛!开悟只是修行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历代祖师都强调要悟后起修,历事练心,打磨习气,断尽惑业,方有出头之日。开悟后还要坚持修行,明心见性后再出来弘扬佛法,即便你有了弟子,记住,不要接受他人供养,决不剥削弟子!江湖上的事情我见多了,很多师父把弟子当仆人马仔使唤,那个罪过很重。
“其三,不要轻视任何不懂佛道的人,哪怕他们见解幼稚、错谬,都不能笑话人。我这一生讥笑过很多见解错谬的人,结果自己遭到报应。每一个没有开悟的人都是未来佛,一旦开悟就是大师,你怎能嘲笑大师?这道理我虽然懂,但习气、傲气使然,给自己招了不少祸端。最近一月所忏悔的,就是我曾经轻视过他人;
“其四,你以后去参访他人,哪怕是外道宗师,也不要带着成见去参访,不要比较谁高谁低,人间有无数菩萨化身教诲,外道中何尝没有菩萨教化?不要带有分别心和成见,你一心聆听,内观,内智自生,生而不住。我过去好辩论,好争斗,口诛笔伐,结果自己得了咽喉癌、食道癌,罪孽深重啊!”
禅师说着眼泪流下来了,那是忏悔的泪,是悟达的泪,也是教化的泪。他用泪眼望着我:“记住了?”我说:“记住了。”我这十余年来也浪得一点点虚名,来拜师的人偶尔有,我深记禅师之教诫,从来没有收过徒弟。有人给我磕头,我就赶快跪下磕头还礼。这都是禅师的教诲。
一个月后,禅师说:“我要走了,还是投生西北吧,西北穷一点,但人厚道,佛道的根源甚深……我就投生西北。咱哥俩有缘,三十年后,还能再见,那时你是大哥,我是小弟,你可要帮我。”我们都笑了。我说:“我向你学禅时不上进,你踢过我,那时该我踢你啰。”他说:“踢狠点,争取在你一踢之下,我当场开悟。”(呜呼,又一个预知转世的禅师,又一个随业轮回的悲剧,又一桩三生石的公案,与唐朝的圆泽禅师何其相似!为何不脱离轮回?为何不求生佛国?阿弥陀佛愿力无边,净土法门利益广大,五逆罪人十念必生,薄地凡夫一生成佛,何其简便易行,又何必自恃聪明、自取轮回!怪哉!)
他真的在预定的那天坐化,肉体火化。我分取了他一点骨灰,来京时还带着。有一年,我发现窗外长的竟然是海棠,秋海棠,这才想起他的那首临终诗:
海棠风过蝉魂香,寥廓青天是故乡。
再来求道道安在?康宁福寿非吾望。
他最后一次显露神异,预言了我未来的居处,他的骨灰会渗进海棠树枝。他说这些都是无常的,离大道、离见性还很远。就他这样的修行还是没有了脱生死,没有开悟,没有见性。写这篇文章时,禅者已经坐化十多年了,想想自己的修为,惭愧啊。那个禅者是谁?我不愿意说出他的名字,他把一生的文稿焚毁,不希望有人记住他。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在茫茫人海遇见他的,不论是否认出他,我们总会有缘遇见,尽未来际,会遇见他,在那个了无分别的本地风光里会遇见他。
学佛越久越容易傲慢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的一个弟子,是承担翻译的。有一天,客人来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都以一句话来回答:“有个人发癫痫了,还以为承天寺是他建的。”每次都是如此。后来他弟子才知道,原来老和尚这句话是对他讲的,不是对来访的人说的。老和尚这样教育弟子,防止弟子起傲慢心。
学佛久了,最怕的就是起傲慢心。看到别人吃肉,自己吃素,就觉得别人业障重。看到别人破戒,就觉得自己戒律清净。看到别人在看电视,自己在念经,就觉得精进,别人堕落。总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人的样子。要是有这个想法,是很苦的,越学佛就越苦。只会懂得看到别人的过失,这样子越学佛,越往地狱跑。
比如做善事,不要觉得,我在做善事,别人没有做善事,我有善根懂得积累阴德,别人没有善根。不要有这个想法。也不要觉得,我带领大家做善事,我功德最大。如果有这个心态,会很苦,越做善事,越苦。
大愿法师讲到有个老和尚,建了一座庙。在往生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抬着他去做官。法师就知道,这个做官,就是当土地神去了。因为他执着自己的善事,没有办法得到解脱。做善事的人,要学习虚云老和尚,见了一个庙,就走了,交给弟子管理,坦坦荡荡。自己又去云游,去其他地方建寺。这样才会心中没有挂碍。否则,越做善事,越有障碍。那可是苦了。
还有“功德”的说法。功德只能来赞叹别人,而不要拿来赞叹自己。佛开示各种善事和产生的功德,都是为了赞叹别人,让别人对善事产生信心。而不是用来赞美自己的。达摩来到东土,梁武帝问他,我是否有功德,梁武帝做了很多善事,但他还是执着自己的善事,一执着善事。达摩就跟他说,没有功德。所以我们做善事,不能做自己有功德想,只能做消业障想。
学佛久了,一定要破除这个学佛相。我们讲众生恶业越来越重,这个众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自己不学佛,自己的恶业会越来越重。所以说,要记得,做善事,就当做理所当然的,本来如此的。人活在这世界上,本来就应该做善事,当做本分事想。这样修行才能进步。
做善事也好,尤其要有本分的心,做坏事会导致痛苦。执着自己做善事,执着自己功德大,也一样很痛苦。许多人没有学佛,不知道功德,做事就是理所当然,就是天性,这样子的人,就最快乐。所以,千万不要在“功德”上下功夫,互相对比,这样障碍修行。
修行人如何降伏心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一、要识魔相
凡着魔的人,大都遇着魔来的时候,不知道他是魔,以致着魔。倘能识得魔相,即不着魔而魔自退。怎样是魔相?大凡可爱、可贪、可畏、可憎的人物或境界当前,无不是魔。至五阴内魔,尤为厉害。《楞严经》说五十种阴魔,至为详尽,亟须仔细参穷,免得临时上当。
二、舍身无畏
人必先有舍却身命之心,然后可以学佛;人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后可以降魔。魔化夜叉、罗刹来搏噬我,魔化猛虎、毒蛇来啖食我,都是幻想,何惧之有?即使真被吞食,亦是夙业所招,况脱去皮囊、往生极乐,正当感谢于他,为我早日解脱。所以修行之人,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魔力虽大,其奈我何?否则贪生畏死,恐怖怆惶,不待魔来,方寸已乱,欲不着魔,其可得乎?
