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为了要广度众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只脚才站得平稳。因为有福德,你才有堪能性。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灭度以后一百年,印度有一个转轮圣王出现叫阿育王,阿育王这个人是佛陀在经典预言的转轮圣王,他的威德力,把整个五印度统一了,当然这个过程当中造了很多杀业,后来他归依三宝,就至诚的忏悔他的杀业。

有一次他想:我如果能够向佛陀的舍利子忏悔,这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这个时候他就问大臣说:佛陀灭度以后,那些舍利子都跑到哪里去了?大臣们说:佛陀的舍利子大部分都被龙王请走,都到龙宫去了。阿育王就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身为一个转轮圣王,我有这个资格跟龙王要一点舍利子,这不为过的。

他就浩浩荡荡带着广大的三军,到大海旁边呐喊,叫龙王出来见他,而龙王根本就不甩他,他也没办法,难到你要到大海去跟他理论吗!他只好回来。

回来以后他很沮丧,就找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一个阿罗汉,那阿罗汉一入定就知道怎么一回事。这个阿罗汉就跟阿育王说:大王啊,你是一个国王,他是一个龙王,你不要小看这个龙王,这个龙王因为过去生持戒不清净,堕入龙身,但是这个龙王前生喜欢修福报,他这个龙福报修得很大,他的福报比你还大,所以你叫他出来,他不会甩你的。

阿育王不服气的说:我是转轮圣王,它只是一个龙王,它的福报怎么会比我大呢?阿罗汉说:你要不相信,你用二个同样一公斤的黄金,一个打造成你阿育王的形相,一个打造成龙王的形相,你放在天秤上看哪一个重?同样是一公斤的!当这个相状一出现的时候,诶,果然龙王的形状比较重。这个阿育王就服气了,福报不可思议,同样一公斤,二个是一样重的,但是相状变化的时候,龙王就比较重。

阿育王心中求舍利子的心非常的切,他就问他师父说:师父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急速的增长我的福德?因为我要赶快折伏这个龙王,我要请到舍利子。

他师父说:有二个方法是最快的,第一个供养大众师,佛陀灭度以后,这个大众师住持正法,是大福田;第二个修习十善业。一个是布施、一个是持戒。你从现在开始,你的话不要随便讲、行为要注意、起心动念都要注意,这样子是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当然,一个人心中有目标以后,他修行善业的力量是很强大,他就赶快收摄自己的身口意、供养大众师。后来二个天秤一样重了,再继续的用功下去,阿育王的重量已经超过龙王。

那个时候他师父说:你不要带大军队去,这样是没有用的,你只要带着一个侍者去就好,龙王就会出来见你。这个时候阿育王到了大海旁边,三弹指,龙王就出现了。龙王出现当然不是现龙的身体,是变现一个年轻人的样子,就跟阿育王问讯说:大王!你有什么指示啊?他说:我要请一些舍利子。龙王就分一部分的舍利子给阿育王。

我们现在思惟缘起:刚开始阿育王到大海去叫嚣的时候,为什么龙王不为所动?后来的三弹指,龙王听到这个声音就不安了,为什么?因为阿育王那个三弹指,有他强大布施、持戒福德力量的心力灌在里面。

我跟诸位讲一句实在的话:就着解脱的角度,那是智慧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愿望要到众生的世界,在一个没有佛法的地方建立佛法,要让众生归依你、相信你所说的话,我告诉大家──你的福德非常重要,因为福德是有堪能性的。

大家会想:在积集福德资粮的时候,什么是最殊胜的福田呢?那当然是佛陀,十法界中佛陀的福田是最殊胜的。龙树菩萨说:一个众生如果能够生长在佛世,亲自供养佛陀,不但有来世的安乐,你今生就会有安乐的果报出现,不用到来生。

我们一般的持戒,你说持戒成就尊贵身,但是你现在不一定尊贵!因为你现在持戒是得来世福。

但是你供佛的时候,你今生的福报就会出现。为什么?龙树菩萨说:因为供佛会使令你心强境胜。因为你看到佛陀,那个境界太殊胜了,会刺激你强大的布施心,能布施的心强,所布施的境界也殊胜。

