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佛度莲花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国的时候,城内有一名风尘女子,名叫莲花,姿容端正,国中无双。豪门子弟都很仰慕她。
有一天,莲花厌弃了糜烂的生活,决心出家,就向释迦牟尼佛所住的山中走去。中途,她到清澈的泉边饮水、洗手,水面上映出她如花的容貌,她心里顿生悔意,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难得这么端庄,为什么不及时行乐,而要去出家呢?”于是,她就转身往回走。
释迦牟尼佛知道度化莲花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化作一名少妇,端正绝世,比莲花漂亮千万倍,迎面向她走来。
莲花见到少妇,惊叹于她的美貌,问道:“你从哪里来?怎么独自行路?”
少妇回答:“从城中来,现在想回家了,待会儿咱们搭伴一起走吧!先到泉边休息一下如何?”
两人就到泉边闲聊。少妇感到疲倦,就枕在莲花膝上小睡。
过了一小会儿,少妇突然间死去,身体膨胀腐烂,体液外溢,遍身生蛆,牙齿和头发脱落下来。
见此情景莲花异常恐惧,心想: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死了?……这个人这样,我岂能免于无常?看来还是要精进学道。她立刻起身,向佛陀的精舍走去。
到了佛陀面前,莲花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行完礼,莲花将路上所见所闻告诉佛陀。
佛陀告诉莲花:“人生有四件事不可避免:一者,年轻少壮难免老去。二者,再强健的身体也难逃一死。三者,亲朋好友欢聚娱乐终须别离。四者,积累再多的财富最终也有散去的一天。”
佛陀又为之说了一首偈:
老则色衰 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 命终其然
是身何用 洹漏臭处
为病所困 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见闻变 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为死所迫 无亲可怙
莲花闻法欣然释怀,思维片刻,请求佛陀让其出家为比丘尼。得到佛陀赞许之后,莲花头发自动掉落,立刻成为比丘尼。莲花又于佛前思维止观,证得阿罗汉果。
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经 - 无常品》
~~~~~~~~
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曾经自作还自受,一生杀业累世还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本文由上师法事纪实编辑而成。为保护事主隐私,文中皆为化名,若有雷同,纯属巧合。通过阅读此纪实,我们当知三世因果真实不虚,犹如自然法则,运作无碍。
苏女士有一小孩,今年十一岁。多年前,在小孩四到五岁的时候,小孩身体过敏反应非常严重,全身上下皮肤都长得不像样,而且不能碰任何荤菜,稍微一吃,身体都会有很激烈的反应。
这样持续了一两年,在小孩五到六岁时,苏女士开始接触佛法。周围的人也常常给予她一些帮助和教育,告诉她,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劝她多念佛经。于是从那时开始,爱子心切的苏女士开始念经吃素,希望佛菩萨慈悲,帮助她的小孩。
就这样,苏女士诚心念经吃素持续了五六年,小孩的情况有所改善,而荤菜也不是完全不能碰了。但是苏女士还是会让她吃一些荤菜。一方面,她担心不吃荤,女儿的身体会营养不良不能健康成长;另外一方面,她又觉得吃荤不好。苏女士为此十分苦恼,不知道后面如何是好。
2014年年底,苏女士在微信上寻求到了上师,祈请上师能够观照一下她的孩子。
上师慈悲,在禅定中观照了她们的因缘,得知小孩之前曾经投生猫类,再往前追溯是鱼类,再往前是马类,再往前是牛类,再前面是猪类,再前面是狗类,再前面是驴类,最后追溯到再前面发现小孩曾经是屠夫。
观到小孩曾为屠夫这里,上师就不再继续往前看了,因为从屠夫之后至今累世果报的因缘已经找到。小孩之前身为屠夫时造下很重杀业,因此才会堕落畜生道,在其中轮回了很久。此生能得人身实在是很不容易。而杀业过重的人,天生体弱多病。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四五岁时全身皮肤很糟糕,至今身体比较弱。
上师叹了一口气,为苏女士慈悲开示:
“你小孩在很多世之前曾为屠夫,造下很重杀业。他因此在屠夫之后于畜生道中徘徊了很久,累世为动物之身。此生得以重获人身,实属不易。杀业重的人,天生体弱多病,这也是为什么小孩自小身体不好。
小孩自出生开始不能食荤,是让他此生要好好持戒。你于过去多年念经食素,仗此功德,让你小孩情况有所好转。杀生的果报非常严重,多病短命。所以你应当让他继续吃素,不要吃荤再造杀业,因为吃素即是放生,可减轻他的业报,对他一生都好。如若他继续吃荤再造杀业,则他今后一生的劫数都会成熟显现出来,实是不智之举。”
苏女士眼中带泪,心疼小孩,在感慨之余,表示今后会慢慢改进,对上师感激不尽。
在《善恶因果经》中记载,当年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阿难尊者看到世人同样为人却有美丑强弱,贫富贵贱,长命早逝等等不同际遇,不禁悲悯众生,问佛陀,这是什么缘故。佛陀慈悲为众人开示众生善恶果报因缘,末了,佛陀总结言:
如向所说种种众苦皆由十恶之业。上者地狱因缘。中者畜生因缘。下者饿鬼因缘。
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劫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良。二者二妻相诤不随己心。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恒为多人所诳。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破坏眷属。二者得弊恶眷属。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所有言说恒有诤讼。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有二种果报。一者说正人不言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辩了。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贪财无有厌足。二者多求恒无从意。
