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讲皮肤病的因果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前往迦毗罗卫城时,所有的亲戚,除了妹妹萝西妮以外都来探视他。他们告诉他萝西妮有皮肤病,所以没办法前来,但他还是请她前来相见。萝西妮耻于得到皮肤病,只好遮着头脸,前来与他见面。尊者建议她做些善行功德:他请她变卖一些首饰,所得的钱财用来兴建供大众做善行功德的厅堂。萝西妮答应他的建议。尊者也请其他的亲戚协助她。他更建议萝西妮在工程进行时帮忙扫地,用水装满所有罐子。萝西妮遵照他的话做,病就日渐好转。

厅堂兴建完成时,佛陀和众多比库被邀请前来接受供养。应供后,佛陀询问捐献者是谁,但萝西妮却不在现场,佛陀就请她前来。等萝西妮来向佛陀顶礼之后,佛 陀告诉她罹患皮肤病的原因,是因为过去某一世时,她在愤怒下所作恶业的结果。佛陀说,那时候她是波罗奈国王的皇后,但国王却宠爱一位跳舞女郎,她因此嫉妒 那位舞女。有一天,她指使仆人事先在舞女的床铺和地毯上洒上会使人发痒的粉末,再用这种粉末洒向舞女身上,加以羞辱。全身发痒的舞女痛苦不堪地倒在床上, 但却更加痛苦。

由于犯下这恶行,萝西妮今生才会罹患皮肤病。佛陀接着告诫大众,愤怒时不要鲁莽从事,也不可以对人怀有恶意。

佛陀说法完毕后,很多人,包括萝西妮在内都证得圣果。萝西妮的皮肤病也痊愈了,容貌变得清澄光滑。


达摩祖师圣诞

农历十月五日,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诞辰。

达摩祖师(?—528)意译道法,天竺僧人,南朝宋末航海到达广州,又往北魏,住嵩山少林寺,被推尊为中国佛教禅宗始祖,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也作达磨),中国禅宗初祖。出生于婆罗门家族,出家之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朝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刘宋末年),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又从广州北上,直抵北魏境内,常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

阳看见永宁寺宝塔时,惊叹宝塔无比精美,说自己已经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从来不曾见过如此宝塔,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达摩抵达北魏之后,游嵩山少林寺,在少室山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当时,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大师,并亲近和供养他长达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求法之意非常诚挚,于是传授衣法,又将四卷《楞伽经》传授给慧可,表示:“我看中国人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达摩晚年事迹,各部史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达摩大师遇毒而逝,安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又有传说,达摩大师圆寂之后三年,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曾在葱岭遇到达摩大师,告诉宋云:“汝国天子已崩。”宋云回到魏地,果然发现魏帝已经驾崩。由于当时宋云看见达摩大师手携只履,所以又有“只履西归”之说。

据传,达摩来到嵩山后,整日面壁静坐,就连鸟儿飞到他的肩膀也不以为意,他的心早就已经进入了大彻大悟的极乐世界。这样过了九年,直到慧可前来拜师才打破了这片宁静。刚开始时,慧可站立在大雪之中,可是达摩并不理会他,只对他说:“除非天降红雪,我才为你传法。”慧可意识到这是达摩祖师在以禅语指点他,于是就飞快地用刀斩下了自己的左臂,于是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雪地。达摩知道慧可有求于自己,原本骄傲自满的心态已经克服了,就答应收他为徒弟,从此师徒之间心心相印,达摩的禅法也得以传承下来。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

达摩祖师给二祖慧可说法时的一首示法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世的禅僧不管是修行方式,还是传承佛法,基本上都贯彻了达摩禅定见心见性的特点,因此,达摩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禅门尊其为“达摩祖师”。

后世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标志,因为直接以究明佛心为参禅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大师专门以《楞伽经》授人,作为参禅印证,因而又称为“楞伽宗”。达摩大师传衣钵给慧可大师,是为中国禅宗二祖,其后经过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直到六祖惠能大师,正式形成中国禅宗,最后又演变为“五家七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你的慈悲心真的有了吗?