那你在娑婆世界,你不可能供佛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身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我们要积集福德资粮,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果报体的功能是很重要的。

这个地方就值得我们去思惟,就是说我们在极乐世界的安乐果报当中,我们能够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能够快速的成就自己在菩萨道所需要的广大福德资粮。

而这样的一个功德果报,是在念念的念佛当中,念念的成就的,我们对这件事情要深信不疑。


遭受痛苦的四种功德

当我们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其实这都是错的!遭受伤害或痛苦,也是有很多功德的。

首先,通过这些可以对轮回,对世间生起厌离心。我们是怎么进入佛门,开始学修佛法的?不都是由于一些坎坷或挫折吗?我们知道轮回苦,知道人间苦,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去找它的根源。我为什么痛苦?我为什么受到伤害?因为在六道中轮回,由业力的牵引导致的。明白了这些,你才有真正渴望解脱的心,厌离心、出离心。真正的生起了厌离心、出离心,解脱就容易了。

其次,受到伤害、遭受痛苦可以遣除骄傲自满的情绪,遣除傲慢心。我们遭受痛苦、受到伤害了,是因为自己的烦恼重,业力重,做了那么多伤害众生的事。认识到了这些,就不会有贡高傲慢了,也自然就有了惭愧心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势力,生活很好了,就骄傲自满。其实,你文化再高,知识再渊博,也是分别念,也是烦恼;你再有钱财,也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心灵的负担。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相当好了,但是内心的快乐不是越来越少了吗?物质的发达对大家有利还是有害,就看精神能不能跟上。若是精神能跟上,物资发达就是好事;若是精神跟不上,物资发达就是坏事!

现在虽然物质发达了,但是却变成精神的压力了。现在大城市里的人都愁眉苦脸的,就是因为内心压力太大了。所以,尽管很多人有势力、有钱财,但这些都是无常的,给你带来的只是灾难和痛苦。

第三,能够悲悯众生。自己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然后观察身边的众生乃至一切众生,会发现他们遭受的痛苦更大,受到的伤害更严重。这样悲悯心、慈悲心自然就能够生起来了。和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尤其和三恶道中的众生相比,我们所遭受的痛苦、伤害算什么啊?那些动物,天天无缘无故地被杀被吃,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旁生道的众生,我们亲眼能看到,亲身能体会到。

第四,可以帮助我们“羞恶”,警醒自己,通过忏悔断除恶念,断除恶业。我为什么要遭受痛苦?要受到伤害?如是因、如是果,我肯定造过恶业,结过恶缘,才导致今天这样的恶果。真正一个修行人,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想摆脱这样的痛苦,他就从因地入手,不能再造恶业了,不能再结恶缘了。怎样才能脱离这样的痛苦呢?就是要行善!我能行持善法,能处处结善缘的话,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再也不会受到伤害了。这些就能够行善了。

若是能这样观察思维,多有意义啊!一个智者,即使经历再多的痛苦,他的内心也不可能被染污。什么也伤害不了他,因为他明白很多真理,他能生起很多珍贵的正念以及善念。

若是有智慧、会转念,所谓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利益,所谓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快乐,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学,就要这样修,不是只念一部经、一个咒就可以了。念经也好,念咒也好,都是为了开启智慧,为了引导自己的内心,没有别的目的。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无论是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还是接待人还是处理事的时候,我们最好都能从三种角度来思考与衡量,这样才能圆满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首先是要站在三世因果的角度来思维,其次是站在无常的角度来考虑,最高的境界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观察,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因果,也都离不开无常以及空性。

因果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我们现在所经历和所感受的一切,无不是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现在得到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以往种下了这样的因,因缘成熟,就会结果。当我们真正的相信因果,就一切都能想得开,都能明白所有这些都是自己曾经造做的,是自己应得的果报,这样你才不会去怨天尤人,并且能够心甘情愿地去承担。所以,不要只看眼前的善恶得失,而要善于以因果的道理来加以对治和反省自己,继而去改变自己。