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他人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他所恼害。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得二种果报。一者常生邪见家。二者心恒谄曲。
诸佛子。如是十恶业道皆是众苦大聚因缘。
因此可知,如人造下严重杀业,重者堕地狱受无量大苦,中者堕在畜生道生为动物际遇可怜,轻者堕为饿鬼受尽饥渴之苦。如果好不容易得了人身,则寿命会比较短,并且一生多病。
古语赞叹天下慈母有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苏女士如天下众多爱子心切的母亲一般,为了自己的孩子,克服自己食荤的欲望,多年来诚心念经吃素,为的就是让孩子可以身体好起来,可以吃荤。
若非因接触佛法让她知道吃荤造杀业而有犹豫,最后因殊胜因缘得以求助于上师,这才悬崖勒马,而是盲目让小孩试着继续吃荤,将来后果不可设想。
人生在世不懂佛法,犹如在没有光明的黑夜中赶路,虽有双眼,却看不见,磕磕绊绊,跌倒碰撞,都不能明白具体是什么原因,哪怕掉入致命陷阱,也只能后悔莫及。
佛法是无上智慧光明,能驱除一切黑暗。将佛法应用于世间,可以得无上福报。将佛法应用于出世间,可得解脱永断轮回之苦。
我们此生有幸得遇佛法,就如黑夜中赶路的人有幸得到明灯,应当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好好修持,依教奉行,莫要荒废了宝贵的人身。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
释迦牟尼佛灭一切恶趣王陀罗尼
【妙法梵音】佛子行三十七诵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
故於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荡,瞋憎怨敌似火燃,
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
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
识客终离客舍身,舍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
慈悲喜舍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
珍视智慧圣导师,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轮回狱,世间神祇能护谁,
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为恶业果,
纵须舍命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刹那坏灭法,
不变无上解脱道,奋起希求佛子行。
无始劫来慈悯恩,诸母若苦我何乐,
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源於贪己乐,诸佛生於利他心,
故於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
纵他因贪亲盗取,或令旁人夺我财,
犹将身财三时善,回向於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
然以悲心於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
吾犹深怀悲悯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若人於众集会中,揭我隐私出恶言,
犹视彼如善导师,恭敬致礼佛子行。
护养於他若己子,其反视我如仇敌,
仍似慈母怜病儿,倍加悲悯佛子行。
其若等同或低劣,心怀傲慢侮蔑我,
吾亦敬彼如上师,恒常顶戴佛子行。
纵因贫困受轻贱,复遭重病及魔障,
众生罪苦己代受,无怯儒心佛子行。
虽富盛名众人敬,财宝等齐多闻天,
犹观荣华无实义,离骄慢心佛子行。
若未降除内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
故应速以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
三界欲乐如盐水,渴求转增无餍足,
於诸能生贪著物,即刻舍离佛子行。
诸法所显唯自心,性体本离戏论边,
不著能取所取相,心不作意佛子行。
遭逢欣喜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
外象美丽内无实,舍离贪执佛子行。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极忧恼,
故於违缘逆境时,当观虚妄佛子行。
为求菩提身尚舍,身外物自不待言,
布施不盼异熟果,不求回报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岂可能,
故於世乐不希求,勤护戒律佛子行。
欲积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
於众生舍瞋恶心,修习宽忍佛子行。
见求自利二乘士,勤修行如救头燃,
利众生为善德源,欢喜精进佛子行。
甚深禅定生慧观,摧尽业障烦恼魔,
知已应离四无色,修习静虑佛子行。
五度若无智慧导,菩提正觉难圆成,
认知三轮实体空,智巧合一佛子行。
若不省察己过错,披佛外衣行非法,
故当恒常行观照,断除己过佛子行。
我因烦恼道他过,减损功德徒退转,
故於菩萨诸缺失,切莫议论佛子行。
因求利敬起争执,闻思修业渐退转,
故於亲友施主家,舍弃贪恋佛子行。
粗言恶语恼人心,复伤佛子诸行仪,
令人不悦之恶口,舍弃莫说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觉智之士正念持,
贪瞋痴心初萌起,即时摧灭佛子行。
无论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之相状,
恒系正念与正知,成办利他佛子行。
由此精勤所修善,为除无边众生苦,
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
七俱胝准提大身陀罗尼
无量生死之中梦魇般的六种烦恼
只要身在轮回,龙树菩萨说这六种烦恼你永远无法逃脱!
