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盘日

顶礼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农历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涅盘日。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如是前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人无算。到了世寿八十岁的时候,这时,三藏教典已经尽备,四众弟子普沐教泽,度生之事渐毕,就在拘尺那伽罗城外希连若跋提河畔示疾,择在婆罗双树间,命阿难敷设床座,示以即将涅盘。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 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向北方弘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 我于今夜将入涅盘。 」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泪流不止。 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是没有用的,要紧的是向佛陀请示未来如何使正法久住。 经过商量以后,大家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佛陀! 诸位弟子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盘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盘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盘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盘以后,结集的经典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

佛陀慈祥恺悌地回答道:「阿难! 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盘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了。 你们要认识法性。 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盘,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记着: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盘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盘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盘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 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盘处。 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

佛陀静静地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诸比丘弟子! 我涅盘以后,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 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 你们要弘扬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 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 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 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 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 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 这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 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 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光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 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 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 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 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 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 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 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 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 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 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 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作有道的智能之人。

诸比丘弟子! 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 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 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 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 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 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能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 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能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能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 常以闻思修的智能,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 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 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 今我将要涅盘,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对佛陀说道:「佛陀! 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 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啜泣。 佛陀安静地说道:「你们要降伏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 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能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离贪欲,远离嗔恚,你们可以远离不善。 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一定要自我降伏! 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 『心』悟则成佛;『心』迷则成魔。 所以,你们必须降伏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你们要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研究,在一起修行。 你们不要虚耗精力,浪费时间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无益的争论中。 你们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 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 形躯必然消逝,是无常;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 见到形躯的我,他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

佛陀如果以應身住世的話,這終是無常之相;唯有佛陀進入涅槃,你們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間!

 


你会选红色花还是白色花?一场别具一格的出离心考试

导言:在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浴佛法会上,带安来上师借佛前献花的因缘,对弟子们进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心性考试。上师布了一道密咒真言,赋予红色花朵和白色花朵不同寓意。由于密咒真言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每位弟子在取花献佛时,对于选红色花还是白色花心中都经过一番抉择。请先别着急看下文,想一想:你会选择哪种颜色的鲜花供佛呢?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教界的重大节日,教主释迦摩尼佛的诞辰日,所有寺院、佛教道场和佛弟子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同往年一样,一大早莲坛众弟子纷纷来到佛堂,有条不紊地准备即将开始的浴佛法会。

中午十二点,随着钟鼓齐鸣,尊敬的带安来上师步入法会现场,浴佛法会正式开始。在法会仪轨中有一环节是佛前献花,每一位弟子至花篮中取出一支鲜花,在上师和佛前三顶礼后,供于佛前。今年佛堂准备了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并非特意,往年负责买花的师兄会选择同一品种颜色的鲜花,但今年花店鲜花数量不够,故选了一半白色,一半红色。

献花环节,弟子们依次从花篮中取出一支鲜花,有的取白色,有的取红色供于佛前。佛前献花代表佛弟子对佛陀的尊敬、奉献、感恩之心。一切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所以花表因,表菩萨的六度万行,果实代表果,提醒佛弟子修六度万行,以成就无上之佛果。

法会结束后上师召集弟子们坐下,说道:“今天你们准备的花十分鲜艳美丽,上师很欢喜,那么有谁知道佛前献花的功德呢?”看到大家都不语,上师讲述了释迦牟尼佛前身“买花献佛”的典故。

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中记载:有一天,定光佛(即燃灯佛)要入提播婆底城游行教化,国王灯照王得知此消息,心大欢喜,希望自己是首位持花供养定光如来的人,于是下令击鼓宣告,“国内所有名花皆须送至王宫,不得私卖,更不得在灯照王之前供养定光如来。”

此时,有一位善慧仙人听说定光佛要进城,就想买莲花供养佛,因国王已经下令,没人敢卖,所以哪里都买不到。正在四处寻找之际,他看见一位宫女手持花瓶,里面藏着七朵莲花。由于善慧仙人的至诚心,感得莲花踊出瓶外。

善慧仙人自远处看到莲花,于是上前诚恳的请宫女将莲花卖给他。宫女听到有人要向他买花,非常惊异,心想:我已将花小心翼翼藏在瓶内,他是如何发现的呢?低头一看手中的花瓶,发现莲花竟然露出瓶外,感到颇不寻常,于是回答:“这些莲花必须送到王宫内,我不能卖给你。”善慧仙人接着说:“我愿意以五百银钱买您的五朵花。”

宫女心想:“这些花值不了几个钱,为何此人愿意付这么多钱来买花呢?”便问:“你买这些花作何用途?”善慧仙人答道:“今天定光如来将要入城教化,诸佛如来如优昙钵花般难得值遇,所以我想买花供佛。”

宫女听到他的回答后,心想:“此人容貌端正,身上仅有一件鹿皮衣勉强遮蔽形体,却不惜钱财买花供佛,真是善根深厚。”便说到:“我可以把花给你,但我希望生生世世都成为你的妻子。”善慧仙人回答:“我是一个修清净梵行的人,不能答应这种生死相许之缘。”宫女非常坚持:“若不答应,你就无法得到这些花。”

善慧仙人为了求花供佛,只好答应:“你如此坚持,我只好答应你的条件。不过如果有人要求我布施头目髓脑,财物妻子,你绝不能阻止我布施的心愿。”宫女回答:“没有问题,我答应你的要求。可惜我只是一位弱女子,无法到佛前亲自供养,请你将这二枝莲花一同奉献与佛,愿我生生世世不失此誓愿,请你一定要让佛知道我的愿望。”

善慧仙人手捧莲花来到佛前,注视着如来庄严无比的相貌,心中默默祈愿能够成就一切种智,拔济所有苦难众生。发愿后,便将手上的五枝莲花散于空中,没想到莲花竟然不坠于地,在空中化成庄严的莲花台;接着,善慧仙人将剩下的二枝莲花也散至空中,两朵花也同样不坠于地,并停于佛身两侧。

灯照王及其眷属、臣民、天龙八部,从未见过此殊胜奇特的景象,不禁欣喜赞叹。定光如来以无碍智,称赞善慧仙人:“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是行,过无量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

佛为善慧仙人授记后,见到善慧仍身着鹿皮衣,头上绑着仙人髻,如来便以神通设作方便,化现一地淤泥,欲为善慧仙人更易仪服。善慧仙人眼见佛足即将踏上污地,心想:“怎么能够让佛尊贵的千辐轮足被淤泥染污呢?”他立即脱下鹿皮衣覆在污地上,但仍不足以遮盖所有的淤泥,于是便解开头发,以发覆地。定光如来踏上善慧仙人以衣发所覆地面,并为之授记:“汝后得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善慧仙人听到佛慈悲授记,欢欣踊跃,喜不自胜,即时便解一切法空,得无生忍。

善慧仙人于佛前五体投地,向佛禀告:“唯愿世尊,哀愍我故,听我出家。”定光如来答:“善哉!善来比丘。”善慧仙人应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随佛修行。

上师讲述完释迦牟尼佛“买花献佛,得佛授记”的典故后,对弟子们说:“佛前献花有如此殊胜不可思议的功德,因此今天佛前献花时,看到你们发心准备了这么多,这么美丽的鲜花,上师十分欢喜。借此因缘,上师出了一道题,每位弟子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场心性考试。”

上师是一位证得圆满智慧的觉者,了知一切众生根性,时常以出其不意,别开生面的方式引导教化弟子。这一次上师又出了什么样的题目来考大家,弟子们都通过考试了吗?

望着大家期待的眼神,上师说道:“我先来问问你们,献花时为什么有人选红色花,有人选白色花呢?当时我仔细观察每位弟子,有的在花篮前驻足良久,犹豫不决;有的已经拿出白色花又放回去,取了红色花;有的毫不迟疑取白色花。那一刻你们心中都是怎么想的?”

经上师这么一问,大家才猛然察觉自己取花时确实有所抉择。

空性师兄说:“望着一大篮红、白两色鲜花,我觉得红花鲜艳浓郁,象征热血之心,我要将自己满腔热血献与佛菩萨,所以我取了一支红色鲜花。”

明证师兄说:“今天确实奇怪,我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人,但不知为什么,取花时我竟然犹豫不决,觉得红花娇艳欲滴,白花圣洁纯净,不知选哪一种好?手中已将一朵红花拎了起来,又放回去,最后不知出于何种心境选了白色花献佛。”

上师微笑不语,转头问另一位弟子道:“明能!你为什么选白色花呢?”

明能师兄说:“我当时好像没什么想法,直接取了一朵白色花。”

上师说:“我在上面观察的很清楚,有些弟子的想法很直接,有些弟子是一刹那细微的思绪,但不论是直接思维还是细微思绪,那一刻你们每个人的心都在不停闪烁,都在选择。”

明能师兄又想了想说:“上师!经您这么一讲,我当时脑海中确实闪过一念,我平时就喜欢白色花,所以取了白花献佛。”

“那么你呢?悟为!你为什么选红花呢?你当时可是在花篮前犹豫了很久。”上师问一位女弟子。

悟为师兄连忙点头说:“上师!这么多弟子您都观察到了,也不知什么原因我确实犹豫了很久。一会儿觉得红花热烈似火,妖娆夺目;一会儿又觉得白花明媚轻灵,皎洁沉静,思索了很久才选了一支红色花。”

“悟清!你为什么选白花呢?”上师问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弟子。

悟清刚皈依佛门不久,于佛理还不通透。他腼腆的说道:“我什么都不懂,就觉得白色花很纯洁,所以选了白色花。”

......

