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佛教寺庙中,可看到观世音菩萨像侧立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子。

在大足宝顶石刻的《毗卢道场》窟内,石壁上也刻着童子。在重庆市罗汉寺的摩崖石刻普陀岩上,都列有童子。大足白塔内壁上雕刻有五十三幅图案、每幅图内有一个童子。

这些童子造像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出于佛教《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其经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叙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者,可见其重要性。本书就是依此而改写的。

善财童子因家庭不幸,从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出发,经文殊师菩萨子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发菩提心,发愿造福人间,利乐有情。以此为宗旨,不辞千辛万苦,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者。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厨师、设计师、小学教师、航海家、商人、音乐家、医药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各行各业,各传授一法门。因此善财童子,从思想、道德、技艺上逐渐进步,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业。他是观世音菩萨的胁侍,“闻声救苦”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观世音菩萨像侧边。

善财童子因为信心坚定,目标正确,为了学好本领,达到造福人间的目的。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他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色情所诱,最终修成正果,明心见性。

第一回 拜众童子

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地方名福城,城中有一个长者,年近半百,膝下无子,家境贫寒,日子难度,感其命苦。他听说释迦牟尼佛已成正觉,正在逝多林与诸菩萨说法,便跑到佛前,投地就拜,放声大哭道:“佛陀啊,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孽?使我如今苦难,您老人家能拔济众生苦难,请与我解脱吧?……”。

佛陀睁开慧眼看了看这位老者的因缘说道:“善哉来者!苦乐同道,去来无差。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风吹云散,又一重天。”

老者想问明白,可是佛陀再也不说话了。老俩口只得回家,一路上揣摸不透佛陀的话意,颠颠跛跛地走进屋里。

不知怎的,老者回家感到心情舒畅,无所顾虑,虽然加重穷困,也不再为此苦恼。

一天夜里,老俩口睡得正香甜,忽然满屋金光灿烂,香气扑鼻。老俩口起来一看,地上裂开了大门,放出七宝金光。正想看个明白,但刹时一片漆黑。老俩口起床开门,见门前院中耸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七宝楼阁,金碧辉煌,飞檐斗阁,八面玲珑。不知是从何处飞来的?老俩口爬上楼去,四面观望,云霞缥缈,群山起伏,好不喜人。正欢喜之际,妻子突然昏倒,腹中微动异常,感其恶心於途,知其身怀六甲。

十月临盆,娃娃下地。天上忽然一声巨响,霞光万道,地下涌出众宝。金、银、琉璃、砗磲、玻璃、珍珠、玛瑙、遍地皆是。顿时成了宝的地、宝的屋、宝的世界。还有各种香、衣、财物,充满库藏。凡所应有,无所不具。老俩口喜不胜喜。因此,给这孩儿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善财。

谁知,不久,这阁楼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财宝。老俩口不愁吃穿,日子过的舒心,精心抚养孩儿不在话下。

老俩口很善良,把金银财宝施舍救济穷人,时间长了,钱财布施完了,善财一家又过着十分贫苦的日子。

善财渐渐长大至八岁,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了很多书,且又性格温柔,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可是家中无米下锅,百姓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连借都借不到。父母为了孩子活命,有点吃的都给孩子吃了,自己饿得患了肿病,离开了人世。善财更苦了,但他不知这是什么道理,想寻求解脱众生苦难的办法,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天,善财在家门玩耍,看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童子,骑在一头青狮背上,随后跟着若干童男童女,穿戴整洁,欢喜活跃,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善财看得高兴,又觉得奇怪,上前拜道:“你们日子过得美好,怎么不管众生苦难,怎样才能解脱众生苦难呢?”可是那些童男童女,谁也不理他。善财又去礼拜询问,还是如此。

善财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只得呆呆地望着那一行人走远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亮,自言自语道:“我明天一定要找到他们,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的道理。”