无常法是最根本、最殊胜的修法,万事万物、山河大地,所有一切法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无常是粗大相续的无常,还有一种细微刹那的无常,即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一点可靠的地方,一刹那也留不住,最终都要毁灭,都会消失殆尽,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这样你就会看淡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无论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一点都不会在乎,心都能坦然安住,如如不动。这样无分别,无执着,才不会自寻烦恼,自找痛苦,才能彻底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安住于一种清净平等、稳定安祥的状态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愿望,内心才能快乐,甚至达到永恒的幸福与快乐!达到最高最究竟的境界就是空性观,一切有为法都是性空的,都没有真体,如果,能站在真空妙有的角度去观察所有的人事物,那就更直接更方便了。若我们有这样高的见解与智慧,才能放下一切。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我们真正能够放下了,那时我们才不会放弃一件事,不会放弃一个人,都可以接受,都可以容纳。真正放下了,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了,并不是不要工作,不要生活。生活和工作,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修行不会耽误你的生活,修行不会耽误你的工作。如果耽误了,你就没有修行了。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三世因果的角度,站在无常、空性的角度来面对一切,处理一切,这样才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才能轻松自在、快乐幸福地生活。


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时间呢?

【问】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时间呢?

【答】说起来,这是非常遥远而艰难的事。解脱生死,并不太难,证辟支佛果,多则百劫,速则四生;一生三生,多至百劫,可证阿罗汉果;利根人修大乘道,即世可登六根清净位(已到生死的边际,即将进入初地的圣位了)。但要成佛,那就不简单了。通常都说从信佛到成佛,共需三大无数劫,一个劫,就已很长了,何况是三大无数劫(无数并非没有数,而是不容易数)?在这漫长的时间过程中,广利众生,行菩萨道,若能特别精进努力,也可把时间缩短,否则也可延长。总之,不到福德智慧的究竟圆满,不能把教化救济的恩泽遍及十方充满法界,便不能够成佛。

其实,时间及空间的观念,乃是属于凡夫的分别作用,若到圣位的菩萨,根本不作这种计较;因为,时间及空间的施设,仅是物理世界的标志,到了纯精神界,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根本无从安立。就拿常人的梦境来说,就已不受寻常的时空所限制了,何况是出世的圣人?所以,佛经中有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一劫入一切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三世,三世入一念,大千世界入一微尘,一微尘如大千世界,乃至一毛孔中纳无量世界等的记载(华严经),看来似是无法相信的神话,如能客观而深切地设想一番,也就觉得不无道理了。当然,如想实证这种境界,决非凡夫所能办到。

-- 《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


具足修行条件的地方就是寂静处

修行,要到寂静处去。到了寂静处,就远离了生恶的对境,烦恼自然就会减轻,善根自然就会增长。

寂静处有外在的寂静处,也有内在的寂静处。心能大自在、能安住、不散乱,这就是内在的寂静处。能够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来具有的觉性当中,这才是最究竟、最了义的寂静处。若是你能把握住你自己的这颗心,若是你不会受外在的影响,处处都是寂静处。若是自己没有把握住,没有那种内心的安住,哪里都不是寂静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靠外在的寂静处,才能到达内在的寂静处。

外在的寂静处并不一定是山洞、寺院,也可以让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变成坛城、道场。我们可以遣除修行上的一些违缘,尤其是家里的一些违缘。家庭内部的关系搞好了,家人不会给你制造违缘,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你在家里每天也可以上网听课、做课、共修、亲近上师、认真学修、解脱成佛。这样说来,自己的家也算是寂静处。但是有的人没有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让家人生起了烦恼,他们给你制造违缘和障碍,这样你的家就不是寂静处了,你就应该出离。但是出离也不是让你离开家,或者舍弃家人,而是让你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从自身做起,功夫下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改变周围环境,才能改变别人。这样坚持做下去,他们也会逐渐理解你,甚至会支持你。

什么叫做道场?有道的场所就是道场。在家里能够如理如法地学法修行,没有任何障碍和违缘,你的相续中有道了,你的家也属于道场。什么叫坛城?坛城就是佛国,就是诸佛菩萨所在的地方。若是你自己有信心,有智慧的话,你自己的家也是净土,也是佛国,也有不计其数的佛、上师、本尊与菩萨,自己的家也是圆满的坛城。要这样去学、去认识、去转变。


女人禅修,修出内在透出来的美!