上师不厌其烦一一询问了每位弟子的想法。

最后上师说道:“今天你们正好准备了红、白两色鲜花,借此因缘,在你们取花时,上师布了一道密咒真言,赋予红色花朵和白色花朵不同寓意:红色花代表红尘,代表世间法;白色花代表白净法,出世间法。取红花的弟子心性中对红尘仍有眷恋,暂时还有没放下对世间名闻利养的追求;取白色花的弟子心性中已生起出离心,发愿放下欲望追求道果。由于密咒真言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取花前每位弟子实际上已接受了上师灌顶,密咒真言的力量使你们心性中对于选择留恋红尘还是放弃人世间的欲望,其实刹那间都做出了抉择。”

听完上师一番话,所有弟子都沉默不语,静静回想自己当时那一刻的心境……

空性师兄此时眼眶红润,她上前顶礼上师说:“上师!诚如您所言,检视自己的心性,跟随上师修行六年,我依然没有放下对红尘的眷恋,贪爱世间的情爱物欲,出离六道轮回只流于口头形式。我无颜面对上师慈颜。”

具备三明六通,洞察一切的大恩上师,早已明了弟子们此时此刻的心念。上师对每位弟子说道:“刚才的选花只是一场小小测试,目的为了让你们了解自己的心性,意在鞭策和提醒,不代表将来的成就。上师只是想让你们明白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出世法?佛法归根结底是出世法,是一乘法。上师刚才为什么给你们讲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们,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成佛。真正学佛的人须有出离心与菩提心,这是一切显密修行者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即使修再殊胜的法,也是徒劳无益。在没有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长期闭关修大法,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对任何修行人来说,出离心与菩提心都极为重要。这也正是今天上师以红花和白花示现的真正原因。

“当然选红花的弟子不必灰心丧气,只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大行大愿,不仅仅为个人今生幸福快乐,而以大乘菩萨的境界对照而修行,这就是出离心;而选白色花的弟子也不要骄傲自满,一旦傲慢懈怠,同样会堕落红尘。”

此时所有弟子均感慨万分,大家五体投地虔诚恭敬顶礼上师,感恩上师以此善巧方便教化弟子。祈请上师长久住世常转法轮!祈请上师佛菩萨加持护佑,让弟子们智慧增长,信念坚固。以坚持不懈的信心走向光明彼岸!

至诚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至诚顶礼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至诚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莲坛弟子明证合十

 


【佛典故事】前世的起心动念带来今生的不同遭遇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

“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难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 “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舍利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

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它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牠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象……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精彩:《普门品释义图文》

01、救火难图

〖经文〗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释义〗

如果是经常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假使落入大火之中,火也不能烧坏他。这是由于菩萨威力强大无边的缘故。《觉世经说证》里可以证实这事。明代天启年间,杭州城发生了大火灾。火起后,有一个江西商人,被烈火围困在高高的楼房中,连他自己也认为没有救了。这时,人们看见白衣大士在楼房旁边洒下了净水,火烧近楼房就熄灭了。人们询问商人是不是曾做过什么善事,商人推说没有。后来,商人的叔父才说出了原因。原来,商人早年丧父,遗留下五百两银子。他是嫡出的长子,还有四个庶出的幼弟。他辛勤经商二十余年,积累了五千两银子。待弟弟们都完婚后,他就把所有的财产均分为五份,一人一份。全族的人都为他的仁义所感动。

02、救水难图

〖经文〗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释义〗

若是被大水冲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会漂到水浅的地方而获救。《夷坚志》一书中有所证实。

宋代人徐熙载的母亲程氏,平日常敬奉观世音菩萨。绍兴四年,徐熙载带领两个孩子到彭大任家教私塾。回家时,乘坐从石镇租凭的船。长江之水浩浩淼淼,无边无际。三更时,狂风暴雨陡至,大江上怒涛沸空,船夫也没法控制航船了。徐熙载心想:“我们父子的性命,全寄托在一叶小舟之上,倘若船翻身死,家中老母,有谁奉养呢?”他就带领同船的人,齐声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好一会儿,遇见了一棵大桑树,众人齐力拉住桑树,用绳索把船系在上面停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一看,哪有大桑树的踪迹?船稳稳地停泊在一片较高的沙滩上。他们回到家中时,母亲迎上来笑着说:“昨日晚上,我梦见一个老婆婆领着你们父子回家来。今天果然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是观音菩萨显灵救难啊!

03、救黑风罗刹图

〖经文〗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於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疆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释义〗

如果有许多人,为了寻求金银财富,在大海上航行。倘若遇上狂风,吹打他们的航船,漂堕到罗刹鬼国。他们之中,若有些人乃至有一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么众人都能得到解救。《普陀山志》一书中有所证实。

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侍郎刘达、给事中吴,一同出使高丽国。回国时,航船经过四昼夜,到达舟山群岛地区。当时乌云蔽空、星月无光,穹宇一片墨黑,根本无法辨别航路。船工非常恐怖,就远远地向着普陀山的方向叩首祈祷。一会儿,只见大海之上一片光明,四面八方都象白天一样看得清清楚楚,招宝山也历历在目。大家这才平安地上了岸。

《冥祥记》还记载: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顾迈乘舟从石头城出发,遇上了狂风恶浪。他急忙诵《观音经》十几遍,立刻风息浪平,同时江上还飘浮过阵阵奇异香味。他才得以顺利渡过大江。

04、救刀杖难图

〖经文〗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释义〗

若是又有人,遇到被人杀害的灾难,只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害他的人所持刀杖,即会折断成数截,从而获得解脱。《冥详记》中有所证实。

晋代有个人叫南宫子敖,参加了守卫新平城的战争。后来长乐公攻破了城池,杀戳了被俘获的几千人。南宫子敖也被抓住,他自知免不了一死,就只顾诚心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临到杀他时,只见乱刀砍下来,却有的刀砍高了,有的刀砍低了,他仍毫毛无伤。更奇怪的是,持刀之人忽然四肢无力、疲乏不堪。长乐公非常惊讶,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吗?”南宫子敖顺口回答:“我会制作马鞍。”长乐公就释免了他。其实,南宫予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后来,他造了一个观音菩萨的小像,行走时佩戴在身上,住下来就恭恭敬敬地礼拜。

05、救恶鬼难图

〖经文〗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释义〗

在三千大千国土上,有许许多多夜义罗刹等鬼怪,它们常想来骚扰人。但只要听见有人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些恶鬼皆走避不及,看都不敢看,何况还来加害呢!《佛祖统纪》一书中有所证实。

南朝梁代有个和尚叫慧简,精修佛法,严守戒律,虔诚勇毅,世上少有。当时荆州官署东面有三间旧书房,常闹鬼怪,人不敢入。慧简住了进去,他自己居住一间,其余两间安放佛经佛像。当夜晚,他看一个人象影子似地从墙壁出来,身穿黑衣,脸上却没有眼睛,斜依在门上。不知为什么,其时慧简心中明白,口中却说不出声来,于是只好默默地称念观音菩萨圣号。一会儿,只见那鬼又慢慢进入墙壁消失不见。次日慧简起身,仍同平时一样,诵经礼拜。第二天的晚上。梦见那鬼对他说:“我从汉朝末年以来,一直居住在这里,已经数百年了。由于性情刚直,对许多人的行为,多不堪容忍。您确实是个修行的好人,故特别相容。”说完后,那鬼从此绝了踪迹。

06、救枷锁难图

〖经文〗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释义〗

假设还有些人,或是有罪的、或者是无辜的、被戴上枷锁,捆绑着身体。但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刑具绳索都会全部断坏,从而得到解脱。《法苑珠林》一书中有所证实。

晋代窦传、是河内郡人。永和年问,被高昌步兵校尉吕护作为俘虏抓住了。同伴七人,一起被关押在军营中。到了预定的日子就要处死他们。有个僧人叫支道山,当时正在吕护军营,他与窦传相识,听说窦传关押在这儿,忙去探望。窦传对他说:“我命在顷刻,能救救我吗?”支道山说:“你若一心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必然会有感应。”于是窦传就专心专意默念了三天三夜,身上的枷锁绳索忽然自己解开了。他心想:“同伴们都仍然被捆绑着,我怎忍心独自逃身呢?”就又恳求菩萨大发慈悲,普救众生。话刚说完,同伴的刑具依次解脱,于是就一同逃跑了。众人回到家乡后,全都皈依佛法,崇敬菩萨了。

07、救怨贼图

〖经文〗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齐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释义〗

在三千大千国土上,有许多心怀怨恨的强盗。有一个大商人,领着一伙商人,都带着贵重的货物,经过一段险路。其中有一人提议道:“各位同仁,大家都不要害怕。我们应当一心一意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能使我们无所畏惧,那怕是遇上了强盗,也会得到解救。”众商人听后,一齐都高声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正是由于他们称念了菩萨的名号,就都平安地通过了险路。

08、现三十二应身

〖经文〗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释义〗

若是有人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那福报是靠得定的,所以众生都应该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福报录》一书中有所证实。

杭州人徐文敬,是朝庭的首相,为人聪明仁慈。平时他最喜欢与人谈论儒、释、道三教圣贤的事迹,还刊印了《敬信录》等书籍以引人为善。他的母亲虔诚信奉佛法,每日都要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千声,喜欢对人讲说因果报应故事,娓娓不倦,家中人常围绕着听她讲。她还翻刻了《玉历钞传》,希望人改过为善。每当遇上灾荒之年,徐家都会捐出钱粮,周济亲族乡邻,而且毫无得意之色。他家公子徐本,官至东阁大学士,另一公子徐杞,也作了甘肃巡抚。孙子辈的徐煜,作了侍郎,徐景熹,作了道台。曾孙辈许多人也有功名。

09、现佛身图

〖经文〗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释义〗

若是有人应该以佛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以佛身示现为他说法。《大悲咒经》可以证实。

释迦牟尼佛在普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中说法,其时有许许多多的菩萨、阿罗汉、天龙八部等都聚集在那里。观世音菩萨悄悄地放出神光来,参加法会的菩萨、罗汉们都询问佛祖是什么缘故。佛祖说:“观世音菩萨欲使众生安乐,所以放出这神光来。”于是,观世音就先讲说了《大悲咒经》的功德,又讲说了咒经的内容即所谓大慈悲等十心,并还讲说了持此咒经的许多利益。佛祖说:“这位菩萨,在过去的无量劫中,早已成就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发起一切菩萨,一齐来济度众生,使众生安乐,所以现在仍然作菩萨。”

10、现辟支佛身图

〖经文〗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辟支佛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辟支佛为他说法。《华严经.十地品》有所证实。

金刚藏菩萨说了第六地后,天女们一齐奏乐赞佛。偈语说:

威仪寂静最无比能调难调世应供

已超一切诸世间而行于世阐妙道

虽现种种无量身知身一一无所有

巧以言辞说诸法不取文字音声相

按:以下篇章所述的各种应身,凡引自《华严经》文,虽然并非全是观世音菩萨事迹。但观音菩萨也应该是这样现身济度众生的。

11、现声闻身图

〖经文〗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声闻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现声闻身而为他说法。《不空鞘索经》能够证实。

经中说,凡念诵这咒经的人,能得到二十种利益,还能获得八法。其中之一就是临终时能见观世音菩萨现身为比丘像,上前安慰化导。

《传灯录》又载,达摩祖师坐化后,魏人宋云却又在葱岭遇见了他。世人都传说达摩祖师是观音菩萨化身。

《高僧传》一书记载了许多宝志禅师的灵迹。其中之一是梁武帝命令张僧繇画一幅宝志禅师像的事。当时禅师用刀在脸上一划,现出了十一面观音的面相,妙相殊胜,有的慈悲,有的威严。张僧繇怎么也画不出来。世上人都说,宝志禅师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高僧传三集》中,万迥大师也曾说,僧伽大士亦是观音的化身。

12、现梵王身图

〖经文〗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梵王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梵王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能够证实。

经中说,海幢比丘从他的额上,化出了无数百千亿的梵天王,尽都相貌端正庄严,威仪寂静,声音美妙,世间没有比的。他们都赞叹佛所说的法,赞叹佛的功德,使所有的菩萨都满心欢喜。他们遍布一切十方世界,能够为度众生做无数的事情。

按:海幢比丘还只是寄位六住的一位菩萨,就能这样变化示现,何况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古佛而随机现身呢?这些岂是凡情世智所能测度的!