1、亲仇不确定
亲友转变为怨敌,仇人变为朋友,陌生人成为好友或怨敌。在轮回中,这是无奈的。众生随着烦恼,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是这样。冤亲是由我执来划分的,有我,才有他,有贪嗔痴慢等。
2、欲望永不满足
五欲的享受,如喝盐水解渴般,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再微小的苦我们都想舍离,再大的安乐都不知道满足。这是烦恼心在作祟,所以不知满足。《摄波罗密多论》说:“欲尘尽归己,日日常沉溺,多行不厌足,何病大于彼?”这种不厌足的心就是最大的病。《亲友书》说:“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诸欲亦如是。”麻风病人,奇痒难忍,烤火会舒服一点,但终究不是办法,贪着五欲亦是如此。
3、4、无休止的死亡与再生
有生就有死。有贪着的心就希望抓住某个外在的东西。中阴身在飘飘荡荡的时候,需要有个粗大的身体作为依托,然后就会投生。中阴身的产生,就是因为我执,对自我的执着,以此为因,就产生微细四大中阴身作为他的依托,一定以我执为根本。如果没有我执,没有爱着,就不会投生了。大地菩萨也会受生轮回,常住生死、度生不息,但他们是悲愿自在,不会受制于烦恼。
5、贵贱之间不断游走
六道里面不停变化就是高下,就人的一生来说,地位高低的变化、身心状态的变化也是不定。过去世即使是做帝王,也不足为奇,不仅我们曾经做过,而且曾无数次地做过。有人问密勒日巴尊者:“您一定是某位金刚持的化身吧?”密勒日巴尊者说:“你这样说是对法的邪见,我根本不是谁的化身。若一定要说是什么的化身,定是三恶道的化身吧!”我们大多数的老家,就是在废墟一样的三恶趣里面,偶尔得到一个人身,或做过一次皇帝,还津津乐道,到处炫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再来人嘛!只不过是不同的再来人而已,一位轮回常客啊!
《调伏阿笈摩》中说:“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积集财富再多都会散失殆尽,崇高的地位也会堕落,亲友合会终将离别,有身体就会死亡。世间的一切都是以衰败作为结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想想这些,现在再年轻、富有,多么美好的景象,多大的排场,都是以衰败为结局。这样思维,确会让我们猛醒,放下对世间的贪着。
6、永久的孤独
每个人在轮回中都是孤单地独来独往。我们需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以上是六苦。
三苦即苦苦、坏苦、遍行苦。遍行苦就是不自在苦,被烦恼和业控制。特别是五蕴炽盛苦,在惑业指导下受生的身体没有自在,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遍”,周遍三界。“行”,收纳众苦。被烦恼和业控制下没有自在。“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身是五取蕴。荣辱大患,就是没有自在、没有自主。坏苦,是相似的安乐,也叫乐苦。一般身心的苦恼就是苦苦。世间人知道苦苦,外道修行人也知道坏苦,佛法的修行人要知道遍行苦。了知遍行苦后,生起厌离心,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
读诵《妙法莲华经 - 譬喻品第三》
【佛典故事】国王捕神象,比丘险遇难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四众弟子宣说无上大法。当时,在舍卫国南方的深山中,经常有身具白、青、黑三色的野象出没。国王心里盘算着,若派人前往捕捉大象,再交由驯兽师调伏三年,不仅可为坐骑,亦可用来战斗,显赫威势。
当时在象群中,有一只为龙所生的神象,不仅身白如雪,尾巴赤红,象牙亦如黄金般耀眼。猎人看到这只旷世稀有的神象后,火速回宫向国王禀报:此象形体奇特,可为国王的坐骑。国王听了非常心动,立即派遣捕象师三十余人前往捕捉。
捕象师一行来到深山象群出没的地区,设下猎网准备围捕神象,这只神象知道众人的来意,便故意落入陷阱之中。这时,猎人们蜂拥而上,将神象团团围住;神象怒由心生,奋力向前冲撞踢跳,使得在旁的猎人非死即伤。
当时,山中有一位学道多年、未得禅定的年轻比丘,从远处看到神象追逐伤人,心生怜悯,于是倚仗着自己身强体健,决定以一己之力去救人。当时佛陀观察因缘,知道这位比丘可能会被神象所杀,于是立刻前往深山,抵达后全身大放光明。
神象见到佛光,立即息灭怒火,不再追逐杀人。一旁的比丘恭敬地顶礼佛陀,佛陀也为比丘开示一首偈子:
“勿妄娆神象,以招苦痛患,
恶意为自杀,终不至善方。”
比丘听到这首偈子后,为自己鲁莽救人的行为感到懊悔,诚心忏悔谢罪;由于专注一心,即于佛前证得阿罗汉果。而那些捕象师也都因此得到解救,闻法后亦了悟佛理。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 道利品第三十八》
省思
佛法以智慧为体,慈悲为用,唯有真智中才有大悲。若慈悲没有智慧为前导,容易流于爱见大悲;只有智慧,没有慈悲,则易沦于世智辩聪,甚至危害世间。学佛之人应当悲智双运,将心安住于定慧当中,才能自利利他,广度有情。
阴历六月十九:你若称名,我必救度 -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阴历六月十九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成道之日。
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陀所言,观世音菩萨其实早在无量劫前就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只是以大悲愿力,为安乐成熟众生而倒驾慈航现作菩萨普度众生: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名字何等。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
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正法明如来
又据《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中佛陀所言,观世音菩萨往昔于狮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座前,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胜华藏。尔时彼二童子。向佛世尊复说伽陀曰
能仁作大师子吼 天人一切普得闻
我等今对世尊前 各发诚实最上愿
我等乃至未来际 愿我所行经多劫
随入生死轮回中 救度无数众生类
我等今者以此缘 尽未来际悉思念
普为利乐诸众生 于无边劫行无懈
我等从今日已去 永灭贪瞋痴等垢
十方现在佛世尊 证我所说诚无妄
我等今发菩提心 不乐声闻缘觉果
我等若有乐小心 决定当招妄语报
我所不乐二乘果 但以悲心为众生
纵经俱胝多劫中 愿我常行而不懈
如佛世尊所成就 如应佛刹广庄严
愿我当来得佛时 刹土倍多俱胝数
又愿当来佛刹中 无有声闻缘觉众
纯一菩萨所庄严 广集无量诸智聚
愿我得是庄严已 当令众生得离垢
从诸佛法所出生 普使当持佛法藏