三、不取不舍
魔之为物,取固不可,舍亦非宜。遇着魔来时候,必须镇定我心,既不可贪恋他,又不可厌恶他。要作几种思想:一想魔即是佛,佛即是魔;觉即成佛,迷即是魔。魔如佛如,并无二理。又想眷属即魔,魔即眷属。眷属同居,人之常情。魔在我旁,于我何害?又想魔亦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我都要劝他发心念佛,魔既亦是众生,我也要劝他发心念佛,伴我修行,转成法侣。总之,魔来不拒,魔去不留,如此则魔术俱穷,无论外魔内魔,一齐退去。
四、持咒却魔
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欲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着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着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次则《大悲心咒》,为观世音菩萨所说;观世音具十四种无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须平日持得烂熟,否则魔到临头,恐字句都记忆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应?所以平日功课中,《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的。又一心念佛,即无魔事;纵有魔来,倘能不惊不怖,至诚念佛,决定立刻消灭。何以故?以正念昭彰,魔无容身之处故。是以念佛之人不需另找降魔之法,而魔事自无由而起矣。
谋事在人,成事在福
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
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
如果依靠人们的福德来成办事业,就如同阳光能普照万物而不必依赖别的助缘;若仅仅依靠精勤来成办事业,则如同灯光照明一样仍然需要依靠外力。
前世积善之人今生必得福报,“小善行得小福报,大善行得大福报”便是因果之规。在世间上无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福报因缘是难以顺利成办的。如前文所说“何处有缘彼兴盛,若无业缘彼衰失”,此中业缘即是指积善的福报。如果前世未修善,今生则无福,这样的人纵然付出百千万倍的精勤也不能成事或成事不圆满。有福报的人做事,凡有所求得心应手,如冥冥中自有善神护佑一般。小福报之人赚小钱、享小名、做小官等,福报也不会长久;大福报之人能赚大钱,享大名,做大官或大企业家,甚至为王当总统,生活优裕,且享福的时间较长,也许一生、十生乃至百千万劫。所以福报的力量不可估量。
《贤愚经》记载:佛住世时有一位金财比丘,往世曾为一贫人,靠卖柴维生。某日遇毗婆尸佛,便将卖柴所得的钱,欢喜而恭敬地供养佛和僧众。由此功德,使他享受九十一劫的福报,每一世都无勤地得到许多金银财宝,值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仍然享用着同样的福报。他无私地供养三宝,因欢喜佛的教法便立志出家修道,最终获证阿罗汉果位。由此看来,若依自己前世的福报成办一切事业就不再需要依靠其它的助缘。如同太阳升空,放射灿烂的光芒,自然能遣除一切黑暗。
无福无德之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劳动、百般的精进,那么再勤奋也不容易办成事,付出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一份的收获。看到别人做某项生意赚了大钱,自己也急于捞一把,但因无福,非但赚不了钱,反而尽蚀其本。见邻居发家致富、升官晋爵而眼红至极,拉关系、找门路,却是四处碰壁,无人提拔。虽然夜以继日地积累财产,但还是吃不好,穿不暖。学问也是如此,有些人因往昔未植善根,所以今生无论怎样努力,对于攀登的学业高峰总是显得遥遥无期。当然他于此生勤学也肯定有功德,待此善根成熟之时,善果将是巨大的。如果脱离了福德,仅仅是靠精勤努力来成办事业,就如同油灯发出的光亮一般,需要油、灯芯等外缘,而且还要有人去点燃它。即便点燃,若遇风等违缘也将面临熄灭的危险,要让它继续发光除暗必须小心护持。尽管如此精勤,油灯发出的光亮仍然极其微弱,所照明的范围也极其有限。
在此,作者并不是要抹杀勤奋,而主要是为了强调福德的重要性。华智仁波切曾说:一个火星般的渺小福德,却远胜于今生如山岳一样广大的勤奋。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福,欲求诸事圆满成办者,当下即应勤修善法积累福德。
为什么层次越高情欲越淡
本文摘自南怀瑾老师的《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和《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归纳起来讲,“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现象,“乐”是身体生理方面的反应。喜乐的境界有大有小,我们普通讲的喜乐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饮食,看到好的菜,心里很高兴,就是喜,吃得很舒服就是乐。但吃饱了以后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两个人情啊爱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欲就性交做爱,就会高兴、有快感,喜乐都包含在里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喜乐都过去以后,两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严重的甚至有虚脱的情况,因为这是普通的喜乐。
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离苦得乐,包括修道成佛也是这个目标。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们一样,仍有男女饮食的欲望,他们交合还是五欲(色声香味触)之乐。但是与我们人相比,天人的修养层次高一点,他们的福报大一点,喜乐也比我们高一点强一点。欲界天分六层,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这个问题来讲,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的喜乐比我们高了,但是和我们人一样,还是从“笑视交抱触”中得喜乐。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听好听的,像“我爱你”啊、“达令”啊之类的,还要闻气味对不对,还要接吻呀等等,总之身心都要接触在一起。天人境界比我们高,福报比我们大,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与我们不同,至于说有没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三十三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视交抱触了。焰摩天的天人是“执手为乐”,手一握住就达到喜乐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的天人,连手、身体都不用接触了,笑一笑就达到那个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到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连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识一沟通就可以了。
所以说天人境界比我们高,不像我们,要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很短暂的一点点喜乐。我们人类的性交需要精气神合一,比我们高一点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点的是气交和神交。所以说密宗的欲乐定的修法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变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天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大类二十八个层次。像徐某跟他的朋友王某两个,照徐某所报告的,这是欲界天里最低层的四天王天,接近人间的,比我们高一点点,还在太阳系中。四天王天以上是忉利天,也叫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不是三十三层哎,是像联合国一样组织。三十三天的天主,中国道家叫玉皇大帝,佛家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这还是离不开太阳系统。
忉利天再上去,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都是欲界,共有六个大层次;同时,这些天人离不开六种欲望: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叫六欲天。六欲还有一种解释,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想欲。总之是身心两方面的各种欲望。
欲界天人有男女差别,有笑、视、交、抱、触,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笑笑,相爱,拥抱,触摸,有性关系。不过层次越高,性关系的形式也越不同。有的两个一拉手已经完成了,比我们还高,还舒服。再高一层呢,连手都不拉了,彼此两个人对面一笑,完成了。而这些天人生的孩子,不是从女人下部生的,是男人从肩膀上、头顶上、腿旁边生的,各种各样。这个讲起来完全像神话,可是说得很清楚。
你们学佛,这些都没有研究过,学个什么佛啊!你打坐到了什么境界,自己也不知道,你跟哪里接近也不知道。你问那些师父们,这个境界是在那个境界里头?大多师父们也不知道。
夜摩天,也叫焰摩天,时分天。我们地球时间是依太阳系统来的,焰摩天大概超过这个太阳系统了,时间有差别,是相对的。那里以莲花开合为一昼夜,一昼夜等于我们这里二百年,所以他们看人类,像我们人类看蜉蝣一样,比蜉蝣还不如,早晨生的,不到中午就死了。那里没有日月光,天人自己发光的,男女拉拉手性欲就满足了。
焰摩天上去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说法,外面还是有六欲,男女笑笑就行啦。我们现在譬如是弥勒内院,在这个房间里专门说法;在外面,有人喝酒吃肉啊乱来。那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的四百年。
兜率天再上去呢?是化乐天,也叫乐变化天。一天等于我们的八百年。男女两个相对一笑,就完成性交了。孩子是在男性的膝盖附近化生的。各种玩的吃的东西,自己都可以变化出来。他有他的定境,不过不是真的禅定,是欲界定。那么,什么人死后上生到化乐天呢?《楞严经》形容“于横陈时,味同嚼蜡”,健康的男女,在做爱时,味道像嚼蜡一样,毫无快乐可言,就是说性的欲望已经基本没有了。这样的人死后生化乐天,当然还要配上许多善行功德。
化乐天的上层,叫他化自在天,是天魔。他化自在天天主叫魔王波旬,是整个欲界之王。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就是他来干扰测验的。他化自在天的男女两个对视一眼,就完成性交了,不像化乐天那样,他不需要自己变化出东西来娱乐,“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他到下界,变化各种形象,当人们沉迷于自以为快乐的事时,刚好被他利用骗走,他以此为乐。反过来说,他也是测试你们的智慧、定力,能否不被六欲骗走。他的定境也是欲界定。
欲界定是不稳定的,容易因散乱或昏沉而出定,所以也叫电光定。你们常常说这个入定了,那个入定了,都是骗自己,充其量不过是欲界定,闪电一样,一下就完了。如果能够一直定下去,“心一境性”,就是得到真的禅定了。
真得了禅定,就跳出欲界的限制了。初禅已到色界,本身已经得乐了。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不需要男女关系了,从色界天开始到无色界,就没有男女差异了,那个心身的喜乐不是欲界男女性爱快感所能比的。这个定境才有点味道了。不然你们在禅堂打坐,拼命熬腿,那是化苦天,妈呀,咬起牙齿,那是咬牙切齿天,是他化极苦天,被苦受拉走了。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乐,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学中我们只是用喜乐二字来说明那种不同的感受,其实这两个字并不能准确的表达那个境界,所以你们不要执著于这两个字。
“轻安”也可以说是一种喜乐,得到轻安境界的人,已经过了拙火发动的境界,但用轻安来描述那种境界,也不是很准确。
初禅的喜乐比天人喜乐还要高,其实清净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种喜乐,而欲界的喜乐有点执著于其中的意思。打坐的喜乐与性交所发出的喜乐不同,打坐时,气脉打通的地方就会有喜乐的感觉。
问:轻安的境界有清凉的感觉,可是拙火发动不是暖的现象吗?
怀师:暖是轻安的前奏,清凉也是轻安的前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说,你用功打坐时,头顶有清凉之感,这个算轻安了。不过由头顶发起的轻安有时会退掉的,如果清凉从脚底或者海底发起,一直通到上面就不会退掉了。这种都还只能算是小轻安,大轻安就不得了了,身体的气脉拙火都过了,整个身体是轻灵的。所以说轻安有大小程度的不同,真到了广大的轻安的境界是可以得神通的,身体可以飞了。
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初禅境界。要达到初禅喜乐的境界,需要经过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智慧,靠自己行为功德的修持,靠转变贪瞋癡慢疑的心理结使。借用中国古代大禅师的一句话,“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会像迷巢的飞鸟一样,找不到自己的窝了。有时境界会突然出现,可是要保住那个境界却非常难。
男性和女性还是不同,在性欲方面,男性很容易冲动,女性就不大容易冲动。拙火一般人都可以发动,可是,由于习气的原因,只要一发动,他的第六意识就会配上男女性交的那个欲的观念,结果那个拙火发动就变成欲了。如果乐感不配上欲,就可以解脱,得「离生喜乐」了。精虫和拙火有关系,也没有关系。对男性来讲,拙火的功能引到两个睾丸,在交媾高潮的时候,精虫就会出来了。如果拙火发动到了睾丸,没有配上欲,就会炼精化气,就不会变成精虫了。
女性生殖器就像莲花一样,到了高潮的时候子宫还会张开,但是性感的地方不一定是子宫,有些人是外生殖器敏感。高潮时,脉打开,莲宫打开,有分泌液流出,这个分泌液不一定是卵。不管是男是女,这个流下来的液体都是由于快感刺激脑下垂体,变成另外一种液体而来的。一般人高潮的时候,真正的头脑智慧都不会用的,头脑都是迷迷糊糊的,都有独头意识的境界。入定的时候是「乐、明、无念」,是明白的,和性爱高潮的情况相反。
普通男女性交的快感,是像下雨一样沉下来,没有升华。如果升华了,真正的快感是在脑部,不是下面。气脉打通了,头脑有了乐感以后,下面的快感就看得很低了。
什么时候加行才算修成了?