13、现帝释身图

〖经文〗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帝释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帝释而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口》亦有所证实。

海幢比丘双眉间有白玉色毫毛,放出光明,化出百千亿帝释。皆在所居境界得到通达无碍的神力。他们顶戴如意宝珠,光芒照亮了一切天神的宫殿,震动了一切须弥山王,觉醒了一切神众。他们赞叹福德力,说智慧力,生其乐力,持其志力,净其念力,坚定所发向佛之心,赞乐见佛,令除世欲,赞乐闻法,令厌世境;赞乐观智,令绝世染。他们制止了邪神恶魔的争战,断除所有的烦恼争讼,灭除怕死贪生之心,发愿降魔,兴立正法,让须弥山王来完成度众生的一功事业。他们就是这样作为,周遍了法界。

14、现自在天身图

〖经文〗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自在天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化身自在天而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有所证实。

观世音菩萨告诉善财:“善男子,我住在这大悲行门,经常往来于一切佛的处所,也普遍地现身在一切众生面前。我有时以布施来济度众生;有时以他乐闻的语言,有时以对他有利的事,有时与他同处同作,来教化众生。我普度众生的方式,就如同清净光明的网,无所遗漏。我或者以音声,或者以威仪,或者为其说法,或者显示神通变化,令他们心中醒悟,从而慧根成熟;或者变化与其同类之形,与其共居,相机教化,使成熟而度之。”

15、现大自在天身图

〖经文〗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大自在天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人自在天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有所证实。

善财有首偈语云:

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

示现种种形于诸蕴界处未曾有所著

示行及色身调伏一切众不著内外法

已度生死海而现种种身住于诸有界

远离诸分别戏论所不动为著妄想者

弘宣十力法一心住三昧无量劫不动

毛孔出化云供养十方佛得佛方便力

念念无边际示现种种身普摄诸群生

16、现天大将军身图

〖经文〗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天大将军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天大将军为他说法。《华严经.离世间品》有所证实。

普贤菩萨赞颂菩萨行说:

深知变化法,善应众生心,示现种种身,而皆无所著。

或现于六趣,一切众生身,释梵护世身,诸天人众身,

声闻缘觉身,诸佛如来身。或现菩萨身,修行一切智,

善入软中上,众生诸想网,示现成菩提,及以诸佛刹。

了知诸想网,于想得自在,示修菩萨行,一切方便事。

17、现毗沙门身图

〖经文〗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毗沙门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现毗沙门身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有所证实。

书中在赞叹菩萨的德行时说:

菩萨已经得到自在清净的神通,乘着大智慧的航船,往什么地方去都无所阻碍。智慧圆满,周遍法界,就好比太阳出来,光辉普照世间。顺随众生的心意,示现出种种形象,了解所有众生,本性都喜快乐。进入了一切法无诤的境界,懂得所有的法性,无生无灭,能大小相入,自在无碍。

18、现小王身图

〖经文〗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小王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小王为他说法。《悲华经》中有所证实。

有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的太子名叫不眴。不眴太子在宝藏佛前发下誓愿说:“这些众生,因为亲近坏朋友的缘故,丢掉了正法,逐渐改变了善良的本性,摄取了种种邪见,本心遭到蒙蔽,以至行于邪恶之道。因而我愿行菩萨道时,在诸众生,遭受苦恼、恐怖等难,无有救护,无依无告之时,只要念我,称我名字,必将会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若不能免除众生的苦恼,我终不成佛!”宝藏佛就给他授记说:“你观察众生,生起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种种苦恼,为了使众生住于安乐,现在当为你命名,叫“观世音。”

19、现长者身图

〖经文〗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长者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长者为他说法。《华严经.光明觉品》有所证实。

经中偈语说: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

彼不能知最胜法如来色形诸相等一切世间莫能测

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如来非以相为体

但是无相寂灭法身相威仪悉具足世间随乐皆得见

按:初地菩萨,已能够在百界作佛,何况古佛现身的观世音菩萨。所以,应该以看待佛的情理看待观世音菩萨。

20、现居士身图

〖经文〗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居士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居士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有所证实。

海幢比丘,从他的足下变化出无数百千亿的长者、居士、婆罗门等人众。他们内心外表都非常庄严,头戴宝冠,顶系明珠,普遍地散往十方一切世界。天上会为他们象雨点一样飘落下一切宝物、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饮食、一切饰、一切花、一切香、一切涂香、一切养生快乐的器物。他们会在一切处所,救度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让众生都快乐欢喜,心意清净,从面成就其无上的佛道。

21、现宰官身图

〖经文〗

应以宰官门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宰官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宰官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所证实。

遍行外道对善财说:“善男子,这都萨罗城中,一切的处所,一切的族类,或男或女,所有的人群中,我都给以方便,显示与其相同的形容,随其所相应而为他们说法。这些众生,全都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来,只要能使闻法者如实修行。善男子,去到这城中,使众生得到利益。至于阎浮提的城邑、村落、以及所有人众居住之处,全都应该如此行之,以利益众生。”

按:遍行外道是寄位十行的菩萨,能如此,那么观音菩萨便可想而知了。

22、现婆罗门身图

〖经文〗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婆罗门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婆罗门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亦有所证实。

海幢比丘以他的两个膝盖,变化出无数百千亿刹帝利、婆罗门等人众。他们全都聪慧,有种种面容、种种形体、穿种种衣服,全都非常庄严,遍布于十方一切世界。他们通过说爱听的话,通过与人同处共事来济度众生,贫困的使他富足,生病的使他病愈,危险的使他平安,惊恐的使他安详,忧苦的使他快乐,然后又相机劝导众生,使他舍去邪恶,安于行善。

按:圆教初住菩萨,即能够分证法身,已不是凡情所能测度的了,何况这以上的四十位菩萨,更何况是古佛示现的观世音菩萨呢!

23、现比丘、比丘尼

〖经文〗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身得度的,观音菩萨就化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他说法。《洱海丛谈》一书可以证实。

书中记载了观世音菩萨的七种化身:一、唐代永徽年间,化身为白须老人,头戴红莲瓣冠,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到农家乞食。二、化身为梵僧,拿着钵盂在向送饭的农妇乞食。三、化身为梵僧坐在宝山的一块大磐石上。四、化身为一个僧人,持杖拿钵,牵着一条白犬,在开南郡乞食。五、化身为僧人,手持杨枝,足穿木屐行走,马也追赶不上,用箭射,箭全变为莲花,现在洱海东边还有“莲花菜”的名称。六、化身为游方僧人,忽然腾空示现观音大士像。七、化身为僧人,名叫菩提陀诃。以上乃是节录。

24、现长者妇女身图

〖经文〗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家庭的妇女等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妇女身为他说法。《普陀山志》书中有所证实。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皇帝南巡将到禾城。忽然一位年老婆婆,头插一朵红花,独操一叶小舟,径直通过御舟前。皇帝问是什么船,婆婆回答是渔船。问有鱼吗?回答说有。话音未落,忽然之间,人船却都不见了。皇帝醒悟是观音大士化身,就赐银钱,重修了普陀山前后两座寺院。

《梦庵杂著》记载,汉口有位孝子叫闵贞,想追忆绘出亡父母的遗像而不成,于是他每日都在观音大士前虔诚祈祷。菩萨为其所感,就示现出他父母的像来,让闵贞得以摹绘,如愿奉祀。

观世音菩萨示现妇女身的事迹很多,不能尽记。欲想全知道,可阅读《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及《灵感录》。

25、现童男、童女身图

〖经文〗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童男、童女身高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童男、童女为他(她)说法。《观音感应传》书中多有所证实。

唐代元和十二年,陕西西部金沙滩上,有一美貌女子提篮卖鱼,年轻人都争着要娶她。美女说:“我传授你们佛经,一晚上能背诵《普门品》的,我就嫁给他。”次日黎明,竞有二十余人能背诵。美女说:“我一人怎能嫁这么多丈夫呢?请改诵《金刚经》,仍然以一日为期限。”到了第二天,仍有十来人能背诵。美女又请改诵《法华经》,约以三日为期限。到期,就只有位姓马的青年人能背诵了。于是马家兴高彩烈地迎娶美女。谁知刚进家门,美女即死去,皮肉也立刻霉烂尽了。马家只好把她安埋。后来有一日,一位僧人来访,马家青年引他去葬所。那僧人振动锡杖、坟堆、棺木同时裂开,只见一副黄金色的锁子骨存放在墓里。僧人说:卖鱼美女,是观世音菩萨怜悯你们所现的化身啊:”说完,用锡杖挑着锁子骨,腾空而去。

26、现天龙八部身图

〖经文〗

应以天、龙、夜叉、乾闰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天、龙、夜叉、乾逵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都相应现身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品》可以证实。

遍行外道告诉善财:“善男子,阎浮提内有九十六种外道众生,他们各起异见而心生执着。我将在他们中间万便调伏,使他们舍弃邪见异端。所有四天下都要如阎浮提一样,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此。十方无量世界亦复如此。这样,我将在十方无量世界如海一样的众生中,顺随众生心中的喜好,以种种方便,种种法门,现种种色身,以种种声音言语,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得到利益。”