若我今时诸所说 真实无妄无别异
愿此大海及山川 乃至大地皆震动
当发如是愿言时 大地即时皆震动
不鼓音乐自然鸣 出微妙音遍十方
天雨众华众妙香 殊丽严好极可爱
俱胝百千妙天衣 周遍缤纷而散布
尔时彼二童子。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胜华藏于汝意云何。彼时胜威王者岂异人乎。即今无量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彼时宝严童子者。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是。宝上童子者。今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是二菩萨。于彼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所。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中所说无量光如来即阿弥陀佛。
再据《悲华经》中佛陀所言,于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有一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太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前身,在转轮王于宝藏如来座下得授记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后,紧接着在宝藏如来座前发愿,得宝藏如来号其观世音,又得授记于阿弥陀佛未来般涅磐之后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尔时宝海梵志。复白圣王第一太子言。善男子。持此宝物并及先所于三月中供养如来及比丘僧种种珍宝。如是福德和合集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作是言。善男子。以此所施不应求于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何以故。今者所有福报之物。皆是无常无决定相。犹如疾风。是故应当以是布施所得果报。令心自在。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令入涅槃。
是时太子闻是语已。答梵志言。我今观于地狱众生多诸苦恼。人天之中或有垢心。以垢心故数数堕于三恶道中。复作是念。是诸众生以坐亲近恶知识故。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尽诸善根摄取种种诸邪见等。以覆其心行于邪道。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众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复当为众生故。发上胜愿。世尊。我今若能逮得己利者。愿令转轮圣王。过第一恒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沙等阿僧祇劫。是时世界名曰安乐。大王成佛号无量寿。世界庄严众生清净作正法王。是佛世尊于无量劫。作佛事已。所作已办入无余涅槃。乃至正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道。即于是时能作佛事。是佛正法于初夜灭。即其后夜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授记。今我一心请于十方如恒河沙等现在诸佛。惟愿各各为我授记。
善男子。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
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
善男子。无量寿佛般涅槃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夜分中正法灭尽。夜后分中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
善男子。汝于后夜种种庄严。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于一念中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九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劫。般涅槃已正法住世六十三亿劫。
尔时观世音前白佛言。若我所愿得成就者。我今头面敬礼佛时。当令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现在诸佛。亦复各各为我授记。亦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大地及诸山河六种震动。出种种音乐一切众生心得离欲。
善男子。尔时观世音菩萨寻礼宝藏如来头面着地。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六种震动。一切山林悉出种种无量音乐。众生闻已即得离欲。
其中诸佛皆与授记作如是言。
散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其王太子名观世音。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于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当得作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世界名曰一切珍宝所成就也。
尔时宝藏如来。为观世音而说偈言
大悲功德 今应还起
地六种动 及诸佛界
十方诸佛 已授汝记
当成为佛 故应欢喜
复据《华严经 -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中记载,在善财童子拜见观世音菩萨(即观自在菩萨)请教为何菩萨学菩萨行时,观世音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其深广大悲誓愿: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
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诣一切无边刹。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
而于《妙法莲华经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在听佛陀讲述观世音菩萨之功德之后以偈赞叹观世音菩萨: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呪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如此可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当真不愧为家喻户晓之大菩萨,宏愿之深,所行之广,让人读来为之动容,深受感动,五体投地也远不能表达我等对观世音菩萨所应有之敬意之亿万分之一。
