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资粮道】

资粮道:通向涅槃之本,积集顺解脱分普业所摄广大资粮;由闻及思通达无我总名总义;修四念住、四正断及四神足,以厌患断除引轮回苦粗分应断;证得天眼、神通及法续定所有功德之道。

资粮道有三种:下品资粮道、中品资粮道、上品资粮道;

资粮道与烦恼:下品资粮道的时候,烦恼能压一点点,中品资粮道的时候,烦恼能压得比较好,上品资粮道的时候,压烦恼的能力比较大一些。

【加行道】

加行道:指修行时断除烦恼获得功德的初级阶段。

加行道有四种:有暖加行道、忍加行道、顶加行道、世间第一加行道。

暖加行道的意思是以前我们点火是用石头来点的,点火的时候先要把这块石头暖起来,热起来才可以顺利的点燃,要预热,火点燃了,暖加行道就开始现量地证悟空性,现量就像点火一样,可以烧掉无明的烦恼。

顶加行道,从顶加行道开始就断除了邪见。

忍加行道,得到了忍加行道,不论修大乘的还是修小乘的从这里开始就不用堕三恶道。

世间第一加行道得到了,一刹那中可以现量地证悟空性,一刹那证悟空性就是见道,见的意思是以智慧的眼睛能清晰的见到空性境界,一旦现量地证悟了空性,分别我执破了之后就永远不会再生,这就是见道。

加行道与烦恼:到了加行道的时候烦恼能完完整整的压得住,但这些烦恼并没有断除,你看起来加行道的菩萨或者加行道的这些声闻好象没有烦恼一样,其实不是没有,而是把这些烦恼压得比较完整。

【见道】

见道:完成见道真实的阶段;真实的道路;得视力之道。

见道有三种:见道解脱道,见道无见道,见道无无见道等,无无见道有我忍和法忍。

见道与烦恼:见道的时候才开始断烦恼,见道断的是分别烦恼和分别所知障,断不了俱生所知障和俱生烦恼障。得到了菩萨见道以上的才能算是三宝里面的僧宝。

【修道】

修道:往趋解脱之门径。于见道位所证之理反复串习,由修八圣道支,根本断除诸修所断,增长元漏殊胜功德之道。

修道分两种:有断断修道和无学道修道两种。

修道与烦恼:修道断的就是俱生烦恼和俱生所知障。

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全都属于修道的菩萨,见道也有初地菩萨,修道有不同的十个层次,一地菩萨的修道,二地菩萨的修道,直到十地菩萨的修道,断的烦恼就是俱生烦恼障和俱生所知障,这个俱生烦恼有不同的十个,俱生所知障也有十个。断一个烦恼,增长一个地位,烦恼可以说有十品烦恼,大小中烦恼,大的烦恼分:大中小品的烦恼,中间的烦恼分:大中小品的烦恼,小的烦恼分:大中小品的烦恼,最小的烦恼也有分两个,大品小品的烦恼,总共分了十个。

首先要断的烦恼是大大品的烦恼,大大品的烦恼是很粗的烦恼,很粗的俱生烦恼断掉了,就是一地菩萨,

粗中的烦恼断掉了,二地菩萨;

粗的小品烦恼断掉了,就是三地菩萨;

中的大品烦恼断了,就是四地菩萨;

中间的中品烦恼断了,就是五地菩萨;

中的小品烦恼断了,就是六地菩萨;

小的大品烦恼断掉了,是七地菩萨;

小的中品烦恼断掉了,是八地菩萨;

小的下品烦恼断掉了,是九地菩萨;

最小的烦恼也要分两个,小的小品,最细的俱生烦恼断掉了,就是十地菩萨。

俱生所知障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不同的般若,十般若上面,一地菩萨二地菩萨都有不同的功德。这个修道菩萨禅定当中,只有空性,没有受想行识,没有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什么色身香味触法,没有十八界,这是修道的菩萨,修道的菩萨禅定当中没有这些全部空了,只有空性,只有胜义谛,没有世俗谛。

【无道】

:三乘各自应得究竟断证功德或已证得 声闻、独觉和佛果者。

道与烦恼:完全能断除烦恼和障碍,没烦恼没障碍得大自在了,大乘的成佛了,小乘的成阿罗汉了。

五道简言之就是:

资粮道:积资粮的,积福报的第一个道就叫资粮道;

加行道:准备要进入见道的这个道就叫加行道;

见道:第一次现量地证悟空性,第一次清清楚楚看到了空性,空性智慧看见了空性的这个道就叫见道;

修道:不断地修这个空性,继续修这个空性的道就叫修道;