所有的法门都一样,都有基础,直接飞到楼顶是不可能的,你要从楼梯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外加行、内加行的修法没有修成,就直接修净土、参禅、修密,想一心不乱,想明心见性,想证悟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因为你根本不是法器——不是净宗的法器,不是禅宗的法器,也不是密宗的法器。什么叫法器?每一个正行的修法都有前提条件,这些前提的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得到这些法的成就,才能成为修法的法器。
密宗里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你真正修生起次第、修圆满次第、修大圆满的时候不需要加行,这都属于是正行。禅宗不立文字,没有强调加行。净土宗也是,发菩提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强调加行的修法。现在有的法师、善知识讲《弟子规》《十善业道经》,这些其实都是加行的修法。
什么时候加行才算修成了?看看你的相续中有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有没有无伪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如果有了,加行才算修成了,才能成为法器,才可以修正行。你要先学会站,然后再学走,最后再学跑,连站都不会就想跑,这可能吗?如果有这个可能的话,也许你可以直接修正行吧。
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叫四外加行。通过四外加行的修法才能生起出离心。“轮回太苦了,人间太苦了,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我要往生,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出离心。你对轮回,对世间的家庭、儿女、财产和名利这些真的没有丝毫的贪图,没有丝毫的留恋吗?你真把轮回看成是火坑了吗?其实轮回比火坑还厉害,在火坑里你只能失去一次生命,在轮回里你要失去无数次的生命。火坑里只要感受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痛苦,在轮回里你却要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四外加行所讲的道理,仅仅知道是不够的,你要反复地听、反复地看才会有新的理解,才能领悟到更多的东西。只看一两遍,只听一两遍,觉得自己都明白了,都理解了,实际上没有。一定要反复地听、反复地看、反复地观、反复地想,直到自己的相续中真正产生了出离心为止。
作为合格的弟子应具备的条件
观察完上师之后,接下来就是依止上师。那么,该以怎样的方式依止上师呢?
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善男子,汝应对自己起病人想。”按照这其中类似的喻义说法,我们要像重疾缠身的病人依止善巧的名医、行在恐怖路途的旅客依止勇敢的护送者、遭到怨敌强盗野兽等恐怖危害时依止解救危难的友伴、去海中宝洲取宝的商人依止商主、想到达河对岸的船客依靠舵手一样,要摆脱生死烦恼的怖畏,必须要依止具有救护力的上师善知识。
如《功德藏》中说:“如病依医客依护,怖畏依友商依主,诸乘舟者依舵手,畏生死惑当依师。”
作为弟子所要具备的条件:
一、精进大铠: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违背上师善知识的意愿;
二、智慧极坚:心情不会因为暂时出现的违缘而改变;
三、承侍上师:要有赴汤蹈火承侍上师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为上师办事;
四、依教奉行:上师所说的任何教授,言听计从,将自己置之度外。
这样的人单单依靠对上师的虔诚敬信必将获得解脱,如《功德藏》中说:“精进大铠慧极坚,不惜身命作承侍,谨遵师命不护己,唯以敬信得解脱。”
身为合格的弟子还要具备:
1、将上师视为真佛——具大信心;
2、了知上师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具大智慧;
3、能够受持上师所宣讲的一切正法——广闻博学;
4、慈爱那些无依无怙、受苦受难的众生——具有悲心;
5、恭敬上师所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敬护净戒;
6、身语意寂静调柔——三门调柔;
7、内心能容纳上师及道友的一切行为——宽宏大量;
8、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全部供养上师——慷慨大方;
9、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具清净观;
10、如果造了恶业立即想到:我的这种恶行必定会受到正士大德的羞辱——具惭愧心。
我们务必要具备这些优点来依止上师。《功德藏》中说:“具信慧闻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门调,宽宏慷慨净相愧。”
再者,作为一名弟子,时时刻刻中,所作所为要随顺上师的心意,万万不要做出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必须严加防犯。
无论上师如何严厉呵责制裁,既不怒气冲冲也不怀恨在心,犹如驯服的良马;
因为上师的指派等而来来往往也不厌其烦,犹如船筏;
能够承受上师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坏事,犹如桥梁;
能够忍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犹如铁匠的铁砧;
对于上师的一切言教,唯命是从,犹如奴仆;
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
舍弃骄慢,恭敬众生,犹如断角的牦牛。
这些都是《华严经》等佛经中所讲的依止上师的方法。如《功德藏》中说:“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犹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而且,我们要以三种承侍令上师欢喜:
其中上等承侍为修行供养,也就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苦行孜孜不倦地实地修持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
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语意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务;
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等。
我们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如《功德藏》中说:“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固定性,无论上师的举动怎样,我们都要认识到那是善巧方便的行为,唯一观清净心。
从前,大智者那若巴已经获得了大成就,后来有一次本尊告诉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圣者帝洛巴,你应当前往印度东方。”
那若巴尊者听到此话立即起程奔赴东方。由于对帝洛巴上师到底住在何处没有搞得水落石出,他便向当地的人们打听,结果他们都说不认识,他又问:“那么在此地还有没有谁叫帝洛巴呢?”
人们回答说:“有个以行乞为生的帝洛巴,大家都叫他乞丐帝洛巴。”
那若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为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于是继续刨根问底:“乞丐帝洛巴住在哪里?”
人们告诉他:“就在那边正冒烟的破围墙内。”
他大步流星地来到那里,帝洛巴尊者果真正坐在此处,只见他面前放着一个木盆,里面装满了混在一起的死鱼活鱼,他从中取出一条鱼放在火上烧烤完毕就吃了起来,接着弹一声响指。那若巴上前顶礼膜拜请求摄受。
帝洛巴尊者问道:“你说什么?我可是个乞丐呀!”
经过那若巴再三诚心诚意恳切请求,帝洛巴尊者才摄受了他。
事实上,帝洛巴尊者并不是由于饥饿难耐实在得不到食物才杀鱼的,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恶业众生,他具有超度它们的能力,为了使之与自己结上缘才吃鱼肉的,然后将它们的神识接引到清净刹土。
同样,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经显现为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热则现为猎人的身份等等,在印度圣地多数成就自在者都是以下贱种姓等极其低劣的姿态出现。所以,我们对于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需要唯一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
相反,如果将那些形象看作是颠三倒四的邪行而观为过失的话,就像所谓的“久伴于佛亦见过”一样。意思是说,就算是佛陀,也会有人去见他的过失。
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中当佛的侍者,对于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可是他将世尊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欺诳之举,心想:除了有没有一寻光的差别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生起这种邪分别念后,他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不为仆。”说完就扬长而去。
当时世尊的侍者阿难请问佛陀:“善星比丘将来会转生到何处?”