禅修包括寂止禅和内观禅,本文中所说的禅修是指内观禅。禅修就是如实地观照当下生起的任何身心现象,包括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感觉,就是对任何身心现象都保持正念,不排拆不舒服的感觉,不期望不舒服的感觉尽快消失,也不去分析、评判,只是单纯地觉知。

内观禅修包括行禅、坐禅、生活禅。行禅就是对走路保持关照,以观照脚的移动为主要方式;坐禅就是打坐,以观照腹部起伏为主要方式。生活禅,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保持关照,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  

女人禅修的好处:

女人有两大苦:身苦和心苦。身苦包括例假痛经、怀孕、生产,心苦包括感情用事,操心家庭、执着美貌等;

女人通过学习内观禅修,她会勇敢、坦然地面对疼痛,看痛是如何变化、如何消失的(生灭)。以痛经为例,当她深入内在去观察时,她会体验到子宫内膜脱落的胀麻,像膏药从身上撕开的那种感觉。这时疼痛已不那么明显,因为她正饶有兴趣地观察她的身体现象,已经忘记了她自己的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内观之后,痛经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完全疗愈。

如果女人修习内观禅修,她会提升智慧,对一切身心现象清楚认识,看透表面,直达究竟。她会认识到心苦的根源就在于执着。她把感情、家庭当成她的精神支柱,没有它们好像就活不了。试一试,例如当伴侣出差时,不要期望他给你打电话,安心地和自己呆在一起。当你往内看时,你会清楚地看到内心生起的每个念头、妄想,它们的生灭是如此迅速,像浮云转瞬即逝,若非这样有性地“只是看着”,你很容易被它们带走,凭空编织一堆“故事”庸人自扰。有智慧的女人,不会在婚姻中迷失自己,她始终是那么镇定自若,遇事不慌,理智冷静。

禅修后,因为身心清净,不需抹任何护肤品和化妆品,依然面色红润、光彩照人;尽管衣着朴素,但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清新纯洁的美丽。无论使用任何化妆品和高档时装,都达不到这种美的效果。

如果怀孕的女人参加禅修,生个禅修宝宝,那她将来就是最幸福的母亲!她生出的小孩会非常健康、聪明,性情温和,做母亲的会非常省心。同时,智慧的母亲会格外注重孩子心灵的培养、人格的健全,这样的孩子身心健康,长大后很容易收获生命的内外丰盛。

爱睡懒觉的女人需要禅修,禅修会让我们变勤快,身体变轻盈、精力旺盛,睡眼自然会减少。不爱做家务、不爱拾掇的女人需要禅修,禅修让心越来越清静,这样就会慢慢地不能容受外在的不清洁,就会主动做家务和拾掇。馋嘴的女人需要禅修,禅修会让我们降低食物的欲望、饮食有节。 

总之,女人通过修习内观禅,能够更加健康美丽,能够改善家庭关系。而且家庭经济状况会日益好转。最重要的一点是,女人从内心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了!她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人的福报皆有定数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命终还会堕入恶道。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叫崇祯皇帝,他前世是个小沙弥,在庙里盖房子时不慎摔死。师父明白他的前后因果,想帮他了苦,就叫弟子用马把他的尸体拖散。但师兄弟不忍心,悄悄地把他埋了。结果他后世作皇帝时,天下大乱,没过一天好日子,最后只得上吊而死。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出名,其实如果没有实际的功德和福报,出了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报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灾祸,而且如果灾祸还抵不了名声的话,还要到恶道中去消业。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亿观音心咒,她到处跟人讲,后来请一位仁波切给她作回向。仁波切说: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么多人的称赞,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里夹着傲慢,已经消耗掉了。

世间很多人都想当官,然后贪污受贿,不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而且贪污千万人的财产比贪污一个人的财产,罪报要大千万倍。他失去的福报、得到的灾祸比得到的不义之财不知要多多少倍!简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干贪污这种愚蠢的事情的。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我们的民族有惜福、积福的传统,比如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不然会折损福报;要爱惜字纸,不要用有字的纸垫坐,特别是上厕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纸;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旧了不要用作粪桶,袜子用破了不要用来抹桌子,帽子不要用来垫坐;要孝顺父母,恭敬长辈;佛像佛经要放在较高的、干净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长辈溺爱孩子,会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报。