顶礼至尊金刚上师带安来佛!

本文是一位初入佛门仅三个月的佛弟子空幻修持金刚萨埵净障仪轨的实证经历。空幻于2016年7月皈依带安来上师,由于入佛门日短,佛理还未通达,但她对上师和本尊具足信心,依靠强烈的依止力与破恶力,在观修时得到上师本尊的灌顶加持。其中祈请本尊净障的过程十分殊胜,并饶有趣味。相信看完本文的同修一定会有收获。

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人们缺乏因果正见,造罪异常严重。因此,修习忏悔法门对治罪业极其重要。在一切忏法中,以金刚萨埵法门最适合末法时代的众生。金刚萨埵是密宗极重要的一位本尊,又名不动如来。为何依靠具德金刚萨埵能够净除罪障、成就二利呢?因为金刚萨埵往昔曾经发愿,他说:“愿我未来现证佛果时,若有众生已造五无间罪、毁坏誓言,只要闻我名号、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一切罪障都可无余清净,此愿若不成就,我誓不成佛,愿我住于破戒者前,一切罪障都能清净。”现在金刚萨埵已经成佛,他的大愿完全实现,所以念修金刚萨埵本尊净障仪轨和心咒就可清净无边罪障。

一九九四年,在青海年宝湖,法王如意宝取出了金刚萨埵修法的伏藏仪轨。在此仪轨的最后一行小字中,莲花生大士授记:此仪轨与汉地众生有特殊因缘,将利益以汉地为主的广大众生。在大圆满《应成续》中,普贤如来悬记:末法时代是金刚萨埵佛普度众生的时代。

显密禅修学院创办者金刚上师带安来将“金刚萨埵净障修法”作为弟子每日必修功课。虽然显宗密宗都有很多种忏悔方式,但金刚萨埵的修法却是最殊胜的。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罪孽中,从显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五无间罪;从密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违犯密乘根本戒。但通过金刚萨埵的修法,就可以令这一切罪业减轻或去除。所以在加行中,就选择了这种首屈一指、不可匹敌的忏罪之方。由此可见,金刚萨埵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轮回历程,先撇开不谈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积累的无以数计之罪业。仅仅这一世,我们所造罪业的数量之多,也是令人咂舌的。从出生开始,不需要别人教唆,每天心中的贪欲、嗔恨、傲慢与嫉妒之念便会层出不穷。而信心、慈悲心之类的善念却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无足挂齿,甚至无法显发。

请大家反躬自问,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究竟作了多少善业多少恶业?答案十分明确。只要是普通凡夫人,则绝大多数都是满满的身口意罪业,而善业所占的成分必定是微不足道。

依照金刚萨埵修法伏藏仪轨,带安来上师将其中祈请金刚萨埵甘露加持净障部分做了三步观想,意在引导弟子着重进行身口意业的忏除,而采用此三步观想,更可以达到清除体内病障的效果。只要认真修持一段时日,身体会逐步恢复健康,弟子们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弟子空幻在修持金刚萨埵修法伏藏仪轨时的心得体会。

我是带安来上师的弟子空幻,2016年7月30日皈依。实在惭愧,因有要务缠身,上师的禅修课没能完整上下来,金刚萨埵净障修法也只上了一天半,向上师本尊忏悔!以下是自己在修持仪轨中的一点体悟:

第一次在家做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因为一点都不熟悉,手印也不会,基本没做完整。第二次做的时候有点感觉了,也能完整做下来,就是手印还不对,梦禅中菩萨慈悲教我手印,感恩,感恩!