世尊告诉他说:“善星比丘现在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投生为饿鬼。”
阿难来到善星比丘跟前,将世尊所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星比丘暗想:有时候他的谎话也可能是真的,不管怎么,这七天中我还是要谨慎行事,等七天过后我再好好羞辱他。于是他在七天当中水米未进。到了第七天的早晨,他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喝了一口水,没想到水未消化而气绝身亡,死后在花园中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
当我们将殊胜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时候,就要在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
此外,假如殊胜上师表面似乎对自己特别憎恨,大发雷霆,我们也切切不可气急败坏,心里应当这样想:上师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种过失,才如此这般责骂于我,上师观察到以严厉呵责方式调伏自己的时机已到,才这样进行调化的。等待上师心平气和时,再到上师面前作忏悔等。如《功德藏》中说:“倘若上师现忿怒,见己过失呵责调,时机成熟应忏悔,如是智者不着魔。”
平日里,自己在上师身边的过程中也必须恭恭敬敬如理如法:当上师从座上起身的时候,自己绝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安问候,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上师行走的时候,自身随行也是一样,如果走在上师的前面,后背就会对着上师,所以绝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师的后面,也会有踩上师脚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上师的右侧,又会处在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的右侧。而应当在上师左侧稍后的位置恭敬随行。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险地带或者担心有恐怖事件发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在前面也无妨。
对于上师的坐垫和乘骑也是如此,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师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也不应粗鲁猛烈开关上师住舍的门或者用力敲门等等,开门关门时动作一定要轻缓。
在上师面前时,必须断除身体上的弄姿作态、表情上的嬉皮笑脸或者愁眉苦脸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谈、未经观察的胡言乱语、戏耍玩笑等滑稽之语,以及没有意义、没有关联的无稽之谈也要一并禁止。应该怀着敬畏之心,杜绝满不在乎的心态等,言谈举止必须做到温文尔雅、寂静调柔。
《功德藏》中说:“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乱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
假设有其他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上师,自己绝不能与他为友,当然如果自己有能力制止他们的邪见和诽谤等,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倘若实在无能为力,也不应和他们畅所欲言。如《功德藏》中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再者,对于上师的眷属和金刚兄弟姐妹们也要同样恭敬,无论相处的时间有多长,都毫无厌烦之心,始终如一和睦友好,就像腰带一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要放下架子,与他人来往和谐融洽,就像食盐一样;即便对方对自己恶语中伤、无理取闹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也应当尽力忍耐,就像柱子一样。所以,对于道友,要和睦相处,恭敬依止。如《功德藏》中说:“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
( 以上敬引自《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供一盏灯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
这一点,有关佛经中介绍得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也想翻译一些藏地大德们的供灯教言,但因为最近比较忙,只是简单翻译了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供灯愿文》。希望你们不管在哪个地方供灯,都应该尽量念诵,这样功德一定会增上的。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我们极个别道友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孩子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此经所介绍的十种功德,大家应该要记住,如果以信心来供灯,功德决定会得到的。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对供灯也极为重视,别人供养他老人家的财产,全部作为普贤云供的基金,请僧众们每天供3000盏灯,多年来一直如此,至今法王圆寂接近四年了,从来也没有间断过。法王在讲《贤愚经》时说,他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一辈子对两种善根最重视,一是印观音经旗,二是供灯。托嘎如意宝每天要供500盏灯,别人对他的供养,基本上不作其他功德,都是用来供灯。同样,法王老人家一生中除了放生以外,对修寺院、建学校等其他功德也不太重视,最重视的就是供灯。噶当派的三同门也很重视供灯,他们在佛堂上供奉着释迦牟尼像、经书和佛塔,不间断地供水、供灯。所以,大家有能力的话,应该尽量供灯。
在供灯的过程中,发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同时,还应像《供灯愿文》中所讲的那样,观想灯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灯芯犹如须弥山王那么大,油汁如同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海或地球上的七大洋那么多,灯的数目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假如你没有很多资具,只要以菩提心来念诵这个愿文,哪怕只供一盏灯,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的。
《闻解脱续》中还有伏藏大师所造的供灯愿文,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有《文殊供灯愿文》,(以前在麦彭仁波切圆寂纪念日时,我们学院曾念过,)我们也可以这样观想。现在有些人发心不正,我原来遇到一个女众,她说冬天要多供一点灯,因为实在太冷了。她把供灯作取暖用,这样不太好。听说她屋子里这边一排、那边一排,全部是灯。确实,供的灯很多,家里就很暖和,但这种发心不好,不应该是为了自己取暖。
当然,如果你有任何所求,通过供灯也能得到。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慧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供灯能让我们生生世世获得智慧的明灯,遣除无量众生的无明黑暗,亲睹诸佛菩萨的尊颜……《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供灯人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唯有佛陀才能了知,天、龙、智者、班智达,甚至声闻、缘觉都没办法知道。
佛陀在此经中还说,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没有受过戒的人所供之灯,即使如闪电般迅速灭了,灭的原因或是灯芯不行,或是灯油不足,或是风太大了,但是这种功德,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无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彻达。
所以从今天开始,希望大家开始供灯。佛陀亲口所说的如果你都不信,那你就成法油子了。对于供灯的功德,我是深信不疑,这种信心并不是迷信。研究佛法、修行佛法这么多年,虽然我是很差的,但自己的辨别智慧和分别念比较重,一般来说,不可能随随便便相信什么,然而佛陀所说的这些教言,没有任何理由说它不了义。所以自己从小到现在,看见别人供灯就非常随喜,哪怕一个人家里只一盏灯,也知道这个功德很大。
我们藏地基本上全民信佛,对供灯确确实实比较重视,除了有些年轻人被其他民族同化了,一切恶习全部具足,优良传统弃之不顾以外,比较纯洁的藏族人,家里没有不供灯的。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当时生活非常困难,每天从牛奶中取出的酥油,要留着冬天吃,家里人也比较多,有时候还会来客人,酥油是很紧张的。但家家户户都会留一块酥油,说这是供灯酥油,我们小孩子也知道,自己再怎么饿也不能吃。每天晚上,最少供一盏灯是不会缺的。现在不管你到哪个藏人家里,佛面前也都会有几盏灯。比较富裕的家里,佛堂里的灯非常多。去年开同学会时,我大致了解一下,除了一两个人以外,大多数人基本上天天供灯,虽然有些是国家干部,但也有不同的善巧方法。
所以,你们的传统能不能也改变过来?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习惯,习惯了就不难了。比如念咒语,在学院呆十几年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口里都会念咒语,手里也拿着念珠,看见一个旁生会念嗡玛呢巴美吽。但在其他寺院里面,这样的行为比较少。很多居士表面上看来很虔诚,遇到一个上师、到一个寺院,偶尔做点功德是有,可是长期性这样行善,确实比较缺乏。
供一盏灯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议,《譬喻经》中有一个公案说:惟卫佛涅槃以后,有个盗贼到寺院里准备偷三宝物,当时看不清要偷什么,发现佛前的灯快灭了,就用箭去把灯炷挑正,使佛灯恢复光明。灯光非常明亮,直接照到佛像的面容,他看见庄严的佛像之后,感到毛骨悚然,心想:“别人都拿财物来这里供养,我怎么能盗取私用呢?”他当即发愿今后不再偷盗,革心向善。以此一念清净,他91劫的罪障逐渐消除,福德不断增大,最终当时的发愿成熟,于佛陀在世时证得圣果。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这个公案,我讲《入行论》时也引用过,由于各个经典不同,内容上略有差异。)所以我们做一件好事时,应当生起强烈的信心、发下坚定的誓言,这会成为将来证得光明智慧的因缘。
《杂宝藏经》中也有个公案说:有位女子在7月15日佛陀所要经过的街道,点灯供养佛陀。阿阇世王因为被提婆达多的恶言所惑,听到有人点灯供佛的消息,十分愤怒,就用利剑把她拦腰斩杀。那女子死后投生在天界,成为非常庄严的天女,后来降到人间,在佛陀面前听法而获得圣果。