很多地方的人喜欢给小孩或老人做寿,大办酒席,殊不知这样也非常折损福报。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给人这一拜,只能活五年。况且做寿时一般都要杀生,这些命债除了杀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来承担。如果亲人死的时候这样做,则是直接把亡人往恶道火坑里推。许多大德开示:不要把先人的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天天对它上香。很多人以为这样先人会保佑自己,殊不知先人自己都不知道落到了哪一道中,可能他自己都顾不上自己。

这样做对先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伤害。我们可以把先人的较小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为先人祈愿,愿他们脱离轮回。这样,我们其实是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对先人上供。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这样也十分不好。最好把骨灰混以泥土,造一些不动佛的像,并请大德诵经开光,然后把佛像投放在海洋中。这样做,对先人的利益极大。如果没有条件造佛像,应该请大德为骨灰诵经,然后把骨灰带往圣地朝礼,最后把它撒在干净的山上或海中。

《百业经》里有个例子: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国王。这时,大地一瞬间裂开,国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国王非常害怕,马上向尊者顶礼并求忏悔。

当时地缝闭合,国王的身光也复原了。尊者说,您的生命没有危害,但因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缘故,您将在六个月中失去王位,但因为您忏悔的缘故,王位会失而复得。后来都应验了。国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没有福德的人,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我们做人要小心谨慎、谦虚礼让、多行力所能及的善事,少为恶;为自己和家人多积累些福报资粮,以酬来路!忘却小我,成就大我。


修行中的虚荣,燃烧你的功德

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数目一样多,谁说别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同样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心中妄念”,一个不能接受客观现实的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反对见解,就是作茧自缚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曾教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错念头。

放下自己曾经拜哪位大德为师的经历,放下与多少位法师结了善缘的经历,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觉悟啊。光环是人家的,我们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过,无可怨无可悔;言语真诚随自然。

放下,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脑保持平静的心态;放下,才没有“我慢”心的生起。


禅理故事:心清万境闲

从前有座寺庙,香火鼎盛,整天访客不断,这样庙里难免人声喧扰,失去了那份原有的宁静。徒弟们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有时忍不住向师父抱怨说:「师父您看,这么吵闹的环境,我们怎么修行呢?师父总是笑笑,对徒弟的抱怨置若罔闻,仍然一幅自得其乐的样子,似乎根本不关心宁静还是吵闹。」

有一天,徒弟们私下聚会,决定对师父下最后通牒:如果庙里还是这么人声鼎沸,我们就要集体离开!第二天,他们告诉师父这个决定。

「你们这些傻瓜!」师父终于开口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棒的道场,有这么多的学习机会!那些执着要走的人,我尊重你们的意愿,就请便吧。不过,」 师父话锋一转,然后温和地说:「难道你们修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知道,宁静并不是在清净的环境中悄无声息的宁静,那个不叫宁静,叫一潭死水,黑山鬼窟。如果是那样才叫宁静,这世人每一个跑到僻静的地方,都可以生起那种感受。可一到红尘之中,立即就打回原形了,那算什么本事!

所以真正的宁静,是在喧闹的环境,仍然感到从容、宁静!游人的举止很粗俗,你能包容原谅,你就宁静了;访客的问题很浮浅,你能智慧回答,你就宁静了;信徒的抱怨很烦人,你能耐心倾听,你就宁静了。寺里的人声很嘈杂,你能专心禅修,你就宁静了。

弟子们,你们具备了这份包容、智慧、耐心和专心了吗?如果这一点不具备,要找一个宁静的环境,只怕是越修越偏啊!要知道真正的宁静,不在深山古寺,而是在你们的心中。只有修出了心中的那份宁静,纵使是红尘火炉中,也是清凉胜境啊!」弟子们听了后,个个愧咎不已。

确实正如慈受深禅师所说,当我们在家中修出这份宁静时,就会「灵光一点甚分明」,这时候,「何必青山寻达摩?」须知,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也恰恰是绝好的修行的道场啊。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高位从恭敬中来,下位从憍慢中来。