无修道:要断的烦恼全都断了,该断的全都全断完了,这个上面再也没有什么学习的东西,这个就叫无学道。

五道就是这个,那这个五道也有声闻五道,缘觉五道,菩萨五道。

声闻五道是什么呢?声闻通常是小乘的一种,小乘修行人,他就听到佛法,在佛菩萨面前听到佛法,他不修,他不会忘记,然后他把他在佛菩萨面前听到的东西圆圆满满地讲出来给修大乘佛法的人听,给他们讲,那这个人就叫声闻。那这个声闻是小乘的。声闻资粮道是什么呢?为了解脱积福报的这个是声闻资粮道;为了人无我,为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人无我,就是准备入见道的这种就叫声闻加行道,还不明白,还没悟到法无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见了人无我,那就叫声闻见道。人无我继续修的这个路就叫声闻修道,烦恼全部断掉了就是声闻无修道。

缘觉五道,缘觉资粮道为了缘觉解脱积福报的这个道就叫缘觉资粮道;加行道缘觉主要修的是什么呢,人无我法无我,人无我和法无我都分两个。法执有分别法执和俱生法执。俱生法执的这个对治力就是这个细分的空性。那破分别法执的对治力是粗分的空性。他这个缘觉罗汉可以证悟粗分空性。粗分空性见的这个见道就是缘觉见道。粗分空性继续修的这个是修道。缘觉罗汉粗分空性不只断烦恼还要这个法执里面有粗的法执就断了,细的分别法执还没断。粗的分别法执断了就是缘觉罗汉了。

菩萨五道是什么呢?为了成佛积福报的道就是菩萨资粮道;为了彻底证悟空性,进入了加行道就是加行道;见道的时候,彻底地看见了空性。菩萨修道就是空性最细的那一种继续修下去。无修道就是成佛了。

~~~~~~~~

大千摧碎佛母陀罗尼经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钵经》)。文殊菩萨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连释迦牟尼佛也曾得到过他的教诲,其智慧的深广锐利,可知矣。在诸大菩萨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号,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大慧,虚空藏菩萨:依《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所载,世尊对虚空藏菩萨极为赞叹,世尊云:“是菩萨,具诸三昧犹如大海,住菩萨戒如须弥山,忍辱之心犹如金刚,精进勇猛犹如疾风,智如虚空,慧如恒沙,诸菩萨中如大胜幢,向般涅盘之大导师,其身即是诸佛法器,…… 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三世诸佛第一辅臣,能护法城,已具庄严十八不共诸佛密藏,满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应供养,唯除如来,余无胜者。”

大慈,弥勒菩萨: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

大悲,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大勇,金刚手菩萨: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

大定,不动尊菩萨: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

大愿,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虽没有成佛,却已达到了佛的境界。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

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大威,大势至菩萨: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爱,无尽意菩萨:又译作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关于无尽意的名称,《大方等大集经》说:一切诸法之因缘果报名为无尽意。一切诸法不可尽,意即发菩提心不可尽乃至方便亦无尽。

《观音义疏》卷上则说: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由此得名无尽意也。这位大菩萨,运用其智慧,观察世界时,发现有无尽世界。在无尽世界中,有无尽众生活动。真是到一处有一处世界,到一世界有一世界众生。且诸众生,为烦恼的驱使,飘堕在业海,沉沦在轮回,受众苦的逼迫,永无解脱之期!

无尽意菩萨不忍见无穷尽的众生,长期受诸苦恼,就从内心深处,发起无尽悲愿,愿度无尽世界中的无尽众生,令无尽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方成佛,所以称为无尽意。

~~~~~~~~
13 - 《妙法莲华经 - 劝持品第十三》


【佛典故事】一位美女如何转凡成圣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鹿野苑是由梵施国王所执政的。梵施国王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统治,人民过着快乐祥和的生活。

不久,王妃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孩。宫廷内外为她举行一场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的时候,因为王家的种姓是“嘎希”,而这女孩又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故取名为“嘎希美女”。国王请了八位姨母照顾她,每天悉心呵护抚养。嘎希美女不只是美丽,而且聪明非凡;在名师的指导之下,她自幼便通晓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学问,并且研究佛法,对释迦牟尼佛有无比的信心,常以父母之力供养三宝。

长大后的嘎希美女,贞懿贤淑,秀丽庄严,国色天姿,堪称“世间第一”,以至于附近六国的国王无不处心积虑地想把她占为己有。他们各自派信使到鹿野苑梵施国王处,表明希望能联亲,迎娶他的女儿。

梵施国王了解六国的要求后,内心很是不安,心想:“我仅有一个女儿,如果只答应其中一位,其余五国必定怀恨在心,若是掀起战争,将危害到全国臣民。”因此,不敢答应任何一位国王。六位国王都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悦,各自统帅四大军队进军鹿野苑,准备抢人。

一天早上,梵施国王登上鹿野苑的城墙,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六国军队,他觉得一切都完了,内心焦急万分,拖着沉重的步子,无精打采地回到城内,陷入苦思。这时,嘎希美女来到父王身边,看到父王满面愁容,忙问:

“父王,什么事让您心事重重呢?”