现在没有佛陀那么殊胜的对境,但在佛像前供也是可以的。放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佛塔和一本经书,在前面供一两盏灯,并不是很困难。你们以后能不能将供灯作为日常必做的事情?不是偶尔开心的时候、开法会的时候,或者来了一位大德的时候,才在一起供灯,完了以后就再没有了。长期性的供灯,跟偶尔的供灯还是有差别。所以任何一个佛教团体中,大家集中时只要因缘具足,就应该一起供灯。若能长期供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行,也应该在每月的初八、十号、十五、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或者诸佛菩萨的圣诞佳节供灯。
供灯的数目不一定要固定,但七盏灯是比较传统的。供七盏灯和七杯水的缘起,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地上走了七步。但如果想修一些法,想获得一些悉地,那应该供一百盏灯,《胜乐轮续》云:“欲成胜悉地,应供百盏灯。”还有供一万盏灯的说法,《菩萨藏经》云:“燃十千灯,若酥若油。”十千就是一万,也可以点一万盏酥油灯或其他油做的灯供佛。现在有些地方开法会,或者在一些神山中,许多人都供一万或十万盏灯。以前上师如意宝朝拜印度金刚座时,我们就在金刚座的佛塔面前,用了好几个晚上,供了十万盏灯(当时是用蜡烛供的)。我们学院出去的几个道友,在五台山也供了十万盏灯,去年圆满时让我去一下,但我实在空不出时间来。
当然,供灯虽然功德大,但把闻思修行全部放下来也不行。外面的学习小组,有些负责人爱供灯的话,就整天不学习,一门心思供灯、供灯……这样太偏激了;有些负责人特别喜欢闻思,天天强调闻思,把供灯、念咒语统统放下来,这样也不行。我们上师如意宝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所有善根都同等地重视。
藏文的《圣弥勒经》中还说:“供一千盏灯的人,将于未来世值遇弥勒佛,成为弥勒佛的首批弟子,并闻佛初转法轮。”有些人若想得天眼,供灯也可以让你达成所愿,佛陀在《布施经》里面说:“以燃灯施,得天眼清净。”总之,经常供灯的人,生生世世不会愚笨,也不会堕入三恶趣,转生为人时,智慧、性格等各方面让人欢喜。所以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你要好好供灯,长大以后会开智慧,变成有教养的人。”
在供灯时,灯器、灯芯是有一定讲究的。灯器可以用金、银、铜、铁、玻璃等制成。以前藏地的有钱人就用金子、银子打造灯器,然后供在觉沃佛像前或佛寺里面。所以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用,应该买很多金子、银子,让工匠把它做好供在佛寺里,供灯器的功德还是很大的。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用陶瓷的。我小时候根本没有金银,灯器全部是用泥巴烧成的,炉霍一带这种瓷非常好,即便这个也很难得到。
做灯芯时,中间要放吉祥草或者细竹签,外面缠有三层棉花,分别表示戒、定、慧。灯芯的根蒂要稳固,表示以清净戒律为修行基础;中间端直,表示禅定无偏;上面要尖细,容易点燃,也表示智慧敏锐。灯芯不能做太细了,否则来世会长得特别瘦,全身都是骨架;也不能做太粗了,不然会变成特别胖的人,而应当匀均适度。灯里面一定要干净,不要有渣渣或不干净的东西。供灯的材料,不论奶油、酥油、植物油都可以,但做灯的时候,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假如不会做灯芯,也可以用灯漂。
灯器的大小不固定。一般而言,我们藏地有一种长明灯,昼夜不灭,有能力可以这样供,这个灯的功德是最大的。有些老年人、有福报的人发愿:“我临死之前不灭灯。”把灯在佛像面前一直供着。这种供器要大一点,昨天我弟弟给母亲买了一个,我看了一下,是玻璃的,挺好的,装两斤油应该没问题,两三天添点油就可以了。我说:“你还是比较孝顺啊!出去就给母亲买佛法方面的东西,比我好。”
其实你们想报答父母恩德的话,也应该让他多念一点观音心咒,心咒不念的话,可以让他供一点灯。在我们藏地,人老了以后每天要么做灯,要么念观音心咒,要么拿转经轮,这三样事是不离开的。但是其他民族的有些人,老了以后特别无聊,天天都在等死。有些子女为了报答父母恩德,就给他买一件羽绒服,或者带到天安门上去看一看。还有的人说:“今天是母亲节,我要好好地孝顺您,请您到海鲜馆美餐一顿。”这种行为不太如法,应该让他造一点善业。因为他活的时间并不长,每天最好是供点灯。有佛像是最好的,没有的话,也可以在一个台上供,这样的功德非常大,我也非常希望大家多供灯。
在家里或寺院中供灯时,有些事情一定要注意。首先应该小心火灾,注意安全;然后灯器在擦拭的过程中,不要在上面跨来跨去,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用具,我们一定要恭敬,灯器上面也不能踩,应该把它放在干净的地方;油灯一旦燃尽,要马上撤下来,切不可把空灯供于佛前;灯供完以后,要马上擦拭干净,不擦而继续供是不恭敬的;不能用嘴来吹灭供灯,这有很大的过失,若有特殊原因,则应该用镊子掐灭或者扣灭;平时供灯时,口水不要掉进灯油里面。你们请客时,口水若掉在别人碗里,别人不一定特别愿意。同样,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时,你的口水会不会干净?自己也可以想一想。
以清净心摄持的供灯功德非常大。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多看一下《佛说施灯功德经》,这里面讲了很多功德,供一盏灯的功德都难以描述,不要说供十盏灯或者百千万盏灯了。所以希望你们应该发心,尽量在自己的佛堂上供灯。假如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等,这样也会有功德。但不如供酥油灯的功德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死了以后,务必要在尸体旁放一盏灯或七盏灯,这样亡者会获得解脱。噶玛朗巴、绕那朗巴等伏藏大师在中阴解脱教言,以及《西藏度亡经》中说,人离开世间的时候,始终有一种黑暗的感觉,那个时候如果有一盏灯,对亡者非常有利益。《施灯功德经》中也说,临终时如果有灯,将得到四种光明,一是太阳的光明,二是月亮的光明,三是天人的光明,四是佛的光明。人死后会趋入可怕的黑暗境地,此时有一盏灯的话,真的是一种引路明灯。
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假如这家人太穷了,死后连一盏灯的酥油都没有,大家会特别惊讶。我们学院有些道友去世的话,我会让其他道友给他准备灯,国外或者汉族没有这个习惯,但是藏族人的话,提前已经准备好了七盏灯或十盏灯。因此,人死的时候,最好在他头顶上摆着阿弥陀佛像或上师像,还有一些佛经,然后再供几盏灯,这样亡者就不会痛苦畏惧。
《闻解脱》中说:嗔恨心重的人,死后会在油锅里煎炸等,倘若生前供过灯,就不会受这些痛苦;如果贪心比较重,就会见到恶人、恶鬼等境象,而供灯的功德会让他远离恶业而转生净土;如果痴心比较重,身体会往下沉,处于一片黑暗中,点灯的力量就像有人拿着电筒带路一样,使他远离危险不会堕落;骄慢之人会听到妖魔鬼怪的恐怖之声而生气堕落,点灯会保护他无法听到这些不善之音;疑心重的人会遭受兵器的伤害,却看不到这些利器在何处,生前供灯的利益会使他身在光明之中,避开这些兵刃的加害。
对亡者来讲,即使不能为他做超度仪轨,49天供灯也是不能间断的,供灯越多,对亡者的利益越大。人死了没有什么好哭的,应该为他做有利益的事情,念一些佛号,头顶上放转经轮,做一些这方面的功德。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一定会对他有很大的利益。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对死人还是活人,都应该为他积功累德,制止过失最大的恶行。
供灯功德是佛陀的金刚语,并不是我们信口开河。供一盏灯、七盏灯,我根本看不出来它的功德,只有佛陀才知道其中微妙。因此,你再怎么贫穷,也应该要供一盏灯。以前我在学生时代,当时政策还没有开放,在教室里、宿舍里不敢供灯,就星期天悄悄到山里供几盏,供完以后马上回来。但现在你们不需要这样,每个人应该是有条件的。
你们进寺院、朝神山时,应该发心供个灯,有机会的话,往灯里加一点酥油。有些人可能去过拉萨,拉萨那一带的传统很好,每逢初一、十五,寺院里面人山人海,藏民们都拿着酥油在佛前供灯,看后真的让人很羡慕、很敬仰。有些人穿得破破烂烂的,但内心很纯洁、很淳朴,这种行为并不是假装的,也不是以好奇心引发的,而是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现在藏地有极个别的偏僻地方,仍保留着非常纯洁的传统,行善行为一直不间断,这些大家都应该学习。
任何一个民族有好的地方,我们都值得借鉴、效仿。当然,我并不是说藏族的一切都是好的,藏族也有不好的习俗。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打架,或者不让孩子读书,跟汉族人相比,很多地方还是跟不上。然而使用转经轮、念观音心咒,尤其是供灯这方面,家家户户做得非常不错,许多人都供着长明灯。希望你们也能发心供这种灯,尤其是年纪大的道友,没有能力闻思修行的话,至少每天都要供灯,这个应该不难做到。我小时候隔壁有个老太太,她就发愿供长明灯,灯器是用铜做的,比较大。我们一群小孩总趁她不在时,偷看灯器里的酥油,她就经常把它盖着。(当然,我们并不是偷酥油,只是好奇想看一下。)前几年据我了解,她还是一直在供。看大家能不能也发这个心?
这样的供灯,真正有智慧、对大乘有信心的人看起来,还是很生欢喜的,而邪见比较重的愚痴者,看了以后不一定有兴趣。所以《佛说施灯功德经》的后面说:“难见难思佛境界,智者闻即生欣喜,无信心者闻不乐。”这样的功德难以见到、难以思维,全部是佛的境界,但前世积累过资粮、具有甚深智慧的人看了听了,就会心生欢喜,马上下决心要供灯,等会儿下完课后到处去找灯器。
昨前天我讲了观音心咒的功德,很多人都生欢喜心,发愿念10万遍以上。我觉得念10万遍是最低的,有能力的话,应该念1亿,你们不要太害怕了!当然,有些人以前有过发愿,比如要念文殊心咒1亿,那就不敢说了,没有发过愿的人一定要尽量多念。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发愿念1亿遍观音心咒,临死之前念多少就算多少吧,这是上师如意宝也讲过的。有些人说:“我现在63岁了,1亿遍肯定念不完。”不能这么想,你临死之前发了这个愿的话,也能得到这种功德。同样,供灯也是如此,智者听后会生起欢喜心,而无有信心的愚者人,则会不乐不喜。
总而言之,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完全是一种佛的境界,我们佛教徒应该深信不疑。正如刚才所说,不管四众弟子还是没受过戒的人,短暂时间中供灯的功德尚且难以言喻,更何况是长期供灯的利益了。当然,最重要的灯是智慧明灯,因地时如果经常供灯,未来就能获得佛陀的大智慧灯,《大集经》中说:“为令众生燃慧灯故。”《华严经》也说:“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佛陀的慧灯能破除世间一切黑暗,这就是佛陀的真实境界。我们在因地时以种种因缘这样学修的话,最终也会得到这种功德。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啰嗦了。希望大家以后把供灯作为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应该劝亲朋好友一起供灯,一起积累这样的功德。以后如果你有能力,成了寺院的住持,或者自己有道场,应该要求下面的人每天供灯。上师如意宝有些行为,现在看来真的不可思议,当时让学院每天供3000盏灯,这么多年来一直不间断,一盏灯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这么多的灯更是无法言说了。在座的各位法师中,以后肯定有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每个人下面有成千上万个人,大家共同这样做善事的话,整个世界也会遍满光明。愿佛法的慧灯遣除世间的一切黑暗,每个众生都能获得智慧的明灯!