因果有一个对应关系,比方财富怎么来的呢?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贫穷怎么来的呢?是悭贪的心跟悭贪的行为,一个思想跟行为的结合。在因地你种下种子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布施业。所以你要么不做,你既然要做,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去做?你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布施有带业的布施跟不带业的布施。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如果你今生健康长寿,过去生是喜欢原谅别人,慈悲包容别人。你如果今生常生病,你过去生可能有杀业,嗔心也比较重。

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有些人看起来特别尊贵,气质上带有贵气,过去生喜欢持戒,反过来,如果你的身心世界属于比较卑贱低劣,过去生是破戒。尤其指六根不具跟破戒有关系。

身相庄严是过去生修忍辱,你遇到逆境冲击的时候,选择安忍不动,果报是庄严。如果你遇到逆境选择抗拒,产生对立,就会长得丑陋。如果你的地位比较尊高,就是谦卑的果报。如果你的地位比较低下,跟骄慢有关系。

这个公式可以两说,一个是从今生推算过去,当然你也可以从今生来预推未来。推未来就看你内心的因地,比方说,你今生多分来说,财富愿意跟人家分享,喜欢布施,我们可以预测你来生是有财富的;你今生遇到事情选择忍辱,不跟人家计较,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你来生不管去哪里,身相是相对庄严的。这个对应的公式可以从果报推论过去,也可以从你现在内心的因地推未来,这个公式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因果不能抵消。有些人以为,我做了错事,拿钱布施三宝就没事了,这是两码事。你布施有布施的善业,但是,过失有过失的罪过,除非你忏悔。

佛教史上有一个公案,赖提公主是波斯匿王的一个女儿。波斯匿王有三个女儿,善光公主长得很庄严,赖提公主非常丑陋,丑陋到波斯匿王生下她以后,根本不让任何人看,觉得太丢他的脸。赖提在封闭的房间慢慢长大,长大以后总要嫁人的。波斯匿王就头痛了。找侍从说:“你去找一个贫穷的年轻人。”他不敢嫁给贵族,不然传出去就不得了。佳人找到一个平民老百姓,长得相对庄严,就把公主嫁给他。国王对年轻人说:“我给你很多钱,给你官做,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把公主锁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到。”

年轻人就答应了,他本来是一个低下的平民,得到官位以后,就挤入了上流社会,白天就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别人多半都要带太太去,只有他一个人单独赴宴,大家都知道他娶了波斯匿王的公主,就说:“你应该把公主也带出来。”但是他不敢带出来,因为国王有这个要求。大家就想出一个办法,以后参加聚会,谁不把太太带来罚钱。第二天,年轻人吃早餐的时候闷闷不乐,赖提公主说:“你今天早上好像心情不太好。”他说,是啊,就如是如是地讲出来。赖提公主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因为自己的身相丑陋,在家让父亲蒙羞,嫁出去以后让先生蒙羞。

先生出去以后,她一个人就面对墙壁,遥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拜下去向墙壁忏悔,拜到第三拜的时候,她头抬起来看墙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墙壁里面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的身相。赖提公主看了以后赞美佛陀,用种种美好的语言赞美佛陀,她一赞美的时候,头发开始改变了,由粗糙转成柔细,于是她继续赞美,身相变成一个非常庄严的公主。赞美完以后,佛陀就消失了。她先生回来说:“你是谁?”她说:“我是赖提公主!”她就将经过说了一遍,因为忏悔而得到庄严。年轻人把赖提公主带回到王宫,波斯匿王也很高兴,带着大家去见佛陀,请示赖提公主过去的业报。

佛陀说:赖提公主过去生,长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她是女儿,非常喜欢布施,尤其是三宝,出家人。但是,她看到出家人威仪不好,有时候就讥嫌谩骂出家众,她有布施的善业,也有恶口的口业,得果报的时候,两个果报同时出现。她能够衣食无缺享受王宫家庭的富贵安乐,但因为口业的关系,也让她的相貌非常丑陋不堪。

可见,业是很多元化,很复杂的。我们今生的果报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因为它由过去很多很多的业结合起来,不是单一的业。就是说业与业之间不能抵消,只有透过忏悔才能够改变,断相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