“女儿啊,这都是为了妳呀!”国王愁眉苦脸地说。

“为我?是不是我长得不够美丽?”

“不是因为不美,而是你太美了,六国国王都争着想娶你,我怕得罪任何一国,因此一直没有答应他们。没想到却造成今日六国同时兵临城下的局面,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梵施国王苦笑着。

嘎希美女略加思索便问:“父王,女人有没有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力呢?”

国王很快地回答:“当然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美女安慰父王说:“父王,请不要担忧,您告诉那六位国王,我将亲自挑选他们。”

国王听完这些话,心里轻松许多,便派六位信使将此事告诉六位国王,请他们收兵稍候几天,准备参加候选。这时,六国国王都骄慢地认为嘎希美女一定会选中自己,因此,不约而同全退了兵。

信使把情况照实禀告国王,国王心想:“不管女儿选中哪位国王,但愿其它国王都能心服口服!只要国泰民安,我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六位候选的国王回去后,各自兴修宫殿。等到约定当天,他们佩挂着各种宝饰,带着大象、珠宝、财物及眷属,准时来到鹿野苑。他们各自为阵,坐在狮子座上,等候嘎希美女的到来。

嘎希美女身着妙衣宝饰,骑着大象,不疾不徐地从每一位国王面前走过,最后,她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不愿与任何人过着世间如梦似幻的生活,我将礼拜释迦牟尼佛,出家学道。”说完之后,嘎希美女就离开了。

六位国王及眷属看着她缓缓离去的背影,都深感失望,却又觉得这个美丽的女子真是稀有难得,居然宁愿皈依佛陀,而不愿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

这时,梵施国王及眷属们也目睹这一切,他们半信半疑地尾随嘎希美女,想知道是真是假?

嘎希美女有时骑着大象,有时徒步前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佛陀安住的地方。见到佛陀,她于佛足下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清净戒律,请您恩准。”佛陀欣然答应,并找来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亲自把嘎希美女交付给她。

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便为嘎希美女剃度,为她授具足戒,也为她传了相应的法。她精进修持,过了不久,就断尽所有烦恼,证得阿罗汉。当时,尾随而来的人,看到嘎希美女真的出了家,并证得果位,都觉得非常稀有。嘎希美女再去世尊面前礼谢,世尊也传法给尾随而来的人们。

那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嘎希美女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出生在帝王之家?又是什么样的因缘身相庄严,并能对如来教法生大信心,速证圣果呢?请世尊为我们演说。”

世尊告诉他们:“这是缘于她往昔的愿力。很久以前,在贤劫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当时鹿野苑有一位财产很多的施主,他家的儿媳妇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这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极大的信心。她借着父母的力量修建经堂,用以供养迦叶佛和僧众,并在父母的同意之下,出家修行,一生严守净戒,精进闻思修学。临终前,她发了一个愿:

‘愿以我一生布施、供养、持戒、闻思等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并能于释迦世尊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位发愿的比丘尼就是嘎希美女,因为她往昔的愿力已经成熟,所以今世能在富贵之家出生,身相庄严,并对我生起信心,出家为尼,证得圣果。”


【佛法妙音】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在千万遍的祈祷声中花落人间,

佛前求得的名字定会吉祥无边,

高贵的生命,寄托阿妈全部的期盼。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个心愿,

在千万次的匍匐之中让爱绵延,

佛前求得的未来定能光耀灿烂,

圣洁的精灵,寄托阿爸所有的梦幻。

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在爱的祈愿中绽放娇艳;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个心愿,

在爱的感恩中懂得奉献。

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在千万遍的祈祷声中花落人间,

佛前求得的名字定会吉祥无边,

高贵的生命,寄托阿妈全部的期盼。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个心愿,

在千万次的匍匐之中让爱绵延,

佛前求得的未来定能光耀灿烂,

圣洁的精灵,寄托阿爸所有的梦幻。

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在爱的祈愿中绽放娇艳;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个心愿,

在爱的感恩中懂得奉献。

我是阿妈佛心上的一朵莲,

在爱的祈愿中绽放娇艳;