27、现执金刚身图

〖经文〗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释义〗

应该以执金刚神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现执金刚神为他说法。《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有所证实。

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赞颂佛的偈语说:

汝应观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无有边普现于世间

佛身一一毛光网不思议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

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一切众生前示现无尽身

如来说法音十方莫不闻随诸众生类悉令心满足

28、救火难图

〖经文〗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释义〗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假使有人起杀心,将你推下大火坑,心念观音威神力,火坑变作清凉池。)《现果随录》能够验证。

明代有个姓汪的徽州人,家住昆山。他崇敬佛法,拟去普陀山进香,为此已持斋三年。某年元旦,他收拾好行李,已下船了,忽然他家商店旁边起了火,有人赶来报急,催促他回去。他说:“我发下诚愿已有三载,正要去朝拜菩萨,岂能因为一个商店而更改我的心愿呢!纵然被火烧毁,我也不回去。”说毕,竟扬帆而去。进了香后,他回到昆山,只见四周的店房,俱烧成焦土,独有他家楼房,仍完好无损。人们都为此惊叹不已。

《高僧传二集》又记载,曹魏时,有个僧人叫法智。他出家以前,一次独自在草泽中行走,忽然燃起了野火,四周都烈焰腾腾。他自思已无逃路,就专心至志念诵观世音。一会儿大火烧过去了,所有荒草都烧得千干净净,唯有他所站立之处没有烧到。

29、救水难图

〖经文〗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释义〗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是漂没大海里,遭遇龙鱼诸鬼难,心念观音威神力,不被波浪所吞没。)《法苑珠林》中有所验证。

晋代徐荣,是山东琅琊人。他曾因事去东阳,归来时经过定山。由于船大不熟悉水道,航船误进入漩水之中,眼看就要被漩水吞没。徐荣惶然无他法,只有至心称念观音菩萨名号。不一会儿,如同有几十个人在齐力牵引似的,航船竟然慢慢涌出了洄水,顺江漂流下去。这时,太阳已落,天昏地暗,风狂雨急,谁也不知道在漂向什么地方。江中浪涛越来越汹涌,航船几次都差点打翻。徐荣至心念诵佛经不停。忽然看见远远山头燃起了火光,烈焰熊熊,江心照得通明。船夫忙回过船头,向火驶去,平安地到达岸边。到岸后,火光却看不见了。第二天问江边的人,山头上是什么火?却都说没有什么火。徐荣这才知道是佛力在暗中保佑啊!

30、救堕落高峰难图

〖经文〗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释义〗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在须弥高峰顶,被人推堕悬崖下,心念观音威神力,如像太阳虚空住。)《异谈可信录》书中有所验证。

明代人沈文崧在山东做官。他有位同僚,双亲年迈,膝下无子,奉命将往西藏出差,沈文崧慨然代其前往。他跋涉险阻,三年才回来,闻者都赞叹他的高风仁义。随行他的仆人夏祥,为人最是忠心。有一日天色昏暗,浓雾漫天,沈文崧带着两个仆人正走在陡峭的山坡上,下临万丈深渊。一不留神,二仆堕下深渊,沈文崧骑的马,也前蹄踏虚,险急万分。忽然他仰面看见云雾之中,观音大士手持青莲花,向他引导。一会儿,他身子已飞越深渊,到达平地之上。痛失二仆,他心中悲痛不已。此时天色仍很昏暗,他听见有人语声,急忙呼喊,走近一看,原来是夏祥。他忙问怎么脱险的,夏祥说,落下深渊时,有一身长丈余、浑身绿毛的怪物,把他接住并背负上来。于是主仆二人相抱大哭。后来,有个叫高文良的人,画了观音大士像、写上日期记录此事。

31、救恶人追赶难图

〖经文〗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释义〗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被恶人所追赶,金刚山顶落下去,心念观音威神力,不会损伤一毫毛。)《冥祥记》书有所验证。

晋代人潘道秀,从军后就随军北征。他平日常专心至志念诵观音菩萨,睡梦中常见菩萨在身前身后现身。后来军队失利,他向南奔逃,在荒山中迷失了道路,正感慌乱,忽在空际看见观音菩萨圣容,就如同现在的观音画像,正在给他指示归路。潘道秀虔诚礼拜后,就消失不见。他就循菩萨所示道路,平安返家。

《异谈可信录》又记载,贵州修文县白水洞,盛产水银。因此洞中常有千余名工人,洞外崖下也有居民数百户。洞前方二里许,有清溪。这天,忽来一美貌妇人在溪水中洗浴,雪肤丰乳,艳光照人,引得居民、工人都蜂拥而去观看。刚走近溪边,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崖塌,房屋、山洞俱陷没。溪中浴妇,却突然杏无踪迹。众人方醒悟是观音大士化身救难。

32、救怨贼围困难图

〖经文〗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释义〗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成即起慈心。(或被怨贼所包围,个个拿刀要杀你。心念观音威神力,顷刻强暴化仁慈。)《慈恩法师传》有所验证。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过玉门关时,夜晚露宿在沙漠之中。随行的胡人叫石磐陀,忽然变心,拔刀向法师走来。法师坐起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胡人竟又走回去睡下了。法师后来给了胡人马匹并遣走了他。

33、救王难图

〖经文〗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释义〗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犯王法受苦难,绑赴刑场命将终;心念观音威神力,刀斧即便段段坏。)《齐书》中有所验证。

孙敬德守卫北方边陲时,造了座观音菩萨象,常去上香礼拜。后来,他误中敌兵奸计,兵败后被判处死刑。刑期的晚上,他礼拜菩藏,忏悔流涕。迷糊之际,梦见一位僧人,教他念诵《救苦观音经》,说是念满千遍,得免灾难。孙敬德念诵到临刑时,刚好已足千遍。行刑者刀一砍下就折为三段,换了三次刀均折断。丞相高欢为此上表朝庭,赦免了他。于是他得以回家。

《高僧传二集》又记载,唐人有个靺鞨人叫帝示阶,为避战乱,逃入高丽国。他于路上拾得一个两寸高的铜像,不知是什么神,就安放在皮袋之中。每当饮酒吃肉,都取出铜象奉祭。进入高丽国后,高丽人怀疑他是奸细,用刀杀他,连砍三刀也不见他受伤。后来从他身上搜出铜像,只见背上有三刀痕。高丽人说:“原来这是佛像啊!你可去唐国询问。”帝示阶回到幽州后就出了家。

34、救枷锁牢狱难图

〖经文〗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释义〗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或被关押在牢房,手上带铐脚带镣;心念观音威神力,释然终能获免脱。)《法苑珠林》一书有所验证。

唐代人董雄,贞观年间,曾为大理寺丞(最高司法机关首脑)。他幼年就敬奉佛教,并持素食。后来,他受李仙童事件的株连,与王忻等数十人,一同被关押进监狱。董雄专心至志念诵《普门品》,身上的枷锁就自己脱落于地,铁链、铁锁却仍完好勾连一起。狱吏禀告御史张守一,张守一验看后大为惊愕,重新给董雄戴卜枷锁,并加上封条印后离去。董雄仍旧念经,枷锁又自解脱,哗啦一声落在地上,封条印一点也未损坏。同狱的王忻,原来最不信佛,每见其妻诵经,就讥讽说:“怎能去讨好异端邪说?”见了此事,才知佛力广大,深悔不信之错。于是虔诚忏悔,念诵观音菩萨名号,枷锁竟也脱落。一时官府内外皆知此事,闻者无不惊奇。结果同狱囚犯都因此获得赦免。

35、救咒术毒药难图

〖经文〗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於本人。

〖释义〗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使用咒术和毒药,妄想拿来害别人;心念观音威神力,害人终归害自己。)《南五台山示迹记》一书有验证。

隋文帝仁寿年间,山中出了条毒龙。它常变作道士,在京城卖药。人若服下药,即会立刻升上天去。实则是毒龙以妖法摄入山中龙窟之中,供其食用。这日忽来一位僧人,在山顶上结了一间茅屋,端坐念经。那毒龙的妖法再也使不出来,深藏窟穴,从此不敢外出,民众得到庇护,都来归依求法。次年六月十九日,僧人圆寂。火化之时,东面山峰之上,现出光灿灿金桥,站列诸天神众。天乐袅袅,天花如雨,异香馥郁。整个南五台山,百宝璀璨,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在烟云之问,现出观世音菩萨端严之相,璎珞珠衣,慈祥伟丽。众人才知是观音大士前来显示灵迹啊!

36、救罗刹恶鬼难图

〖经文〗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释义〗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或是遇着恶罗刹,以及毒龙众鬼怪;心念观音威神力,尽都不敢伤害你。)《夷坚志》书中有所验证。

有个叫洪洋的人,夜晚坐轿回家。忽听路旁山涧中,发巨大响声,声音大得如数十株树木倾折。他急忙下轿,想找个躲避之处,但发响之怪物已来至前面。只见其身长三丈,从项至脚,皆发出幽光。洪洋平日常读《大悲咒》,就急忙念咒,那怪物止步,直立不动。洪洋心惊胆颤,仆倒在地,但念诵不断。怪物一边后退,一边吼叫:“我走了,我走了!”径直向山下一户人家走去,消失不见。洪洋回家,病了几天才愈,而两名轿夫,竟都死去。后来,他走访怪物所去人家,得知那家满门死于一场瘟疫,这才明白所遇见的怪物是疠鬼。

37、救恶兽难图

〖经文〗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释义〗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如果被恶兽包围,锋利爪牙很可怕;心念观音威神力,自然迅速远离去。)《南海慈航》一书中有所证实。

明代福建人雷法振,烧木炭为业。他家有一段鸭栏木,纹理细密,木质优良,他想用其刻一尊观音像,但一直未能动工。有一日,他入山烧炭,荆莽从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向他扑来。正在危急之时,出现一位风姿绰约的妇人挡在猛虎之前,当头喝斥,那虎慑伏于地,不停叩首,然后退走。雷法振拜问姓名,妇人回答:“我是你家的鸭栏木啊。”遂不见了。雷法振感悟,忙择吉日雕刻成观音像,终身持斋顶礼。