值此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成道之日,愿我们吃素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无量功德回向尽法界尽虚空界一切众生皆能离苦得乐疾证菩提。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观世音菩萨说应现与愿陀罗尼
震撼僧人合唱:大悲咒
观 世 音 菩 萨 大 悲 心 陀 罗 尼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
ná mó ·ā lì 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萨埵婆耶。
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萨埵婆耶。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迦卢尼迦耶。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
ōng。
萨皤啰罚曳。
sà pó là fá yì。
数怛那怛写。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无·那啰谨墀。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萨婆阿他·豆输朋。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
ā shì yù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摩罚特豆。
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
dá zhí tuō。
唵·阿婆卢醯。
ōng。·ā pó lú xī。
卢迦帝。
lú jiā dì。
迦罗帝。
jiā luó dì
夷醯唎。
yí xī lì。
摩诃菩提萨埵。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萨婆萨婆。
sà pó sà pó。
摩啰摩啰。
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驮孕。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卢俱卢·羯蒙。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诃罚阇耶帝。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啰陀啰。
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
dì lì ní。
室佛啰耶。
shì fó là yē。
遮啰遮啰。
zhē là zhē là。
么么·罚摩啰。
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隶。
mù dì lì。
伊醯伊醯。
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
shì nā shì 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罚娑罚嘇。
fá suō fá shēn。
佛啰舍耶。
fó là shě yē。
呼卢呼卢摩啰。
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卢呼卢醯利。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啰娑啰。
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
xī lì xī lì。
苏嚧苏嚧。
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
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驮夜·菩驮夜。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弥帝利夜。
mí dì lì yè。
那啰谨墀。
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
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
pó yè mó nā。
娑婆诃。
sā pó hē。
悉陀夜。
xī tuó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摩诃悉陀夜。
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悉陀喻艺。
xī tuó yù yì。
室皤啰耶。
shì pó là yē。
娑婆诃。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
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诃。
sā pó hē。
摩啰那啰。
mó là nā là。
娑婆诃。
sā pó 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
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诃。
sā pó hē。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
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
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
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
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诃。
sā pó hē。
摩婆利·胜羯啰夜。
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á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无阿利耶。
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
pó lú jí dì。
烁皤啰夜。
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诃。
sā pó hē。
唵·悉殿都。
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啰。
màn duō là
跋陀耶。
bá tuó yě。
娑婆诃。
sā pó hē。
~~~~~~~~
观世音菩萨说治一切热病陀罗尼
莲花生大士的谆谆教导让一切天魔无机可乘!