第三次做的时候,我很认真,也有点熟悉了,所以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心可以静下来了,这时候我清楚看到在左右两旁整齐坐着的众生。正当我饶有兴致的观看两边众生的时候,左手边突然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女鬼,像箭一样头朝我嘴巴钻。惊急之下,我连忙大呼上师名号。上师瞬间出现,身型变的巨大,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上师两只手指像捻蚂蚁一样把女鬼轻轻捻着放回座位上。没想到刚放下,女鬼又冲出来,上师又轻轻的把她放回原位,女鬼似乎还不死心,还想起来,我看到上师似乎做了一动作,这下这女鬼就服服帖帖的坐那了。

接着进行到了祈请本尊甘露加持步骤,让甘露之流清洗身体中的业障、病障。洗着洗着,我下意识往身后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身上观,先看了下我女儿,女儿身上好洁白好干净。接着又往其他人身上看,看到他全身都是黑色虫子,密密麻麻的,跟马蜂窝一样,而且虫子还在身上动着,爬着,实在太恶心了。但没办法,只能坚持继续往下清洗,等我基本清洗结束后,我往身后那满身都是虫子的人看了一眼,发现虫子居然都粘在他身上冲洗不下来。我急了,赶忙又喊上师,只见上师用一根柳枝往这人身上这么一拍一拍,虫子哗啦啦一会就全都掉下来了。我坚持着做完这次清洗,但实在是被吓到又被恶心到了,就再也不愿意做这个清洗了。

直到后来在明道师兄的鼓励和带动下,加之新皈依弟子要开始交功课了,我硬着头皮又做了一次,这次我特意看了明道师兄,发现他身上也有好多虫子,但不是密密麻麻的,嘴巴里面还出来一只超级大的青蛙,青蛙太大,居然都快跳不出来了,堵在嘴那里。我随后又看了一位师兄,我的妈呀,全身像是加厚版的黑色马蜂窝,那个密度和厚度,把人都遮的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的。我实在太恶心了,告诉自己下次做清洗的时候,再也不去看了,看了实在太难受,所以接下来我特意什么都不去观看,匆匆应付,平安渡过,太开心了!

再下来一次,我吸取经验,还是不去观看,但是趁我不注意时又出来一女鬼,此女鬼披头散发,头发真的好长,脸都遮住了,隐约看到她的眼睛,出现在我面前,而且是基本快要贴着我的脸出现。我又一次被惊吓到,旧吓还没去,新吓又来了,天啦!我勉强草草做完后,心脏都快要跳来了,我决定决不轻易再做清洗了。

过了几天,金刚萨埵本尊示现告诉我务必要做清洗,我的妈呀!只好一五一十把两个女鬼的事情告诉了本尊,不是不愿意做,是被吓着了,不敢做了。

又过了几天,想一想本尊示现的话,终于鼓起勇气又去做清洗,这次在清洗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位身穿古代大袖管长衫的菩萨,在我身边忙碌着。只见菩萨在前后的众生头顶上按了一下,或者贴张什么东西(菩萨衣服和袖管太大,挡住了我视线)。好奇怪,居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下我心放下来,忙着认真给自己做清洗。

不一会儿看到两位佛菩萨站在我前面,他们在对话,其中一位是上师。上师说你这样肯定不行,去不掉!去不掉!只见上师手一抬,我嘴巴立马蹦出骂人的脏话。上师说:你看!你看!(上师应该是在做测试),紧接着看到他们又去忙了。

在接下来几次清洗中,我什么都看不见了,也可以全身心做本尊净障清洗,真是太感恩诸佛菩萨为我所做的一切!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管你看到看不到,听到听不到,信还是不信,业障就在那里,你的冤亲债主就在那里!所以希望师兄们能秉承上师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古人说“人在做,天在看”是有道理的!(完)

以上空幻文中提到的“清洗”,正是带安来上师净障的三步观想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末法时代众生罪业之重,此共业将给众生带来深重灾难。修持金刚萨埵净障仪轨,可藉共修功德消除弥天黑业,为人类及众生带来和平与安宁。

祈请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皈依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带安来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由此,能来到五台山,长住短住,乃至于来一天,这和文殊菩萨都有大因缘。

《文殊大士灵应录》的序中引《文殊经》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可以超四果圣人,接近无上菩提。”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来到五台山,甚至只要听到五台山的名,那来五台山,踏踏五台山的路,乃至捡一块小石头子,都跟文殊菩萨结上了得度的因缘。