我是阿爸佛心上的一个心愿,

在爱的感恩中懂得奉献。

我是阿妈佛心上(佛心上)的一朵莲。


大日遍照一切处 - 弟子空融睡梦瑜伽之承接法名报告

祈请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皈依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在执笔写承接法名之前,首先要感恩大恩金刚上师佛带安来对我的慈悲摄护!同时感恩十六年一路学佛过程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位善知识!感恩尽虚空遍法界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空行诸尊众!感恩好友离幻把“带安来”这三个具有无上吉祥加持力的名字传入我的耳根,进入我的心识。如果没有前面每一位善知识、师父的教诫,我不会对佛法生起正确的认知并信受奉行,也不会在今生遇到尊贵的具德大恩上师佛“带安来”,在这里我万分感激,合十感恩!

下面我来讲讲初见上师的心情,8月27日,明证师兄为我们这群即将皈依的新弟子讲授一些佛教的基础知识,如每样供品的美好寓意,法名:空、明、悟、离四字辈的用意,正名与意名的互补作用,师父布法名于虚空中,弟子如何在睡梦(禅梦)中承接法名。听着明证师兄款款讲述,心中时时充满欢喜,并盼着师父能早点来到……。

下午五点多钟,带安来上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进入会场,看到上师的一刹那,我浑身不禁生起一种热气蒸腾的喜悦,上师笑容可掬,给我们这群佛弟子做了轻松愉快的开示,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妙莲,深邃如虚空般的佛法从上师口中讲出,是那么平实简洁,经书上佛陀讲的“法尔如是”,就是上师讲的这些看似在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常的事情,却蕴含着宇宙的大法则,上师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开显了佛法这座神圣的殿堂之门。

皈依磕大头拜师是在祥和庄重的氛围中进行,轮到我给上师磕头的瞬间竟不自觉地哭了,那种心情就好像我寻找了千年,终于找到了至尊如意宝——我的大恩上师佛带安来,并告诫自己再也不要离开上师,要生生世世跟着上师佛。上师给每位新弟子灌顶加持净身,那是我不曾见过的,上师是乘愿再来的佛啊!在一次次的激动与欢喜中,我接到师父赐的法名是“空”字辈,并告知晚上在睡禅中承接法名第二字,且依靠智慧解读梦境,参悟法名。

8月27日这一夜几乎没怎么睡,兴奋点总是落在上师的音容笑貌上,一遍遍回忆上师说话的细节,感觉是那么亲近与幸福。也就凌晨三点多一打盹做了一个梦:有一群孩子,我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看看窗外的天还没亮,复又躺在床上忆念上师的德相与声音,早晨六点多头一沉恍惚间又一个清晰的梦:晴朗的天空中,有一轮硕大的太阳,白色洁净的光芒照耀万丈,我托着太阳走。

这两个梦怎么如此简单直接呢?好像挺贴合我的性格,好像又弥补我自性的缺处,我细细思惟着。

带着这两个梦我们一群新皈依弟子来到带安来师尊下榻处,向上师汇报梦境并解悟法名。我跪在上师面前诚惶诚恐,认真描叙了两个极其简单没太多情节的梦境。

上师提示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该怎么做?”我回答:“那得融入到孩子们中去。”上师又提示我第二个梦境:“天空中的太阳给众生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我脱口而出:“温暖,暖融融的。”经师父应机逗教,我心中有一丝明了,但还不敢确定,所以没有果断地报出悟到的法名。等修完一部《金刚萨埵净障法》,上师再次问我悟到名字否?我没有一丝犹豫地回答:“空融,确定是空融。”师尊笑了,点头认可。

恩师赐我法名“空融”:寓意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莫被这器世间的五蕴所迷惑,要真正生起出离心,要融入到孩子们中去,把佛陀的教化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中,续佛慧命,这群孩子是将来荷担如来家业的弘扬者,融入孩子弘扬佛法,需要我们具有耐心与善巧方便。这是上师的智慧啊!

“空睿”智慧之意,天空中光芒万丈的太阳,寓意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是密宗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我托着太阳走,说明要护持正法、弘扬正法。这是上师的慈啊!

“溶”即包容一切,学佛之人要有大气魄,如大地承载万物,如江河湖海汇聚万流,这是包容心,而包容心来自于修忍辱,这是上师的悲啊!