发愿: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
身口不一的密法修行者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好像佛法只是存在于他们内心偏执的妄念之中,莲花生大士以无以伦比的智慧洞见了后世修行人的种种恶疾,并且毫不留情的摆在你的面前,让一切天魔无机可乘。倘若能够记录这些珍贵堪比黄金的教言在您心中的时候,殊胜的加持就会立刻到来!喇嘛钦!!!
邬迪亚纳国的上师——莲花源,受西藏国王邀请前往西藏后,住在桑耶寺。上师在主殿的东厢给予国王、朝臣及其它虔诚的信徒许多法教开示。由于原先这些人的理解并不正确,所以上师再三给予以下这个忠告。
莲花生大师眼含热泪慈悲深情地说:无论我教了多少法教,你们许多人还是不了解,反而光是做一些堕落曲解的行为。如果你衷心想要修持佛法,就应该这么做:
成为一位佛教在家居士,并非仅只是去遵守四根本学处,而是要将不善的恶行完全断除。成为一位沙门,并非只是装出某种清净的外相,而是要正确地修持善行。成为一位比丘,并非只是意味着在日常活动中控制身、语、意,或被禁止去做这做那;成为比丘,意指要以一切善根作为大证悟修道之用。善良正直并非仅是去穿上黄色的僧袍,而是要对业力的成熟有所畏惧。成为善知识,并非只是装出高贵的举止,而是要成为所有人的吉祥守护者。
成为一位瑜伽士,并非只是行为不羁不加修饰,而是要让自心与法性的本性双融合一。成为一位密咒师,并非是指(怀着恶意)暗中念咒,而是要透过方便与智慧双融的修道迅速获得证悟。成为禅修者,并非只是住在洞穴中,而是要以(本然境界的)真实义来训练自己。成为隐士,也不只是住在森林深处,而是说自心己远离了二元戏论。
博学多闻并不是去拥护或赞同世间八法,而是要清楚分辨对与错。成为菩萨,并不是在心中维护自我利益,而是要致力于能使众生解脱轮回的方便法门。
有信心并不是指哭泣呜咽,而是出于对生死的恐惧而进入正确的修道。精进并非是指不停地参加活动,而是要投身于能够脱离轮回的方法。慷慨并不是指带着偏见与偏颇心来布施,而是要深深地远离对任何事物的执着。
口诀教授并不是指许多成文的书籍,而是指短短几句在你心中当头棒喝的要义之语。见地并非仅是指哲理,而是指远离了概念造作的边界。禅修并非是以心念固着于某物上,而是指自心稳定地住于本然觉知中,远离执着。
自然任运的行持并不仅是指疯狂放纵地行动,而是指不将迷惑的感知执为实有。分别智指的并不是错谬概念之下的敏锐智力,而是了解了一切现象都是无生的,毫无概念造作。
闻学并不仅是指以耳朵来领受法教,而是指切断错误的观念,并拥有超越概念心的了悟。思维并不只是追求概念思维并假定结论,而是指切断迷妄的攀执。果并非仅是指从奥明净土迎请的二色身,而是认出自心本性,并于其中稳定保任。
不要将语言文字误认为是法教的真实义,当下就要将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吽
乌金刹土西北隅,胜妙花茎莲蕊上,
证得稀有成就者,莲华圣号十方闻,
空行眷属众围绕,我随汝尊而修持,
祈请降临赐加持,咕噜贝玛悉地吽。
~~~~~~~~
读诵《妙法莲华经 - 方便品第二》
【佛典故事】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划,慎重而热切地商议着:“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众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呢?”“大众!我认识一位受持五戒的居士,福慧兼备,又了解海性,不如就请这位贤者来担任指导,各位意下如何?”在众商人此起彼落的赞成声中,事情就这样议定了。