又《太平广记》记载,唐代人王令望,被选往邛州临溪为官。路途之上极为险阻,突然又遇上一头猛兽,他非常恐怖,急忙念诵《金刚经》。那猛兽看了他好一会儿,然后拖着尾巴离开了。要知道,念观音与念《金刚经》,论理是没什么优劣的,但念观音更为简易,若逢险难,尤宜专念观音名号。

38、救毒蛇毒虫难图

〖经文〗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释义〗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各种毒蛇和毒虫,喷出毒气像火焰;心念观音威神力,听到声音自躲避。)《谈薮》书中有所验证。

宋代人赖省干,常使用妖术杀人祭鬼。一次他在浙江买了几个十余岁的童女,以供使用。其中一个童女,因母亲信奉观音大士,耳濡目染,也会默诵许多经文。轮到用她祭鬼时,赖省千叫人为之沭浴,装饰整齐,然后锁在空宅之中。童女自思必死,就一心念诵经文。半夜时,有一怪物,从天窗飞下,光闪如电。童女急诵揭谛咒(《心经》中的咒),口中忽然发出光芒。怪物欲进复退,童女口中光芒增大,射在怪物身上,铿然有声,怪物仆倒在地。这时正好巡逻士兵经过,童女呼叫杀人,士兵打破墙壁,救出童女,见一条大白蟒蛇,已死在屋中了。赖省干及家中人,皆被逮捕,依法处置。

39、救天灾难图

〖经文〗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火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释义〗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雷电交加阴云布,降落冰雹和大雨;心念观音威神力,天灾及时得消除。)山西蔚州有一事可证实。

蔚州地区,夏秋之间每逢下雨必会夹有小冰雹。那地方各村小寺庙中,都有僧人居住,从夏季起至秋收,不许闲杂人进入寺庙中,规矩很严。僧人每日都按时念诵经咒,名为念苗经。若逢天气阴沉,出现凶象,虽然不是诵经的时刻,亦必然特地念诵,以希望不至雨雹毁坏庄稼。我在清光绪十三年朝五台山时,到其地住了月余。见凡是下雨必夹有少许如小豆大的冰雹。问当地人,才知道了诵经止雹的事。以上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所说。

40、救战火官非难图

〖经文〗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释义〗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诉讼相争到官府,战火纷飞恐怖中;心念观音威神力,各种怨业悉退散。)《天竺志》书中有所证实。

吴越王钱镠,民间布衣出身。他发誓要安定东南地区,但还犹豫未决。夜晚,他梦见一妇人对他说:“你如果心怀慈悲,不乱杀人,必将割踞一方。中原的皇帝更换了五姓,你的疆土仍然不变。子孙绵远不绝,都会封侯拜相,高官厚禄。二十年后,你再来大竺山中寻我。”此后,钱镠作战,皆所向无敌,如有神助。他把这事书写在典册上,昭示子孙,要他们世世崇祀。又一次,越州董昌作乱。钱镠祷告观音大士后,就出兵讨伐。对敌之际,听见空中有万骑驰骤之声。董昌听见,吓得丧魂,不敢接战即败走,越州境内得以全部平定。

南无尊天护法韦驼菩萨

南无尊天护法韦驼菩萨

南无尊天护法韦驼菩萨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图说:十二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是密宗崇奉的著名菩萨群体。即十二位大士。《圆觉经》止说,十二位菩萨向佛祖请问修行法门,佛为说大乘圆觉清净境界修行法。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静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此十二大士,能入如来圆明境界,故称十二圆觉菩萨,聆听受诲大日如来,讲经说法。农历正月十五日——圆觉菩萨启佛会,农历八月十五日——圆觉菩萨清净会。


佛教中的菩萨数不胜数,其中一些著名的群体菩萨十分突出,他们的组成很有声势,因不同的功能而组合在一起,最重要的大菩萨都参与其中,著名的群体菩萨有四大菩萨、八大菩萨、十二圆觉、二十五圆通、二十五菩萨等。


文殊菩萨: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之左。显智、慧、证三德。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锐利的智慧,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普贤菩萨:音译作三曼多跋陀罗菩萨,意译为遍吉菩萨。为我国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佛之右,显理、定、行三德,为诸佛之本源,亦为一切法之体性。

普眼菩萨:为观音菩萨之异名。因佛经称其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

金刚藏菩萨音译作缚日罗孽罗姿,意译为金刚胎。藏即名为坚,是故坚如金刚名金刚藏。是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状如金刚,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诸余善根所不能坏,故名金刚藏。

弥勒菩萨:音译作末怛俐耶菩萨,意译为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既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释尊预言,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称作一生补处菩萨,亦称弥勒佛。

清静慧菩萨:音译作尾戌驮摩帝,相当于大日经密印品之生念处菩萨。大日经疏十三谓此菩萨得大自在,同佛境界,从法而生,故称法生,即从自性清净之法而生之意。寓意:脱离烦恼,六根清净,从而获得佛门智慧。

威德自在菩萨:可畏为威,可爱为德。法华嘉祥疏七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威德自在菩萨的含义是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脱自在而威仪庄严。寓意:有大威势,足以折伏恶魔;有大慈德,堪可救助众生。

辩音菩萨:佛以一音遍于万类。此菩萨善能辨别随类圆音,故名辩音。寓意:擅长以音声宣传佛理,教益众生。

净诸业障菩萨:乃消除一切烦恼业苦之谓。《圆觉经》中,释尊为净诸业障菩萨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此菩萨及诸眷属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门。寓意:能够除掉种种阻碍自己“解脱”的恶因和恶果。

普觉菩萨:普乃普遍,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乃察知恶事也,觉悟乃开悟真理也。圣者能觉知烦恼障而不受其害,故称之为觉;无明之昏暗如睡眠,但圣慧乍起则朗然如得寐,故名为觉。寓意:看透了生死苦乐,请佛指出修行之路。

圆觉菩萨:圆觉者圆满之觉性也。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自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寓意:努力使自己觉行圆满,永断无明,即能成就佛道。

贤善首菩萨:贤而行善乃贤善。调柔善顺曰贤,贤之与善义意无别。贤则亚圣,善则顺理。首是头首。欲使万善齐兴,俱顺真理成正因位。亚次圣果者必籍经教流通,经教流通是贤善之首故。寓意:按照佛的指示修行,既贤且善,成为上首菩萨,离成佛已近在咫尺了!

 


五方佛堂第八次闭关报告——于惭愧中得虚心,于明言中见光明

虔心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虔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虔心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一、 对首次闭关充满期待

从皈依上师至今半年不到。之前在上师师兄们身边耳濡目染,一直渴望能够亲自一观法界实相。就像长期坐在井底,突然有人跟我说,天空浩瀚辽阔,无边无际,非言语所能轻易形容,更不是井口所能”概括”。又如一个盲人,听闻世界多姿多彩,心里只是苦不能耐,急切希望能够亲自看看这个世界。因此,2月初,我在上师同意之后,迫不及待地联系询问诸位附近的师兄看看是否可以一起闭关。因为上师告诉我,闭关不易,特别是首次闭关,建议我多找几位师兄一起。首先有”不语”戒,即不允许说话,如果我一个人,很多时候会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有其他有经验的师兄一起闭关,那么我很多情况下不用问就知道该怎么办。

2月26号,闭关的第一个晚上。上师观了我们一遍后觉得我们无一人做足前行,让我们利用这次闭关九天时间好好补前行。经文这一块的功课有好几项都有点像天文数字。之前上师曾一再说我,悟灵的佛法经论基础很薄弱,必须多读经多补理论,树立正知正见。而我仗着我皈依之前自学了不少外道外教的理论,加上很多时候我感觉佛经讲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贯通,又加上我一直看不大懂文言文的佛经,所以一直有点抗拒读经,虽然试了几次,但是都是半途而废。到闭关之前,我唯一看完的佛经唯有金刚经,地藏经和妙法莲华经(法华经)。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奢望,就是希望我能先学会入观,然后要是能在法界去听经就好了。特别是看了明证师兄和其他一些师兄观法界的闭关报告之后,我更希望能够通过那种方式快速进步。事实证明,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二、大受打击,十分沮丧

因为法华三经三遍是必须在头三天完成的任务,所以前面三天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上面。三部经包括《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而我最喜欢的是《妙法莲华经》。因为《无量义经》于我来说还比较深,需要多加学习,又,翻译者的文笔似乎不如其它两本经的译者;《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主讲如何行普贤行,如何忏悔,我又暂时觉得有点枯燥。唯有《妙法莲华经》,既有故事譬喻,又有理论,还有一些过去现在未来佛的描述等等,相对我觉得比较有趣。

闭关再看《妙法莲华经》,看得我有些沮丧。其实闭关前断断续续看的那遍我也有点沮丧,但是因为一直断断续续,所以沮丧的感觉并不强烈。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我是连续从头读到尾,深感佛道艰辛,动不动无量劫方成佛,而人生不过几十年,我感觉自己犹如珠穆朗玛峰脚下的一粒沙子,而佛道就是整座珠穆朗玛峰,我这粒沙子要成为一座雄伟的高山,谈何容易?心一下灰了不少。

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举了一个化城的例子,大概是:有一很长远的道路,路的尽头有无价的宝藏。有一群人跟随一个老师去寻宝,奈何路途太遥远太艰辛,加上一路荒芜,到中途,众弟子都打退堂鼓,跟老师说,太辛苦了,走了这么远,半个影子都没看到,我们不去了,想原路返回。而老师可怜这群学生意志力薄弱,就此中途放弃前功尽弃,甚是可惜。于是老师显大神通,在不远处化现一座大城,里面什么都有,足以很安逸地生活。老师告诉众人,不要原路返回了,此去不远有一大城,可去那里休息。学生们自然很乐意。待学生们休息够了,甚至想安逸定居的时候,老师觉得时机已到,把城一收,告诉学生们真相:此城是我显神通所化,目的是让大家能够休息去除疲惫。此去还有一半路程就到宝藏之地,你们也休息够了,该启程了。学生们恍然大悟,再度启程。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佛陀真智慧,只是路途还是很遥远啊。心下还是很沮丧。

三、上师开示,让我重拾信心

期间上师询问我闭关的感受。我沮丧地提起佛道艰难遥远。上师笑了起来,予我开示:佛道确实艰难遥远,但是在你证悟之前,你怎知你已经修了多少世?