哪个咒语最厉害:四皈依!
有一次,智慧法海空行母向莲花生大士请求一个既方便,又能很快成就,很殊胜的法,莲花生大士说,整个佛法的基础就是皈依,要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最殊胜的法就是皈依。智慧法海空行母问莲花生大士什麽是皈依,莲花生大士说,为了六道的众生而修持成佛,为了六道众生发悲心,不但自己害怕轮回之苦,也不忍心看着六道众生受轮回之苦,必须想办法把他们统统救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上师三宝,就是皈依佛、法、僧和传承的上师。
什麽是佛?佛是修行圆满的人。虽然从表面上看,佛的肉体和我们凡夫的肉体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心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心已经开了大智慧,他的整个修持已经圆满,可以说他的心再也不会乱了,这就是佛。
在小乘看来,不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他们认为什麽样的人,才具备成就的种子呢?他们认为只有寡欲、知足的人才具有成就的种子,除了这个以外,不叫做有佛性。在小乘看来最大的罗汉就是释迦牟尼佛,属于他这种寡欲、知足的人,才具有成就的种子。对于小乘人来说,不能叫做成佛的种子只能叫成就的种子。只属于寡欲、知足的小乘人是不会成佛的。也可以这样说,具有寡欲、知足的种性才有可能成就。这种人只能说他具有成就的种子,而不是说具有成就种子的人都能成佛。
有的寡欲、知足的种性是可以开大智慧的,这种人在修持的时候会想,为了六道的众生,我要用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来广行善法。这种就是能够开大智慧的人,为了众生,他愿意修那麽长的时间,那麽,他最后的成就就是成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对于那些不能开大智慧的小乘人来说,他修行最长的时间是七生,最快的只需要三生,就可以成就罗汉的果位,最后成就罗汉果位的时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靠师父来成就,一种是靠自己成就。
对小乘来说,成就有三种,最后最高的成就才是成佛,才是三宝里面的佛。从显教小乘的角度来讲,你就是亲眼看见了释迦牟尼佛,也不能说看到了佛。为什麽呢?因为你所见到的是佛示现出和凡夫一样的肉身,而不是佛的真身。
什麽是法呢?法属于智慧方面的成就。智慧是越修越深的,好比我们看一样东西,越走得近,就越看得清楚,修行越有成就,心里也就越明白。要在智慧方面真正有所成就,才能跳出六道轮回的苦海。比如罗汉,就不用再在六道里轮转。但是罗汉跟佛比就差远了,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开智慧,但他就是这个种子,就好象甜种子只能长出甜东西,苦种子只能长出苦的东西。如果你不是属于那种可以开大智慧的种子,就没有办法,这就是种子上的问题。所以小乘认为众生的智慧是有差别的,是不一样的。
智慧和烦恼原来是在一起的,如果现在没有了烦恼,离开了烦恼,那麽,这种智慧才叫做真正的法。比如说一张白纸上有很多字,智慧好比是这张白纸,而上面的字就好比是一个个烦恼,就如同在我们的智慧上面有很多很多的业障,如果要把这张白纸弄干净的话,就要把上面的字去掉,虽然一下子没有办法全部弄干净,但只要弄掉了一个,上面就干净了一分。如果继续努力,一个个烦恼消除了,它不会再回来,那就是真正的去掉了。在那个位置上原来是有烦恼的,但是现在没有了,那麽属于没有烦恼的这部分就叫做法,如果全部烦恼都没有了,就是佛菩萨的智慧,这个也就是法。
什麽是僧呢?罗汉和已经明心见性,但还没有成佛之前的菩萨,这些修行的圣人都叫做僧宝,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也是个僧人。
皈依有外皈依和内皈依,怎样产生外皈依的恭敬心呢?这就要明白六道轮回的苦,要明白上师三宝的含义和内容,要明白上师三宝的功德和力量。
有些年纪大的人,也不觉得自己老,不觉得生死无常的可怕。如果我们可以永远活着不死的话,那麽不修行也没关系,但是有生就必然有死;如果人死了之后,什麽也没有了,不会再生的话,那麽不修行也没有关系,但是死了以后,必然会再投生,而且有可能投生到可怕的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受苦。
我们害怕六道的生死,要求一个解脱生死的法,谁有这个能力呢?只有佛、法和修行有成就的僧,只有他们有能力、有办法救度我们。
有的人遇到算命先生算出他有灾难时,他马上就害怕了,赶快去烧香,去求佛菩萨保佑,但却把如何跳出六道轮回这件大事,这个最大、最可怕的苦不当一回事。有的人在生活安稳的时候,就是遇到真正的佛,他也不一定会产生恭敬心。但是在遇到危险或灾难的时候,既使是遇到鬼、魔,他也会向他们跪下来求救。
人道和地狱道比起来,没有地狱那麽苦,所以在没有苦的时候,是很难对三宝产生恭敬心的。我们学法、修持,要有苦才能坚持下去,要真正看到、想到六道众生的苦,才能对修持有帮助。
天道的众生虽然没有苦,但死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继续轮回的。天道没有出家人,因为他没有苦,不能发出离心,所以学佛修持还是苦一点的好。
我们要对三宝功德有信心,自己无始以来生死流转,今生终于能够遇到三宝,有了得救的机会,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共同皈依方面,要有这种感受。
皈依有外皈依、内皈依和密皈依。受了皈依以后,要注意八个方面。
不共同的有三方面。一是皈依了佛,不能给外道和没有了脱生死的人磕头;二是皈依了法,不能伤害众生,要发慈悲心;三是皈依了僧,不跟外道一起修持和生活。
共同的有五个方面。第一,要供养三宝,怎样供养呢?自己在吃食物时,首先要观想将食物供养给三宝,在穿新衣服前,观想将新衣服供养给三宝,然后三宝再转赐给我。还有在佛台上供水果、食物、花、水、灯、香等。凡是自己可以食用的东西,都可以供养给佛菩萨。给佛像开光就是把真正的佛菩萨请到佛相里来,开光后,佛相就跟真正的佛菩萨无二无别,在佛像的面前供养有四种,第一种是磕头礼拜供养;第二种是供养食品或物品;第三种是赞颂佛菩萨的功德;第四种是修行方面的供养。
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比如出去玩的时候,看见漂亮、庄严的东西,也可以观想把它们供养给三宝。心咒、清净的歌、花园里的鲜花以及自己的身、口、意,都可以供养给三宝。这些都是物品上的供养。最好的供养是修行的法供养。发慈悲心,观空等修持的功德都可以供养给三宝,回向给六道众生早日成佛,回向给三宝。虽然,三宝不需要我们的供养,但是我们要修持成就,要得到三宝的加持,必须要有这些功德。
怎样将食物供养给三宝呢?比如一个馒头,可以切成三份,然后念嗡、阿、吽 三遍,再观想食物变成了甘露,供养给三宝和本尊,观想皈依境,中间是莲花生大士,四周是佛、法、僧,外面围绕着大乘、小乘的成就者,要观想整个皈依境遍布虚空,然后观想将甘露供养给他们。如果不会观想,可以在心里想一下供养三宝或口里说供养三宝。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每天在三宝像前供一杯水。如果一点也没有想到供养三宝,就是犯了皈依戒。
第二,无论遇到什麽情况,哪怕是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也不能说我不再皈依三宝和放弃三宝的话。
第三,当我们遇到违缘、障碍、灾难或疾病的时候,要供曼达,供养三宝,念皈依咒,观想传承的上师,祈祷"上师知!",求传承上师和三宝的加持。如果我们生病时,没有想到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就跑到医院去,这是不如法的,是犯了戒。应该先想到求上师三宝的加持,然后再去医院。如果我们要办一件什麽事,应该先求上师和三宝的加持。我们应该时常想到祈求上师三宝的加持,无论做什麽,首先要想到上师三宝,应该说,我们世世代代的事情已经托付给了上师三宝,在我们心里至高无上的就是上师三宝,我们相信只有上师三宝才能救我们出生死苦海。如果我们没有常常想到上师三宝,那麽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恭敬心就会越来越少,慢慢地消失。这说明了我们对上师三宝的认识还不够,应该更加用功修行。有时,我们生病或办事,花了不少钱,下了很多功夫也没有用,是不是三宝没有力量帮助我们呢?如果这样认为的话,是对三宝的邪见。佛菩萨当然不会没有慈悲心,佛菩萨说过,成就要靠自己。应该想到这是我们业障太重,要排除这些障碍,要消除业障,等业障少的时候会好的。
第四,当我们出门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三宝,可以烧香、磕头、赞颂供养三宝,如果你明天要往东面方向去,可以向东方的佛、法、僧请求加持、保佑,虔诚祈祷:金刚上师、十方三世一切佛,全知的前面,明天我要去某地,要去多少天,请三宝和传承的上师加持、保佑,帮助我消除可能发生的一切违缘和障碍,保佑我一切吉祥。最好是提前一天祈请三宝,如果是突然出门,可在七步或十步之内,心里祈请三宝保佑加持,如果在出门十步之后,还没有想到三宝,就犯戒了。