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里面也证实,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够接触到文殊菩萨,那文殊菩萨都会引导我们众生成佛。

因此有人说到:“纵经天上千亿岁,不如一步向清凉。”天上是太快乐了,但是天福享尽还会堕落。但我们迈向于五台山,求文殊菩萨加持开大智慧,是给我们积极创造了稽首文殊的机会,让我们的心地早日得清凉,去除烦恼,早得解脱,成就佛道。

西藏人朝山感叹说:“极乐净土死以后才能随愿而往,而五台山,文殊菩萨的住处,文殊菩萨的净土,活着就能来朝拜。”因此也有人感言:“如果人一辈子,没有来过五台山一次,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如瑞法师

梦参老和尚一百多岁,在五台山弘法,他说,能来五台山,起码要修七辈子的福报。这很不容易啊。

五台山是神奇的地方。佛经说,文殊菩萨原来叫做龙种上尊王佛。他就在海里度众生。法华经中,佛讲到了法华经的功德,文殊菩萨就从海里出来,然后智积菩萨就问文殊菩萨,你在海里度化多少众生,有没有人一听到法华经就成佛的。文殊菩萨说,有的。这时八岁的龙女就出来做证明。龙女一献宝珠,就到南方无垢世界成佛。

在五台山,最大的护法是五爷,也是龙王。几乎许多庙都有供奉他。据说,文殊菩萨从五爷那里借来了清凉石。五台山才清凉。科学研究,在几亿年前,五台山整个是在海里,后来慢慢的隆起来。你看,佛经和科学吻合吧。不可思议。

金刚经中讲到,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佛不需要去欺骗众生。华严经中说的,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在五台山。天冠菩萨带领一千眷属在支提山那罗延窟。还有许多菩萨,跟你都无缘。他的山,你找不到。历代祖师才找到这两位菩萨的住处。


狮象救国

从前有二位菩萨行者,非常仰慕诸佛难行能行的行谊。他们经常一起修行,或是诵经、反省检讨、观行及禅定。只要听说有不知道佛、法、僧三宝的国家,就发心去开导,并教化他们行六波罗蜜。

当时有一位国王很喜欢修行,却误入旁门左道。全国百姓也都承习了这个风气,无不事奉外道宗师。而国境之内常有妖怪出没,风雨乖违,人民生活皆不得安宁。

二位菩萨相互商讨:“我们的国家由于三宝的教化,人人心存善念,力行十善;君仁臣忠、父义子孝、夫信妇贞,贤能的人很多。而这个国家却信仰外道,毒龙又时时侵扰,百姓求助无门。我们志愿上求佛道,为的就是要度化苦难众生,所以应当要想个办法来解救这个国家的人民。”

弟弟说:“佛法戒律中,杀生为极大的罪恶,而慈悲是以救生为首。我们要怎么做才是呢?”

哥哥说:“可怜的毒龙,只是为了贪着些许口腹之欲,却不知道即将堕入地狱受苦。如果杀害一人就要在地狱受罪百劫;更何况毒龙将要吞灭全国人民!我担心它在恒沙劫受罪完后,余报还都无法断除。如果除去毒龙使它不再继续造罪,又可以救济国家,再行佛法六度来化导百姓,使人人尊崇正法,便能换取无量众生的福祉!所以,弟弟你化成一只大象,我化为一只狮子。我们二人不惜牺牲生命,都要设法拯救全国。”

于是兄弟二人顶礼十方诸佛而发誓言:“众生不能过安定的生活,是我们的罪过。我们发愿一定要圆成佛道,以度化一切的众生。”

狮子和大象一起来到毒龙的住所。毒龙显威灵、狮子现赫势、象具忍奋力,双方展开激烈的奋战,震动了大地,最后三者全部命绝,却也保全了一国人民的生命。

“这一定是活菩萨!才会如此的慈悲,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救全国人民。”有人抱着狮子及象的尸体大哭着说。