船身破浪而行,自无量水族上方滑过。海神在水族们簇拥下,前来观察声势浩大的商队,唯有通过海神的试炼,才有探宝的资格。船身突然不动了。海神化作庞大、丑恶、青面獠牙、火燃于顶的巨大夜叉,耸立于狂涛之间,挡住航路。他恐怖的面孔冷冷抛下阴森的字句:“世界上有比我还恐怖的吗?”贤者平静地回答:“有。比你恐怖好几倍。”海神化身的夜叉幽幽地问:“喔!谁?”贤者以坚定的态度回答道:“世界上,有一类愚痴众生,无恶不造:杀、盗、淫、妄、拨弄是非、恶言粗语、言不及义、贪婪纵欲、瞋恨暴力……固执地相信种种偏差、邪恶、错误的观念见解,不改不悔。这种人死后直堕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刀斫车裂、刀山剑树、火车镬汤、寒冰沸屎……千万年月受此苦报。这类众生,比你恐怖何只百倍?”夜叉闻言,默默地松开双臂,把船放了,隐没于浪涛间。
逃过一劫的众商人,松了口气,又继续惊险的航行;不料才行几里海路,船身又不动了。海神又化成干瘪消瘦,不成人形的怪物,只隔着薄皮、血脉筋骨呼之欲出般的身体,横在船边,空洞无力的声音轻轻飘来:“世界上有比我更瘦的人吗?”贤者望着对方说:“有。比你瘦弱好几倍。世间上有一类愚痴众生,存心恶劣,吝啬、贪婪、嫉妒、舍不得布施与人分享。这种人死后马上投生为饿鬼,身如山、咽如针、发乱肤黑、瘦弱干消……千万年月受此苦报,不闻不见饮食谷物,这类众生比你严重上千倍!”海神化身的怪物听完这一席话,无言地放了船,消失了。
好不容易迂回前行数里,船身再度于汪洋中静止。大众定睛一看;这次不是惊世骇俗的妖怪,却是一名巧笑倩兮的绝世美人。她倚着船身,用珠玉般甜润的嗓音发问:“世界上有没有像我一样美丽的人呢?”贤者庄重地回答:“有。比你美上千万倍。”海神反问:“是谁?”贤者答道:“有智慧的人,身口意三业清净,广行善法,信敬佛法僧三宝,并时常发心供养。这种人往生立刻化生天上,身形容貌清洁光明,端正庄严天下无双,比你庄严何只千万倍?和殊妙的天女相比,你简直像是瞎眼的狝猴!”海神闻言,顷刻回复成海神的面目。
威严摄人的海神,以掌掬海水,正色再问贤者:“是我掌中海水多?还是整片汪洋海水多?”贤者回答:“掌中水多。”海神一愣,迟疑片刻又问:“此话当真?”贤者慎重地说:“这是真实不虚的谛理。世界劫尽时,出现两个太阳,泉池干涸;继而出现三个太阳,小河枯竭;当四个太阳并出时,大江干焦;至五个太阳同现,大海亦开始消损;然后六日聚出,海水只余三分之一;最后七日当空,海水枯尽、须弥山崩倒,遍地燃火。如果有人能以敬信之心,用一掬水,供佛、供僧,或孝养父母、周济贫穷、施与禽兽,如此功德,将历劫享用不尽!所以这一掬之水,岂不是比海水多?”海神听闻以有限、有尽的水,转化成功德法水的妙法,欢喜不已,主动献上稀世珍宝,馈赠贤者,并叮咛、嘱托上好妙宝转供佛陀及僧团。
随后贤者与五百商人在采足宝物后归还舍卫国,并一起到衹树给孤独园礼拜佛陀,长跪恭敬地供养各人所得及海神供养的各类珍宝。之后,贤者与五百商人长跪合掌恳求佛陀慈悲,愿剃发作佛弟子,禀受如来清净教法!佛陀应允,并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佛陀语音方落,众人已应言个个现端正清净僧相。佛陀再应机说法、慈悲开示,这群福德因缘具足的比丘们,立刻开悟,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海神难问船人品第五》
省思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是否庄严、具亲和力,不在于外相的美丑与外表的装饰,而是在于这念心是否良善、纯净。世间上最丑陋、最狰狞可怖的人,莫过于因心怀愚痴,只为己利,而无恶不作,令人见之心生畏惧,不愿亲近的人;相反地,世间上最庄严、最良善可亲的人,莫过于心怀智慧,三业清净,敬信因果,处处能为人着想,广行善道之人。所以,要培养出光明的人生和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就要先清净我们这念心。更进一步,要懂得把握因缘、珍惜机会广结善缘,并化有形有相的财富为善法资粮、功德法财,深信人人本具自性心宝,才是真正的富贵、有意义的人生。
~~~~~~~~
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世主妙庄严品第一之二》