过去,青海有两兄弟,弟弟发愿在竹庆山洞闭关三年,哥哥答应供养他,哥哥在家乡和母亲一起生活,有一天,哥哥突然牵着一匹马到竹庆山上来,对弟弟说;"母亲生重病,我特地来接你回去。"弟弟说:"不行!我发愿闭关三年。"哥哥说:"你不是为六道众生发菩提心的吗?怎麽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悲心呢?" 弟弟觉得很有道理,就准备跟哥哥回去。弟弟将法器收拾好放在马鞍上,一手扶着马鞍,准备上马时向他的上师第五世竹庆法王和三宝祈请,只说了一句"上师知!"一刹那间整个境象全变了,他发现自己站在洞外一个湖边的石头旁,法器在石头上,自己正准备往湖里跳。
在我们竹庆寺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事,在德格地区有一个很有名的魔,它的神通很大,经常以人的身形出现,谁碰到它,谁就要倒霉。有一天,一个在竹庆寺山山洞里闭关的修行人正站在山洞外面休息,忽然看见那个魔骑着马往竹庆寺佛学院走来,竹庆寺的护法神六臂马哈嘎拉运用神通,在天空中变现出很多云,下雨、打雷、闪电,把整个竹庆寺佛学院围起来,魔怎麽也进不去。魔看进不了佛学院,就朝这个修行人住的山洞跑来,修行人心想,大事不好,今天如果我不注意就要完了。他赶紧跑回山洞坐好,观想自己是一尊最大的忿怒本尊,魔并不害怕,反而变成阿弥陀佛的模样,坐到这个修行人的头上,这时,修行人对魔产生了很大的悲心,他想,这个魔利用神通,做这麽多恶事,业障太重了,将来肯定要下地狱,无法出离。他的悲心刚一生起,魔马上就变成了一只小鸟,掉在地上,慌慌张张地从洞口飞走了。
如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祈祷传承上师和三宝,发慈悲心。否则,你就是观想出再吓人的忿怒相,也没有用。
第五,要经常想上师三宝的功德。常常想一想皈依三宝的好处。无论做什麽事,都要祈求三宝,告诉三宝。就象孩子依靠母亲一样。
无论是绘画的,雕刻的或是泥塑的佛像,都代表佛;经书、法本代表法;塔代表僧。我们都要一样的恭敬、礼拜、供养。有的根基或因缘特别好的,这样恭敬、礼拜、供养,不通过善知识的指点也会证悟空性。这是最好的加持。对佛、法、僧的代表礼拜、供养,将来会有机会向真正的佛、法、僧礼拜、求法。
不管自己有什麽功德,都应该想到这是传承上师和三宝的加持,经常这样的观想,就可以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得到成就。当自己有痛苦、灾难时,应该相信因果,越相信因果,排除业障就越快。经常求上师三宝的加持,越相信和依靠上师三宝,上师三宝对你的加持就越大。如果我们平时没有养成相信、依靠、祈请上师三宝加持的习惯,到了危险困难的时候,才想到求三宝,这就是你们汉语说的"临时抱佛脚",那麽,就很难得到三宝的加持。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你,而是因为你平时没有培养出对三宝的信心,到了关键的时刻,这种信心的力量就很小,得到的加持就很小,因为一切唯心造。
记得我22岁时,在四川省藏语佛学院当老师,给佛学院的学生讲《中观》。我的上师曲扎堪布在马尔康办了一个佛学院,冬天我到那里去讲《俱舍论》,讲了一半时,我就生病了,有四天没有吃东西,但自己觉得很舒服。别人劝我去看病、吃药,还准备了担架,以为我几天没吃饭,可能走不动,要抬我去医院。山很高,佛学院叫了四个堪布陪我下山,那天下着雪,但我不用人抬,走得比他们还快。在医院里,有很多人在排队,他们都在痛苦地呻吟,只有我在笑,医生见我笑得这样开心,就说我没病,不肯给我看。别人劝我不要笑,要装出痛苦的样子。结果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医院里所有的现代化设备都用过了,也没查出什麽病。当时我只能吃一点青菜,其他什麽也吃不下去。有一天清晨,在似梦非梦中,看见我经常念的绿度母来了,她给我吃了一种很好吃象白糖一样的药,吃了这种药之后,那天早上就觉得肚子特别的饿,病就好了。后来,我去见上师,上师说:"绿度母这样关心你,你不念她,不供她是不行的,我们所供的本尊,就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你不能忘记,天天要念她。"皈依是整个修持的基础,整个成就的依靠,没有皈依,就无法成就,我们生生世世,都要依靠上师三宝。我们要经常观想,经常念皈依咒,不能放弃。
下面我们讲内皈依。内皈依指皈依上师、本尊、空行。修密法的人就要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怎麽皈依呢?在密法里,上师就跟佛一样,我们成就、成佛,都必须依靠上师,佛菩萨也是让你成就、成佛的;本尊就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不能离开,就象老年人用的拐杖一样,不可缺少;还有空行母,经常要供。
什麽时候算是皈依了上师、本尊、空行呢?得到了密宗的灌顶,就算受了内皈依。从接受了灌顶直到成佛,都要内皈依。如何保持好内皈依的戒律呢?只要对密法有兴趣,就可以将内皈依保持在心里。想要修密法成就,就必须依靠上师、本尊、空行。
智慧法海空行母曾经问莲花生大士,受了内皈依后,应该注意些什麽?莲花生大士说共有八个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皈依了上师,对上师不能有半点怀疑和邪见,不能讥笑、毁谤和轻慢上师;第二,受了本尊的戒以后,至少每天都要观想和念他的心咒,比如我们受了金刚萨埵的法后,每天至少要念几遍百字明或是金刚萨垛心咒;第三,受了空行母的皈依戒以后,要供空行母,每月二十五日这天修持和供养空行母,可以获得特别的加持力。
还有共同注意的五个方面,在吃喝时,要观想食物饮料变成甘露,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头顶上,本尊、空行母围绕着自己,行住坐卧时,最好都能这样观想。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既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能舍弃背离上师。要把上师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本尊就象是自己的眼睛;空行就象是自己的身体一样的珍惜和爱护。无论碰到什麽困难和障碍,都要祈求上师加持,供养本尊和空行。修上师法可以消除灾难;修本尊法可以成就佛果;修空行可以获得共同和不共同的殊胜成就。
还有密皈依,以后你们修完加行,修正行的时候,就会明白。
小乘的修行人是为自己,而我们修密法的人应该做到一切为他。当然,一开始学佛的时候,不可能达到做任何事都是为他的境界,但是一切为自己也不行,最起码要做到一切为大家,然后才慢慢地做到一切为他。
2、大小乘共同的修持方法
从整个佛法来说,应该怎样修行,藏王赤松德赞曾经请教莲花生大士,我们有的人修的是小乘佛法,有的开始修大乘,今天想求一个小乘和大乘共同修持的法。莲花生大士回答他说:我们的人身非常难得,为什麽说人身难得呢?生在有佛法的人间,能够遇到善知识,学到一些修持的方法,能够得到这样机会的人,是非常难得的。那麽,我们难得的人身已经得到了,假如我们生命很长的话,也不用那麽急急忙忙的修持,但是,人的生命,六道众生的生命都是无常的。假如我们能够生生世世转世为人的话,那麽,不急着修持也不要紧,但是,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凡夫都是随着业力因果而流转受生的,很有可能从人道堕落到饿鬼、畜生甚至地狱道中去,这是非常可怕的。要想继续转生为人很难,最起码要受了五戒之后,没有犯戒,才有可能再转生为人。本来在人道当中能够接触到佛法的人非常非常少,在这麽少的人当中,能够守戒不犯戒的人更少,所以说转生为人是很难的,在《大藏经》里面是这样讲的。小乘的戒律是为了来世不再投生六道,大乘的戒律是为了成佛。无论我们受了什麽戒,最好都不要违犯。但百分之百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万一犯了戒,马上要认识到犯戒的错误,向三宝和传承的上师忏悔,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最好是不要弄脏,万一弄脏了,就要马上洗干净。我们还要观修金刚萨埵忏悔,念忏悔罪业的百字明咒。什麽叫做忏悔呢?假如今天犯了一个错误,认识到这是不应该的,那麽马上应该修金刚萨埵、观想、念百字明和回向。
有的人以为犯了戒,只要马上念百字明或什麽咒,就没事了,如果有这种错误认识,那麽,罪业是消不掉的。怎样才是真正的忏悔呢?犯了错误之后,特别后悔,好象误吃了毒药一样,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毒药,那你一定会很后悔。如果你今天知道这是毒药,那麽明天会不会再吃这种毒药呢?忏悔的目的是为了从此再不犯这个戒,用这样的决心来念咒和修忏悔,才能消除罪业,恢复原来的戒律。如果在这一生或成佛之前都没有再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继续转世到人间。真正守戒的人非常非常少,就好象白天的星星一样,很难见得到,所以说人身非常难得,有修持福报的人身是更难得到的,所以第一要受戒,但是在没有受戒之前,自己必须要想好,考虑好,能不能守好这些戒,受了以后,那麽再也不能犯。莲花生大士告诉藏王赤松德赞,要多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把自己手下的人管得再严也没有用,要多发菩提心。