菩萨的弟子们,亲见师父舍身济众的慈悲,哀恸地称扬师父的德行,也宣扬师父的化导,国王和臣子百姓才知道原来有佛法的存在。全国百姓不断地赞扬,菩萨的大慈悲行,并隆重的举行殡葬典礼,国王随即下诏:以佛法为国教,鼓励全国居民行六波罗蜜。自此以后,上千人出家修行成为比丘;而国内的在家居士也都能修清净梵行,国家渐渐趋于太平。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看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尘缘

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玉,而是一个“情”字。如果不是童蒙出家,舍家室而入道山,那将更是一番考验。自古以来不乏中年出家者,出家前往往都已成家,夫妻和顺,家境优裕,面对信仰和红尘的艰难决择,他们又会经历怎样的思想波荡呢?

莲池大师

恩爱牵缠何日休 鱼水夫妻一笔勾

莲池大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名沈祩宏,杭州人,书香世家。有学者考证,沈祩宏是结过两次婚才出家为僧的,其第一位妻子临盆出事,母子双亡,第二位妻子奉父母之命再娶。一年除夕,他要妻子泡茶,茶盏刚端上桌面就突然碎裂了,他便笑道:“姻缘无不散之理!”

翌年即立心出家,诀别妻子说:“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

出家后的莲池大师写过一首《七笔勾》的诗,执意要把世间情爱一笔勾销。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候,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爱,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绸,天地雪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陈光芒射抖牛,百艺业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自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麽罗空回,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弘一大师

 我放下了你 也放下了世间名利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

叔同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在出家前,李叔同曾给妻子写过一封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虚云老和尚

 

自19岁出家 再未过问红尘之事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据说这是虚云老和尚在江西真如寺亲写的辞世歌。虚云和尚,俗姓萧,祖籍湘乡梅桥,青少年时在湘乡度过,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19岁出家,世寿120岁。

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他是独子,萧玉堂很珍爱他,带在泉州府衙延师教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第一次见到佛像经书、三宝法物,他心生欢喜,便偷偷阅读。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出家,道路不熟,半路上被家人追回。萧玉堂要续接萧家香火,于是强带他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

为了早日得孙,禁锢三人同居于一室,但虚云与二氏无染。不久,虚云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跟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德清,次年,受具足戒。他的庶母王氏在虚云出家后,率田、谭二氏出家,临终作偈语一篇留世,塔院虚云法像右侧有碑镌刻。

虽然虚云出家后,便再也没过问过红尘之事,表现出一个衲子的虔诚信仰和对红尘的决绝态度,但五十年后,已出家多年的谭氏(清节尼)虽修行多年,仍没能泯灭对丈夫的爱恋,仍未能从生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给年已古稀的虚云老和尚写的一封家书说:

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疚。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

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

……

君亦鸿雁别故乡,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原是法城亲!

信中除了讲述家中的变故之外,更多表达的却是对虚云老和尚的思慕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地伤痛和不尽的哀怨,尤其最后的几句诗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今读来,犹让人唏嘘不已。

倓虚法师

 

 一念放下 万缘皆空

倓虚法师17岁结婚,出家时与妻子生活了26年,已有五男一女六个孩子,此时能够放下一切,毅然出家,确实也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据《影尘回忆录》自述:

这一次走,和平素出门,心里确实两样滋味!觉得百端交集,万感杂投,有些酸楚凄凉的情绪,自念:先前因为父母在堂,自己没有三兄二弟,舍不得去出家。后来又为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习气,熏得挺厉害,仍然不得出家,所以心里很难过。

又想:假如我现在死了,不也就能成了吗?这一次就算我得了个急症死去,借此机会去出家参学,然后再回来,度脱妻子,这有什么放不下呢?所以我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虽然很难过,而心里却作死想,以为是自己死后的灵魂在前行。

继续想: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铺吃饭。我走了之后,药铺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离失所,这怎么办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地去参方,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孩子正在讨饭,这时我管他不管呢?唉!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这件事也不足深虑!