经上师一提醒,我若有所悟,是啊,我怎知我已经修了多少世了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证悟成佛之前,他也不知道他会成佛,众人更是不清楚,直到他成佛了,出来教化众生,大家才知道。而佛祖在很多佛经中已经说了很多他经世累劫的修行故事,在法华经中更是说他实际成佛以来无数无量劫,只是为了示现给众生看,才在印度展示了这样一条道路。有时候,我会觉得累,觉得自己应该是轮回了很久了,虽然不敢说我这辈子是否能够成功出离三界,但是我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已经累世修行了很多世了,有何好沮丧的呢?

我又随喜上师赞叹莲华经中故事譬喻之巧妙智慧,上师开示:佛家唯有一乘,即佛乘。声闻、缘觉,或者更多乘也好,都不是终点,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佛。只是佛道艰难遥远,怕众生望而怯步,所以沿途设了几个凉亭,让修行人有歇息的机会,这样会容易一些。但是,要记住,唯有一乘,成佛。上师引申了《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如此经上师开示之后,我一扫之前的沮丧,立刻又重拾信心。若非有上师点破,恐怕我后面就读不下去了,此路就此断了也说不定。这就是拜明师的意义之一吧。弟子悟灵在此非常感激上师慈悲。

四、妙法莲华照我心

去除了障碍,再去读法华经就不再觉得经中所说太高远。再次读完,总结有三点:
一、成佛之信心非常重要,相应地,对佛经,如法华经信受的程度也反映了自身根器的钝利。信心就如汽车的引擎,信心越足,则车的马力越足,则越容易跨越障碍。就如马力不足的车不能爬太陡峭的山坡,信心不足,修行道路上的艰难就难以逾越。唯信能成。

二、实际踏踏实实地去修行也很重要。所谓闻、思、行、证,如果只读经文,即使精通,但是不按照经文教导去修行,就如镜花水月海市蜃楼,看起来很美好,却成不了实际的东西,自然经文还是经文,经文中的世界和成就还是经文中的世界和成就,自己还是自己,两条平行线,两不相干,佛是佛,我是我。上师和经文告诉了我佛陀在哪,目的地在哪,路在哪,怎么走,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我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佛陀那边走。上师是我道路上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南无阿弥陀佛。

三、人生的唯一有意义的事情是弘法利生,广播佛种,自度度他。梦再美好,总归是梦,何况再美好的梦,总有结束的时候。轮回就是一场梦。如果这场梦都是美梦,或者大部分都是美梦,那么不醒也无所谓。可惜的是这场梦中恐怕大部分时间都是痛苦的,就如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如佛陀所说,有受是苦。那么,从这场轮回睡梦中醒来自然而然成为我的追求。既然如此,人生的一切物质利益和追求又有何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如我不能把我一个美梦中的所有东西带到下一个梦中去一样,美梦结束时,美好就结束了。既然轮回和人生如梦般虚幻,我当无所执着。如果要执着,我当执着于尽快从这场梦中醒来。众生又如我一样,我又如众生一样,我们一起在这轮回苦海中沉沦了无数无量劫,如果我们都能记起过去无始以来所有经历,恐怕我们的泪水足以充满虚空。既然现在我想走,我也不能丢下你们不管,将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应当带上所有愿意跟我一起走的众生,就如上师和佛菩萨愿意带我走一样。南无阿弥陀佛。

五、再落沮丧,上师慈悲再开示再振我心

我最终也没能完成上师布置的前行任务,心里惭愧。后来上师让我们观三场法事,两场累世冤亲债主大超度和一场中阴身超度的法界实相。闭关结束时听几位师兄描述,我从一开始地充满期待,期望自己也早日能够有所突破,到后面的再度陷入沮丧灰心,又深感惭愧。这次闭关包括我在内,不算上师,我们有9个人参加,最后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观到,什么感应也没有。而之前,上师一直在某些方面夸奖我。我只觉得愧对上师,也愧对自己,又觉得上师是不是看错人了,我一时之间觉得无地自容,又觉之前内心发的那些弘法利生普渡众生的大愿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想想,也许我尽我绵薄之力,这辈子助上师和诸位师兄一臂之力也好。听各位师兄上台做报告的时候,我强忍内心悲伤,强忍泪水,轮到自己的时候,我一再推迟,请其他师兄先上去。最后我推无可推,上师说,丑媳妇还是要见公婆的。就如上师料到我会如此一样。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

上台说了几句惭愧,实在无地自容,不禁泪流满面,低头就要痛哭。上师看差不多了,安慰我无须伤心。上师开示:很好,悟灵,你懂得伤心了就好。要知道,一个人资质再好,悟性佛性再高,没有证出来,还是凡夫一个。不要骄慢也不要伤心,有些人一开始走得慢,后面突飞猛进,有些人前面走得快,后面可能走得慢,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看见别人比自己快,要随喜。若能随喜他人的成就,总有一天你就能超越过去。相反,如果心有妒忌,他人的成就会成为你面前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你将永远在他人之后。修行人心中也不能有灰心沮丧这些字,认准了这条路,就要义无返顾地大步走下去。哪那么多沮丧?心会灰心,心有沮丧,说明这颗心还不够坚强。修行就是要修成佛菩萨的心。什么是佛菩萨的心?那是一颗金刚心,无坚不摧。你们作为修行人,不能知难而退,而要迎难而上,无有气馁,唯有这样才能成就。

上师之开示,真挚恳切,如雷贯耳,如光明扫去黑暗,我心中瞬间悲伤全无,心下又是惭愧又是感动。是啊,哪那么多沮丧?师兄们修得好修得快不是一件很值得随喜赞叹的事情吗?这样以后他们就能早日弘法利生利益天下众生,即使我自己能够成就,我一个人之力也有限,所以如果师兄们能够速速成就,那将是于他们自己于上师于天下众生都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我在这里做这种没有意义的比较,灰心丧气实在是既不应该又可笑。师兄们的成绩不也是告诉我这条路真实不虚,告诉我下一步在哪吗?不也是告诉我,我的不足在哪吗?我怎么一开始没有看到这些呢?上师真是我的明灯,总是能够洞悉我的心性,在我最需要的时刻给予我指点,让我不至于走丢不至于跌倒了起不来。弟子实在惭愧,也对上师十分感激。南无阿弥陀佛!

前路艰难,既为如父母之众生又为自己,为报答上师教诲之恩,弟子悟灵誓成佛道普渡众生,一世也好,无量劫也罢,愿此心灯不灭,此愿不死不退,追随诸佛菩萨之脚印,直至成佛。

虔心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虔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虔心顶礼一切空行护法诸尊

 


【佛典故事】施一口水——舍利弗用大智慧度傲慢豪富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坐着吃饭,看见舍利弗来了,顿发瞋心,既不请坐,也不叫他走,他只坐着吃,吃了洗手漱口,看见舍利弗还没走,竟把满嘴的漱口水吐在舍利弗的钵中,说道:“就以此布施给你罢”!

舍利弗一点怒意也没有,并说道: “使汝长夜受福无量”。即回去了。这样倒使长者怕起来,刚才我那么无礼,道人一点也不见怪。于是叫一人跟在舍利弗后看看,究竟怎么样?那知舍利弗直接回到精舍,把长者的漱口水和泥调和起来,铺在佛所经行的地方,并且向佛说道:“那个悭贪长者,今施一口水用泥调和铺在佛所经行处,唯愿世尊经行其上,使彼长者受福无量”。佛即为经行三昧。

长者所派遣伺探的人,把所见的情形告诉长者,并说道:“佛舍去国王不作,出家修道,托钵求食,非有所贪求,乃为的欲度众生啊”!长者听了这许多话,十分懊悔不应当以傲慢态度对待沙门。 随即率领全家大小来到佛前,求哀忏悔,说明自己愚痴,愿祈佛世尊宽恕重罪。佛是大慈大悲,随为授三皈依,说种种法,长者心开意解,即从佛法,得不退转。

 


图表: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教义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

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在《杂阿含经》中,释迦牟尼曾经给缘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在《中阿含经》中,释迦牟尼又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中,说缘起有11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在《造塔功德经》中,有法身偈(又作诸法缘起颂)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在《初分说经》卷下中,有缘起偈(又作缘起法颂)云:“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此缘起之理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所谓缘起论,即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缘起论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与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学流派相区别的根本特征。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论为依准。不管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任何时代或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必然以缘起论为其根本教理,反之,则不能称为佛教。随着佛教的发展,以缘起论为根本教理,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一系列缘起论系统教说。

法印

所谓法印,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

所谓三法印,即《杂阿含经》卷10所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所谓四法印,即《增一阿含经》卷18所说:“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盘永寂”。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盘寂静。

所谓五法印,即《菩萨地持经》卷8在四法印外,再加上“一切法空”,则成五法印。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大乘佛教则以诸法实相作为法印,称一实相印。所谓诸法实相,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本然之真实。佛教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八正道

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又称八圣道。即:(1)正见:正确的见解,离开一切断常邪见。(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离开一切主观分别、颠倒妄想。(3)正语:正确的言语,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4)正业:正确的行为活动,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5)正命:正确的生活方式,即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和谋生方式,如赌博、卖淫、看相、占卜等。(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去恶从善,勤奋修行,不懒散度日。(7)正念:正确的念法,即忆持正法,不忘佛教真理,时时以惕励自己。(8)正定:正确的禅定,即专注一境,身心寂静,远离散乱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观想事物的道理,获得人生的觉悟。

十二因缘

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个环节一环套一环,顺逆都互相缘生缘灭,故称十二因缘。具体而言:(1)无明缘行:无明,指众生对佛法真理、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状态。正因为无知,由此产生行,即盲目的冲动,亦即意志活动。(2)行缘识:正因为有意志活动,因而产生心识,识即精神活动,指按照意志活动投生后产生最初的意识。(3)识缘名色:由于心识活动而形成精神和物质的胎质。名,指概念,精神方面;色,指色质,物质方面的形体。(4)名色缘六处:六处,又称六入,在此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和认识器官。这时,胎质逐渐成熟,即将诞生。(5)六处缘触:触指接触,指胎儿出生后,六种感觉和认识器官与外界接触。(6)触缘受:受即感受、接受,由于身心逐渐发育,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接触频繁,而产生相应的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的感受。(7)受缘爱:爱指爱欲、贪爱,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不断感受的基础上产生分别心,有了爱恶之情。(8)爱缘取:取即执着、追求,正因为有了贪爱,到了成年以后,爱欲强盛,开始对外界执着追求。(9)取缘有:这里的有,指思想、行为所产生的难以抹掉的后果,即业,分为善、恶、无记三种性质的业。由于执着,造下了种种业。(10)有缘生:正因为有了业,这种业必然产生未来的果报,使人在死后重新投胎受生,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11)生缘老死:有了生则必然招致老、死。这样,十二个环节辗转不断地生死轮回,互为因缘,即是十二因缘。由此可见,众生之所以有生死轮回种种痛苦烦恼,根源在于无明,即对生活真实的无知。反之,只要破除无明,就可以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而获得解脱。佛说:“无明的起源不可见,不可假定在某一点之前没有无明”;但同时,佛又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必也见到苦的生起,必也见到苦的止息,必也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