我们不知道自己什麽时候离开这个肉体,就好象我们找一幢房子,你就是找到再好的房子,能够住上多长时间也只能打个问号,我们的肉体也跟房子一样,是客人暂时借住的地方,最终必须要离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不要把自己的事考虑得很长,为自己的吃、穿、住、用打算得很长,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如果我们白了一根头发,少了一颗牙齿,这都是老天在跟你打招呼,叫你随时做好准备,快要走了。所以,我们要感到害怕,应该用功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走,那麽,要走的时候,什麽才是有用的,哪些能带走,哪些不能带走,要考虑好。由于我们智慧不够,所以看不到来世,但不能因为看不到来世,就不相信轮回。好比我们有的人这一辈子都没有出入过海关,但不等于所有的人都没有出入过海关。同样,虽然我们有的人有成就,有的人没有成就,但都要经历生死,你成就再大,或没有成就,反正都要过这个关。那麽有成就的人是怎样过这个关的,我们可以听他们介绍,虽然我们还没有成佛,我们还看不见前生来世,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始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只是记不得了。不要说前世,就是今世小时候的事,比如在娘胎里是怎麽一回事,也一点记不住。但我们不能否认小时候的事存在,记不住的东西不等于没有。因此,我们不能否认生死轮回的存在。但是,光是害怕生死是没有用的,好比我们带一件珍贵的古董到上海去,路上有强盗想抢走这件古董,而我们又必须经过有强盗的地方,我们就会很害怕,但光害怕是没有用的,应该想一个办法,想一个能够战胜那些强盗的办法。所以,我们不能光是害怕生死轮回,要真正去修行,精进用功地修行,只有成就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那麽,成就所不能缺少的是什麽呢?是羞愧心。比如我们今天受了五戒,在上师三宝面前,我们答应了不杀生。但是有一天忽然想杀鱼吃,这时突然想起不能杀生,就应该感到羞愧,想到上师三宝、护法神会知道我想杀生,那麽就会羞愧得抬不起头。如果你明明知道眼前的食物有毒,即使别人看不见,你吃下去,受害的还是你自己。假如我们做了亏心事,虽然别人看不见,但上师三宝、护法神会知道的,想到这一点,你就应该感到羞愧。
还有一个不能缺少的,就是我们的记性。记性是最好的、真正的护法神。比如我们在受戒之前,应该问清楚,受戒之后应该注意什麽,弄明白之后,必须要好好守戒,不能犯戒,要象保护眼睛一样的保护我们的戒律。那麽这个时候,记性就是我们的护法神,它会提醒你,应该做些什麽,不应该做些什麽,保护好你的戒律。
戒律就好象我们种的田一样,我们修持成就就好比是在这块田地上播种,如果没有这块田,就没有办法播种,没有戒律,就没有办法修持成就。所以,修持最根本,最起码的条件就是严持戒律。
戒律有出家的戒和在家的戒,在没有受戒之前,就应该考虑好,能够守多少就受多少。如果受了戒之后,哪怕犯一条戒,也是犯戒。三百多条都做不到,也是犯戒。当然,犯戒多少,在因果上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戒律是成就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条也不能违犯。无论多少条戒,每一条戒都一样的重要,好比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穷人只有几块钱,如果少了一块钱,对他来说损失很大,而富人少了一百块钱也无所谓。所以,不能认为我只受了几条戒,犯了一条也不要紧。如果只犯了一条戒,其它的戒一样要保持下去,从因果方面来说,其它的戒,你能保持下去,因果要轻得多。如果没有受戒的人杀生,那麽从因果方面来说,他来世要杀回你五百次,但是受了戒的人杀生,那他就要杀回你千千万万次。所以,受了戒之后,做善事是功德无量,做坏事,罪业也是无量无边。我们修持最起码的条件,最基础的就是要守戒。
无论我们修什麽法,不能缺少的是要有出离心和发菩提心。我们要成佛,必须发心。要发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修悲心。如果没有六道的众生,我们怎麽来发悲心呢?怎麽来发菩提心呢?成佛必须要靠六道的众生,才有可能成佛,这个观点和认识经常要记住,需要时用得上,那才是修行人。比如我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要尽量的想办法让他们信佛。我们想尽办法要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对父母亲人朋友的感情,我们拿到佛门里来,要以这种感情去对待一切众生。如果众生做了对我们不利的事,说了不好听的话,我们都不应该发脾气,要修忍辱。
我们还要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跟他学习。因为成佛的方法要从善知识那里才能学到,没有善知识的口传,就无法成佛。如果已求到了口诀,那不能不修。好比我们去买东西的目的,是为了要用它,那麽我们求到一个法之后,就应该去修,去做。如果不修的话,虽然有传承,但光靠传承是不能成佛的,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好好修持。
我们经常观想自己的肉身就是本尊的法身;口要经常念咒;在修持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证悟空性。要掌握住修持的方法,修行人在身、口、意方面不能随随便便。怎麽个观想?怎麽个念咒?怎麽个修持?都要弄清楚。对不相信佛法的人,不相信密法的人,我们不能随便跟他讲,否则很容易犯戒,是不如法的。我们要和不信佛、不如法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的人是为了健康,为了长寿、为了平安而学佛。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来说,重要的是应该关心来世,而不是今世。但也不能说为了来世,今世的事一切都不管。虽然我们最主要考虑的是来世,但为了修行,今生还是需要吃、穿,还要考虑生活的来源,这些都不能不管。在我们藏地,生活都比较简单,一个人去放牛,全家可以生活。但是汉地就不同,每个人都要上班才能拿到工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负担。也不是说光考虑来世,今生就不需要平安,不需要发财,只要真正进入了佛法,那麽今生的事自然而然都可以得到解决。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佛门里的弟子,不要过多的考虑世间法,否则是没有办法修持成就的。
我听到有的人说,我的师父很厉害,他的成就很大,因为他在世间法方面特别厉害。如果真正懂佛法的人,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这个人不懂佛法。在我们藏地,每个村都有寺庙,当地的人都会考虑如何维护好这个寺庙。有个居士很想把自己的寺庙说得好一点,就告诉别人说,哎呀,我们的寺庙特别好,庙里的出家人都非常守戒,每天晚上都要喝一种特别好吃的八宝粥。懂佛法的人一听到他这样介绍,就觉得特别好笑,因为按照小乘出家戒律来说,应该过午不食,晚上是不能吃东西的。所以,有的人以为自己的师父成就大,是因为在世间法方面特别厉害。懂佛法的人才知道,真正的成就是不在世间法方面,而是在出世间法方面。世间法厉害的师父,是不如法的,怎麽会有成就呢?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把世间的一切,都看成是一场梦,就象是晚上做的梦一样,虽然我们在梦中不一定知道梦是假的,但是醒来之后,就知道它完全是假的。
如果我们没有记性来做护法神,各种各样的杂念都会来,所以经常要管好自己的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有缺点或坏习气,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不应该让它发展,必须要把它改掉,我们经常要观照自己,才能认识到自己有哪些缺点、习气。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心管得太紧,反而很难清净下来,所以修持还应该做到不紧不松。这些是大乘小乘共同注意的修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