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时代有一个叫苟答弥的女子,虽然心智聪慧,但出生穷苦,相貌也憔悴无光,因此一直找不到丈夫,忍受着人们的白眼和内心的煎熬。
后来有个富商决定娶她,说:我看中的是她内在的“富足”,然而,富商的家人瞧不起她,一直为难她,她夹在中间的非常痛苦,好在不久她生了一个儿子,丈夫全家终于接纳了她。于是她松了一大口气,如释重负,知道这个孩子是她婚姻幸福与内心平静的保证,因此她对小孩的爱超出一般的母亲,也因此非常执著这个婴儿,尽其所能照顾着这个孩子,体味了一个女人在养育过程中的所有甜酸苦辣。
然而不幸又一次降临在她头上:孩子生病了,开始她还以为是一般的疾病,便四处求诊治疗,但是病情一天天严重,焦虑、希望、绝望轮番上演,烤炽着她的心,但孩子还是夭折了……这个悲剧对她来说太过沉重了!
她担心夫家会再次鄙视她,说她没有生孩子的命,其他人则会说:“她一定是做了什么缺德事,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她甚至害怕丈夫会变心,去找另一个家世更好的妻子。她就一直这么胡思乱想着,终于导致精神错乱,她拒绝接受孩子已经死亡的事实,认为孩子只是生病,只要给他合适的药就会康复。
她抱着小孩跑出家门,挨家挨户讨药,在每一户面前乞求:“请给我的孩子一些药。”人们告诉她药已经没有用,因为孩子已经死了。然而她拒绝接受事实,又到下一家去,始终相信孩子只是病了。
许多人取笑她、嘲弄她,后来她终于遇见了一个明智的好人,知道她只是因为伤心过度而心神紊乱,于是建议她去找最好的医生——佛陀,他一定知道正确的解药。
她立即遵照建议,赶去给孤独园,佛陀正住在那里。她抱着小孩的尸体,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奔向佛陀说:“大师!给我治疗孩子的药。”佛陀亲切地回答她说知道有一种药,但她必须亲自去取,她急问是什么。
“芥菜籽。”佛陀的回答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佛陀告诉她,只需要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取回少量即可。
于是她进城挨家挨户地去寻找。
在第一家,她问是否有任何可用的芥菜籽。”当然!””我能要一些种子吗?”。”没问题。”接着再问第二个她认为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家中曾经死过人吗?”“那当然!”那人说。
结果每一家的说法都相同。有一家最近才有人去世,另一家则在一、两年前;有一家父亲死了,另一家则是母亲、儿子或女儿。她找不到不曾死过人的家庭。人们对她说:
“死者,比活着的还要多。”
奔波了一天,到了晚上她终于了解,并非只有她有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无须再对她说什么,她已经很清楚存在的法则,“诸行无常,有生必有死,生死轮回不已。”
佛陀就这样治疗了她的迷执,让她接受了世间的实相,并让她了解了,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但人们却一直以自己狭隘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
从迷惑中走出来之后,她埋葬了孩子,然后去找佛陀,说“请准许我出家受戒。”佛陀问她是否有找到了芥菜籽。“尊者!芥菜籽之事已经解决,”她回答:“请准许我出家受戒。”于是佛陀对她说了以下的偈:
若人心深贪爱著,执迷子女与牲口,
死亡将会掳走他,如水淹沉睡村民。
于她的心已在丧子煎熬中成熟,因此一听到这首偈便见到了实相,成为了入流者。
佛陀同意了她加入比丘尼僧团的请求,并将她送到女众道场,出家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出家之后,苟答弥精进修行与研究教法。有一晚,她看见油灯喷溅火花,顿时体悟到生死轮回就如灯火燃烧一样。
世尊知道她究竟解脱的时机已成熟,便来找她并对她说了一首短颂:
若人寿百岁,不见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得服甘露味。
听到这几行偈,她当下便断除一切结,证得了阿罗汉——解脱者。
苟答弥从她亲身的经验,了知了清净的僧道的可贵,是佛陀的慈悲,将她从可怕的轮回痛苦中拯救了出来。
苟答弥在《长老尼偈》中详细描述了女人特有的各种痛苦,她说人们唯有了解她所说女人的痛苦,才能体会到她对佛陀的感激有多深,并感激佛陀为她指出的解脱之道:
调御丈夫说:女人之痛苦。
妻妾苦亦然。有人曾生子,
失望割彼喉;怯者服毒药。
婴儿难产时,母子皆不幸。
苟答弥在偈结尾不是悲叹,而是表达了她找到了解脱与免除一切痛苦的喜悦
正道是吾所修习,趋向无死八圣道。
吾观察佛法之镜,由此吾觉悟涅槃。
拔除身刺释重负,一切应做皆已办。
长老尼翅舍诵此,彼为心真解脱者。
她从个人的悲剧升华到最高圣果,被佛陀称赞为比丘尼中“粗衣苦行第一”者!她解脱了!
千古以来,女人的命运和生活,有时看来,如出一辙,大多数女人,如飞蛾扑火,一次次破灭,一次次重复,苟答弥的一生应该对女性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