十二因缘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两重因果关系,称为三世两重因果。(见表)

因果业报

因果,或称因果律,为佛教教义系统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若否认这种因果之理的存在,则称“拔无因果”。《地藏轮经》云:“拔无因果,断灭善根”。《中阿含经》卷14云:“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佛教在因果问题上反对四种邪执:(1)邪因邪果,即将万物生起的原因归结为大自在天等超人格的力量。(2)无因有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但此果的原因是难以探究的,故否定此果的起因。(3)有因无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但此因的结果是难以探究的,故否定此因的结果。(4)无因无果,即否定因果二者,不承认一切因果。

佛教认为,众生的行为能引生异时之因果,善之业因必有善之果报,恶之业因必有恶之果报,此称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或称善因乐果、恶因苦果。这种因果之理,俨然不乱,称为因果业报,又作因果报应、善恶业报。若从实践修行上论因果关系,则由修行之因能招感成佛之果,这称为修因得果、修因感果。又一般所谓三世因果,多系指异熟因和异熟果之因果关系而言。亦即认为现世之罪福苦乐,乃前世所造善恶诸业的果报;而今生之善恶行为,亦必将影响来生的罪福报应。《因果经》云:“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与三世因果密切相关的是三时报业,所谓三时报业,即根据善恶业因所招感异熟果的时间,分为:(1)顺现业,即现在世造业,现在世受报。(2)顺生业,即此世所造业,下一世受报。(3)顺后业,指此生所造业,在多世以后受报。《大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对因、缘、果的具体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四缘即:因缘、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五果即:异熟果(又称“报果”)、等流果、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增上果、离系果(又称“解脱果”)。以上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此不详细介绍。

与因缘果报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业。业,音译作羯磨,造作之义。意谓行为、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之果的力用,称为业力。业的果报,则称业报,又称业果,即善恶业因招致的苦乐果报。业,本为印度自古流行的一个重要思想,佛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

要指出的是,佛教虽然强调因果法则是普遍的宇宙规律,但并不承认宿命论。佛教在强调业力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心力的作用。认为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业力与心力是相互作用的。《优婆塞戒经·业品》云:“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云:“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彻悟禅师云:“业由心造,业随心转”。

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是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主要内容。佛教认为,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等)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的果报,如车轮之回转,永无尽止,故称轮回,或生死轮回、轮回转生。

三界,指众生所居住的三种世界,或者说三类生存形态,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睡眠欲等多种欲望的众生所居之世界,其间男女参杂而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欲界众生的苦乐相差很大,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即欲界六天)。因欲界为六道众生杂居之地,故又称杂居地。

色界,指远离欲界淫、食之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众生所居之世界。这里的色,指色质,亦即物质。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无男女之别,其众生皆由化生,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其身体及物质环境皆清净美妙。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为四级,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共十八天,称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指超越物质(色)之世界。此界唯有受、想、行、识四种精神现象而没有物质现象(色)。此界众生无身体,亦无物质环境,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中,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分为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称为无色界四天。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都属于生死轮回之迷界,故为圣者所厌弃。

六道,又称六趣,指众生以自己所作的行为(业)而趣向来生的六种生存形态或生存世界,亦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被称作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被称作三恶道。除了天道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以外,其余五道皆属于欲界。六道与三界的概念是互相重合的,通常称三界六道。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为追求智慧、获得觉悟而进入涅盘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途径。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七个方面。

四念住,又作四念处,指四种以智观境的方法,即:(1)身念处,观身不净,观此色身皆是不净,破除净想的颠倒。(2)受念处,观受是苦,观一切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悉皆是苦,破除乐想的颠倒。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3)心念处,观心无常,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破除常想的颠倒。(4)法念处,观法无我,观诸法皆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破除我想的颠倒。

四正勤,又作四正断,指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即:(1)已生恶令其断灭。(2)未生恶令其不生。(3)未生善令其生起。(4)已生善令其增长。

四神足,又作四如意足,指四种可以得到神通如意的定,即:(1)欲神足,由希慕、意欲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2)勤神足,又作精进神足,由精进修行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3)心神足,又作念神足,由心念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4)观神足,又作思维神足,由观想、思维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

五根,又作五无漏根,指五种能生起、增上一切善法的根本,即:(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善法。(2)精进根,于正法修行,精勤不断。(3)念根,于正法忆持不忘。(4)定根,修习禅定,心不散乱。(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五力,指由五根增长所产生的力用,即:(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除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除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除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除昏沉散乱。(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除烦恼及三界见思之惑。

七觉支,又作七觉分,指达到觉悟的七种次第或七种智慧,即:(1)择法觉支,以智慧辨别、选择所修之法的真伪、正邪。(2)精进觉支,勇猛精勤地修习正法,无有间杂。(3)喜觉支,契悟正法,心得欢喜。(4)轻安觉支,又作除觉支,断除诸见烦恼,得身心轻安愉快。(5)念觉支,思维、忆持所修之正法。(6)定觉支,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支,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心无挂碍。

八正道,又作八圣道,指通向涅盘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具体内容见前面所介绍。

涅盘

涅盘,意译作灭、寂灭、灭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此外,出现于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迦牟尼),其肉体之死,称涅盘(寂灭)、般涅盘(圆寂)。后来,也将佛教高僧大德的死亡,称作涅盘、般涅盘。

小乘佛教将涅盘分为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或略称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前者虽断烦恼,但肉体(残余之依身)仍然存在;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肉体(残余之依身)已灭,生死之因已尽,众苦永寂。

大乘唯识学派则将涅盘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事物的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无住处涅盘,或略称无住涅盘,指依于智慧,破除无明,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又因大悲救度众生而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即所谓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

北本《涅盘经》卷22称,涅盘具足常、乐、我、净,谓之涅盘四德。涅盘境界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涅盘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涅盘境界自由自在、毫无束缚,谓之我;涅盘境界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南本《涅盘经》卷3称,涅盘具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谓之涅盘八味。以涅盘八味配涅盘四德,则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

总之,涅盘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解脱的绝对境界,它虽然是修因感果而得,但不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因而是唯一不变的、永恒的。这种境界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超越人天福报的终极存在状态。而且,涅盘境界并不是只有死后才能达到。只要证得这种境界,生与死的分别对证道者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不管是在生还是死后,他都将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惑的大自由、大自在中。

密宗法义

在佛教教义中,密宗的教义系统具有其显着的独特性。密宗认为,佛教其它诸宗的教义,是作为应化佛的释迦牟尼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作的教化,是显教;惟有密宗的教义,是作为法身佛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在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宣说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之秘密法门,是大日如来的真言教法。密法于释迦牟尼入灭后之八百年,由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之而流传于世。

密宗的两部根本经典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以《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依此书所画之曼荼罗,称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依此书所画之曼荼罗,称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和胎藏界,为密宗的根本二部。密宗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所显现。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智慧;如来内证之智德,诸佛所成就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等智慧,其体坚固,能摧破一切烦恼而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之坚固,故称金刚界。胎藏,有隐覆、含藏二义;如来之清净理性(即始终不变之本具理体,本来存在之永恒悟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哺育,犹如胎儿在母胎之内,或谓如来的理法身具足一切功德,然隐藏在烦恼中而不显现,故称胎藏界,又称大悲胎藏界。

密宗的基本思想是《大日经》中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其大意是指,首先要发起立志成佛的菩提心,这是成佛的种因;其次要有救度众生的大悲心,这是增长各种菩提功德的根本之所在;再者,为证得菩提,救度众生,可以运用一切方便法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不拘泥于某些戒律。

密宗法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等。

所谓“六大体大”,指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乃诸法之体性,为构成有情无情一切世间万法之要素。其中,前五大为色法,后一大为心法。地大,指一切坚性的东西;水大,指一切湿性的东西;火大,指一切暖性的东西;风大,指一切动性的东西;空大,指一切无碍之物;识大,指一切诸法的了别特性。密宗认为,有情识的生物有心,叫有情有心;无情识的草木金石也有心,只不过草木金石之心犹如静水无波,或如同动物冬眠冰冻了而已,叫非情有心,例如花木向阳盛开,即是花木有心而向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遍满一切法界,虽一尘一毛亦必具有六大,无一不为六大所造。换言之,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互具其它,互遍无碍,即六大无碍之义。

所谓“四曼相大”,即四种曼荼罗周遍于万法,摄尽万法之相状。曼荼罗,意译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有轮圆具足、极味无比、养育佛种、聚集圣众之义。密宗用来形容菩提境地万德圆满之佛果。密宗行者在修法时,将曼荼罗作为观想的对象,然后将自己置身其中,将“我”与“佛”变为一体,以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在此,曼荼罗也是密宗修行的坛场、道场。所谓四种曼荼罗,即:(1)大曼荼罗,指诸尊相好具足之身;是表示宇宙全体的形相,是万事万物的普遍之相,相当于大日如来的相好具足身。(2)三昧耶曼荼罗,指诸尊所持刀剑、轮宝、金刚、莲花等表示本誓的标帜;相当于大日如来的意密。(3)法曼荼罗,指诸尊之种子及真言;相当于大日如来的语密。(4)羯磨曼荼罗,指诸尊之威仪事业;相当于大日如来的身密。

所谓“三密用大”,指身、语、意三密之作用周遍于法界,赅遍宇宙万有。密宗认为,佛之三密不可思议,一切形色为佛之身密,一切音声为佛之语密,一切观想意念为佛之意密。众生身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意观本尊(意密),则称众生之三密。佛之三密加护、摄持于众生之三密,称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相应融合,称为三密相应(三密瑜伽)。若修行者能与本尊三密相应(三密瑜伽),达到与本尊一体化,则可以即身成佛。