累世修行一念不慎堕恶趣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干扰,也常常会听到走火入魔,或是外灵附体等等境缘状况。
在皈依受戒时,上师就告戒我们弟子,修法中常念八正道,思大乘义,正念思惟,正见具备一般是不会走火入魔的。如果走偏一定是起心动念被欲望所牵动。
我在此深感修行一定要有具德证悟的上师来引导,因为上师能够知道,也能观到修者是在走行证的境界,或是真的被外灵附体干扰。修行人在步入修行听经闻法后,应当是边行边与经典相应的。
怎么行证?透过禅观。举个例证:我在走观身不净的境界中,看见自己的身体以及别人的身上犹如停尸场,吃的食物如鸡鸭牛羊就如同血肉模糊的尸体停放在身上各处,身体连毛孔都是十分肮脏,屎尿都黏在身上,衣服都不想穿,恨不得洗净晾干自己身体。
禅观中,又看到烈焰猛火,我就往火焰冲去,直见自己烧成了白色的骷髅在高兴的跳舞,若不是上师指点,告诉我这是走观身不净的过程,我肯定以为自己走火入魔不敢修下去。
而外灵“附体”,有真有假。所谓假附体也是因为自心潜意识层面埋藏的恶业种子爆发,从而随心念造作才投射出来的一种“心灵幻象”,我们难辨真假,以假为真,就会陷于类似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的一种幻觉,难以自拔。
真附体也就是所谓“外灵",他们通常都是和当事人曾经结过善恶因缘的妖魔鬼怪冤亲债主等。他们也是众生,而且是陷于负面生命状态难得解脱的可怜众生。
他们之所以能“附体”,必然是因为当事人的内心存在“心魔”,所以才会感召来外魔 。而所谓的“心魔”,其实也就是我们都共同拥有的“贪嗔痴慢疑”,以及浅层次和深层次的各种无明颠倒的心灵惑业。
不管是真附体还是假附体,他们也都是“因缘所生法”,附体的外灵或是请求超度,或是侵占,或是自己心念欲望感召,也有各种不同的因缘。对外灵附体(卡阴),在我身边有一案例:
我在台湾的一位堂嫂,对修行很有兴趣,常到寺庙听经,对一些事情很有感应。
在我伯母去世做第二个七时,去世的伯母知道自己会往下堕入恶道,要躲避雷神的捉拿,于是就附体在她媳妇也就是我堂嫂身上,当时我堂嫂抱着肚子说好痛,还发狂的抓住她大嫂的头发,破口大吵大闹,最后身体不支倒地。
当时在做二七的法会,法会的比丘尼也说未曾碰上这样的案例,以为堂嫂醒来就没事了。没想到做三七时,堂嫂又不舒服了,于是做七个七的法会,长辈都要求堂嫂别出现。
在做二七法事时发生那事情,又加上我曾在睡梦中也见到过世伯母在我家走廊外悄悄看着我欲言又止似的。我连忙请示上师这是怎么一回事。
经请示上师后才知,中阴身的伯母,观到我皈依上师修行,希望透过我请上师做超度,帮助她皈依上师三宝,往生上界修行。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中阴身神识和各界鬼众都具五通,他们透过各种方法,应缘而求,无非也是想离苦得乐,远离苦趣。
本来不相信自己被婆婆附体卡阴,也不相信上师能够在计算机前透过网路,就能够收灵并做超度的堂嫂堂哥,实在是因为堂嫂身体状况越来越虚弱,性命攸关了,最后打电话到国外请求上师救援,诚心请求上师超度,请附身灵体离开。
做法事时,我在上师身旁,亲眼目睹上师狮子吼音响起,法音震耳唤出附体的神识,将之安抚授戒皈依,又将堂嫂身体被入侵的部位修补封印好。
在超度法事的最后,伯母跪拜在上师前礼敬叩谢感恩,在往上界行去时,伯母将手上的金银财宝分送给其他众生,最后手持一朵莲花,通过天门往天界修行。
上师还告诉我说,三伯母累世也在走修行的道路,所以手上才会握有一把小莲花,此生虽有善行义举,但走时一念嗔心起而落入下界。
如此我方明白,修行修心,心念要正大光明,心正就能破邪去恶。
以上实例告诉我们:真遇到外灵外魔附体,而我们修行的境界定力慧力功夫又都不具足时,最后还是需要恳请具德证悟上师,仰仗佛力,除去内外魔障脱离险境。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