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语一声去了之后,她领着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如果她要嫁给别人,这不是于我很难看吗?以后我听说,或者在一个村里遇见她,将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寻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谁能保险她不改嫁呢?况且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

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如果真的为了妻子的事情,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远沉沦下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度脱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如果我现在能够毅然决然的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将来遇见她们,也劝他们念佛修行,了生脱死,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还有…………………唉!放下吧——放下吧!

虽然是心里千头万绪,想这样想那样,这都是感情作用,也是熏染的一些世俗习气太深的缘故。架不住我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用理智来抑制它,结果也都放下了,觉得一无牵挂,万缘皆空。

因此才决然走到了天津的清修院!

贤书法师

 

儿子 爸爸并非不爱你

 贤书法师在出家前,给儿子留了一封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暂时借用的一个名词,因为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

当然,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去享清闲去了。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类探索体能上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好的掏粪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乐趣,绝非世间人理解的那样白吃白住,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在龙泉寺做了三个月的“净人”了,净人是出家前寺院里的僧团里的一个身份。这三个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难在这里都跟你说清楚。

我能告诉你的是,我的选择是经过慎重的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冲动,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为了给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内,学习和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路,获得快乐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条传说中了脱生死的道路。

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佛陀找到了这条道路,历代祖师大德们印证了这条道路,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你老爸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追随着祖师的足迹,也走上这条道路。

这条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说想多和老爸待一会儿。即便我们分别都活一百岁,到时候也是要分别,一死两散伙。生死茫茫,哪里是归宿呢?

你老爸可不是稀里糊涂活着的那种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愿意通过修学获得解脱。

有人会说,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脱去了,让孩子在世间受苦。这么讲的,也很外行。爸爸有个生活经验,我们从小要吃苦,小时候吃的苦,长大了都是财富。我身边很多的有钱人都会花钱让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去吃苦,或者受所谓的挫折教育,但那大多数都是业余的苦,装着苦,不是真的。

真的苦也是相对的,比如你现在经历的,在大山里读书,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很多现代物质享受。

但是,你有真正的好老师,有圣贤教育,有理想,有时间、有条件思考。

虽然你要自己去抱柴烧炕,你要做种种的事情,没有条件洗个舒适的热水澡,没有零食,没有电话,没有游戏机。上次我山上看你,看到你读书用的破桌子和破凳子,也觉得挺苦的,但是,正是这一切,将是你未来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相信你老爸。

我给你姐姐刘真然写了三本关于快乐成长的书,你也很爱看,其实我也悄悄给你写了一本,写你小时候成长的经历的,内容也是关于快乐的。这些书里藏着我对快乐人生的理解,我理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不仅仅是依赖物质的快乐。

物质的快乐总是那么靠不住,不究竟,这么说,不是说物质不重要,而是人在追求物质快乐丢弃心灵快乐的时候,往往连物质快乐也是追求不到的。

一个拥有心灵快乐的人,物质快乐自然就不在话下。

有人会讲,父亲不在身边,儿子成长总是会有缺憾的。可是,世界上存在没有缺憾的生活吗?

生活就是让我们面对,而不是要求生活一切都给我们让步。

爸爸在寺院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功课,其中有拜佛的功课,每次拜佛时,爸爸不是祈求一切顺利圆满,而是祈求我们都能够拥有克服困难的心灵力量,能有有勇气能力去面对不圆满的生活。祈求忏除过往所做的错事,痛改前非,净除罪障。

也许,长大了,有人会问你,你爸爸出家了,他没有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光在寺院里念经拜佛坐禅劳动了。

现在我试着替你回答一下,就在前几天,我在寺院参与接待了一个美国的宗教组织参观考察。你知道,人类社会所有的经济、政治的冲突,其背后都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宗教的交流极为重要。对世界的现在和未来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一天,爸爸在寺院的厨房里干活,我用这种方式让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东方中国的热情和爱还有智慧和包容,用这种方式为众生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也不过是一个方式,接待西方的宗教组织有价值,在深山里寂静地修学,实践和体验解脱之路也有价值,都一样。而且,进行宗教间的东西方交流并不是佛法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有与生死和宇宙人生真相的终极目的。