“揉”有聚合收拢之意,学佛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是用佛的智慧学习、工作,以出世间心做世间事,以事间事修出世间心,把万事揉和融汇贯通磨练的是心性,增长的是智慧。

恩师在睡梦禅中的密意如此之深,令我这新皈依的弟子即欢喜又深感压力,上师的法脉传承自古七佛,若不依止恩师正法修行,弟子又有什么资格与能力去护持正法?她知道我这个弟子的心性,应用什么样的法名来策励,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御。佛家的空乃般若智慧,融乃理事无碍。

上师啊!您是倒驾慈航的佛啊!您是透彻宇宙万法具大智慧的佛啊!您知道弟子心性上欠缺什么?本性上还需要哪种佛力助缘?您赐予了弟子最恰如其分的法名。

感恩诸佛菩萨对我的眷顾与厚爱,让我这一生得遇具德明师带安来。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永久无苦得乐!

愿一切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莲坛弟子空融恭敬合十顶礼

2016年9月24日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


护法神愿意惩罚你,是为你好

修道人要有一种敬畏,对生命,对因果的敬畏。菩萨虽慈悲,然不一定软言软语才是慈悲。棒喝,乃至惩罚,也是一种慈悲。祖师大德在调教弟子时,也有现棒喝相,尤其是是禅宗的祖师。比如近代的来果禅师,被成为东方最严厉的禅师。棒喝之下出高人。这也是一种慈悲。

菩萨是慈悲,但护法神的惩罚,仍然是一种慈悲。有人很疑惑,护法神怎么可能去惩罚学佛人,不是都护持吗?要知道,你有心做错事,惩戒一下你,是一种慈悲。如果不惩戒你,你一直错下去,那才是不慈悲。所以护法神惩罚,是对你的慈悲,否则你一直犯错。当然,你要说冤亲债主来找上门,也是有。但护法神,他仍然带着分别念,你行善他就护持你,你行恶,他就惩罚你。这个是护法神的职责。所以我们不要误解了慈悲。

不要把惩罚看成那么难看,那么难受。惩罚是为了让犯错的人反省,让你在恶业现前之前,就能赶紧反省忏悔。世间人不学佛,你行恶,只要不触犯到三宝,护法神懒得管你。等你恶业一现前,阎罗王就来管你了。这就是你要受报。你想要忏悔,积累福报,已经没有能力了。

打个比方,世间人做不正业赚钱,比如经营杀生卖肉,赚钱很快很平稳。但癌症一来,业相一现前,你带着病苦的身体,根本无法忏悔,也不懂诵经。这就是属于阎罗王管理的范围了。世间人被业力牵引,就这样子。

我也见过有个老居士,她经常到处供僧,以前她想要做卖海鲜,总是亏本。后来师父就给她指点,去卖水果。她很快就改行了。她以修供僧功德,想要行恶业卖海鲜,卖不成。只好卖水果。这也是护法之加持。

修行人如果破戒犯戒,不知忏悔,也被护法神以惩戒的方式来点醒。人要有敬畏之心。比如在戒律问题上,你犯戒,会不会受果报。一定会,包括有人在菩萨前的誓言,你要去做,要去还愿。有些人学佛,喜欢许愿,保佑我怎么样,我就布施多少。结果自己没有做到,这个违背誓言,都是很危险的。因为护法神很生气。

护法神中,天和龙是主要的护法神。你不要以为,哦,我做很多善事,我破戒没事。不要抱着这个心态。就像前面讲到,你拿钱供养是有功德,但你供养的钱不是净财,仍然有不好的果报。福不灭恶。护法神对你惩罚一下,也是一种慈悲。你就能不做。不然你要收手,很难。有个人做卖鱼的,他生了大病后才去收手。不然人都觉得,我钱总是不够。这个是众生的业相。

修道人的心要直,要正,你正后,才好谈慈悲。修道先正心才有用。如果作为真的修行者,就要先过心正,行为正,这一关。如果是世间的信仰者,那也无所谓。毕竟佛门广大,每个人业力不同。钱财来的不净,能供养也是一种善根。但你要开始真正修行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了。

有个真实故事,讲80年代,一群作家去五台山,然后就乱说话,很不恭敬佛教的话,有意去乱说。结果下山后,整辆车都翻了。人飞出来,都活着,但乱说话,嘴巴撞成猪的嘴巴。没有乱说话的,一个都没事。这个是真实的记载。这些只是小小的惩戒而已。惩戒是一种慈悲,你以后才不会敢再犯。小戒不戒,犯大戒你就苦了。