由于密宗的修法颇为神秘而复杂,有结印、持咒、观想、结坛、供养本尊,修气、脉、明点,以至乐空双运等,密宗的本尊也多为忿怒诸尊,形象狰狞凶恶,有的双身赤裸拥抱,且多以骷髅、毒蛇、人首、尸体等为装饰,世人对此颇多误解。因此,密宗非常重视师徒亲传,强调密宗不可滥学。藏密在归依三宝之上,更置归依上师一项,共为四归依。

 


微视:《佛陀的一生》

因资源限制,我们不得不借助第三方网站提供视频。广告由第三方网站所插入,非本站所赞同。

南无阿弥陀佛。


莲坛第六次闭关报告——在平凡中看到神聖 在困境中走向光明(六)

妙勝普賢行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 在困境中走向光明

空性紀實

頂禮大恩金剛上師帶安來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諸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尊


入觀普賢王如來壇城(下篇)

放光的世界海

蓮壇佛堂遍地莊嚴,酥油燈火灼灼發亮,照亮著克期取證師兄們的決心。頂禮跪拜後,尊敬祈請上師諸佛菩薩,空行諸尊提攜引導入普賢如來法界參拜,聆聽法訓。

入座後念誦百字明咒入觀,我正在上階梯,(感覺自己好似日本人穿著夾腳的拖鞋)一邊上樓梯,一邊在脫拖鞋(經過髮露懺悔洗滌罪業,終於在禪中看到鞋子“邪子”脫掉了)光著赤腳,我正在背著上師上階梯,恭敬向上師說“上師您坐好”,上師微笑回答說“好哩!”,上師一下坐在我背上,一下又坐在我頭上,一下變化縮小身輕如棉花鵝毛,一下又變得好巨大,有如一座須彌山,我心想上師又在“遊戲神通”,變換不同坐姿、躺姿,考考驗弟子的耐受力了。

我繼續專注背著上師往階梯上走,突然,上師化成一道光束,“咻”往天上直飛而去,我連忙往光明處張望,看到上師站立在天空金字塔似的雲端上,從全身放射出卍卍卍字光芒,白色光芒好耀眼,發生甚麼事了嗎?上師為何全身放光呢?

我張大眼睛拼命使勁去瞧!瞧不見任何影像,趕緊跪拜祈請上師佛菩薩,空行諸尊加持,使我能澄淨意中觀明然,一片祥光揭開天幕,頓時看到經中說的,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等等天空上雲朵皆放光,不僅如此,山、川、河、海、皆放光,連宮殿屋舍也放出吉祥光芒,心想放光的世界海!佛光普照,光明燦爛,真是墨難以形容,太莊嚴了。

一座好大的金剛杵突然從空中而下,四周好多菩薩都右膝著地低頭禮敬,我“碰”一聲頭也重重叩在地上,金剛杵周圍有五個眼睛在旋轉圍繞,五個眼睛瞬間成一,化成一金黃光圈,光圈外是赤紅色的烈焰,鮮豔紅光吐著火焰般的熾熱,金剛杵下方有一輪皎潔的月輪。上有紅火烈焰,下是明亮潔白,似火似冰互相輝映,當下我五體投地,身體不能移動,也不敢移動,真是太神聖莊嚴了,金剛杵化成一巨大身軀,看不到頂端,只看到黑藍手臂上有金光燦爛的臂串臂環寶飾,想靠近時,臂環寶飾變成龍蛇,向我吐著蛇信直撲過來,我趕緊不敢造次,禮敬低頭趴著不動。

我好似看到上師微笑的臉,也看到一副盤坐的雙腿,雙腿張開從密輪到身體頂輪中間是個浩瀚的黑空,無盡延展的雙手雙腿將整個黑空納進入身體中間的虛空中,容納後瞬間變成一朵巨大潔白的蓮花,整個宇宙多維流淌的空間,只有千瓣的白蓮花在綻放光芒。心好震撼,佛父佛母與上師是一不是二,上師到底有多少變化啊!

再二天閉關就要結束,上師檢查我做的功課,搖搖頭說我觀得太粗陋了,要我多用“心力”,上師說法界教育法子時都是有教義的,要“用心〞〝細心〞仔細聆聽,不用心你就接不到佛菩薩的“密意”,“密語”,不用心所見的就只有週邊的光圈而已,無法洞測光圈裡的實相。密法真是珍貴妙聖法,若沒有上師以心印心的指導,是根本無法成就,也無法升起智慧,更不可能洞澈宇宙緣起的實相,而成就佛道。

會移動的白色宮殿

我問上師可有“心蓮”?上師說那只是一種“信心”,我見心中盛開一朵潔白的“心蓮”,願我信心堅定,潔白無瑕離染濁。

祈請上師諸佛菩薩加持提攜,金剛護法空行諸尊引導我進入普賢如來壇城,進入壇城遠遠的上空有一座發光的白色宮殿,真是潔白又美麗,好多七彩的彩虹在上方出現,好似搭起彎彎的拱橋,上方有天女,從彩虹橋上徐步輕舞,不知這白色的宮殿是那位佛菩薩住的?

大地震動,一位白色身瑪哈嘎拉出現,禮敬尊者後,我跟隨尊者的指引到達這白色的宮殿,宮殿地上有正方形紋路,寶樹行列在此地,寶樹從樹幹中央生出七彩寶石,七彩寶石逐漸填滿到整個樹枝樹葉,樹葉被七彩寶石點綴成寶石葉片,七彩鑽石葉片掉落,鋪成金鑽寶石的地面非常光彩奪目。

欣賞這葉落美景時,我感覺到這宮殿怎麼在移動,而且有劇烈強大的震動,仔細再觀看,我好似在一隻白色巨象的趾縫紋路間吧!天啊!那哪是龐大的白色宮殿啊!是雪白龐大的巨象象群,一起移動就好似千軍萬馬的軍隊,每只大象身上都綴滿瓔珞珠寶,象牙上開出潔白的花朵。遠遠上方虛空中有一隻龐大的三眼大白象,象頭上方有一位坐佛結跏趺坐,坐在白蓮花座上,空中香花飄散,傘蓋飛揚我連忙跪拜頂禮普賢如來,久久無法抬頭。

當細看宏觀這整個龐大的象群時,龐大的象群也只是站在一朵白蓮花上的一片花瓣上而已,普賢王的世界裡,是如此無窮層疊,莊嚴美麗,在這普賢法界裡不存在一和多,也沒有大與小的概念,唉!法界太浩瀚了,我們娑婆世界真是渺小啊!而我卻自滿于能忍受諸苦惱不肯出離,空性啊!空心! 空性慧劍要用來斬我執,法執的啊!何時證悟空性,何時步入一真法界,證悟空性才是剛剛開始步入法界的啟蒙,那才是開始而已,還有一段智慧之路要走,那才是最嚴厲的身證考驗。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種境緣都要身證,親自從中歷練才曉得實際的事理,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千遍百字明咒中念誦,仰仗上師加持,誠敬意中,明然見到一雙大腳將赤裸裸的我踩在腳下,此時的我就是欲界中煩惱業重的凡夫俗子,我赤裸躺在淨地上,大腳似乎要把我的煩惱習氣業障踩踏到一無所有似的,此境過後,見到自己又回到蓮壇,坐在蒲團上繼續念誦千遍的百字明咒,頭頂上方有金色的光芒從我的頂輪注入,我發現自己的身體成了黑空,好多白色骷髏人在我身上進進出出。突然一雙翅膀從我背後伸展,瞬間我變成了紅色身的空行母在跳舞,跳獨舞中我又變成白色身的馬哈嘎拉,白色的身子想縱身融入普賢王如來的身中,那裡卻是一片幽空?又有一道很強的金光從空而下灌注著我,這時自己變成了金剛柱了,心間有一個吽字,柱子下方有五個小光圈在旋轉圍繞,金剛柱上有一條盤柱的金龍,我心才想我成金龍了嗎?金色的龍頭就掉下來!(真是快速!)妄念動心毫秒,境界就差之千里。

金龍消失了,只看到芭蕉樹,有無數的我如螞蟻,從芭蕉樹的樹幹進入,爬入空心的樹幹中,又從芭蕉葉下來,又進入空心樹幹中,(好像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不停,空性繞著空心旋轉不停),是空性不生不滅,一真法界佛光普照,法輪常轉,佛法永存也生生不息。

閉關結束了,接下來是師兄們的閉關報告及心性檢討,從每位師兄的報告中,分享了各自見證的境界與成證的次第。上師說過要珍惜每一次閉關的機緣,此次的閉關更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殊勝,密法就是單純與上師交心印心的心法,上師將自己證得法教的真諦,傳承給弟子,弟子吸收法教錘鍊,但要成就一切都得看自己的用“心”,真誠的、尊敬的、切身去體驗去證,心證這條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終於體會到上師說的“禪”那是一條寂靜孤單的道路,心印心就是只有上師知我心。

我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六年來跟隨上師,習佛學佛修行,一路走來從有欲望有所求的迷信,到現在迷途知返入中道知見,真誠感恩帶安來上師引導弟子從困境中走向光明,從平凡中見到神聖,我同離藏師兄,明證師兄三位同時入觀普賢王佛父佛母法界,隨喜讚歎恭喜明證師兄得到空性的印證,他以他的智慧與身體力行,明明白白證明給大家看到他進入一真法界不平凡的境界,我們都以他為榮耀為榜樣。

我很慚愧面對上師賜給我的法名,空性未證,空心不空,但我一定會堅定地,繼續接受錘鍊走到那彼岸,此次閉關,對我這才是開始不是結束,在此也用我的十二天切身痛測心扉體驗告訴大家,歹路邪見不可走,知錯要能改,懺悔能補過,神通靠智慧,精進勇猛天護佑。

最後也鼓勵所有讀此文章的行者,永遠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得人身學佛修行的機會,如同佛菩薩慈悲永遠都不放棄護佑我們一樣,佛陀正法經教是我們成就的道路,上師是我們成佛的明燈,精進勇猛是走向光明的支柱,願般若智慧的彼岸我們都能到達,向前看,上師佛陀的白蓮花在彼岸,正等著接我們回家。願同修道友正法精進,智慧圓融到彼岸。

佛祖保佑!

頂禮大恩金剛上師帶安來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諸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