会有人质疑,在家学佛和出家学佛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我也抉择过,也没怎么抉择清楚,我极其尊重那些在家修行的行者,但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僧侣,能够更专心,而且,这条心灵之路走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增加一个行者。虽然爸爸的天资很差,但是愿意在实践上、文化上乃至嘴上都接起这个传承。

多年前,有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告诉我,有很多人终身苦练乒乓球,可是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剩下的人都注定一生默默无闻。

在我看来,所有乒乓球冠军背后的人都很了不起。

所以,不见得爸爸将来就有成就,但我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之一。埋头走,不去想成就不成就的事情。这个小聪明,你也是可以借鉴的啊,将来你做事情的时候,就这么干,认准了,埋头干,干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不去管别的。

对于你的未来,爸爸从不担心,爸爸已经试着学会关照当下,而不是期待未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比如当下我在给你写信,我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

当下你在读这封信,可能你躺在床上读,可能是靠在摇椅上读,可能边拉屎边读,不管怎样,当下,你也很快乐。

未来的某个当下,我在诵读某部经论,你在背诵圣贤书;或者我在出坡劳作,你在干点什么和文化艺术有关的工作乃至也发心出家等等,做好当下的事,未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忧虑未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当下。

爸爸在世间的公司和一些收藏留给了你的堂兄和母亲,给你和姐姐留下一些我写的书,有的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你们在网上买或者书店里买吧。书籍的版税以及影视改编权以及一些剧本都委托给你的母亲处理,还有一些字画作品留给了她,希望这些对你们都没有用。当然,如果你们在成年后愿意的话,可以在征得你们母亲的同意下,用这些钱干点你们愿意干的事情,或者拿他买个你喜欢的车什么的。不过,那个东西毕竟是个玩具而已,不要当真。

如果到时候你母亲也用不上,你也用不上,可以把他捐给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账号可以在网上搜到,那个基金会一直承载有爸爸的理想,是接引过爸爸的修学之桥。

出家讲“辞亲割爱”,我对这个词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亲是要辞的,爱是割不断的,只是爱的性质变了,变的越来越大,不再是世俗之爱,努力干掉对自我的执着。杀掉自私,培植智慧,出小家,进大家。

所以,如果有人说,你爸爸不爱你了,所以就出家离开你,不要你了,你就自豪地告诉他,我爸爸是爱我的。

我观察过你小时候,很聪慧,比我要厉害多了,而且自幼就读诵经典。爱学习,爱思考,所以,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都在不言中。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重要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家常豆腐不放辣椒也很好吃。

也很欢迎你经过抉择之后,也和我一样走上解脱之路。

祝你一直这样聪慧、正直、还有善良。

 


佛陀不回答的十个问题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 佛陀缄口不答。“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佛还是保持沉默。在佛陀时代,类似于婆蹉种这样的游方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和别人讨论时,为了辩论而辩论,时常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来同别人争辩。其中十个有名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一、有关宇宙的问题

1、宇宙是永恒的吗?

2、宇宙不是永恒的吗?

3、宇宙是有限的吗?

4、宇宙是无限的吗?

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5、身与心是同一物吗?

6、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吗?

三、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

7、如来涅盘后继续存在吗?

8、如来涅盘后不再继续存在吗?

9、如来涅盘后是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吗?

10、如来涅盘后既不存在亦同时非不存在吗?