佛法有他神圣性,敬畏性。如果缺少敬畏,人就很可怕。尤其是唯物论后,许多人对天地,对神明,对佛菩萨的敬畏心,少了。这很可怕。哪怕出家人,高僧大德,仍然要背负这个因果。有个出家人要建庙,到处挖山,结果把风水龙脉挖断,过几年就瘫痪,直到往生。

~~~~~~~~

12 - 《妙法莲华经 -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佛法妙音】生死歌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

三界无安稳 生死大火坑

恩爱似情浓 缘尽怨相生

理想并名利 得失我执增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三界无安稳 生死大火坑

恩爱似情浓 缘尽怨相生

理想并名利 得失我执增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理想并名利 得失我执增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

唯有业随身 ~

 


【佛典故事】慈力王血施

“真是奇妙啊!佛陀在世,恩泽如雨,普润众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阿难在林间坐禅时,思惟着这个问题。

“憍陈如等五比丘又是具足了什么福德因缘,能在佛初成道时,入佛法门;法鼓初振,便能率先得闻;甘露初降,便能独蒙其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想着想着,阿难决定前往请示世尊。

世尊一听到阿难的问题,即为他开示过去的因缘……

过去久远劫前,有一位慈力王,他领导这个世界八万四千个小国,拥有一万名大臣及二万名夫人。他慈心广大,愍怀一切众生,从来没有生起一丝丝的厌烦心,并且常以十善教化百姓,国家一片安乐,令四方各小国国王十分钦慕。

有一次,国内出现许多夜叉,常食啖人血,以此资身活命;但因人民皆收摄身心、敦修十善,所以有诸多护法善神在旁守护,使夜叉无法靠近。久而久之,夜叉没有饮食来源,个个骨瘦如柴、饥饿无力,不知如何是好。五名夜叉来到慈力王面前,说道:“大王啊!我们这些鬼卒,都是仰赖人血才得以活命,但因大王您教导人民修习十善,使我们失去饮血的来源,现在实在又饿又渴,已经快活不下去了,请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

慈力王一听,心生悲愍,即以利刃划破自己身体五处,布施自身的鲜血,夜叉们赶紧拿容器盛接鲜血,高兴地饱足一顿。喝饱之后,他们非常感恩慈力王的恩德,慈力王即说:“如果你们感到饱足,现在就要开始修习十善,现在我以色身之血来解救你们的饥渴,未来当我成佛之时,一定要以法身的戒定慧血,除去你们贪瞋痴三毒的饥渴,以资养你们的法身慧命,并且使你们安住在菩提涅槃中,得到究竟安隐之处!”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的慈力王就是我,五夜叉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我生生世世皆发誓愿要先度化他们,所以初成道时说法,他们一听就能契悟。”阿难及在场比丘听到这段因缘后,不仅对世尊更生敬仰,亦欢喜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

典故摘自:《贤愚经 - 慈力王血施品第十三》

省思


古德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务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愿力是开启行动的金钥,一旦启动,未来就能够成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愿意本着这一念平等、慈悲的大愿心,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就能为世界开启一片光明。


飞越生死之轮 - 弟子明轮睡梦瑜伽之承接法名报告

祈请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皈依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妈妈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自打我记事起,妈妈就对佛法孜孜不倦追求着,如今修习佛法十六年了。在妈妈耳濡目染之下,我对佛法也有了较深的认识。今年8月27日,在离幻阿姨引荐下,我妈妈皈依了带安来上师。皈依后,妈妈十分激动,对我讲述了她在梦境中承接法名的经历。这种承接法名的方式从未听说过,对于我这种90后年轻人来说觉得非常新奇。虽然从未见过上师,但从妈妈口中听到“带安来”三个字,似乎早已相识,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让我想皈依上师,追随上师!

2016年9月23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妈妈带领下我皈依了上师,皈依了三宝,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佛弟子。皈依后如妈妈一般,我也要在梦境中承接法名,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参悟法名。当晚我的心情十分忐忑,真的会有梦吗?法名真的会藏在梦中吗?如果不做梦怎么办?做了梦解不出法名又怎么办?终于理解妈妈当时激动的情绪了。带着些许的不安、兴奋与好奇沉沉睡去。

当我睁眼已是第二天清晨,两个梦境浮现在脑海中,如此清晰、神奇、不平凡。

梦境一:

梦见自己在上师房间里骑一个独轮小车,上师穿着昨日那套灰色汉式长装,妈妈的好友离幻师兄也在旁边。独轮车的车轮很小,比手掌大不了多少,所以我蹬的飞快,一边蹬一边还给上师表演着,同时高兴地喊着:“上师快看!看我蹬的多快!”上师和离幻师兄都在一旁看着我笑。

过了一会儿,上师说:“车轮太小了,换个大点的吧”。然后车轮就变大了。

梦境二:

梦见自己和妈妈(空融师兄)出门,家门口有一只很长很大的猫,身体后部被剔除了很多毛,虽然看起来是猫的样子,可妈妈告诉我说:“这是黄鼠狼”。说完妈妈就跳开了。

当时看到那只猫脸黄鼠狼心里并不害怕,但是它却十分警觉,身上的毛都乍着,尾巴高高竖立着。本来我想尽快离开,但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多了许多小猫,它们都在我脚边蜷缩着,很害怕猫脸黄鼠狼的样子。当时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如果我走了,这些小猫会被它吃掉,

嘴里和心里同时念了句:“祈请金刚上师带安来加持!”梦就醒了。

第一个梦境中重点有独轮车、巴掌大的小车轮以及上师换的大车轮等几个概念。我上网去查,发现“轮”在佛教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六道轮回的“生死之轮图”,看到其中央有一个阎摩鬼王口噬掌持着生死大轮,它显示了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过程;二是代表佛陀所传佛教正法,佛陀一生当中三转法轮,开示了解脱痛苦与生死的方法。

我忽然醒悟:独轮车代表我在六道中已经轮回了很久……而我在上师的房间表演脚蹬独轮车,代表我在这一世轮回中终于遇见了上师,遇见了佛法。上师给我换了一个大车轮,是告诉我:从今以后要勤习佛法,传承佛法,弘扬佛法,因为转法轮的责任将由我们这代年轻弟子来承担,这才是上师给我换上大车轮的真正用意。

我是明字辈弟子,所以我参悟自己法名是“明轮”。

第二个梦境上师开示:被剔除了很多毛的猫脸黄鼠狼,代表因魔性而沦落畜生道的众生,作为畜生道的众生由于愚痴会相互厮杀、啖食,你吃我我吃你,从而造下不停轮回的因。而上师代表三宝的总集,上师聚集了佛、法、僧三宝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依靠佛法的加持力才能拯救沦落于恶道的众生。我在梦境中喊出“祈请金刚上师带安来加持”也是在祈请佛菩萨的护佑,同时也表明心性中渴望出离轮回,渴望回归如来之家。

根据两个梦境,上师开示我的法名“明轮”(出离轮回与长转法轮之意);意名“明论”(明白佛法所论);音名“明沦”(精进修行,把握今生,切勿再沦落六道)。

感恩上师慈悲点化,弟子明轮将铭记于心,生生世世追随上师,也会牢记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责任与义务:荷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传承佛法!

弟子明轮以至诚之心

祈请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皈依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弟子明轮合十礼敬!

2016年9月24日于北京

~~~~~~~~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陀罗尼


燃灯佛圣诞,一灯能破千年暗,一灯能起究竟慧

农历八月廿二恭迎燃灯佛圣诞日。燃灯佛是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三世佛,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是燃灯古佛的圣诞,佛教在这一天供花、上香、供灯、念佛、诵经、持戒、放生,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持。

燃灯佛

燃灯佛,亦作然灯佛,为本师释迦牟尼如来过去世的老师,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中的一位。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然灯佛。

《大智度论》:“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四教集解》曰:“亦名然灯,亦名锭光。有足名锭,无足名灯。锭字或作定字,非也。”燃灯佛又是三世佛之一,是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

《瑞应经》曰:“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莲华,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合彼女所寄托二枝为七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燃灯佛是过去佛中最著名者,在佛教经论中,很多以燃灯如来为中心并说其前后出现诸佛之事例。

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有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世自在如来时,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大悲经》谓燃灯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共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论》说释尊于第三阿僧祇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首位即燃灯佛。

燃灯佛从宝髻佛受记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

关于此佛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发心供养品》等,单说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系在过去九十一劫。

久远劫以前,释迦佛陀是一位财富充足且明达经论教法的梵志。他喜好布施,护爱他众如护己身。国人敬其威德才学,皆尊他为师,随持梵行之弟子多达五百人次,且都具有儒士的美德。当时,有正等觉号啑如来,引导着三界迷情返回本元。梵志欣喜地作了皈依,并请佛及僧众留自家七日,以礼供养。弟子们也各自争抢着负责力所能及的事务,有一外出刚回的童子亦请求做一点事情。梵志说:“若有无人做之事,你皆可为之。”此童子年少清真,道志勇猛,见供佛之灯无人主管,遂把自己洗浴净洁,用白棉布缠在头上,不惜引火自焚,以身为灯。天龙鬼神惊叹童子励力向道之心,无不合掌随喜:“如此壮举世上罕见,他于来世必定成佛。”啑如来也赞许他,并加持令其火光彻夜长明,而他的头却不受损伤。童子一心专注于佛经之义,心无杂念,如是安住七日无一点懈怠疲倦的念头。于是佛为童子授记:“过无数劫,汝当成佛,号燃灯(又名锭光),脖颈、肩膀皆有光明,将教导、拯救众生获得解脱,功德无量。”梵志闻言也请佛为自己授记。佛言:“待童子成佛之时,他会为你授记成佛。”梵志闻言大喜,此后竭力行施,遇饥者予食,见寒者给衣,逢病者给药,飞蚊爬虫之类亦随其所食按时救济,故布施之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量。