佛陀对讨论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提出以上问题时,佛陀总是沉默不语。

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首先,这些问题与佛陀的教诲没有多大关系。在早期佛教教义中,佛陀特别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佛陀不止一次地说,“比丘,我所讲的法只有两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槃)。人类充满了痛苦,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释这些法,因为它们有用处,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不管世界是永恒还是非永恒,有限还是无限,它们都无益于人类对痛苦之解脱。

接下来两个问题是有关身与心方面的问题。根据佛陀的教诲,诸法无我,这是三法印之一。事实上,无我的教义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若有人问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不相同,对佛陀的教诲而言,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佛教来说,这些问题根本就无从说起。最后几个问题是有关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佛陀悟证的超凡境界只能通过修行而悟证之。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佛陀没有解答这些问题。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请教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

其次,形而上学的问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

佛陀时代,一位比丘名叫曼童子,有一天,他午后静坐时,忽然起来去到佛所,行过礼后在一旁坐下,就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十个问题你从来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解释。每当人们向您问起这些问题时,您总是将之搁置一边,沉默不语。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世尊,今天您若跟我解释清楚这十个问题,我将继续修梵行;如果世尊仍对这些问题保持沉默,我便会失去信心,不再修梵行。如果世尊知道世间是永恒的,就请照这样给我解释。如果宇宙不是永恒的,又为什么?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也不知道,就直接说:‘我不知道。’”

佛陀说:“你这愚蠢的人啊!你当初出家修行就是为了了解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吗?你跟随我修梵行时我答应过你将会回答这些问题吗?”曼童子回答说:“世尊,没有。”佛陀说:“在你还没有得到如来的答案之前就要死掉了。曼童子,假使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姓、婆罗门种姓、吠舍还是首陀罗种姓;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色、白色、棕色还是金黄色;他来自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我不愿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曼童子,这人在未弄清这些答案之前早就死了。同样,如果有人说,我不要跟随世尊修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到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由于人生是短促的,如果某人整天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困扰,穷追不舍,追根穷源,这便误入歧途,终将一无所获。

再次,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凡夫无法通过语言明了这些问题。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人类由感官与心灵所体验到的事物、经验、思想和感情。它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意念的符号。它局限于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语言不可能超越这些范围。换句话说,人类只能在时间、空间和缘起法允许的范围内用语言表达一件事、一种境界。有时,人类的语言甚至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实性状。例如经验告诉我们,有时我们会有一种激情或感受,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人类的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知真理方面,语言更是不可能而且易致差错的。因为绝对真理(例如涅槃)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人类只能体证之,而不可能用语言描述之,即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事实上,这些问题永远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而获得充分而圆满的答复,没有任何语言文字可以表达这种经验。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容陆地的字眼一样。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它刚到陆地上散步回湖。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乌龟想对鱼解释陆地是坚硬的,不能在上面游泳,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陆地一定也是液体,和它住的湖一样,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潜游泳。同样,在普通凡夫的词汇里,不可能找到适当的词句去描绘涅槃。可是目前有不少人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词语去描绘涅槃的崇高境界,有人甚至不惜绞尽脑汁,长篇累牍地论述佛陀入灭后的奇妙境界。其结果正如《楞伽经》里所说愚人执着语言文字,如大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最后,对机说法,因材施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佛陀并不是一座计算机,不管什么人问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很讲究实际效益的老师,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他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而答问,而是为了要帮助问话人走上正觉的道路。他和人说法时,时刻不忘对方的水平、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问题的能力。

根据佛说,对付问题有四种方式:

1、当问题比较直接、明显,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地答复。例如苦之因是什么?

2、某些问题必须以分析的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3、另有一些问题必须以反问为答复。

4、有一类问题必须以缄默不语为答复。例如当有人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所以,当婆蹉种问佛陀有无神我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缄默对婆蹉种的影响胜过任何雄辩。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

也许有人会问,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姑且先不作任何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说的法要多得多。

有一次,佛陀在憍欣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同样,我所知的法如同尸合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有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槃。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因此,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学者Jayatilleak:“并不是因为某些事佛陀不知道,而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佛陀无法将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佛教反对热衷于讨论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而提倡求实的精神。可目前有少数自以为高明的佛教学者,不顾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高谈阔论,讲起佛法来玄而又玄,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当然,对于佛教中那些抽象而又深奥的理论,我们不是不可以研究,但过分纠缠于此则有失偏颇。所以,在宏扬佛法的方法上,我们也应向佛陀学习,结合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多讲些通俗易懂、对日常生活又有指导作用的佛法,少讲些空洞的玄妙的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