佛教通常以传灯的方式,籍喻佛法就像这一盏盏燃起的明灯,祈愿佛陀的智慧之光,正法之路,延续不断,无有穷尽;“传灯”是具有鲜明象征意义的佛教大型共修法会。“灯”是佛门六种供具之一,用灯来供养佛菩萨三宝。以“一灯能破千年暗”为象征,通过“灯灯相传,传灯无尽”传递美好的愿望。点亮了真理和慈悲的明灯,从此,苦海里的众生有了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回归到慈悲的情怀,包容的心量,我们的世界,将不再有愚昧和黑暗,生活的道路将越来越宽广,人生的意义将会走向圆满。

燃灯供佛之功德

依据佛教三藏经典中《施灯功德经》中记载:“如是少灯奉施福因。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一切世间人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乃至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知。如是然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舍利弗。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唯有如来乃知此义。舍利弗。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

至于燃灯供佛的意义,《佛说施灯功德经》中也有如下记载:“舍利弗。若彼众生于佛塔庙奉施灯明。以此奉施所作善业。能获安乐可乐之果彼施灯明作善业时。欣喜相应从信心起。于现世得三种净心。何等为三。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我于如来已设供养。知身不坚摄坚身想。知财过患摄坚财想。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一净心。复次舍利弗。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起如是心。我于如来无上福田最胜福田。能受最胜供养者所。已作供养。我今不畏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我此善根已作人天善道之因。得于妙色资生众俱。又得智能安稳快乐。乃至能得菩提之果。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二净心。复次舍利弗。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想。我于诸佛已作舍施。已作福德。已舍悭贪。己除悭过。作如是念已。施心无恼施心增长。舍利弗。是名供养佛塔第三净心。”

施灯功德经又说:“在佛塔、佛殿或佛堂布施明灯的人,可以得到无数的福报!”

其一、临命终时,会产生三种智能:

一者、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平生所造的福德善事会自然浮现心中。

二者、心生欢喜,开始念佛!

三者、身心清净而没有苦恼(神识离开身体时,没有痛苦)!

其二、临命终时,可见到四种光明:

一者、日轮圆满涌出!

二者、清净的月轮圆满涌现!

三者、见到许多身上有光芒的天人坐在一起!

四者、见到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也看见自己在佛前恭敬合掌!

其三、死后出生在忉利天安享福报,自知宿命!

天福享尽,不坠恶道,投生做人,出生在尊贵的佛化家庭。

其四、得到下面四种可乐的福德:

一者、相貌庄严!

二者、资财充足!

三者、有大善根!

四者、有大智能!

其五、得到四种清净:

一者、身业清净!

二者、口业清净!

三者、意业清净!

四者、善友清净!

其六、得到八种快乐的果报:

一者、眼睛明亮美好!

二者、观念正确!

三者、具足天眼可看见遥远或细微的事物!

四者、不会破戒!

五者、智能圆满证得涅盘!

六者、行善业没有困难或阻碍!

七者、常能见佛,做一切众生的眼目!

八者、当转·轮圣王、切利天天王或大梵天王!

其七、得到八种无量的果报:

一者、得到佛陀无量的眼光!

二者、得到无量的神通!

三者、得无量的佛戒!

四者、得如来无量的三昧!

五者、得如来无量的智能!

六者、得如来无量的解脱!

七者、得如来无量的解脱知见!

八者、得明白一切众生的兴趣或嗜好!

其八、获得八种无量资粮:

一者、得无量正念资粮!

二者、得无量大智资粮!

三者、得无量信心资粮!

四者、得无量精进资粮!

五者、得无量大慧资粮!

六者、得无量三昧资粮!

七者、得无量辩才资粮!

八者、得无量福德资粮!

其九、得四无碍辩,乃至次第得一切种智!

前200名供灯功德主

为世界点上和平灯:祈祷干戈永息,甲马休征

为人民点上慈悲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子女点上智慧灯:祈祷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为父母点上健康灯:祈祷身心康泰,少病少恼

为子孙点上如意灯:祈祷人丁兴旺,麒麟送子

为事业点上福禄灯:祈祷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为家庭点上吉祥灯:祈祷家庭和睦,婚缘顺意

为外缘点上善财灯:祈祷事业发达,财源广进

为众生点上成就灯:祈祷福慧双增,速成佛道

~~~~~~~~

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